李象群:蘇軾的當代形象塑造

2020-12-19 騰訊網

趙墨

本期主題:

唯有東坡忘不了

蘇軾的文藝成就及影響

□ 本報記者 趙墨/執行策劃

【編者按】「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日前在故宮博物院開幕。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蘇軾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位與豁達的人生態度,散發著獨特的人格魅力。蘇軾的藝術與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本人也成為備受景仰的文人典範。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藉助對蘇軾的懷想,對其詩文書畫的再認識、再創作,不僅獲得了在逆境中坦然面對的勇氣,更傳遞出我們對其知己般的珍視和愛護。我們希望藉由本次展覽而組織的這一期蘇軾專題,不僅能夠幫助大家在展覽中更好地看懂蘇軾,更能夠讓大家同蘇軾產生些跨越時空的對話。

【導語】蘇軾作為我們心中的理想文人形象,歷來備受藝術家的青睞,不僅「東坡赤壁」「西園雅集」等主題成為不斷被回放的經典場景,蘇軾本人的形象,也成為寄託後世藝術家崇敬之情的重要載體。如今,藝術家又通過怎樣的藝術手法與思想,形塑著蘇軾的形象?為此,《中國美術報》專訪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

中國美術報:您是怎麼看待蘇軾的,又是如何想到要用藝術形象塑造蘇軾?

李象群:蘇軾作為古代詩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勢磅礴、情景宏大,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是詩人、畫家,是散文家、書法家,具有一個天才的深厚和廣博,蘇軾像一陣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獨特的仕宦經歷使得蘇軾的文學作品充滿了對世事變化、人生際遇的深刻思索。他的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展現了寵辱不驚、樂觀曠達、隨緣自適的生活態度。蘇軾的文學和藝術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現了北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狀況。更重要的是,蘇軾個人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他將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融入了創作中,不止於文學藝術價值,更是一窺北宋歷史時代和社會思想的重要文獻,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藝術品格和思想內涵。他是東方人文化精神的代表,創作蘇軾不是在塑造他的人,而是在表現東方人的文化精神。

中國美術報:如何用當代雕塑手法表現傳統文化人物?

李象群:當代雕塑應反映時代精神,應體現當代人的審美趣味。在藝術表現的方式上,大膽直取「現代」藝術衍生的邏輯思維。在創作蘇軾時,我更偏向於向傳統的回歸,強調中國雕塑本土化的發展軌跡,尤其在審美與文化身份上,建構自身的「中國性」。通過「以形寫神」「以神寫意」的意象造型方式,擺脫自然形的限制,追求以意趣內涵為載體的情感宣洩與精神慰藉,相當於是開拓了表現上的自由空間,讓雕塑形象跳出特定歷史時空中受客觀物象再現的制約。讓當代融入傳統,使「傳承」的價值更具有時代的觀照和當下的意義。

中國美術報:在創作過程中,蘇軾的形象和具體的雕塑材料,您是如何確定的?

李象群:我一直關注對雕塑材質材料的研究,每一個雕塑家其實都有不同審美傾向。我認為要在對人物雕塑形象氣質與精神思想進行深入塑造的同時,選擇適合情境的材料。出於對科技的迷戀和對材料的敏感,在多年的雕塑創作中,我比較注重對肌理效果的處理,有時甚至到了苛刻的境地。蘇軾這件雕塑我選擇了用帶有顏色的合成樹脂模擬了壽山石的物質形態。樹脂的顏色處理上採用了壽山石的處理方式,藝術著色、肌理處理,突破了藝術創作中對材質使用的局限。與以往材料不同,樹脂材料看上去光滑、亮潔,充滿肌肉般的細膩,結合一定的顏色處理,更適合表現人物形象。在衣紋皺褶以及線條轉折的處理上,顯得極為自然靈動。尤其是樹脂本身暗暗的反光,在推動作品平面化的同時,增添了很多豐富的細節。

中國美術報:我們發現作品中沒有塑造蘇軾的眼睛,這方面您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李象群:我從沒有刻意地烘託「寫意風格」或者「意象雕塑」,而是希望擺脫自然形的限制,追求以意趣內涵為載體的情感宣洩與精神慰藉,在表現形式上更加自由,跳出特定歷史時空中受客觀物象再現的制約,對形的控制就具有了一定創作上的自由度。整體上進行了抽象的概括,沒有完全刻畫眼睛的細節,主要是為了表現蘇軾的內在精神面貌和性格狀態,讓觀者不糾結於形象而側重於還原敘事意義,這也形成了這件雕塑的特別之處。藝術家要突出一種啟發、引導的輔助功能,塑造一個人物,不僅要了解人物的生平經歷、思想狀態、時代氛圍、歷史定位,更要直接與古人「對話」,甚至是以己度人,進入到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裡去,進行直觀的體驗與探索。

李象群 東坡 雕塑 131cm×78cm×200cm2014年

相關焦點

  • 當代雕塑家李象群個展在京亮相 首現《元四家》等代表作
    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25日在嘉德藝術中心正式向公眾開放的「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集中展出了藝術家的28件代表作品,其中《元四家》等10件為首次展出。展覽集中展出了李象群的28件代表作品,其中《元四家》(作品材質:漢白玉)、《風雲行-1》《風雲行-2》(作品材質:白銅)、《彼岸》(作品材質:白銅)等10件作品為首次展出。
  • 李象群十件最新作品亮相個展
    原標題:李象群十件最新作品亮相個展 著名雕塑藝術家李象群是當代中國藝術生態中身份、創作跨度極為多元的藝術家,他是最早一批入駐798的藝術家、中國當代雕塑的領軍人物之一,也是魯迅美術學院院長,在30餘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出了大批的藝術人才。
  • 「瀋陽廣電全媒頭條」「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北京嘉德...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說 在當代中國美術界,李象群是一位懷有堅定藝術理想、始終堅持研究探索並形成豐厚積累的雕塑名家。在雕塑這種凝聚的造型中,他以靜制動,以形寫神,從當下進入歷史,從形象探尋命運,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的形象,既有歷史之真,更有藝術之魂。李象群的雕塑最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他表達了歷史和時代的風雲之變,於此,我稱他的雕塑是「風雲之塑」。
  • 李象群屢獲國內外大獎,他的雕塑好在哪裡?
    為何李象群的雕塑能夠獲得國內外的廣泛認可?我們結合這次展覽的作品來看看,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裡。 在展廳的入口處放置的是幾尊毛澤東像和幾位歷史名人像。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先生評價李象群的雕塑「是一次次關於歷史的敘事和一個個人物的傳記」「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的形象,既有歷史之真,更有藝術之魂。」
  • 「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開幕
    作為在改革開放偉大時代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藝術家,李象群的藝術 格局和我們所處時代的文化情境相對應,開合之間充滿風雲的激蕩。在 雕塑這種凝聚的造型中,他以靜制動,以形寫神,從當下進入歷史,從 形象探尋命運,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的形象,既有歷史8 之真,更有藝術之魂。
  • 質樸洗鍊、高古文氣:李象群雕塑《元四家》
    文人畫最大的特點是畫家必須具備精深的人文藝術修養,其人本身的造詣決定了畫的高度,所以,研究文人畫必經知人論事,解讀其人文精神一途,而這也正是李象群雕塑的一大特色。 元四家作為元代文人畫的傑出代表藝術家,既是一個群體,又有各自不同的個性。作為群體他們都傳承於一個靈魂人物趙孟頫,或接受趙孟頫的藝術和觀點,或是趙家的血脈,如黃公望是趙孟頫的弟子,王蒙是趙孟頫的外孫。
  • 美術學院雙聘教授李象群作品榮獲第56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
    清華新聞網6月24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雙聘教授李象群雕塑作品《王盛烈》榮獲 FACE2020 第56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希瑟利美術學院獎」,這是亞洲首位雕塑家榮獲該獎項。 李象群雕塑作品《王盛烈》 雕塑以原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王盛烈先生晚年的狀態作為創作對象,作品一氣呵成,不但準確地把握了王盛烈先生的形象特徵和個人氣質,更是體現了李象群一貫以來的
  • 李象群: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 李象群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接受新華網專訪,就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提出建議。
  • 李象群:藝術教育「倒金字塔」結構極不健康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申寧 實習生韓東欽)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象群今年帶來了一份《關於改善中國現行的藝術教育處於「金字塔倒置」狀況問題》的提案。李象群認為,現今整體教育體系中,藝術普及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相反高等教育中過多設置的藝術專業卻嚴重過剩,整個藝術教育結構呈現為極不健康的「倒金字塔」狀態。
  • 《孕味十足》今日開機 楊渝渝首度塑造孕婦形象
    而楊渝渝更是要在新片中首度塑造孕婦形象,令觀眾非常期待。楊渝渝《孕味十足》中將塑造孕婦形象。網易娛樂12月22日報導 日前在北京某四合院中低調舉行發布會的電影《孕味十足》於今日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珠海開機。
  • 追求神似,是戲曲塑造人物形象所運用的意象化方法的實質
    追求神似是戲曲塑造人物形象所運用的意象化方法的實質,它與摹象戲劇塑造人物形象的摹象化方法是大異其趣的。摹象戲劇由於要在客體物象的嚴格制約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把形似作為先決條件,要求人物形象從形到神都必須符合生活真實。
  • 奶茶店如何塑造品牌形象
    原標題:奶茶店如何塑造品牌形象一個品牌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品牌的整體形象,好的形象是直抵人心的,消費者可以一下記住這個品牌,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中,日出茶太奶茶能讓眾多消費者追捧,讓投資者選擇日出茶太奶茶加盟項目,就是因為品牌自創立之時就塑造了一個有辨識度的品牌形象。
  •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是一項宏大、長期、系統、艱巨的工程,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進一步邁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的必然要求。從學術角度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 蘇軾到底長什麼樣
    作為蘇軾同時期摯友的李公麟,蘇軾與其親密交往長達二十餘年,因此,李公麟創作的《扶杖醉坐圖》於情於理都還原了蘇軾的真實面貌,該作品也被蘇軾以及蘇軾的學生黃庭堅評價為最像蘇軾本人的畫像,如黃庭堅所言:「廬州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盤石,極似其醉時意態。此紙妙天下,可乞伯時作一子瞻像,吾輩會聚時,開置席上,如見其人,亦一佳事。」所以,李公麟所作的這幅蘇東坡像也成為其後圖繪蘇東坡形象的圖像粉本。
  • 成功塑造無數「硬漢」形象的郭廣平,網友:副師級的演員!
    作為一名劇本率演員,郭廣平經常飾演一些正面角色,多年來塑造了無數個硬漢軍人的形象。在孔笙導演的經典年代劇《父母愛情》中,郭廣平飾演安泰,是安傑、安欣的大哥,因為父母早亡,所以身為大哥的他在家中是一家之主,家中大小瑣事均由他做主,總是為兩個妹妹操勞。
  • 努力塑造自我美好形象
    努力塑造自我美好形象作者:歐陽文 朗誦:波寶兒《努力塑造自我美好形象》誦讀:波寶兒04:58來自四季美文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佔有,我們只能經歷。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家,可以彩繪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師,可以努力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巴菲特說過:評價一個人時,應重點考察三項特徵:正直、智慧、活力。但是如果不具備第一項,那後面兩項會害了你。很多人選錯戀人或合作夥伴,都與忽視「正直」這一關鍵項有關。裡根也曾說過:如果你正直,這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你不正直,什麼也都無關緊要。
  • 什麼是戲曲舞臺形象的美學特徵?概括起來,就是舞臺形象的意象化
    這與摹象戲劇所塑造的舞臺形象成為鮮明對比,它不是採用摹象化的創造方法,而是採用意象化的創造方法來完成舞臺上的人物形象和環境形象的塑造的。戲曲舞臺形象的意象化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對神似的追求,這是人物形象意象化的內在追求。其二,離形得似的外部造型,這是人物形象意象化的外在追求。
  • 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描寫形象,最後兩句充滿哲理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同時他還擅長書畫,精通音律,對古琴也很有研究。北宋元祐六年三月,蘇軾自杭州還朝,借宿於淞江。朋友仲殊大師來看望蘇軾,並挾琴而彈,卻發出異響。蘇軾走近觀察,發現古琴雖然破損,卻有十三根琴弦。
  • 新時代呼喚塑造教師銀幕新形象
    其中,影片《孩子王》中塑造的「瘋瘋癲癲」的「老杆」算是一個另類,作為一部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的影片,或許是釋放對知識分子「文革」期間所遭遇迫害而鳴不平的情緒表達,人物形象塑造在反思質問當時教育弊端的同時,更多凸顯的是知識分子氣節。
  • 以油畫人物的塑造為切點,分析文化對油畫人物形象塑造的影響
    在油畫創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油畫人物形象的表現是具體的、深刻的,但又不是將現實中的人物複製下來,它是畫家通過油畫語言將其感受充分表現出來,或者將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感受賦予描繪對象,即我們常說的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