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世間很多的愛是為了聚集,比如朋友之間的愛,戀人夫妻之間的愛。而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的愛只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任他自由翱翔。真正的愛,是即使他不在身邊,我們依舊希望他能夠過得開心快樂,這大概就是父母的愛。
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大部分父母很難做到
曾經聽一位育兒專家談到過,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
孩子3歲,退出吃飯,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吃飯;5歲退出孩子的臥室,讓孩子獨立睡覺;7歲退出孩子的浴室,讓孩子獨立洗漱;9歲退出孩子私人空間,讓孩子擁有獨立空間;11歲退出孩子整理房間,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13歲讓孩子學會收拾家務;15歲讓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不再替孩子做選擇。
這7個退出期的年齡每個家庭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有些家長會選擇提前退出,早期的吃飯、洗澡等等很容易做到,但後期讓孩子自己整理、給孩子獨立空間、讓孩子自主選擇等等,這些很多家長都做不到,而做不到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害了孩子。
分析
獨立生存應該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它需要父母的訓練與幫助。但是很多父母很難幫助孩子獨立,可是父母們不知道,越是不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到後期不僅孩子難過,自己也是更加難過。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不包攬孩子的一切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於是除了學習之外,孩子不用做其他任何事情,慢慢的孩子就是一個高分低能的人,沒有任何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根本離不開父母生活。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
讓孩子獨立思考
很多父母,一旦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就立即用大人的方式去幫助他處理好問題,完全不用孩子去思考,去解決。這樣孩子沒有思考能力,也沒有獨立能力,以後遇到事情也是六神無主。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先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可以在旁邊引導孩子,但是不能替代孩子。
學會激勵孩子做事情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想讓家長幫忙去做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激勵孩子,鼓勵孩子去做事情。即使孩子哭鬧不休,也要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引導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做事情。
貼心話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在不斷的變得獨立的過程,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幫助他不斷地變得更加獨立。讓孩子變得獨立不是不愛他,而孩子變得獨立也並非不愛父母了。父母要知道這一點,即使逐漸遠離,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不會變的。所以請學會放手,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吧!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