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大部分父母很難做到

2020-12-13 荷葉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世間很多的愛是為了聚集,比如朋友之間的愛,戀人夫妻之間的愛。而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的愛只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任他自由翱翔。真正的愛,是即使他不在身邊,我們依舊希望他能夠過得開心快樂,這大概就是父母的愛。

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大部分父母很難做到

曾經聽一位育兒專家談到過,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

孩子3歲,退出吃飯,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吃飯;5歲退出孩子的臥室,讓孩子獨立睡覺;7歲退出孩子的浴室,讓孩子獨立洗漱;9歲退出孩子私人空間,讓孩子擁有獨立空間;11歲退出孩子整理房間,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13歲讓孩子學會收拾家務;15歲讓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不再替孩子做選擇。

這7個退出期的年齡每個家庭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有些家長會選擇提前退出,早期的吃飯、洗澡等等很容易做到,但後期讓孩子自己整理、給孩子獨立空間、讓孩子自主選擇等等,這些很多家長都做不到,而做不到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害了孩子。

分析

獨立生存應該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它需要父母的訓練與幫助。但是很多父母很難幫助孩子獨立,可是父母們不知道,越是不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到後期不僅孩子難過,自己也是更加難過。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不包攬孩子的一切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於是除了學習之外,孩子不用做其他任何事情,慢慢的孩子就是一個高分低能的人,沒有任何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根本離不開父母生活。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

讓孩子獨立思考

很多父母,一旦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就立即用大人的方式去幫助他處理好問題,完全不用孩子去思考,去解決。這樣孩子沒有思考能力,也沒有獨立能力,以後遇到事情也是六神無主。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先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可以在旁邊引導孩子,但是不能替代孩子。

學會激勵孩子做事情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想讓家長幫忙去做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激勵孩子,鼓勵孩子去做事情。即使孩子哭鬧不休,也要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引導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做事情。

貼心話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在不斷的變得獨立的過程,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幫助他不斷地變得更加獨立。讓孩子變得獨立不是不愛他,而孩子變得獨立也並非不愛父母了。父母要知道這一點,即使逐漸遠離,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不會變的。所以請學會放手,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吧!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四個年齡段是給孩子立規「黃金期」,錯過很難彌補,立規要趁早
    ,孩子竟說「我不會掉下去的」。這些孩子都是缺乏家長父母的管教,才會養成「橫行霸道」的性格,一時好奇就隨意觸碰毀別人的東西,面對善意的提醒不予理睬,將來很容易發展成社會的「毒瘤」,糾正孩子的壞毛病應該從小開始,錯過最佳教育時間很難彌補。
  • 孩子身高增長有「黃金期」,醫生:這3個年齡段,家長要把握住
    文/琳妹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眾所周知,身高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父母身材高大,通常孩子身高也同樣挺拔。但反之,如果父母身高普通,孩子是否就「低人一等」呢?答案也不絕對。籃球運動員林書豪1.91米的大高個惹人羨慕,但林家父母的身高都沒有超過1.7米,林書豪出眾的身高並非靠先天基因優勢,而是靠後天努力!現實生活中,林書豪也並非個例,只要抓住了身高增長的「黃金期」,人人都可以成為下一個「林書豪」!
  • 家長注意:3個孩子「最叛逆」的年齡段!打罵是沒用的
    現在很多家長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叛逆,大部分孩子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叛逆其實是每個家長都很頭疼覺得不知所措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可能覺得孩子最叛逆的時候是在青春期。當然青春期叛逆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還有另外兩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會非常的叛逆。
  • 孩子10歲前的4個重要時間點,父母要及時退出,別傻而不自知
    於是,部分家長們犯了一個大錯誤,他們經常忘記了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一直參與到孩子的人生中,並且不願意退出去。其實,孩子10歲前,有4個重要的時間點,家長需要及時退出,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好。如果父母把握不好界限,一直陪大孩子洗澡,可能會造成孩子性教育缺失,以後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傷害。所以,孩子到了6歲的時候,家長需要退出孩子的浴室,當孩子感到害羞,不願意讓父母洗澡時,父母就可以退出了。
  • 退出家長群後,孩子的語文成績反而提高了,因為家長做到了這3點
    孩子的語文成績不好,家長很發愁,除了去補習班,大部分家長其實真的沒什麼很好的辦法和耐心去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建立語文學習的信心。也有花掉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家長,卻依然不能幫孩子達到理想的學習目標。每當看到朋友圈、家長群裡,那些很優秀的孩子,寫出滿分的作文、乾淨的作業、流利的表達時,家長就會恨鐵不成鋼。
  • 孩子這幾個關鍵時期,家長必須退出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但是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處理生活中的事情,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三歲孩子即將升入幼兒園,要學會自己吃飯睡覺,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獨立吃飯,即使飯後要打掃戰場。
  • 4-7歲是孩子最容易失蹤的年齡段,家長要一萬個小心!
    人販子,是個令人既倍感沉重又深惡痛絕的話題。從電視上各種尋親節目當中,我們看到了什麼叫「一萬次的幸運抵不過一次不幸的撞擊」,每一個被拐的孩子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不幸與悲哀。可是,儘管人們知道拐賣孩子喪盡天良,依然還是有人買孩子,有人賣孩子。
  • 家長必看:如何正確地引導7-12歲年齡段的孩子
    7-12歲階段的小孩,對認知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己也有了一定的主見,更偏向於像個小大人一樣的思想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此時,家長正確地引導對孩子成長階段的認知非常重要。在家裡,家長就是第二棒。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是從幼兒園逐漸嚴格,規矩越來越多的適應期。這時候,家長需要詢問並積極地引導他如何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學習知識,監督檢查孩子做好作業。用愛心和耐心給孩子幫助,讓孩子通過反覆的練習掌握課堂知識。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孩子建立信心,步入正常學習狀態的關鍵。不能過多地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小孩增加不堪重負的壓力。小學高年級的教育要充分重視。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是進入了肛欲期,父母要做到「3不1關愛」
    肛欲期一般在孩子1-3歲之間出現,是孩子心理成長的正常階段,一般出現3個月左右就會消失。但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父母對孩子這種行為的看法。如果父母做出一些強迫孩子上廁所等行為,很有可能延長孩子肛欲期的時間。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 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家長做到這2點,讓孩子與您親密無間
    如果沒有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有效溝通,這在家庭中是非常重要危險的現象,這樣一個父母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探索不到孩子內心最真誠的的寶藏,對父母一般來說是非常遺憾的。如果我們父母想真正地理解這些孩子,就必須真正走進孩子內心對於世界。把握孩子的內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怎樣和孩子溝通做到尊重孩子事實上,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尊重是很重要的,最好的家長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和同事,以平等對待和尊重。
  •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段,父母就該親自帶娃,讓老人「退居二線」
    後來等到曉峰上了小學的時候,曉峰的父母才開始親自帶孩子。結果還沒開始帶幾天,夫妻倆就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很大,如果稍有不順著,就會大發雷霆。這讓夫妻倆非常苦惱,不知該如何教育孩子。,父母就應該親自帶娃,讓老人「退居二線」: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老人來帶孩子確實是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但是,從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家長就不應該再讓老人帶孩子了。
  • 在這5個年齡段,交給孩子這些東西,你的孩子更容易變成有錢人
    科布利納說:「三歲的孩子就可以掌握儲蓄和消費等金融概念」。英國金融諮詢服務機構委託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所做的一份報告顯示,孩子們的理財習慣是在7歲時養成的。父母越早開始利用每天可以教孩子賺錢的機會(例如,給一個6歲的孩子10元,讓她選擇買什麼水果),我們的孩子就越富裕,父母是影響孩子理財行為的頭號人物,所以我們要培養一代有意識的消費者、投資者、儲蓄者和捐贈者。
  • 爸媽做到這3點,孩子很難不孝順,想要晚年生活幸福的家長注意了
    爸媽做到這3點,孩子很難不孝順,想要晚年生活幸福的家長注意了當了父母之後才知道擁有一個孝順的孩子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尤其是當自家的孩子是個&34;的時候,經常做一些讓父母不省心的事情,即使成年後也總讓父母操心,而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就會幫爸媽做家務活,孩子工作後掙到&34;給想著給父母買禮物,孝順的孩子也比較念家,即使工作繁忙也會偶爾給父母打電話,聊聊自己的近況,詢問父母的生活。
  • 給孩子立規矩,得在這個年齡段完成,一旦錯過想再補回來很難
    導讀:給孩子立規矩,得在這個年齡段完成,一旦錯過想再補回來很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給孩子立規矩,得在這個年齡段完成,一旦錯過想再補回來很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在孩子面前當有所避諱,避免影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有害
    父母在孩子面前當有所避諱,避免影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有害 問題,這就導致了孩子心理發展的「誤區」。為避免加劇孩子內心的緊張和羞愧。大人的特殊照顧,可能會加深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增強他們的大腦記憶。6歲,大人最好及時與孩子溝通,這樣他們就不會恐慌和羞愧,為孩子普及人體結構,男人和女人有身體上的差異,必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要在異性面前暴露身體的重要部位,進出父母的房間時要禮貌地敲門。
  • 「兒童身高標準」出爐,幼兒園前低於96cm,父母要抓住孩子猛漲期
    因此現在許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長個大高個,可謂是絞盡腦汁,家長們不僅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而且還會讓孩子經常吃各種補鈣的產品「兒童身高標準」出爐,幼兒園前低於96cm,父母要抓住孩子猛漲期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再加上遺傳的因素,因此孩子在各個階段的身高增長的速度也會不同,有的孩子看上去或許會比同齡孩子矮一些,但是家長可能會想,孩子這樣的身高正常嗎?
  • 父母的陪伴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大部分家長做錯了
    今天和一年級家長交流開學兩周的感受,很多家長表現出焦慮,說孩子每天放學回來要寫4個小時作業,而且需要自己陪伴指導而且,父母也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壓力也很大,最擔心孩子會因為承受不了而對學習沒有興趣了。這些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就是家長是在陪伴孩子,但是沒有正確的方式方法,導致自己和孩子壓力都很大。
  • 家長教孩子學英語必須掌握這7個技巧
    如何快速有效地幫助孩子學好外語(課程)已成為許多家長關注的問題。的確,給孩子一個好的語言基礎,將來對孩子很有幫助。家長教孩子學英語(精品課)必須掌握這7個技巧:1.從常用口語開始學孩子學習外語從身邊的事物開始,也就是說最簡單的常用的口語先學。
  • 孩子出現這幾個表現,暗示進入「猛漲期」,父母要替孩子把握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父母們比較關注的重點內容。父母們希望孩子可以長得高高壯壯的,顯然這也意味著父母的精心餵養沒有白費心力。不過孩子最終是否能夠如父母所願長得高高的,這還真的不好確定。
  • 脾氣倔強的孩子很難教,聰明的父母,做到這幾點其實也很簡單
    當談到自己家的孩子脾氣倔強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媽媽們絕對是了鍋的。面對這些孩子的行為,媽媽們都大吐苦水地說,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簡直是有點「懷疑人生」了。確實,當家裡有個脾氣倔強的孩子時候,是讓很多父母都頭痛的事情來的。就算面對父母的打罵也好,孩子是一點都不會害怕,很多父母都說,如果能有辦法去降服孩子的這種不好的性格,真的可以是人生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