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5個年齡段,交給孩子這些東西,你的孩子更容易變成有錢人

2020-10-14 萌的金錢觀

科布利納說:「三歲的孩子就可以掌握儲蓄和消費等金融概念」。英國金融諮詢服務機構委託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所做的一份報告顯示,孩子們的理財習慣是在7歲時養成的。

父母越早開始利用每天可以教孩子賺錢的機會(例如,給一個6歲的孩子10元,讓她選擇買什麼水果),我們的孩子就越富裕,父母是影響孩子理財行為的頭號人物,所以我們要培養一代有意識的消費者、投資者、儲蓄者和捐贈者。

以下是每個年齡段最重要的金錢課程,以及說明每一點的活動。

3-5歲教訓是:你可能要等著買你想要的東西

科布利納說:「對於所有年齡段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學習的概念。然而,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可以預測一個人成年後會有多成功,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學會,如果他們真的想要什麼,就應該等著攢錢去買。

這個年齡段的金錢課程為以後的生活定下了基調,當我們走進一家商店,如果我說:「我們沒錢買這個」,他們很聰明的知道我們有信用卡,所以,她會說:「我們是來給別人買禮物的「,但是父母不會為你買任何東西的,因為我們不是為這個而來的。

然後孩子們很快就會明白這一點商店並不總是意味著你會買東西。

3至5歲兒童的活動

01.當你的孩子在排隊等著,比如說,去蕩鞦韆,討論學會等待他或她想要的東西有多重要。

02.製作三個罐子,每個罐子都標有「儲蓄」、「支出」或「分享」。每次你的孩子收到錢時,不管是做家務還是生日禮物,都要把錢平均分配給這些罐子。

讓他或她用消費罐買些小東西,比如糖果或貼紙。分享罐裡的錢可以捐給你認識的需要它的人,也可以用來為朋友的事業捐款,儲蓄罐應該用來買更貴的東西。

03.讓你的孩子設定一個目標,比如買一個玩具。一定不要太貴以至於他們幾個月都買不起,然後就變得很沮喪,他們就很難把腦袋繞過去。

其實更多的是她意識到自己在為一個目標存錢,而不是我真的需要她湊齊那20元去買玩具,科布利納說:"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有一個昂貴的目標,那就拿出一個匹配的計劃來幫助她在合理的時間內達到目標"。(雖然津貼是每個家庭的個人選擇,但在這個年齡段,一點零用錢可以幫助孩子為實現這些目標存錢。)

每次你的孩子往儲蓄罐裡添錢時,幫助她數一數她有多少錢,和她談談她需要多少錢才能達到目標,以及她什麼時候能達到目標,這些行為對孩子來說都很有趣,這讓他們意識到等待、耐心和節約的重要性。

6-10歲教訓是:你需要對如何花錢做出選擇

科布利納說:」在這個年齡段,必須向孩子解釋,錢是有限的,做出明智的選擇很重要,因為一旦你花掉了你的錢,你就沒有更多的錢可以花了。

在這個年齡段,你還應該跟上儲蓄、消費和分享罐以及目標設定等活動,你也應該開始讓你的孩子參與到更多成人的財務決策中去。

6至10歲兒童的活動

01.讓你的孩子參與一些財務決策。例如,解釋一下,我選擇普通葡萄汁而不是品牌名稱的原因是它便宜5元錢,而對我來說味道一樣,或者談談交易,比如批量購買紙巾等日常必需品,以獲得更便宜的每件商品價格。

02.在超市裡給孩子一些錢,比如10元,讓她在你需要的參數範圍內,讓她選擇買什麼水果,讓他們有用錢做出選擇的體驗。

03.當你在購物時,大聲談論你作為一個成年人是如何做財務決定的,問一些問題,比如,這是我們真的需要的嗎?或者我們可以跳過這個星期,因為我們要出去吃飯?其他地方會不會便宜點?我們能去折扣店買兩個而不是一個嗎?

11-13歲教訓是:你越早儲蓄,你的錢從複利中增長得越快

在這個年齡段,你可以從為短期目標儲蓄的想法轉變為長期目標,介紹複利的概念,當你既從你的儲蓄中賺取利息,又從你的儲蓄中賺取過去的利息。

11至13歲兒童的活動

01.用具體的數字來描述複利,因為研究表明這比抽象地描述複利更有效。解釋一下,如果你從14歲開始每年留出1000元,到65歲時你會有230000元,但如果你從35歲開始,到65歲你只有70000元。」

02.讓你的孩子做一些複利計算投資者,她可以看到,如果她投資了一定的金額,並以一定的利率增長,她將賺多少錢,讓她讀一讀這個鼓舞人心的例子,一個利用複利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人非常出色。

03.讓你的孩子為一些比她一直在攢錢買的玩具更貴的東西設定一個長期目標。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不想存錢,因為他們想買東西,但想想什麼是長期目標,他們必須放棄什麼,這表明這是一個好的決定。例如,她說,如果你的孩子有每天放學後買零食的習慣,她可能會決定,她寧願把錢花在iPod上。

14-18歲教訓是:在比較大學時,一定要考慮每所學校的成本

在大學網站上搜索「淨價格計算器」,看看除了學費之外,其他費用的每一個費用是多少,但不要讓價格標籤打消你的孩子,解釋一下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比沒有大學學位的人多,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事情。

14至18歲的活動

01.討論你每年能為孩子的大學教育貢獻多少,每個家長都應該在九年級開始大學成本的談話,誠實地了解家庭能負擔得起什麼,將有助於孩子們對他們可能申請的地方實事求是。

但是記住,除了用自己的錢,還有很多方法來資助大學,帶著孩子,看看哪所私立學校慷慨地獲得財政援助,其中有多少是「免費錢」,比如助學金和獎學金,孩子需要償還多少貸款,政府的項目能幫助償還這些貸款。

02.讓孩子用一張大學積分卡比較每所大學的成本、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以及如果孩子上了大學,貸款債務會對孩子畢業後的生活方式產生多大影響,和任何投資一樣,一起分析投入的錢是否最終會得到回報。

03.家長們絕對應該讓他們的大學生得到一份兼職,據研究顯示,每周工作20小時或更少的學生在校園工作,因為他們更專注於學生生活,所以成績會更好。

18歲以上教訓:只有當你每個月都能付清餘款時,你才應該使用信用卡

這是非常容易滑入信用卡債務,這可能會給你的孩子負擔償還信用卡債務的同時,學生貸款,此外,這可能會影響他或她的信用記錄,這可能會使他或她很難,比如說,買車或買房,甚至找工作。有時候,潛在僱主會檢查信用卡。

18歲以上活動

01.教導孩子,如果父母在信用卡上聯名,任何逾期付款也會影響父母的信用記錄。

02.總之,找一張低利率、免年費的信用卡。

03.解釋一下不要對日常用品收費很重要,這樣如果你有一筆儲蓄無法支付的緊急開支,你可以收取這筆費用,然而,更好的辦法是在緊急儲蓄中積累至少三個月的生活費,儘管六到九個月的生活費是理想的。在這裡學習如何預算資金,以建立緊急儲蓄。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這5種老人,帶的孩子會更優秀,家長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
    但其實,如果是以下這5種老人的話,帶出來的孩子會很優秀,家長完全可以放心。這5種老人,帶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家長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所以說,如果你家的老人屬於這種老人的話,其實是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的。
  • 這四個年齡段是給孩子立規「黃金期」,錯過很難彌補,立規要趁早
    ,孩子竟說「我不會掉下去的」。這些孩子都是缺乏家長父母的管教,才會養成「橫行霸道」的性格,一時好奇就隨意觸碰毀別人的東西,面對善意的提醒不予理睬,將來很容易發展成社會的「毒瘤」,糾正孩子的壞毛病應該從小開始,錯過最佳教育時間很難彌補。
  • 有這3個「壞毛病」的孩子,將來更容易成才,你家孩子這樣該高興
    孩子從小喜歡搞破壞,要麼弄壞東西,要麼和家長頂嘴,簡直就是一個十足的小壞蛋。前幾天張文老公剛給孩子買了玩具飛機,可沒有玩兩天,飛機就被孩子拆的亂七八糟,看到這一幕,張文很頭痛。,將來成不了才,特別喜歡那種安靜的孩子,認為這類孩子更容易有出息。
  •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七歲半的小孩在超市裡偷拿了東西,被媽媽發現之後,他是拒不認帳,死不認錯。媽媽沒辦法,情急之下只能報警處理,有粉絲評論提問,我們家也有這現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給警察處理?先實名佩服一下,但是咱們就別給警察叔叔添亂了。
  • 3-6歲是識字的「黃金年齡段」!用這6個方法,將孩子教成識字高手
    每位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學前能夠識得更多的漢字,今天小柳與各位父母分享6個識字小技巧,在孩子3-6歲這個黃金年齡段常堅持,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6個方法是練成「識字高手」的關鍵一、家庭裡的「文字環境」在平時帶娃的時候,身邊隨處可見的漢字你有利用過嗎?
  • 3-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佳年齡段,家長要抓住這3個關鍵點
    不是說,小江亂用同學的東西,就是他頂撞老師,要麼就是上課擾亂課堂秩序......面對頻頻惹麻煩的兒子,爸爸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天小江爸爸找到了小江的班主任,當班主任聽了小江的情況後,說:「3--6歲是給孩子定規矩的關鍵時期,錯過了,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很難了。在老家,可能是老人太過溺愛孩子了,不過你能夠抓緊時間,還是可以讓小江一點點改正過來的。」
  • 這三類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成才成功
    孩子長大後是否能成才成功,一部分取決於孩子自己的努力,另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在這個拼爹的時代,或許有錢人的孩子就能過上好的生活,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少付出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但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彎道超車的例子,普通人的孩子也能比富家孩子更加優秀。
  • 「老師,孩子交給你了!」這句話害了多少中國式家庭的孩子
    為人父母,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到頭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一塌糊塗,這是為什麼?「老師,孩子交給你了。」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送進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了,自己就可以當個「甩手掌柜」啦,事實卻不是這樣。
  • 來自育兒專家的忠告:這幾個年齡段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
    來自育兒專家的忠告:這幾個年齡段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怎麼辦?打他一頓就好了。類似這樣的「經驗」你是不是也經常在用呢?很多父母都表示,孩子小的時候調皮任性,更多時候還胡攪蠻纏,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寄希望於「打」了,打孩子,雖說某些時候也確實有效果,只是弊端也不少。
  • 5個孩子就有1個可能抑鬱:為什麼乖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
    在其他年齡段裡,抑鬱症患者佔比僅為2%,但在青少年這個群體裡,幾乎每5-10個人就有1人有抑鬱的風險。 新聞一出,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每一條評論都很戳心。 「我的同學就死於抑鬱症,在事發之前家裡人都不重視,以為孩子只是情緒不好。」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老人就該「撤退」了,爸媽親自帶孩子才最好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三歲以前,自理能力是很差的,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可以交給家裡的老人來幫忙,很多家庭也不願意去請保姆來照顧孩子,不是自家人不太放心,但是如果不交給老人來幫忙,很容易讓寶寶新晉的寶爸寶媽們精疲力盡。因此,如果有老人的幫忙,可以讓新晉寶爸寶媽們更加輕鬆,也有利於寶媽的產後恢復。
  • 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大部分父母很難做到
    而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的愛只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任他自由翱翔。真正的愛,是即使他不在身邊,我們依舊希望他能夠過得開心快樂,這大概就是父母的愛。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大部分父母很難做到曾經聽一位育兒專家談到過,孩子這7個年齡段,是家長的必須退出期。
  • 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考上研究生?
    這樣做至少有幾大好處:一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不會因為分數的壓力,讓這特殊的半年變成一段不愉快的回憶;二是給孩子一個更加輕鬆的暑假氛圍,或許孩子因此能有更多的機會出門去旅遊,參加研學營,自主閱讀,自由玩耍,不至於疲於奔命地去上各類補習班;三是讓孩子有了一個學習並不困難的印象,沒怎麼下功夫學習,成績也很好啊,下個學期開始時也可以更輕鬆地應對了,可以大膽地報一些真正喜歡的興趣班
  • 孩子長大是不是有錢人,從小就能看出來,這幾點特徵你家孩子有嗎
    導讀:孩子長大是不是有錢人,從小就能看出來,這幾點特徵你家孩子有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長大是不是有錢人,從小就能看出來,這幾點特徵你家孩子有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這個年齡段懷孕,更容易懷雙胞胎,但別輕易嘗試!
    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哪個年齡段比較容易懷上雙胞胎,哪種類型的雙胞胎長得更像,哪一類媽媽更容易懷上雙胞胎。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的區別:同卵雙胞胎:也就是有著同一個卵子和同一個精子,在相互受精以後,分為兩個獨立的胚胎,他們享有同一個基因構造。
  • 清華媽媽分享的教育理念:孩子這5個年齡段,你都做對了嗎?
    如今不同了,中國人普遍奔小康,生活水平提升,父母有了條件給予子女更好的教育,因為很多家長不想讓兒女跟自己一樣是個文盲,故此無論花再多錢都想把孩子的教育弄好。其實教育方法有很多,而且在網絡上可以輕易獲得共享。今兒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式,據說三歲到十五歲的孩子,一定要看看當中受益良多。
  • 給孩子補課,不如多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學習成績更容易提高
    那麼當孩子處在學齡前這年齡段,其實是不建議家長們給孩子補課的。那麼能讓孩子在學習這場馬拉松中提升孩子體魄的,就是這3個能力。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4」是什麼,但是知道「4個蘋果」是什麼。因為「4個蘋果」更具象一些,是孩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 不同年齡段各有風險預警 看你的孩子易受哪些傷
    分析:新橋醫院兒科主任趙聰敏教授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一定認知能力,而且能走能跳,也能吃,對各種各樣的物品都十分好奇,其中嘴巴就是他們了解認知世界最好的工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危險意識低,摔傷還是佔第一位,但誤吞、誤食、呼吸道異物發生率也相當高,幾乎和摔傷平分秋色,在所有意外傷中,幾乎達到30%左右。
  • 為什麼有錢人的孩子都愛學歷史?專家:孩子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說到歷史很多家長可能都會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學科,所以很多時候就算是孩子接觸到了歷史,並且學的並不是很好,家長也沒有太在意,但是若你看過《百家講壇》,那你就會發現古今中外的頂尖人物,無疑例外的都對歷史情有獨鍾。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曾在節目上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出了自己對歷史的熱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卻從不想是你的孩子(下)
    許多父母總是認為很多事對孩子沒有影響,但是對於一個愛你的孩子來說,你的一舉一動在孩子的心裡都佔據首要位置。原本對顏色很敏銳並且能夠參加基因工程的她,世界突然變成了黑白的,最終在老師的惋惜和難以置信下退出了基因工程比賽。發現異常後,巧藝立刻說明再也不會向孔雀換東西,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劉巧藝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願望,不斷向孔雀換東西,她開始吃草、想吃青蛙、甚至開始雙目失明並長出羽毛,終於劉巧藝害怕自己真的變成一隻孔雀,便想要改過自新,然後開始極力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