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材挑錯」挑出什麼真問題?

2020-12-25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給教材挑錯」挑出什麼真問題?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教師施兵「找茬」大學英語教材一事引發廣泛關注。通過查閱100多本教材和資料,他撰寫了一份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近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有關出版社對查證屬實的問題,採取措施進行更正或將在教材的修訂改版過程中更正。(《京華時報》11月18日)

  教材也會出錯?有的還是常識性錯誤?這樣的消息,恐怕讓不少人的眼鏡跌落在地。這些差錯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我們應該做哪些反思?為此,我們選取了兩篇角度不同的文章,期待引發讀者更多思考。

  敢於質疑比挑錯本身更可貴

  ■耿銀平

  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比教材出錯本身更可怕的是對教材的迷信。這就要求教師、學生要敢於質疑,從質疑中找到書本、教材的錯誤。即便沒有找到錯誤,質疑和解惑的過程也是知識的積累,學識的進步。

  從這次「給教材挑錯」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迪。其一,它彰顯了質疑精神的可貴,不因有既定結論存在,而一味盲目地追隨。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性的存在,都有著鮮活的個體價值,將質疑精神和個性價值充分發揮,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才會更有生機和活力。其二,它讓思考這個重要的學習環節的價值得以展現。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這告訴我們,學習和求知,僅僅進行信息佔有是不夠的,在佔有的基礎上,還要善於自我總結、提煉、反思,各種知識才能牢固地沉澱在大腦中,讓思維更為開闊,完成更為紮實的積累。其三,質疑更能培養創新型人格。在學習中,記憶僅僅是第一步,創新和創造才是最終目的。當我們將對專家的質疑和批評,當成了學習的常態,從而提出與眾不同的邏輯性推理,就算最後沒有達成立竿見影的創新成果,但每一次推理都是一次創新性思維的激活,久而久之,就容易養成創新型人格,為未來的創新、創造打下堅實的思維基礎。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質疑精神的重要性和價值,但由於當下的教育評價更注重標準答案,由此導致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質疑和批判精神都顯得不足。在這種大背景下,這位教師對教材的「質疑」,顯得更有價值。不管這次質疑最終能達到何種效果,他已經用自己的行動給其他教師和學生做出了一次很好的示範:質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無比重要。「行不言之教」,這種教育成果,或許比教會學生知識本身來得更為重要。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無疑是問號」。但是,僅僅認識到質疑和批判精神的價值還遠遠不夠,更應該將這種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在筆者看來,我們的教育要嘗試多元評價,讓充滿個性的孩子也能在高考之類的權威評價中得到激勵。如此一來,教師才會放開手腳,孩子才敢大膽質疑。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多搭建「質疑舞臺」,多提供寬鬆的發展環境,多激活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對於學生們來說,在創造和質疑方面,要多一些自信從容,要敢於說「不」,不要被一些所謂的權威束縛住了思維。(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嚴把教材質量關呼喚「深耕細作」

  ■黃慧

  教材不僅關乎學生們的知識學習,也關係到他們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教材出現常識性錯誤,不僅損傷學生們的教育權益,也會給他們精神家園的培育帶來負面效應。面對部分教材質量欠佳的現實,施兵老師沒有袖手旁觀,而是通過細節推動的方式,來引起教育部門和公眾對教材質量的關注,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點讚。

  作為一種表達手段,「給教材挑錯」見證了一位教師的良知堅守和價值追求;面對「給教材挑錯」,教育部門尊重和回應了施兵老師的意見和訴求,並且要求有關出版機構及時地「亡羊補牢」,採取補救措施。從這個角度上說,「給教材挑錯」一事實現了教育主管部門和普通教師的一次良性互動。

  公益人士、「免費午餐」發起者鄧飛曾說,「當下有很多社會問題,但我們不該只是抱怨或者指責,我們還可以行動起來,聯合各界,尋找解決方法」。提升教材質量,既需要更多的公眾參與「給教材挑錯」,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當然更離不開直接責任方——教材編寫者的「深耕細作」。

  近年來,「給教材挑錯」多次進入公眾視線。從直接原因上看,在「網際網路+」不斷深化的當下,普通人以往難以獲得足夠關注的「沉沒的聲音」找到了更多表達的出口;從深層次上講,在消費主義文化邏輯的影響下,一些教材編寫者被商業目的遮蔽住了雙眼,部分教材的質量底線被越拉越低,有的甚至進入「只講數量不講質量,只講經濟效益不講社會責任」的怪圈。

  教材出現常識性錯誤,與教材編寫的功利化不無關係。當商業資本的逐利邏輯遭遇浮躁的社會心態,教材的粗製濫造也就難以避免。脫離了真誠的態度、真實的力量這一根本,教材編寫難免就會「輕率而糊塗」。在工具理性的驅動下,「錢袋滿噹噹、腦袋空蕩蕩」的人們賺得盆滿缽滿,卻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甚至是誤導。

  教材的背後,隱藏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圖譜。教材作為一種特殊產品,容不得竭澤而漁式的利益變現。說到底,一本優秀教材既需要編寫者「深耕細作」,也離不開一套成熟完善的審定、監督、糾錯機制。只有將質量意識和品牌觀念融入教材「編寫者—讀者」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給教材挑錯」這樣的案例才會越來越少。(作者系高校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瀋陽高一生給大學教材挑錯!出版社點讚!他來自瀋陽這所高中
    高一新生給大學化學專業教材挑毛病,得到出版社的肯定回復。課外閱讀大學化學教材 發現小失誤常博焜挑出錯誤的這本《無機化學》,是全國綜合性重點大學的化學專業教材,是化學專業大一新生教材。「書中有一段說『超氧化鋇經常和過氧化物混合在一起』,我認為應該是超氧化物和過氧化物混合在一起。這不是什麼大錯誤,就是一處小細節。」
  • 他是敢給教材挑錯的大工男孩兒!
    01 敢給教材挑錯的男孩李梓凡高考錄取時是被調劑到化學工程專業的,高考分數恰恰是學校錄取分數線。不過,他隨後了解到自己被調劑到的專業在全國屬於領先水平,轉而感到自己很幸運。入學後了解到有轉專業的機會,李梓凡便去深入了解化工專業未來到底學些什麼、幹些什麼。
  • 大工男學霸:敢給教材挑錯,獎學金拿到手軟,登上《人民日報》!
    敢給教材挑錯的男孩李梓凡高考錄取時是被調劑到化學工程專業的,他的高考分數恰恰是學校錄取分數線。入學後了解到有轉專業的機會,李梓凡便去深入了解化工專業到底學些什麼、未來幹些什麼,是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重新推導一遍後,他發現教材中有個小錯誤,於是向老師請教,證實了自己的猜想。李梓凡挑出過課本中的兩處漏洞,學院在對他的一篇採訪中,稱他為"敢給教材挑錯的男孩"。"有些問題可以稍微深入地想一想,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某一個知識點。"遇到問題多思考,由淺入深多鑽研,已經成了李梓凡的習慣之一。
  • 教材頻被糾錯:語文、數學、英語均未能倖免
    他為教材挑錯的行為非常專業,歷時2年,查閱100多本教材、資料,撰寫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而且還提交給了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也稱對查證屬實的問題將更正。國人重教育,也就格外關注教材,近年,各地有不少教師、學生、家長,還有熱心網友紛紛上陣,為教材挑錯。那麼,他們挑出的錯誤都有哪些呢?教材真的存在那麼多錯誤嗎?
  • 愛你們——給我文章挑錯的朋友
    這說明一個問題:自己再怎麼校對也不行,必須借力他人。所以,我喜歡給我文章挑錯的朋友。每篇文章必給我糾錯的人,是我的舅舅。每篇文章,不管我怎麼檢查,舅舅都會給我挑出錯別字。舅舅的一位作家朋友更是信任舅舅,每次有新文章總是要發給他過目,就是為了幫著挑挑毛病。 舅舅給朋友挑錯別字是出義務工,但是很積極主動,因為他眼裡揉不進沙子。最近,因為發現錯別字,舅舅換回幾本書,倒是挺意外的收穫。 我們曾經一起到一個館的陳列廳參觀,大略看了一下,舅舅就發現了一處名字上的錯誤。
  • 教材頻被糾錯:語文、數學、英語均未能倖免(圖)
    他為教材挑錯的行為非常專業,歷時2年,查閱100多本教材、資料,撰寫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而且還提交給了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也稱對查證屬實的問題將更正。國人重教育,也就格外關注教材,近年,各地有不少教師、學生、家長,還有熱心網友紛紛上陣,為教材挑錯。那麼,他們挑出的錯誤都有哪些呢?教材真的存在那麼多錯誤嗎?小編梳理後發現,語文教材是大家挑錯最多的,數學、英語也未能倖免。
  • 中學歷史教材被挑出600多錯誤
    8月5日,遼寧鞍山退休教師劉長生在合肥聲稱,他能在全國通用的中學歷史教材中找出600餘處錯誤,這是他自年初以來第二次放言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發現大量錯誤。今年5月份,遼寧一些媒體就報導了劉長生校勘歷史教科書錯誤500多處,這本書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供高三年級文科班使用的《歷史》(實驗本)教材,該書是劉去年從上海購得的,後越讀發現錯誤越多。
  • 華師教授給人教版教材挑錯 致信教育部長籲改正
    華師教授給人教版教材挑錯 致信教育部長籲改正 2014-09-03 14:00:32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寫在前面的話》提到,「語文與歷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周熾成說,從事實上看,初中並無「自然」一科,小學才有;從邏輯上看,把「自然」與「生物」、「地理」並列,正如把「人」與「中國人」並列,一樣可笑。例如,教材第177頁提到,「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周熾成指出,「禮運」不能沒有書名號。
  • 教師給30餘本英語教材「挑錯」 教育部:將更正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教師施兵「找茬」大學英語教材一事引發廣泛關注。無意間發現一本大學英語教材的錯誤,使得他開始了歷時兩年對大學英語教材的「找茬」歷程。通過查閱100多本教材和資料,他撰寫了一份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直諫教育部。  昨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有關出版社對查證屬實的問題,採取措施進行更正或將在教材的修訂改版過程中更正。
  • "咬文嚼字"給作家挑錯:莫言歡迎 郭敬明錯最多
    這裡面的「樂」字應念lè,當年連開幕式主持人都讀錯了;2010年,二十國峰會,舉辦地是歐洲小城Gana,但是「戛」實際上卻只有一個的讀音jiá,這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爭議,「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戛』可以讀gā,但只限於翻譯歐洲小城Gana的時候可以這麼讀。」
  • 清華藝術博物館被指10處翻譯錯誤後修改 將授予挑錯網友榮譽會員
    近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對話達•芬奇」特展,卻被網友挑出10處英文翻譯錯誤。 19日,該博物館副館長鄒欣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出現錯誤是因為沒有對英文翻譯進行校對,17日博物館閉館後,已作出修改。並且,博物館已向挑錯網友發出邀請,將授予其榮譽會員稱號。
  • 價值感的高低往往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教育不等於挑錯
    有的父母甚至覺得,只有不斷挑出孩子的毛病才能夠證明自己教育的正確,但事實上正確的教育不是一直不停地挑錯,而是儘可能地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進行鼓勵和表揚。因為越是強調孩子的缺陷,越有可能放大孩子的缺陷存在,高級的管教方式是要教會孩子自律,而不是通過外界的硬性規定來強行作出要求。
  • 蔣介石被譯成「常凱申」問題圖書被收回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青年學者高山杉日前為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挑錯,僅第三章就揪出幾十處名字謬誤,令這本印量只有幾千冊的冷門學術著作一時間成為關注熱點。  該書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08年10月出版,分別敘述了中國、俄國和西方學者對中俄國界東段劃分的研究史。
  • 湖北學位英語挑錯題練習及答案(8)
    湖北學位英語挑錯題練習及答案(8),更多湖北學位英語報名、學士學位外語考試時間安排、湖北學位英語報名指南等信息,請及時關注湖北學位英語考試網或報名「學位英語保過培訓班」! 湖北學位英語挑錯題練習及答案(8) 湖北學位英語挑錯題練習及答案(8)介紹如下,在考試中每個部分的分數都很重要。挑錯題是詞語用法和語法結構部分的延伸,目的是測試學生掌握詞彙、短語及語法結構的熟練程度,其考點主要是固定搭配和句型。
  • 買牛肉時,聰明人專挑這3個部位,肉質最嫩,別再挑錯了
    上次在農貿市場買菜,一個朋友是個酒店大廚,對於牛肉的選擇非常擅長,剛好我也要去買牛肉,今天為大傢伙介紹選購牛肉的相關知識,幫你挑出最嫩的牛肉。買牛肉時,聰明人專挑這3個部位,肉質最嫩,別再挑錯了。買牛肉是很多人非常頭疼的問題,如果一盤炒牛肉的食材選錯了,再好的烹飪技術都沒有辦法,挑選牛肉有很多技巧,但是只要說購買這3種牛肉,牛肉商販不敢欺瞞你。你們有沒有學會如何挑選牛肉呢?你們還知道哪些選購牛肉的技巧?可以在文章末留言和交流,感謝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肯定。
  • 齊魯晚報:敢於給教材「挑刺」的孩子越多越好
    近日,西安高新第五小學三年級二班學生對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的一道練習題心存疑惑。為解開謎團,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建議下給教材編者寫了封信。信中詳細說明了發現的問題,還給出自己的建議,請求編者指導。信件發出10天後,孩子們就收到了回信。編者在回信中稱,已將孩子們的問題和建議記錄下來,在下一版教材修訂之時將進行討論。
  • 馬年央視春晚被挑錯:"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妥
    馬年央視春晚被挑錯:"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妥   字詞問題  「血脈僨張」不讀「pēn」  雜誌指出,在合唱《光榮與夢想》結束後,張國立顯然有些激動,深情地說:「這雄壯的歌聲,真是聽得讓人血脈pēn張啊!」此處未出現字幕,有人認為應該寫成「血脈賁張」,不對,正確的寫法是「血脈僨張」。無論是「賁」還是「僨」,張國立讀pēn都是錯的。
  • 高校老師挑錯大學英語教材 百本教材錯漏達30餘本
    他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施老師發現了大學英語教材中的許多錯誤。高校教材是給教師授課和大學生學習使用的工具書,在大家印象裡,書本的邏輯性、嚴謹性、科學性應該標準很高。然而兩年前,施兵偶然發現一本大學英語教材的錯誤,繼而開始了他給大學英語教材「找茬」的進程。今年5月和9月,他整理出了一份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分別直諫國家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