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文圖無關)
我一向自詡語文基礎知識學得還不錯,的地得能分得清。當我開始寫文章發公眾號後,就被錯別字及其他各種錯誤一次又一次地打臉,沒有一次文章發出後不用經過修改。發最近的一篇文章——《大姨姥的捶布石》時,為了避免錯誤,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並且用查找替換來檢查有沒有常見錯誤,卻不成想,文章第一個字就錯了,真是欲哭無淚。
文章發出後,我還沒有點開,老頭子就發來信息:第一個字。我尋思咋了猜謎語嗎,一問,原來是文章的第一個字。我腦袋嗡地一下,又錯字了。趕緊打開連結,只見大姨姥的「大」字前面多了一個「帶」,於是第一句就變成了:帶大姨姥家曾有一塊非常特殊的捶布石。正在改文期間,又不斷收到信息,有詢問的有質疑的:第一句話第一個字是幾個意思?緊著改過了,這才舒口氣。
對於這個錯字的出現,我百思不得其解。老頭子說是咬舌頭了,不管是怎麼出現的,它實實在在地成了一個扎眼的錯誤,在我一遍又一遍地檢查中矇混過關。這說明一個問題:自己再怎麼校對也不行,必須借力他人。所以,我喜歡給我文章挑錯的朋友。
用舅舅的話說,他看到錯別字會硌眼,所以,一般的錯別字都逃不過他的法眼。每篇文章,不管我怎麼檢查,舅舅都會給我挑出錯別字。舅舅的一位作家朋友更是信任舅舅,每次有新文章總是要發給他過目,就是為了幫著挑挑毛病。
舅舅給朋友挑錯別字是出義務工,但是很積極主動,因為他眼裡揉不進沙子。最近,因為發現錯別字,舅舅換回幾本書,倒是挺意外的收穫。
我們曾經一起到一個館的陳列廳參觀,大略看了一下,舅舅就發現了一處名字上的錯誤。這個錯誤可不止是語文基礎水平高就能發現的,必須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底蘊才行。由於當時時間比較緊,舅舅決定下一次獨自再去好好看一下,我開玩笑說,沒準還能發現錯字呢。果然,過了幾天,舅舅告訴我,他又在該館的展廳內發現了錯字,並告訴了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當然很高興,送給舅舅幾本館裡出版的書籍,舅舅說有幾本要送給我,我也跟著高興,隨即把市裡其他陳列館的名字和位置發給舅舅,請他繼續去挑錯換書看。
給我挑錯的不止舅舅一個人,我的其他親人和朋友也會給我挑錯。我有一位從未謀面的朋友,一名作家,更是挑錯的高手,我不想攀附人家名人,所以這裡不寫出他的名字。作家的文字功底了得,因為曾經在威海一家雜誌做執行主編,那挑錯能力真是專業,他會對數字的大小寫以及規範用語提出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很巧的一件事,兩位經常給我挑錯的人雖不相識卻有交集。舅舅搬家時,老家裡存放的所有文字記錄材料,被收破爛的一鍋端了,待發現時已無法追回。就在舅舅懊悔不已的時候,他的朋友告訴他,給我挑錯的這名作家,無意中在舊書攤上發現了舅舅的書信等資料,看到通信人是他認識的人,從而輾轉通知了舅舅,於是舅舅趕去書攤回收了這部分資料。威海好小。
去年,承蒙威海一家雜誌不嫌棄,發表了我的幾篇文章。第一次接到該雜誌編輯叢老師的電話,讓我過去改文章,我拿起叢老師遞給我的幾頁紙,嚇了一跳,只見上面用紅筆密密麻麻地做了修改和調整,我幾乎懷疑這是我的文章麼。慢慢看下來,不由得感慨,怪不得叢老師一再強調,文章需要慢慢打磨。看著修改稿,心生慚愧,以後盡力戒掉寫文的浮躁之氣。
說起糾錯,還有一件挺有趣的事兒。由於我初次進入某些專業領域,無知者無畏,寫出了幾篇文章。我一名朋友是典型的直男,立刻將文章轉發朋友圈,又立刻把他收到的對我文章的質疑轉給我,讓我再找找一手資料核對補充。花了這麼多心血寫出來的東西被人這麼瞧不上,心裡很懊喪,轉而一想,這是多好的提高自己的機會呀,於是商請直男,把對我文章評論最「毒」的兩位老師的微信名片發給我,勇敢地加了他們。事實證明,專家就是專家,對事不對人,他們指出了我文章裡的錯誤,同時也對我的寫作進行了鼓勵,於是,我又得到了兩位老師朋友。
說到直男,其實是很心細的。我寫女紅夢的時候,直男看到了文章問我,你的縫紉機是什麼牌子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勝家呀,文章裡寫著呢。他隨即發來我文章中的圖片,我頓時瞪眼了,小縫紉機上明明白白地寫著「brother」。這麼多年,我一直以為我的買的是勝家,為此還特意關注了勝家官方微博,沒想到是個兄弟。
給我改錯的還有宋老師,他給我指出,黃連木與黃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讓我能及時訂正文中曾出現的黃連兩個字,避免鬧笑話.
其實,自己寫的文章挑不出錯別字,是有科學根據的。心理學家湯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曾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簡單說,寫文章是把句子整理組合,以傳達文章思想為主,當我們在校對自己的文章時,已然知道自己想要傳達什麼思想,所以對細節視而不見。我們看的不是電腦屏幕上的文字,而是自己腦海中的版本。但對讀者而言,閱讀他人的作品就像一次全新的旅程,因而他們會更注意沿途的細節。
所以,當我們認真檢查了一遍又一遍後,文章中仍舊還是有錯別字,也不要頭疼,錯就錯了吧,誰讓他有科學根據呢。《大姨姥的捶布石》一文中,還有兩個錯字,因為微信公眾號只允許改一次,這兩個字至今還安安穩穩地呆在文章中,我選擇閉眼略過他們,如有眼尖的讀者發現了,就給我留言吧。
給我挑錯的朋友,你們的每一次糾錯都是對我的一次提升。還有給我文章評論的朋友,你們的評論向來精彩於文章。文字很奇怪,就那麼簡單的幾個字,卻能流露出一個人的情緒內涵,對此,我相信我能看得到,不管是怎樣的評論,在這裡一併感謝。感謝有你們的關注,愛你們,筆芯
在這裡順便也呼籲一下微信公眾號,可不可以允許改錯三次,一次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