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感的高低往往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教育不等於挑錯

2020-12-20 閃電新聞

想要增強孩子的自律性,先要增加他們的自尊水平

孩子的自律與自尊是無法分開的,往往越是自尊心強的孩子,他們的自律性也就更強,父母一定要注意到這其中的聯繫才能夠明白相關聯繫,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價值感的高低往往會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不能以打擊孩子的自尊為手段想要因此而讓他們更上進,事實上鼓勵比打擊的效果要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之所以家長說出來的話負能量爆棚,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在乎孩子,往往就是因為太在意而導致只會看到缺點而無法重視進步。

如果家長將太多的期望全部都寄託於孩子的身上,就會造成他們很大的壓力,而且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過於用力,從而導致孩子的反感。

孩子不是誰的私有資產,他們的自尊水平也不應該因為家長的評價而忽上忽下。

如果家長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於孩子的身上,一旦他們表現得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很焦慮,從而出現極端的行為表現,比如說嚴格要求孩子或者是用自己的身體健康去威脅孩子。

有的父母甚至覺得,只有不斷挑出孩子的毛病才能夠證明自己教育的正確,但事實上正確的教育不是一直不停地挑錯,而是儘可能地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進行鼓勵和表揚。

因為越是強調孩子的缺陷,越有可能放大孩子的缺陷存在,高級的管教方式是要教會孩子自律,而不是通過外界的硬性規定來強行作出要求。

有的時候孩子是想要積極進取取得好成績的,往往是家長的過分打擊或者是不看好最終的結果,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無用功,從而放棄。

家長絕對不能用一切都條件反射式地反對去對待孩子的任何意見,要在認真思考之後才決定他們的想法是不是可行,要永遠對孩子抱有希望,創造機會和把握機會,最大可能回應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的價值水平被提高,認為自己有機會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時,就會從內心充滿力量,從而更好地行動和表現自己。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點燃孩子內心的價值觀,而不是整天通過批評和打擊來降低孩子自尊自信的水平。

儘量少用物質鼓勵的方式,而是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從而更好的激勵他們下一次的活動。

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只注重結果或者他們的行為,而是要真正鼓勵所做事情的精神內核。

要讓孩子通過內驅力來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從而不會只靠父母的催促而努力學習。

有的孩子會通過父母的反應來覺得別人會不會喜歡自己,但實際上每個人看人的眼光都是不同的,在別人眼中的缺陷可能在對方的眼中就是優點。

因此不要讓孩子以偏概全,多交一些朋友,才能夠得出更加公平和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行為方式。

當孩子覺得自己有了自我掌控能力之後,面對很多問題就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家長越是不放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壓力反而就越大,如果家長經常能夠明示暗示地表示自己能相信他們,反而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到最後真的就能夠做到。

所有的成功都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達到最後的結果,家長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賦予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權利,而不是通過強迫的手段去強制孩子完成什麼。

增強孩子的自律性,先要學會增加他們的自由。

相關焦點

  • 自我價值感的高低,決定了你的生命狀態 丨怎樣提高自我價值感?
    「太把自己當回事和太不把自己當回事都很致命。」  之前我們經常提到自我價值感,也知道自我價值感低會對一個人有很多負面的影響,但是,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自我價值感低呢?我們可以先看兩個相反的例子: Ta說話時聲音很小,總是怯生生的,說話時也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
  • 提高孩子自我價值,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這3點值得學習
    對於孩子的價值觀有該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去引導他呢?一、什麼是價值感?自我價值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所抱有的信心和能力感。自我價值感來自於歸屬感,即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你體驗到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別人說你有能力。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自我價值感,每個孩子都必須自己形成自我價值感。
  • 父母給予孩子最大的成長就是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感受到價值感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和現象呢?怎樣能夠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成長經歷和過程呢?其實培養孩子的被需要感和價值感很重要。2.不均衡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和自我的發展存在不均衡性,這種不均衡性會表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在皮亞傑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中,孩子在2-6/7歲的時候處於一種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不均衡的。
  • 逆商高低,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當今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業務能力,對於其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有一定的要求,這就是為什麼當前學校教育中要求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特別是逆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
  • 構建親子關係三大支柱:無條件關愛、孩子的價值感和終身成長心態
    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親子關係有三大支柱:無條件關愛+孩子的價值感+終身成長心態,只有穩固了這個"鐵三角",親子關係才能得以加深。一、愛的教育(無條件關愛)為什麼把無條件關愛作為三大支柱的第一位呢?
  • 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等於給孩子裝了一臺健康成長的發動機
    人生不可能從頭再來,孩子的成長不會重來。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黃金期,如何塑造一個孩子良好的習慣?這是當下年輕父母和所有家庭共同熱議並關心和關注的話題。也是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之所在。因為孩子是家庭未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明天。《三字經》裡說:子不孝,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對孩子的教育,都離不開家長和老師。
  •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父親管教兒女的3個原則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 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用心栽培與教養。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方式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母親給予孩子溫暖,父親帶給孩子力量。 這種教養方式的差異與平衡,成就了孩子的優秀與無限可能。而父親的教育方式,更是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
  • 父母教育的認知深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除了家庭條件的優越性,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成長發展中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流的家庭教育,培養卓越的孩子,即社會精英,金領。二流家庭教育培養優秀的孩子,即社會白領。三流的家庭教育培養的是普通孩子,即社會藍領。所以說,你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就有什麼樣子的孩子。
  •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三個層次,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很明顯,真正決定孩子起跑線的,不是孩子上多少早教興趣班,或者認識多少單詞,或者學習幾個國家的語言,而是取決於父母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教育者,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將決定他們生命的高度。有三個層次的養育孩子的中國父母,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實踐,看看自己身處第幾層。
  • 孩子自我價值感過低?家長最傷人的行為,是告訴孩子優秀才會被愛
    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在二胎的家庭裡,我們總是容易進行對比,往往更優秀的孩子會更受我們的喜歡和寵愛,可是,難道只有「棒」的孩子才需要被愛、值得被愛嗎?
  • 孩子童年時期重要的兩大需求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很多父母忽略了
    很多人會反駁:我們當然也愛孩子,所以為什麼孩子不具有歸屬感?有很多愛孩子的方法,但是很多父母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你給他們的愛。孩子們,我們通常喜歡使用比較來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缺點,儘管這是很明顯的方式,但是在比較過程中,孩子會覺得您不認識他,並且覺得您不在乎他事實上,歸屬感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他可以決定自己的事務。讓孩子感受到家庭中的相互尊重,並給他一個和諧而充滿愛心的家庭環境。
  • 肖戰誠懇道歉:一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決定自我價值感的高低
    而有的藝人演員索性不去註冊微博等帳號,甚至不上網,所以也不會去管那些網絡評價的好壞。而大部分原因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心理壓力。名利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飯圈文化盛行的娛樂圈。肖戰的走紅,在很多人眼裡是意料之外。
  • 父母的教育高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最後還要接受父母的二次傷害,這樣成長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很自卑。父母的教育高度決定孩子未來中國的教育大多是打擊式,都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當孩子一遇到問題,就用打罵解決,這樣其實是最壞的教養方式。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的內心世界建設沒有完整的體系。科爾伯格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其道德判斷標準以及道德發展水平分為三水平六階段。第一個水平在孩子4-10歲,這個水平的第一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害怕懲罰,打破了家裡的物件因為內心的害怕往往會產生擔憂,很容易導致他們為了不受懲罰就選擇撒謊來掩藏自己。
  • 為什麼我說:不以自己的成長帶動孩子的成長,是耍流氓
    面對犯錯的孩子,你是幫助成長,還是落井下石?值得認真反思。有些做法,不是落井下石,也是拔苗助長,都是耍流氓。孩子總是會犯錯誤的,有些是你認為的錯誤,有些不是。當孩子真的出現問題時,絕不僅僅只是孩子的問題,也不能等問題出來了才重視教育。1.有的家長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好,不認真聽講、懶惰、貪玩。總之,在家長的眼中,孩子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
  • 孩子血型決定智商高低?A、B、AB、0血型匯總,排第一的是它
    而近日又有專家提出了孩子的血型能夠決定其智商的觀點,不同血型的孩子,其智力的高低表現也是各有不同,一時間大家也是非常的關注這個話題。不過A型血的孩子也並不是全然沒有好處的,他們平時做事往往更加理性,只要父母的教育得當,這些孩子未來也能夠有不錯的發展。不過雖然說血型和人的智商是有一定關係的,但是也並不是說血型就決定了人的智商。
  • 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近期研究表明我們的學業成績,閱讀能力以及智力都有遺傳基   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 平頂山事件:13歲女孩無知的背後,暴露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薩提亞心理學認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高低,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莫大的關係,尤其是父母對她們的評價。上周又出現了13歲未成年人女孩被人欺辱的痛心事件,在7月10日,某某人通過造假自己的身份,然後混進一個群組,從而加到了13歲女孩個人信息。
  • 親子關係,決定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陪孩子終身成長|電子書
    幫助迷茫中的父母解決了各種棘手難題:孩子牴觸寫作業、叛逆期、性格內向、缺乏社會能力等等。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建立起親子教育的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終身成長的心態。無條件的愛,為孩子提供幸福和勇氣;價值感,讓孩子有內驅力去創造成就;終身成長的心態,是一切美德背後的美德。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家長的眼界不僅決定著孩子的高度,而且還決定著孩子的智識、邊界、格局、態度乃至孩子的一生。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培養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兒去?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教育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格局的高低,決定孩子的起點高度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格局也是局限的,給孩子帶來的格局那麼就會局限在這一塊。畢竟人無完人。有一天吃飯的時兒子不知道這麼了來了一句,不行那麼就去死吧!反正死了什麼都不知道,我聽了以後感覺這是一大問題,才一年級的小孩就有死的想法。正好看見家裡牆上掛的地圖,於是就給兒子女兒開始描述起世界的美好。非洲大草原,西伯利亞平原,內蒙古的羊肉串直到講到美國的過山車城市時,只見兒女們都兩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