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增強孩子的自律性,先要增加他們的自尊水平
孩子的自律與自尊是無法分開的,往往越是自尊心強的孩子,他們的自律性也就更強,父母一定要注意到這其中的聯繫才能夠明白相關聯繫,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價值感的高低往往會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不能以打擊孩子的自尊為手段想要因此而讓他們更上進,事實上鼓勵比打擊的效果要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之所以家長說出來的話負能量爆棚,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在乎孩子,往往就是因為太在意而導致只會看到缺點而無法重視進步。
如果家長將太多的期望全部都寄託於孩子的身上,就會造成他們很大的壓力,而且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過於用力,從而導致孩子的反感。
孩子不是誰的私有資產,他們的自尊水平也不應該因為家長的評價而忽上忽下。
如果家長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於孩子的身上,一旦他們表現得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很焦慮,從而出現極端的行為表現,比如說嚴格要求孩子或者是用自己的身體健康去威脅孩子。
有的父母甚至覺得,只有不斷挑出孩子的毛病才能夠證明自己教育的正確,但事實上正確的教育不是一直不停地挑錯,而是儘可能地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進行鼓勵和表揚。
因為越是強調孩子的缺陷,越有可能放大孩子的缺陷存在,高級的管教方式是要教會孩子自律,而不是通過外界的硬性規定來強行作出要求。
有的時候孩子是想要積極進取取得好成績的,往往是家長的過分打擊或者是不看好最終的結果,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無用功,從而放棄。
家長絕對不能用一切都條件反射式地反對去對待孩子的任何意見,要在認真思考之後才決定他們的想法是不是可行,要永遠對孩子抱有希望,創造機會和把握機會,最大可能回應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的價值水平被提高,認為自己有機會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時,就會從內心充滿力量,從而更好地行動和表現自己。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點燃孩子內心的價值觀,而不是整天通過批評和打擊來降低孩子自尊自信的水平。
儘量少用物質鼓勵的方式,而是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從而更好的激勵他們下一次的活動。
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只注重結果或者他們的行為,而是要真正鼓勵所做事情的精神內核。
要讓孩子通過內驅力來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從而不會只靠父母的催促而努力學習。
有的孩子會通過父母的反應來覺得別人會不會喜歡自己,但實際上每個人看人的眼光都是不同的,在別人眼中的缺陷可能在對方的眼中就是優點。
因此不要讓孩子以偏概全,多交一些朋友,才能夠得出更加公平和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行為方式。
當孩子覺得自己有了自我掌控能力之後,面對很多問題就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家長越是不放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壓力反而就越大,如果家長經常能夠明示暗示地表示自己能相信他們,反而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到最後真的就能夠做到。
所有的成功都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達到最後的結果,家長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賦予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權利,而不是通過強迫的手段去強制孩子完成什麼。
增強孩子的自律性,先要學會增加他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