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輕生的孩子們!

2020-08-27 養魚的媽咪

2020年,對所有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們,都是尤為特殊和備受考驗的一個學年。

先是疫情期間,幾個月的「網課」讓學校家長和孩子們一半歡喜一半憂;各地陸續複課復學後,無數「'神獸」歸籠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各地頻繁報導的學生輕生的新聞,讓無數人又沉重又痛心:

江蘇無錫,一名12歲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陝西西安,一名9歲女童因未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縱身跳下身亡。

江蘇南通,一名15歲初二男孩從19樓墜落,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河南鄧州,一名初三女孩與家人賭氣後服藥自殺。

河北石家莊,一名12歲學生,因上網課不積極,被家長嚴厲訓斥了幾句後,一時想不開,從樓上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廣東惠州,一名初三學生因被家長訓斥且被沒收手機後,留下遺言「你們會後悔的」,遂跳樓身亡。

福建廈門,一名初二男生,因壓力過大,持刀殺母並致其父受重傷。

......

觸目驚心的「跳樓」「輕生」「身亡」等字眼,實在無法讓人和這些本該享受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們聯繫在一起。

然而,血淋淋的事實又正在提醒我們,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我們又該拿什麼拯救這些肆意輕生的孩子們?

我想,造成這些悲劇的原因,既不是簡單的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對,也不是這屆孩心理素質不行、「特別脆弱」。任何現象,都應該是社會+家庭+個人三者作用因素的結果。下面,我簡要談談我的想法:

競爭搏殺無處不在的社會背景下:「焦慮的父母」VS「無所適從的孩子」

這一代的父母,大多成長於改革開放初期中期,在競爭中成長,在競爭中生存,對獲得成功和成為精英的渴望強烈,優勝劣汰的意識被刻畫在骨子裡。再加上教育市場上關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宣傳刺激,很容易讓這一屆的家長們產生對社會競爭環境的焦慮,並希望把這種焦慮教給孩子們。

然而,父母的「急」,必然和孩子們的「慢」產生衝突。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髮育自有其規律,需要時間讓他們通過不斷地感受—嘗試—試錯來建立自有的規則秩序,任何外界希望快速成長的嘗試都無異於「揠苗助長」。因此,我們常常會看到氣急敗壞的父母,對他們所認為的「慢性子」的孩子恨鐵不成鋼。

這就產生了一個後果:競爭成為了最終目的,教育和學習對孩子們而言不再是觀察學習新鮮事物的重要來源,反而成為他們飽嘗挫敗感的「原罪」。但是,這條賽道上註定只有少數的「贏家」,參與的大多數孩子們不得不咽下無力、自備和心態失衡的苦果。

  • 要解決這個矛盾,應該請家長們正確認識,他們現在所面臨的競爭,不等於孩子們現在或未來面對的競爭。「讓上帝的歸上帝,讓凱撒的歸凱撒」。放孩子回屬於他自己的成長賽道,幫助孩子們適應他們年齡段的壓力,才是尊重自然生長規律的做法。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增長的線上互動時長」VS「減弱的線下社交能力」

這一屆的孩子,接觸到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每天在線的時間越來越長。疫情期間大部分學校推行了「網課」的上學模式,更是讓無數孩子有了正當地使用電子產品的理由。

疫情期間被報導的因手機、ipad產生的家庭矛盾糾紛,大部分家長們覺得孩子們「不務正業」,說是上網課,實際上是拿著手機聊QQ或者打王者榮耀,進而採取了沒收手機、斷網等「鐵血手段」。

然而,這個時代跟我們這些70、80後父母成長的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小時候,電視剛剛普及,電腦鳳毛麟角,大部分認識的朋友都是同學、近鄰,玩的都是需要面對面互動的遊戲。這一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則是由各種電子產品陪伴長大的。就好比,如果在我們小時候,說要拿走我們每天和小夥伴分享歌曲的卡帶機,讓我們抓耳撓腮一樣,對今天的孩子來說,拿走他們的手機,等同於「廢其武功」。

對信息技術的高度依賴,有好的那一面:孩子們解除新鮮事物更快更泛;也有不好的一面:線下真實生活的互動變少,與朋友甚至父母的相處能力顯著變弱,線上的生活無法教給青春期的孩子們與人正常相處的技能與水平。

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孩子,就因為被斷網被沒收手機,就與家長產生口角甚至輕生。

  •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社會和家庭正確引導孩子們看待和使用信息產品。家長可以通過組織家庭之間孩子之間的線下活動,多有意地培養孩子們門對面交流互動的興趣和能力;社會也應形成引導孩子們理性上網的氛圍,相關的軟體企業應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更先進的人譜分析等手段幫助防止孩子們的網絡沉迷。

素質教育大行其道的社會背景下:「強調尊重的學校」VS「缺乏批評的教育」

因為過往關於學生負擔過重甚至體罰責罵學生的事件,我感到教育系統這些年有些「矯枉過正」,試圖通過所謂的「素質教育」「尊重教育」來形成一種更溫情脈脈的學校氛圍,學校乃至老師的權威逐漸被弱化。

我無法客觀地評價這種做法好或者不好,但是一些例子讓我覺得,這也許不是一條一定正確的教育之路。

舉個例子,我在的單位附近有一所高中,因為原來是村莊,後來城鎮化變成城中村,人員流動快且雜,生源一直不好。但是,這所學校2001-2006年間畢業的學生,大多都考上了至少二本的大學,畢業後通過各種考試進了機關單位。有幾次跟這個學校出來的同事交流,他們都很感恩當時遇到的年段長老吳(老吳後來因為教學成績優異,被調到了教育系統擔任公務員)。說老吳很嚴厲,每天都跑到小樹林去抓他們這些逃課的學生,每天晚上加班壓著他們學習,生氣起來打罵都很正常。但正是這樣,他們才能走上一條還算讓家人和自己滿意的生活。

我自己遇到的老師,其實也都不能算和善,但是在他們的嚴厲之中,我們自能感受到一種希望學生好的真心,我們也並沒有成為憤世嫉俗或者肆意輕生的學子。

然而,我感到現在的教育氛圍並不是如此。可能囿於當前緊張的家校關係,可能希望嘗試一些新的教育方式,現在的學校更多地認為孩子們「很金貴」、是每個家長的「寶貝疙瘩」,遇到事情「不敢管」「不想管」,有什麼問題就讓家長領回去自己處理。

但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思潮。觀察正常上學的孩子們就可以知道,對於大部分孩子而言,他們心中認可的權威,一是由父母建立的,二是由老師建立的。作為孩子認可的重要權威,學校和老師是不是應該認真使用「批評教育」這個手段?批評也不等於不被尊重不被愛,捧著對方的尊重也不等於真心的關心和愛護。

  •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一方面學校和老師在發現孩子們身上存在的問題時,應該更大膽更科學地介入,而不是過於軟性地「引導」;家長們也要正確處理和學校和老師的關係,不要時刻把自己的孩子擺在受害人的位置上看待問題,而要積極地與學校和老師攜手解決孩子們的生理心理和課業問題;孩子們也要逐步學會分辨好與壞、善與惡,正確地從批評教育中學會成長。


最後,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願世間不再有輕生的孩子和背痛的父母!


相關焦點

  • 拿什麼拯救你們的孩子?
    現在的父母,付得起高昂的學費,送孩子去學畫,學小鋼琴,學芭蕾……卻做不到每天抽出十分鐘的時間,陪孩子談心、悠閒地散步。,輕生和犯罪案例屢屢發生,實在令人心痛、寒心。如今的孩子為什麼抗挫能力不強,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心理比學業更重要,這也給我們眾多的家長敲響了警鐘!
  • 拿什麼拯救你?焦慮的媽媽
    有人說中國式家庭=喪偶式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作為媽媽,你焦慮嗎?我聽過一個最讓我變得超焦慮的說法,現在的教育就是你坐在劇院裡,前排的人全部都站起來了,你不得不站起來踮腳。否則,你的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 菲爾普斯:曾因抑鬱症有輕生念頭 拯救生命比金牌重要
    騰訊體育訊 菲爾普斯接受某媒體的專訪,訪談中菲爾普斯談及自己被抑鬱症困擾時持續有輕生念頭,並且重申抑鬱症很難一次性治癒,如今已經成為他人生中的一部分,不過現在他更加了解自己,並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去幫助同樣被抑鬱症困擾的人們,「飛魚」認為拯救生命比自己獲得金牌重要得多
  • 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
    導讀: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小寶貝?
    親愛的寶貝,你又去ICU了,媽媽的心又揪起來了,出生4個多月開始化療、6個多月大手術、7個月再化療、8個月突發窒息、10個月輸液港感染……你今生命運多舛、屢遭厄運,媽媽已心力交瘁,媽媽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抱著一絲希望你會醒過來,可是殘酷的現實啊!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公平!
  • 拿什麼拯救你,抑鬱的孩子?
    即然缺乏陪伴是青少年患抑鬱症的主因,獨子家庭是抑鬱症高發地,那麼,為抑鬱的孩子營造一個充滿友愛和溫暖的環境,可以從最大程度上克制抑鬱症。看一看成功的案例!案例一、一個貧困家庭對貧困生的資助:拯救了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
  • 拿什麼 拯救你 我的「大油臉」
    拿什麼 拯救你 我的「大油臉」 2016-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皸裂的皮膚!
    拿什麼拯救你,我皸裂的皮膚! 冬天來了天氣開始乾燥在北方的盆友們已經能感覺到深深的涼意了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2020-12-2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拿什麼拯救鄉村中的「曾燕狄」們
    拿什麼拯救鄉村中的「曾燕狄」們 時間:2012-02-13 08:51   來源:四川在線     2012年2月2日,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瓦溪鎮椒坑村發生一起命案,一名91歲的老嫗在家中被人強姦並殺害,警方第二天就將嫌犯村民曾燕狄抓獲歸案
  • 拿什麼拯救你的扁頭
    拿什麼拯救你的扁頭。
  • 拿什麼拯救你的大學生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深之無跡,ID:TT182765246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那麼,拿什麼拯救你的大學生活?我們知道,大學生剛進大學門時,覺得大學是新鮮的而整日無所事事,大學的教學方法與中學的不同,輕鬆自由,沒有壓力,全憑學生自覺。當大一的學生輕輕鬆鬆度過一年後,有的驚慌時間過得太快,浪費得太多了。有的就悠哉悠哉地度過直到畢業,許多的學生多少都有這種體會。為什麼會有這種理解呢?
  • 姐姐,我拿什麼來拯救你?
    我恨我的家也恨我自己,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有一個溫暖的家而我沒有!眼巴巴地看著媽媽坐著車絕塵而去,我的心一點點的沉下去,一個聲音在耳邊說你沒有了媽媽,我哭的聲嘶力竭。一個瘦弱的身體抱住我說,弟弟,別怕。你還有姐姐!
  • 拿什麼拯救你我咳嗽不止的孫女!
    ,解釋了很多我們也不明白,不過核心還是明白的:如果繼續妊娠,孩子生下後我那兒媳婦就活不到孩子上大學。當然是大人要緊,聽醫生的,第二天早上就刨了,整32周,孩子一個3.2斤一個3.4斤,進保溫箱住了25天,這25天如同煉獄。家裡沒有早產兒是不能感受這份苦的。我痛苦焦慮擔心兩個孩子不能完全存活。
  • 女童性侵案的背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隻精靈,他們是生命的結晶,也是希望的延續。他們的笑容能夠融化冰冷的人心,他們的聲音能夠穿透寒冬的凜冽,然而,新聞頻頻爆出的女童性侵惡劣事件,讓每一個單純陽光的孩子都陷入了恐懼,讓每一個舐犢情深的父母都倍感焦慮。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愛情悲劇正在西瓜視頻上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愛情悲劇正在西瓜視頻上演 由西瓜視頻獨播的一部愛情劇,叫做《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可以免費看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次在視頻軟體上看電視劇總要看很長很長時間的廣告,如果有時候想看一些經典的老劇,甚至還要付費買會員才能看
  • 拿什麼拯救你,我親愛的孩子:良好的親子溝通,從學會傾聽開始
    B:你最喜歡吃的東西和最討厭吃的東西是什麼?A:我最喜歡巧克力,最討厭胡蘿蔔。B:那你願意每天都和我討論胡蘿蔔嗎?A:呃……當然不想了~我明白了,你是想說你媽媽總是喜歡和你聊一些你並不感興趣的話題,是嗎?
  • 拿什麼拯救你:南師大獎學金僅一個男生
    為題的帖子,出現在仙林大學城資訊門戶網「XL7788」上,並配了一幅相當醒目的主題漫畫「陰盛陽衰,拯救男孩」。帖子在「XL7788」網上一露面,即引來大批圍觀者,截止17日晚9點記者發稿時為止,瀏覽的網友已達1652人次。
  • 不努力,拿什麼拯救你的自卑?
    聽寫本發下來,我剛想打開,前座女孩突然回過頭,她一邊笑一邊戳了戳她的同桌,「哇哈哈哈哈哈,你看她居然叫Aarora!」她的本子上也寫著Aarora。可是那年我第一次意識到,不好看的女生不配擁有「曙光」。我不是好看的孩子,可我真誠,炙熱,也曾滿懷希望。
  • 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丨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快樂了,拿什麼拯救你,抑鬱的孩子們?除此之外,當孩子發現自己負面情緒有大爆發趨勢的時候,適當的運動還可以轉移注意力,話說,沒有什麼煩惱是一場球賽解決不了的! 美國麻省總醫院一項大規模研究也表明:每周每多運動4小時,抑鬱症發作的風險可降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