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沒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暑假到了,老師們可以休息調整、放飛心情,也可以反思總結、分享智慧。今天分享的是工作室第二組慄森波老師的教學探索。
——學習「1千克=1000克」前的思考
長沙縣中南小學 慄森波
在孩子們上交探究單前,我既緊張又很期待,他們看得懂嗎?孩子們會怎麼來完成這份「學習單」呢?今天一大早我就進來教室,我想看到他們不一樣的思考。全班50個人,有33個人上交了「探究單」。且不說這些孩子的探究是否有價值、是否是獨立完成的,至少他們參與了進來,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老師布置的任務是積極的。
從33份記錄單中,我挑選出適合今天上課的記錄單,利用展示臺與所有的孩子們一起分享,此時,教室很安靜,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到了大屏幕上。 從33個孩子的記錄單中,有32個人認為克與千克有聯繫,1個人認為沒有聯繫。
當然,在這些記錄單中,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
劉雅彤:葡萄乾1顆=1克,10顆=10克,100顆=100克,1000顆=1000克,所以說1000克=1千克(好像有道理)
李佳瑤與爸爸媽媽:今晚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了超市,我挑了一個蘋果和一個西瓜,我用了電子秤稱了一下蘋果的重量是300克,西瓜的重量是3000克,300克<3000克。(會比較大小了,很好,但沒提到「千克」呀。)
羅紫涵:一袋鹽是500克,我同時拿了兩袋鹽,放在秤上,顯示是1千克,1千克=500克+500克=1千克。(有理有據,贊!)
毛浩宇:例如一個蘋果重為500克,兩個蘋果為1千克,那麼1千克為克的2倍。(會舉例子說明,不錯,但500克一個的蘋果好像很難看到哦!「倍」還沒有學,1千克會是克的兩個那麼多嗎?)
郭賽博:(1)我用電子秤稱出了麵粉+杯子+4支鉛筆+1包雞精+小牙膏+紙+11個積木+扣子+2個三角板+5個1角的硬幣+1個1元的硬幣+盒子的重量,它們的重量是1000克,1000克=1千克。(2)我用電子秤稱出了20包雞精的重量,它們的重量是2000克,2000克=2千克。(動手稱,用數據說話,贊!)
彭浩峰:一包鹽500克,兩包鹽1000克;一個蘋果200克,兩個蘋果400克,5個蘋果1000克;一包大米1500克,兩包大米3000克。(推算沒有問題,但與「千克」沒聯繫上呀!)
文錦煜:第一件:(1)兩桶面1kg,秤上面顯示1004g≈1kg。(2)由此得出結論:1000g=1kg 。第二件:(1)一塊黑茶包裝上寫著:1000克=1kg 。(2)稱一稱,等於1kg。(3)由此得出結論:1000g=1kg。(利用前面的知識估一估,不錯;再用秤來稱證明包裝袋上的1000克就是1kg ,有說服力,贊!)
何語晨:首先,它們的名字上就有聯繫,1Kg=1000g,然後,假如一個蘋果重100克,那麼10個蘋果就等於1000g 。(從名字上發現了聯繫,有舉例說明,好。)
鄧皓天:一個卷筆刀重100克,10個卷筆刀重1000g ,所以1千克=1000克。)(採用舉例的方法證明。)
遊雅:千克是克的一千倍。(這只能說是猜想,而且猜對了,只是你怎麼證明呢?)
周貞男和爸爸:一包鹽有500克,兩包鹽有1000克,所以一千克等於1000克。(採用舉例證明的方法)
楊雨煊:一盒牛奶=250克,四盒牛奶=1000克=1千克。(採用舉例證明的方法)
李聖源:我準備用稱重的方法來驗證。1克是1g ,1千克1000g,1000g=1千克,所以克與千克是有關係的。(好像理由很充分的。)
楊嘉繹:我稱了一袋麵粉,是1000克,我發現1000克=1千克。(動手稱一稱,不錯,但怎麼會相等的呢?理由還不充分。)
譚海彬:今天我用電子秤稱出了四個物品的重量,分別是:蘋果228克=0.228千克,香皂108克=0.108千克,雞精410克=0.410克,麵粉1040克=1.040千克。(利用電子秤稱物體的重量,找到了克與千克之間的聯繫,雖然小數還沒學,克與千克之間的這種換算還弄不明白,但你的驗證依據是充分的,贊!)
駱紫涵:我發現有的東西不是用克與千克來計算,比如說:水,水就是一種液體。(是的,飲料瓶裡裝的像水一樣的液體就不是用克或千克來計量的,有新的發現,好!那這些液體是什麼來計量的呢,可以繼續探尋。)
郭雨萱:每一千克對應的是几几克。(會進行單位換算了,不錯!)
李佳瑤與爸爸媽媽:克與千克有聯繫,克比千克小。(發現了聯繫,又找到了不同,好!)
楊曼寧:幾千g和幾kg的讀音一模一樣。(從不同角度發現了它們之間的聯繫,觀察點不一樣,贊!)
彭浩峰:千克大於克,1000個一克是1000克,所以是1000克=1千克。(貌似證明有道理。)
譚海彬:有些物品不到1千克,但後面也可以用千克做單位。(發現了雖然物體比較輕,除了可以用「克」來計量,也可以用「千克」來計量,只是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
文錦煜:1kg裡面有1000個1g。(發現了內在聯繫,贊!)
羅弈維:一種物體可以用兩種不同的單位(克與千克)測重。(這個發現很有價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他說:「提出(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一個不善於發現問題的人,思維將是遲鈍的,工作起來也不會靈活處事;而在問題面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哲保身。一次這樣的「探尋研究單」,孩子們有哪些問題呢?看看他們怎麼說吧:
羅弈維:還有哪些重量單位可以測量出很大物體的重量,比如小汽車、大巴車。(生活中確實還有很大很重的物體,孩子的由此及彼產生了問題,好!)
楊嘉繹:對比較大的物體的重量概念有點搞不清。(哪裡搞不清呢?我很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聖源:公斤與克有沒有關係?(再進一步進行研究,你會找到答案的。)
周貞男:爸爸的體重是克還是千克?(如果親自試一試,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遊雅:5000克真的等於1千克嗎?(你說呢?)
何語晨:為什麼風沒有重量?(你的問題好特別,這個問題我從沒有想過哦,建議可以藉助網絡調查一下。)
文錦煜:為什麼1000克=1千克呢?(自己驗證了這個問題,怎麼又回到了這個問題?我有點不懂。)
譚海彬:不知道重量該怎麼讀。(是不是字母表示的意思不懂?)
彭浩峰:1棟樓有多重?(哇,這該用什麼辦法稱呢?好厲害的問題啊,這可真是難倒了我!)
楊曼寧:為什麼幾千g和幾kg的讀音一模一樣?(你從讀音上找到了「克與千克」之間的聯繫,可以從表達方式上來發現。)
毛浩宇:車有多重?人有多重?(第一個問題只要你想知道,一定會有辦法知道,第二個問題可以實際去稱一稱。)
羅紫涵:稱一頭大象要多大的秤?(「曹衝稱象」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那是古時候辦法,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了,有沒有可以稱出大象重量的秤呢?藉助網絡可以幫你找到答案。)
李佳瑤:比千克重的物體用什麼作單位?(你可以去生活中找找更重的物體,看看它的包裝袋的、說明書上,你會找到答案的)
郭鑫妍:為什麼秤能稱出各種東西?(這個問題有意思!不過回答有點複雜,這啟發了我做進一步的去調查:秤的起源。當然,你也可以去查查相關資料。)
陳樂悠:為什麼輕的東西用克,重的東西用千克?(在學習中我們只知道了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用「克」,比較重的物體用「千克」,為什麼這麼用呢?你的問題又提示我該進一步的去探尋:克與千克是如何產生的。)
駱紫涵:為什麼有些東西不是用克與千克計算呢?(那是用什麼來計算呢?可以舉個例子來說說你的問題。)
謝冀瀟:為什麼我的秤上一克就是一斤?(估計你的秤要不是有問題,要不就是你看錯了。)
楊嘉繹:我知道了1000克是一個多大的物體。(多大呢?可以舉個例子嗎?)
李聖源:我很開心。(看到你開心我也很開心。)
楊雨煊:一千克比一克要重很多。(實踐出來的體會我喜歡。)
周貞男:有點難。(沒關係,只是一點點難,你完成得很棒!)
遊雅:很簡單。(真的嗎?下次可以挑戰有難度的啦!)
鄧皓天:每一個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說得對!)
文錦煜:很容易,難一點就好了。(下次給你難一點的,哈哈!)
譚海彬:竟然不到1千克也可以用千克做單位。(了不起的感受!)
郭賽博:我稱出了很多東西的重量,很開心。(祝賀你從實踐中找到了快樂!)
楊曼寧:克與千克之間的秘密很容易破解。(你破解的方法可真不一般,哈哈!)
毛浩宇: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形狀不一,重量不一。(說得太對了!)
郭鑫妍:秤能稱所有物體的重量,真神奇啊!(是我們人類的聰明才智發明了秤。)
劉雅彤:很緊張。(你完成得很好,加油!)
姚虎添:能夠自己稱東西。(祝賀你!)
駱紫涵:找東西的時候,找不到適合的.(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可以找到適合的。)
向晨茜:很困難。(看看別人怎麼完成的,相信可以給你啟發。)
蔡梓琪:如果下一次還有這種題目,那我還要仔細觀察克與千克的關係。(這樣你會更棒!)
原本的教學設計因孩子們交上來的「探究單」而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整,從展示楊雨煊、鄧皓天、何語晨的驗證開始:1000克=1千克,為什麼可以用等於號連起來?指導孩子學會看記錄單,讓孩子們感受到證明還不夠充分;再接著展示文錦煜、羅紫涵的記錄單,在指導孩子們看記錄單時,讓孩子們去尋找他們證明1000克=1千克的方法——稱,由此發現,要證明克與千克的聯繫可以「換秤稱」的方式;隨後展示了楊曼寧、何語晨的探究:從讀音上發現「1000克與1千克」一模一樣,所以這兩個相等,以此引導孩子總結,「1000克與1千克」的雖然讀音一樣,但表示的方式是不同的;最後展示了遊雅、李佳瑤探究的記錄過程,體會到重量之間可以進行大小比較,感知她說到的「幾倍」就是「幾個這麼多」。
課堂進行到這裡,所剩時間不多,於是讓他們在教室裡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它們的重量,再利用自己帶的秤來稱一稱。孩子們積極性都很高,沒有帶秤的找自己的朋友一起秤;周子豪就特別眼睛特別好使,看到了我的教學用秤在那裡閒著,不聲不響的拿到自己桌上開始稱了起來,而還有好幾個孩子卻坐在哪裡,乾巴巴的看著別人稱……
很遺憾的是還沒有時間展示「探尋記錄單」中值得與所有孩子們分享的「我的發現」、「我的感受」、「我的問題」,現在既然將這次實踐活動整理成文了,列印出來粘貼在教室裡,讓孩子們利用零散的時間自己去看、去思考、去交流是不是更好呢?當然,孩子們的問題中,也有我需要去弄明白的地方,抽時間去查找相關資料,把問題弄清楚……
孩子們的研究和思考,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
文:慄森波 編輯:塗小茜 審核:粟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