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彬:貨幣國際化的理論和實踐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溫彬

2009年,為順應國際市場需求,我國開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十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程度整體上呈現螺旋式提升態勢,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持續鞏固、愈加穩定。但同時也要看到,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仍低於中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所佔份額,定價和價值儲藏功能十分有限,金融制度改革仍有待持續推進。本文通過回顧發達國家貨幣國際化的過程和條件,探討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規律和路徑。

條件

(一)成為結算貨幣,需要貨幣發行國具備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該貨幣具有穩定的幣值和較大的使用規模。一方面,國家經濟實力是貨幣的信用基礎,經濟實力越強,代表該國政府可為其本幣提供的隱性信用擔保能力越強,使用該貨幣所面臨的主權貨幣信用風險就越小。另一方面,經濟實力越強的國家不容易受外部衝擊影響,其幣值就越穩定,更容易被貿易商接受。同時,貨幣交易規模越大,交易成本就越低,所在的金融市場一般也越完善,方便為國際交易提供金融服務。

(二)成為計價貨幣,需要貨幣發行國具有較強的國際貿易競爭力,與貿易商的交易歷史慣性和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密切相關。貿易商如果在進出口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越強,就越能成為價格制定者,選擇以本幣計價以減少匯率波動對利潤的衝擊。此外,國際貨幣的發展經驗表明,貨幣國際化過程通常存在路徑依賴。一方面,由於長期形成的使用習慣不易改變,市場參與者不會頻繁變更記帳貨幣。另一方面,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也會影響計價貨幣的選擇,通常而言,差異化程度越大的產品具有越小的需求價格彈性和替代彈性,決定著其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賦予出口商更大的議價能力,從而選擇以本幣計價規避匯率風險。

(三)成為儲藏貨幣,要求貨幣發行國具有較高的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具備發達的金融市場。原因在於,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提升了投資者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經濟活動中,通過金融系統支付結算的便利性,降低了持有貨幣的風險和成本,提高了市場參與者的持有意願。同時,金融市場發達、交易額大的貨幣,交易成本普遍較低,更利於控制風險,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經驗

(一)英鎊、美元、歐元和日元是全球主要國際貨幣,它們的貨幣國際化均有其個性化發展模式。1.英鎊的國際化,歸功於以機器代替手工為主要特徵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為英國奠定的堅實政治經濟基礎以及英國通過殖民擴張的方式開展的對外貿易、投資和金融合作。英國強大的經濟綜合實力作支撐,維持幣值長期穩定是英鎊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經濟實力大幅下降,直接導致英鎊國際化走向衰落,但憑藉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和長期形成的交易習慣,英鎊仍是重要的國際計價結算貨幣。

2.美元成為國際貨幣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運行機制,核心內容是「雙掛鈎」,即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鈎。在此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成為全球貿易唯一的國際計價單位,壟斷了國際支付結算和國際儲備。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依賴前期積累的存量優勢,繼續充當國際貨幣。

3.歐元的國際化實際上是區域貨幣一體化的結果,歐元的誕生便是天然的國際貨幣。在區域貨幣的形成過程中,歐元區經濟體放棄了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讓渡了各自貨幣的使用權,形成區域共同體,核心貨幣(德國馬克)起主導作用。

4.日元國際化起步於援助貸款,藉助金融市場積極發行日元債券,推進日元的全面國際化,但受制於國內經濟衰退、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不成功以及金融市場發展不足等因素,日元國際化進程出現倒退。

(二)貨幣國際化進程呈現共性特徵。1.經濟實力是貨幣國際化的基礎。英鎊和美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正是英國和美國獨霸世界之時,GDP佔全球比重之高、經濟實力之強令其他所有經濟體都無法企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迅猛發展,快速積累的經濟實力使其得以躋身世界前列,日元的國際地位也不斷上升,成為主要國際貨幣。歐元是國際經貿合作的新產物,歐元區各國強強聯合讓其迅速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擁有一席之地。

2.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是貨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縱觀歷史,一國貨幣國際化快速推進往往也是其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階段。英國在十九世紀8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佔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持續高於22%;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快速上升,所佔的比重由1938年的14.1%上升到1945年的32.5%,並持續保持第一大貿易國家地位;日本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則由1949年的1%上升到1980年的7%;歐元區國家對外貿易與GDP的比值長期位於國際平均水平之上,特別是自1974年以來,這一比值持續超過50%。

3.貨幣國際化需要發達金融市場的配合,並保持離岸和在岸金融市場協同發展。發達的金融市場可以為各市場參與主體提供安全性高、流動性強的以本幣計價的金融工具,有利於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豐富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手段。美國、歐洲和日本都具有體量大、流動性高的資本市場,紐約、倫敦、法蘭克福和東京等也都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對實現本國貨幣國際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日本由於金融自由化起步較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國內外金融市場分割,嚴重製約了日元國際化進程。

4.貨幣國際化需要準確把握機遇,適時推進。英國在十八世紀早期用武力打開多國國門後,就鼓勵甚至強迫其殖民地和附屬國使用英鎊,英鎊在全球範圍的使用得到快速推廣,即使是在英國經濟實力衰退的當前情況下,一部分地區仍然具有較強的英鎊使用黏性;美國趁二戰後其他主要國家經濟實力削弱之機,迅速推動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使美元成為黃金的「等價物」,確定了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一家獨大的地位受到挑戰,日本、德國等紛紛於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積極推進本幣國際化。

啟示

(一)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結果。中長期看,其他貨幣國際化都是隨著國家經濟、科技等綜合實力增強後逐步實現的,英鎊、美元、歐元和日元,基本都如此。短期看,人民幣國際化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啟動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美國經濟衰退,而中國經濟增長強勁,經濟實力相對較強,人民幣幣值穩定,客觀上為企業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匯率避險工具。同時,隨著經濟科技實力的增強,必然產生大量科技水平高、品牌價值大、處於國際產業鏈中心環節的大型跨國企業,這些企業的出現和發展,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本幣的跨境使用範圍。然而,目前人民幣國際化處於初級階段,我國企業整體實力和國際地位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二)起初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快慢與匯率變化呈反向運動,以匯率避險需求為主;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跨境資本流動將對人民幣國際化起主導作用。2008年到2015年9月人民幣升值時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快速;隨後直到2016年年末人民幣貶值時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所放緩;2017年開始人民幣國際化再提速,這期間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但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整體加快。主要是因為人民幣跨境結算金額回升態勢明確。但是這一階段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金額基本穩定,這是因為境外客戶貿易結算對美元具有較強依賴性,在正常貿易領域人民幣使用佔比仍較低。更多的跨境結算是去除跨境貿易結算,由於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所帶來的人民幣使用。這充分說明在真實貿易結算規模基本穩定情況下,資本項目開放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起到主導作用。

(三)人民幣國際化仍處在初期階段,區域化特徵顯著。人民幣作為支付、投資、儲備貨幣的功能雖然已經顯現,但是份額佔比與美元、歐元等主流國際貨幣仍有顯著差距。比如投資方面,人民幣資產的海外投資佔比仍較低;特別是儲備貨幣功能發揮方面,據IMF統計,美元仍是全球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分配資金佔比是人民幣的60多倍。並且人民幣使用分布不平衡性顯著,在亞洲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接受程度較高,在非洲、中東等地區的使用量非常少。

(四)未來道路依然漫長多變,制度供給需要不斷跟進。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仍然受到資本外流、匯率貶值、貨幣政策等多方面影響,金融領域改革進程也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這就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呈現曲折中向前的總體態勢。應進一步優化人民幣跨境支付、投融資業務流程,細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以及自貿區擴容等改革舉措,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同時,未來國家政策將有望通過加強大宗商品定價談判、雙邊本幣互換、發展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加強與全球期貨市場合作互動推出離岸人民幣商品期貨合約等途徑,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計價功能。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金融屬性爭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以提升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計價功能。引導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企業充分利用其金融屬性開展套期保值交易,控制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金融機構參與以大宗商品為標的物的投融資,提高利用大宗商品進行資產保值和避險的能力。

總之,人民幣國際化更多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其未來取決於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債務可持續的情況,取決於金融市場的開放、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資本帳戶可兌換,還有更加靈活的匯率機制的建立等,是各方面的綜合反映。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儘管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會時快時慢,但是前景廣闊,國際化的趨勢明確。

相關焦點

  • 張明、劉瑤|現代貨幣理論:現狀、實踐、爭議與未來
    本文梳理了現代貨幣理論發展現狀與主要觀點,列舉了其與主流學界的爭端,並分析其在中國實踐的可行性,主要結論是:第一,現代貨幣理論忽視了經濟運行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因素、市場因素、預期因素影響,不具有完整的貨幣理論分析框架,難以成為指導經濟運行的長期準則;第二,MMT對指導中國實踐問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但由於分析方法過於簡單,忽視了經濟運行中的重大風險,難以成為指導中國經濟實踐的重要參考;第三
  • 2014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在人民大學舉行
    王利明常務校長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報告》自2012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與交通銀行聯合發布以來,重點探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重大理論與政策問題,以其獨立性、客觀性和決策參考性,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決策部門的高度關注,並因報告被譯成英文和日文同步發布,在國內外學界、業界都有較大影響,已成為中國人民大學重要的學術品牌。
  • 貨幣國際化問題需要逆向思考
    國內當前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幾乎是一面倒的看法,都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長期發展的必選路徑,這種思潮雖然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我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上也應多做一些逆向的思考,通過順逆雙向與多向思維來思考問題,才能令人民幣國際化少走彎路,才能令人民幣國際化道路走得更加堅實。
  • 金融理論與實踐
    模型 網絡首發 周文龍;李育冬;餘紅心;趙袁軍;2020-11-09 16:31:55 理論探索 基於機器學習方法的個人信用評價研究 周毓萍;陳官羽;1-8 美聯儲加息進程開啟與退出對中國資本流出的時變影響研究 楊夢滿;劉傳哲;管琳娜;陳慧瑩;9-16 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研究
  • 全球數字貨幣競合格局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那麼,數字貨幣能否解決,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緩解全球經濟、金融和貨幣體系造成的失衡問題?中國央行率先發行數字貨幣(DC/EP, 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能否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捷徑」?
  • 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重點 財政政策回歸正常化 貨幣...
    李俊峰也強調,在提倡化石能源不斷退出的同時,必須維護能源安全,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能源的基本需要。財政政策回歸正常化,貨幣政策力度邊際收緊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來年貨幣政策提出的目標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馨月說財經:貨幣國際化問題需要逆向思考
    ,才能令人民幣國際化道路走得更加堅實。一、美元的國際化 二戰進入尾聲時,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同時確定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 哈耶克提出的「貨幣競爭理論」是數字貨幣的鼻祖?
    實際上,連很多號稱是數字貨幣信仰者的人,都沒有認真讀過這本書。因為你一旦讀過,就會發現現在市場上的數字貨幣和哈耶克所設想的貨幣競爭理論,基本上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根本是兩個概念。與其說這是一本知識含量極高的經濟學著作,不如說是哈耶克本人貨幣競爭理論的一個描述。
  • 徐葳:多方計算的理論到實踐
    會上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清華經管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葳就數據交易中的基礎技術——多方計算及其理論到實踐發表了精彩的演講。首先,徐葳教授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多方計算的概念。多方安全計算能夠同時確保輸入的隱私性和計算的正確性,在沒有可信第三方的前提下通過數學理論保證參與計算的各方輸入信息不暴露,而且同時能夠獲得準確的運算結果。
  •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範子萌)《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
  • 新增社融規模保持穩定 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
    新增社融規模保持穩定 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2020/12/11 15:3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信貸投放保持強勁,穩槓桿意圖更加明晰,人民銀行昨日發布數據顯示,1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穩定同比增長,環比也有一定回升。
  • 顏色:從現代貨幣理論看我國財政赤字貨幣化
    現代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由稅收驅動的,主權貨幣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主權貨幣為接受稅款繳納和債務償還的主要貨幣,人們從而對主權貨幣產生貨幣需求以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和避免逃稅的法律懲罰。主權貨幣作為記帳貨幣在各個經濟部門之間流通,在宏觀經濟會計學上體現為收入和支出平衡。
  • 溫彬:「豬油」價格上漲 通脹整體可控
    作者 溫彬(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4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3月CPI同比上漲2.3%,預期2.3%,前值1.5%;PPI同比上漲0.4%,預期0.4%,前值0.1%。  食品方面,漲幅明顯的商品是豬肉和鮮菜。豬肉CPI同比由前月的降低4.8%轉正至5.1%,成為繼2017年1月以來的首次正增長。伴隨著「豬瘟」影響的延續,存欄持續減少,補欄意願不強,供給減少導致價格走高。從高頻數據上看,豬肉平均批發價已從月初的18.2元/公斤上漲至20.25元/公斤,成為拉動食品價格上行的核心動力。鮮菜價格的逆勢上漲成為支撐本月CPI同比漲幅擴大的另一重要因素。
  • 崔洪建:要處理好西方理論中國化和中國經驗國際化的關係
    在「全球化治理的理論框架」議題中,崔洪建指出,要處理好西方理論的中國化和中國經驗方案國際化的關係問題,尋找中國特色和普遍性之間的關係。 談全球治理理論建構要解決的問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崔洪建認為,首先是面臨解構和建構的問題,因為我們處在舊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向全新的全球治理體系過渡的階段,怎樣處理好我們中間的角色,我們理論的建構怎樣處理舊有和將有的體系關係,這個過程不能急。 第二,我們還要處理西方理論的中國化和中國經驗方案國際化的關係問題。
  • 李曉:應該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迄今為止,人民幣國際化的思路至少存在三方面問題,即重供給而輕需求、重外而不重內,認為中國只有成為規模巨大的商品進口國才能滿足對人民幣需求的增長。同時,還存在著國內金融業的改革與實踐服務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現象。事實上,國際化的推進並非一定需要跨境才能實現,增加境內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幣及其資產同樣十分重要。
  • 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實踐轉型與理論貢獻
    與發達國家宏觀調控相比較,無論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都存在重大差異。這種調控範式不僅彌補了西方主流理論僅包含總量調控的缺陷,為豐富和發展宏觀調控理論貢獻了中國智慧和經驗,而且,結構性政策的推出也豐富和發展了宏觀調控的政策框架體系。
  • 鍾偉談現代貨幣理論:三觀盡毀還是三觀重建?
    而正是這兩朵烏雲,顛覆了接近完美的牛頓體系,掀開了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核心的、嶄新的人類時空觀。2020年的庚子年不僅有全球大流行病,也使經濟學體系顯得更為千瘡百孔。起源於日本並被IMF提煉的現代貨幣理論(MMT),其理論爭議不斷,實踐流行卻不停步,新冠疫情甚至使其有逐漸成為主流政策之勢。
  • 國務院: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延續
    國常會指出,實施好和適當延長上述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有利於幫助小微企業更好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12月18日人民銀行黨委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也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做好穩企業保就業紓困政策的適當接續,繼續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
  • 南充高考:開朗少年溫彬理科696分!沉穩妹子謝雙文科633分
    1開朗少年溫彬:取得理科696分好成績 南部中學高三學生溫彬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96分的好成績,其中語文121分、數學146分、英語140分、理綜289分。今日凌晨,本報記者採訪了溫彬和他的老師。課餘時間,他會做一些題和試卷,來加深和鞏固學習了的知識。因為從小就喜歡理科,語文和英語不是他的強項,從高三開始,他早上都會一天讀語文課本一天讀英語課本,儘可能多的學習語文和英語。 據溫彬講,他喜歡體育,桌球、籃球、足球都是他的課餘愛好,周末或者寒暑假都會打球。
  • 理論和實踐的重要關係!
    理論和實踐是一個 個體的思想與行動之間的關係。一個完整的個體有著基於本身對知識認識的豐富程度,作用於健康軀體上相互配合產生的行動,並收穫勞動成果和精神層面的升華。演講及演講中的論述是實踐的有力支撐,讓觀點與實踐結果、經驗得到有效傳播,並加以放大,來支撐實踐的指導理論轉化為力量和動力,作用於實踐更進一步提高。實踐是檢驗理論有效性的唯一方法,結合實踐過程中實際情況,分析出產生效果的必要條件,結合實踐中產生的新情況和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加以改進,來促進理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