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2020-07-22 錢塘江文化
「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編者按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

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

這是一個需要思想

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

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

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

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

傳有故事的思想。

今天為大家帶來

身心健康篇第十五期——

《「贏了」孩子和「贏得」孩子的區別》

一起來聽聽江幹區社科聯(錢塘智庫)

特邀專家何蔚萍的感悟!

今天我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贏了」孩子和「贏得」孩子的區別。雖然一字之差,但其實差別非常大。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反抗。他們會把氣憋在心裡,等他們慢慢長大了,積累的失敗感通常會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反叛,就是通常講的叛逆。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到一定年齡孩子就開始叛逆,是因為失敗感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那另一種情況是盲從,就是盲目順從,就是這個孩子被徹底打敗了。其實這兩種品格都不是我們期望看到的,那麼「贏得」孩子,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我想大多數的父母,在懂得了「贏了」和「贏得」的區別之後,更多的會選擇去「贏得」孩子。

「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那怎樣才能夠去「贏得」孩子的合作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這個場景可能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女兒琳琳放學回到家。抱怨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朝她吼叫。媽媽以一種指責的口氣問道:「哼,你做了些什麼?」

琳琳垂下眼帘,生氣的回應道:「我什麼也沒做。」

媽媽說:「得了吧,老師才不會無緣無故地吼學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麼?」

琳琳陰著臉,頹喪地坐在沙發上,怒視著媽媽,媽媽繼續以指責的口吻說:「那麼你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琳琳怒氣衝衝的回答道:「沒什麼可做的。」

「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這時媽媽在想,怎麼樣才能解決問題呢?她深深吸了一口氣,換了一種態度,以一種友善的語氣說道:「我敢肯定老師當著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覺得非常丟臉。」(第一步表達理解)

琳琳抬起頭來,有些狐疑的望著媽媽。

媽媽接著說:「我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算術考試,我站起來削鉛筆,老師就當著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覺得又丟臉又生氣。」(第二步表達出同情,並告訴孩子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

琳琳這時感興趣了,「真的?」她說,「我不過是向別人借支鉛筆,我當然認為老師為這麼點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媽媽說:「嗯,我很理解,你肯定會那麼想。這樣,你看能不能想一個什麼辦法,免得以後自己再這麼難看。」

琳琳想了想回答說:「我想我可以多準備幾支鉛筆,以後我就不用問人家借了。」

媽媽說:「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媽媽的一個目的是要幫助琳琳找到一些辦法,免得惹老師生氣和批評。請注意!當她第一次讓琳琳想辦法解決問題時,琳琳正因為心裡充滿了敵意而無法與媽媽合作,一旦媽媽採取了鼓勵的方法,琳琳就感到了親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遠和敵意,並且願意想辦法解決問題了。當媽媽能夠從琳琳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時,琳琳就不再覺得需要戒備了。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怎麼樣才能贏得孩子的合作,一共有4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的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4.讓孩子關注與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類似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現在我們明白了。跟孩子交流的第一步是要尊重孩子,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們先要聽聽孩子怎麼說。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用「贏得」孩子的方法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不是就不會有叛逆期了?


何蔚萍

「贏了」孩子,卻「贏不得」孩子!|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1982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學院中文系,1999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87年起發表小說,曾獲浙江省&34;獎和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日文介紹到國外。她下過鄉、插過隊,做過老師,曾任江山市副市長、浙江省文化廳產業處處長,作品根植於深厚的閱歷,有特別的思想性、文學性和可讀性。


-下期預告-

《為什麼壞習慣容易養成?》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有效執行? |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傳有故事的思想。一起來聽聽杭州社科能人講師團講師、錢塘智庫特邀專家齊奇為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相處!
  • |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傳有故事的思想。一起來聽聽杭州社科能人講師團講師、錢塘智庫特邀專家齊奇為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相處!
  • |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傳有故事的思想。 養成好習慣從微習慣開始 一起來聽聽杭州社科能人講師團講師、錢塘智庫特邀專家齊奇
  • 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 |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傳有故事的思想。一起來聽聽杭州社科能人講師團講師、錢塘智庫特邀專家齊奇為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相處!
  • 培養孩子,這兩大誤區要避免! |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傳有故事的思想。一起來聽聽杭州社科能人講師團講師、錢塘智庫特邀專家齊奇為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相處!
  • |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將邀請一批紮根基層、善於研究、善於表達的專家,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學得來」的語言解讀理論,講有思想的故事,傳有故事的思想。一起來聽聽江幹區社科聯(錢塘智庫)特邀專家何蔚萍的感悟!
  • 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今天想要分享的內容是,用腦科學的原理告訴親愛的家長:學習沒有起跑線,大腦終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的時候學得最快;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好;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的三個好方法……01.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作為大人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腦是怎麼回事:以下這張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的區域其實都有不同的功能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01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家裡有娃的父母應該都有一個共識,就是無論家庭條件是貧是富,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每個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多學點知識和才藝
  • 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比單純讓孩子「贏」更重要
    實際上的這種輸不起的問題中,我們要討論的不是輸和贏的問題,而是孩子的輸贏觀,也就是輸和贏對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輸贏觀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為什麼孩子會輸不起?我們來回想一下,當這個孩子每次贏的時候,家長會怎麼說?有沒有說:「孩子,你好厲害,把爺爺都戰勝了」,「你又贏了,太厲害了!」一定說過這些吧,這些詞彙有什麼共同點?
  • 孩子贏在起跑線不如贏在成長關口
    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如讓孩子贏在成長關口上! 只有方向選擇對了,努力才有意義。 羅贏開解幼小親子教育課堂,利用天性解碼技術,為孩子教養,做出天性決策。 在孩子成長關口家長做出正確選擇,才能確保孩子走在正確的成才道路上。 01.
  • 贏在起跑線算什麼?香港家長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她說,因為生第一個孩子毫無準備,現在感覺兒子與同齡小孩相比,竟然落後一大截,導致兒子到現在還沒有被幼兒園錄取。 啥?一歲半就要送幼兒園?小莉忍不住想吐槽這個節奏帶得有點快,結果這位二胎媽媽在放狠話——妹妹要贏在子宮裡!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重要,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她自己也發現確實你自己跟別人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別的同齡孩子能夠當著一群大人的面,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大人進行交流,一點都不怯場,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畏畏縮縮地躲在自己身邊,更不用說和別人交流了。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和快樂嗎?什麼年齡段應該有什麼年齡段的生活。
  •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時代,當前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而知識和技能在競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數學思維幼兒時期孩子開始認識數字,形成數量概念,開始掌握技術和數數、比較大小等重要技能。這些是我們看到的,而數學思維包括更加廣泛的內容,例如對形狀和空間的認知、按規則分類的思想,以及邏輯思維。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兒童形成嚴密的邏輯,思考問題更加周全。4.
  • 「贏在起跑線」傳遞給孩子什麼情緒?
    他們一個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方百計地想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就像填鴨子一樣,填滿了孩子的時間表。為了孩子的成長,疲憊的父母們都十分的焦慮,不知道他們是否想過,焦慮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什麼?
  • 香港教育專家警示:孩子成長不是講「贏」
    專訪基督教優質家長教育中心主任羅秀賢博士「贏在起跑線」是香港很多家長對小朋友的期望,到底這期望是否正確
  • 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Nursery rhyme有兩大特點一、上手快或許孩子不能夠一開始就流利的說出英文,但他一定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聽懂並哼唱一首英文兒歌。兒童英語啟蒙教育,與其讓孩子們一句一句地說英語,不如讓他們唱出來更簡單直接。
  • 父母最大的「贏」,是要教會孩子「輸得起」
    媽媽說:誰讓你非要讓自己贏?這麼耍賴誰跟你玩?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嘆:輸不起的孩子,往往也不可能贏。 因為可能已經沒人願意給他提供贏的機會了。 從兒童心理學上講,「輸不起」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現象,因為孩子年齡還小,還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一旦輸給了別人,自然就表現出了不開心,甚至哭鬧。 然而任由孩子如此發展下去,輸掉的很可能會是孩子的一生。
  • 親子遊戲的核心:讓孩子贏
    然後這個時候,他們會用高昂的聲音宣布:「你輸了,我們勝利了」在孩子永遠找不到的情況下,其實是孩子們掌握了整個遊戲的節奏,控制了場面。在現實社會中,孩子在學校受老師的控制,在家受父母的控制,在社會中受社會規則的控制,所以這麼多的控制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多的無能挫敗感,而在親子遊戲中,剛好可以讓孩子們釋放這部分情感。
  • 讓孩子贏在「終點」而不是「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的一句教育理念。讓孩子儘早的接受教育,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慌忙讓他們學習認漢字,讓他們學習讀拼音。把一年級的事情都早早的在幼兒階段就完成了,這樣看起來確實比其他的小孩子要提前了好幾年,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真的把學習看作一場賽跑的話,那麼你贏在了起跑線,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終點,因為科學的訓練體系需要包括熱身的一味的單純去搶起跑的速度。
  • 「寶寶,快出來吧,你贏了,媽媽認輸了」,可孩子卻再也回不來
    寶寶,快出來吧,你贏了,媽媽認輸了張女士今年三十多歲了,由於剛結婚那會一直在忙著拼自己的事業,所以就一直沒要孩子,等到事業穩定後,才和丈夫有了一個寶貝女兒,孩子今年也才兩歲。她就有點著急了,於是大聲呼叫著女兒的名字,但是孩子卻一直沒有回應,這就讓她更加心急了,因為平時孩子都會回應她的,於是她加快了速度尋找,嘴裡還一直喊著「寶寶,快出來吧,你贏了,媽媽認輸了。」但孩子就是沒有回應,最後她終於在家裡的一個會子找到了的女兒,但孩子卻已經沒了呼吸。張女士真的是放聲痛苦,後悔都來不及了。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和孩子玩捉迷藏也是很危險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