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條錯誤的教育理念,我打賭你至少相信過一條

2020-09-05 小新知識堂

導言


萬維鋼介紹過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在家庭教育中,你是一個什麼人,比你具體對孩子怎麼操作,要重要得多。」父母是怎麼樣的人,他們是怎麼理解家庭、親情和教育的,比把孩子送到何種學校裡更重要。


眼下「育兒指南」滿天飛,父母們亂花眯眼,不知道該相信誰。

前幾天,朋友的父親去聽了一場「適度懲戒」的講座,回來就要對孩子適度懲戒,但真到了要懲罰孩子的時候,老爺子又下不去手。

又過兩天,老爺子去聽了堂「愛是唯一的理由」的講座,又改了風格,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用愛來打動孩子。

我很少聽那些滿嘴「愛能解決一切」的專家講家庭教育。教育從來不是父母一方無休止的施與,更多是對話、了解,共同制定規則,大家共同成長。

萬維鋼介紹過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在家庭教育中,你是一個什麼人,比你具體對孩子怎麼操作,要重要得多。」父母是怎麼樣的人,他們是怎麼理解家庭、親情和教育的,比把孩子送到何種學校裡更重要。

要成就理性的父母,首先要避開「錯誤的常識」,這些教育理念有時候就是一些個人的經驗之談,缺乏科學依據,今天,我們介紹幾種常見的錯誤觀點,然後一起聽聽科學家們怎麼分析它們。

這些觀點,你一定至少相信過一種。

幫助我們分析這些錯誤觀點的科學家,都是來自美國最頂尖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例如,Alison Gopnik、Stephen Hupp、Jeremy Jewell,他們的研究都有長期的觀察和豐富的文獻基礎,代表學界的共識,基本靠譜。


01 「益智」類的教育節目有利於兒童的大腦發育

很多父母樂於給孩子胎教,胎教音樂的必選莫扎特。他們相信莫扎特的音樂能幫助孩子的大腦發育。

現代育兒產業中,莫扎特是一個存在感極強的符號,人們相信莫扎特的音樂能讓孩子更聰明。他們給孩子播放《G小調交響樂》《費加羅婚禮》,想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中,獲得智力的加持。

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對兩歲以下的孩子,這些東西是沒用的。我們知道,兩歲以下的孩子最擅長的是模仿,但他們只願意模仿眼前的、立體的、活生生的人,所謂的「陪伴機器人」還有電視上的人,他們都不怎麼感興趣,更何況旋律很複雜的音樂了。

建議


當然,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現在人工智慧模擬的「真人聲音和對話」,可能對他們會起作用,但無論什麼節目還是機器,都比不上父母跟孩子親切地對話。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讓兩歲以下孩子看電視,而建議父母多給孩子朗讀,就是這個意思。


02 獨生子會更加自私

中國有過「小皇帝」一代,他們都是獨生子女時期出生成長的,人們普遍認為獨生子女更加自私,不善於跟人交流。現在這樣提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在二胎放開之後我們發現,家有兩個孩子,該自私的時候還是自私,合作能力似乎也不見提高。

獨生子女哪個國家都有,這種想法也不只是中國人有,各國心理學家都好奇這件事情,他們把獨生子女和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對比研究,得出各種結果,有人綜合分析了一百多項這樣的研究,有了兩點結論——

獨生子女其實還是有優勢的:

他們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中長大,對成就事業的野心更大;

因為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他們跟父母的關係會更好一些。

成熟度、團隊合作能力、自控力、情緒穩定程度、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獨生子女並不比其他孩子更差。

有人會說,這是外國的數據,那麼中國呢?其實,中國的心理學家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類似,也就是至少在性格方面,「不存在獨生子女效應」。

現在很多人生二胎,很重要的一個理論是,一個孩子太孤單,沒有夥伴。其實大家多慮了,現在社會形態變化很快,各種社會活動能給孩子足夠多的社交機會,他們和同輩人的社交時間和社交密度遠高於以往,需要擔憂的其實是孩子們從小不會玩,欠缺社交能力。


03 多讀就會讀,多寫就會寫

這是普遍存在於中國父母群體中的錯誤觀念。

原騰訊副總裁、《文明之光》的作者吳軍在跟斯坦福、芝加哥、霍普金斯大學的三位教授談教育的時候,三位教授都跟吳軍強調了必須讓學生掌握的一種能力——寫作。

幾位教授一致認為,大學教育中學生需要掌握和強化的最根本的能力就是閱讀和寫作。

日常生活中,需要寫的東西太多了,建議、報告、簡歷、信件、論文……都需要掌握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寫作可以直接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善於寫作的人更會溝通。

想寫好當然要會讀,閱讀能力也是首當其衝要培養的。但是,有太多輕視讀寫的人不認為這兩種能力需要專門學習。

研究大腦發育的科學家發現,從智人開始到現在,人類大腦已經發育了數十萬年,大腦習慣了看、聽、說,但文字介質進入人類歷史才幾千年,大腦其實是不習慣於閱讀和寫作的。只要有機會,大腦就會逃避文字的讀寫,這就是為什麼進入讀圖和聽書時代後,人類在飛速逃離讀寫。

想讓大腦順利接受讀寫,就必須經過長期的、有計劃和高強度的訓練,這中間循序漸進的練習和技巧的學習都是極其重要的。畢竟,這兩種能力的習得是個人發展的天花板。

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夠好,但他們的高等教育非常出色,如果有人質疑讀和寫的訓練是不必要的,只要他們去了解一下歐美的高等教育,精英大學無一例外都設置了專門的寫作訓練課程,而且一般都是所有人的必修課。

這一點,中國高校也意識到了,今年清華大學也開始開設「寫作與溝通」課,這是我們可以看得見的進步。


04 父母離婚會毀掉孩子一生

這些年,中國有一種社會現象,孩子高考結束後,很多家庭集中離婚。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為了孩子的幸福,婚姻維持了這麼多年,高考結束,給孩子有了交代,可以結束這種互相忍受的婚姻了。

這些父母堅信「離婚會影響孩子」,這是真的嗎?美國社會學家調查,幾乎一半的美國孩子18歲之前都經歷過父母離婚,半個美國的孩子,好像也沒有被毀掉。

作家連嶽有篇文章,專門駁斥這個觀點,他說:孩子孩子,多少婚姻罪惡假汝之名而行。孩子當了婚姻的替罪羊。

科學家在綜合分析過六十多項離婚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之後,得出結論:離婚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確實有些影響,但影響並不大,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就更小了。

很多人可能不願意相信這個結論,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確實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離婚這件事確實對孩子影響有限,真正影響孩子心理、行為和學習成績的,是父母經常爭吵。

父母湊合著組成家庭,勉強維持一個「冷酷」又經常吵架的健全家庭,可能對孩子適得其反。社會學家建議,整體而言,如果家庭已經陷入無休止的爭吵,離婚比不離好,他們統計的結果是:孩子寧可只跟一位家長生活,也不願意整天看打仗。

當然,跟孩子聊父母要離婚,也是個技巧,如果坦誠地跟孩子聊這個問題,孩子可能會更容易面對。


05 不應該打孩子

體罰現在是個很敏感的問題,經常有學校老師體罰孩子被媒體曝光,帶來一些惡劣的影響。在反思中國家長到底該不該打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先看看國外:日本父母打孩子嗎?美國家長打孩子嗎?考察過很多國家的教育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是允許體罰孩子的。

歐美電影看多了,大家會下意識以為美國法律是不允許體罰孩子的,這個觀點其實是錯的。美國法律是不允許虐待孩子,針對孩子的錯誤,合理的體罰是合法的。有人說過:美國人依法享有言論、持槍和打孩子的權利。

有社會調查顯示,69%的美國人認為合理體罰是正常的教育手段,90%的美國兒童家長聲稱,過去的一年裡,他們是體罰過孩子的。

那麼問題來了,體罰孩子,是一個有效的教育行為嗎?

科學家給出的答案很明確:短期制止和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體罰比單純的講道理有效,但是,如果是想讓孩子汲取教訓,形成貫徹終生的好習慣,還是要多種手段並用,只靠打不可能形成長期的良好習慣。

說白了,短期的懲戒是可以的,但不能多打、常打,這樣不但不能養成終生好習慣,還會傷害親子關係,並對孩子的性格有影響。


06 不應該給孩子物質獎勵

很多家庭習慣用金錢或物質鼓勵孩子形成某種好的習慣,比如,做家務可以得到零用錢,整理好自己的房間有物質獎勵,好好學習可以兌換自己想要的禮物。這種方法的前提是,親子雙方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基於物質的刺激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積極主動性。

很多「育兒指南」是反對這種物質激勵的,但在心理學和社會學學者的研究中,他們發現,這種看過於物質的方法確實是有效的。初期,孩子因為物質激勵會去主動完成一些任務,但很可能會慢慢形成習慣,隨後,即使撤銷物質激勵,這個行為也會延續下去。

存在的問題是,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物質、金錢激勵會有不同。比如,科學家發現,用這種方法鼓勵幼兒生活自理、主動做家務是有效的,但這種方法鼓勵中學生倒垃圾,就徹底沒有效果,反倒會被他們認為是恥辱。

因為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基於大家都是理性人,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更傾向於認為該方法整體有效,但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分析了解過這些錯誤的理念,最終回到萬維鋼老師的那個觀點: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了什麼,要更加重要。現在很多人傳播教育理念,喜歡聳人聽聞,提出一個觀點,不按照他們的觀點做,好像就會有大的災禍,其實完全不用這麼恐慌。

我們想把孩子教育的更好,會很難,想讓他們突然變壞,其實也不容易,孩子有一整套自我調整、自我成長的機制,家長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然後,適度地引導,不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過好自己的生活,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END-

作者 | 直呼子曰

責編丨樹嶼

相關焦點

  • 原唱無人問津,翻唱卻「爛大街」的5首歌,我打賭你至少聽過3首
    但是有種很奇怪的現象,有的歌無論原唱怎麼唱都紅不了,但是翻唱卻能爆紅,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原唱無人問津,翻唱卻「爛大街」的5首歌,我打賭你至少聽過3首。 它能火起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韶涵,在我是歌手上,張韶涵一開嗓,就能把曲中人的心聲唱出來,溫暖了屏幕前的我們。
  • 致家長們:錯誤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會嚴重傷害兒童的身體和心理
    但在眾多的教育著作當中,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洛克的教育經典名著《教育漫話》。解讀洛克的《教育漫話》?洛克是誰呢?相信大家對「洛克」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洛克,1632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其中,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話》成為了不朽的教育經典,被譽為「近現代英美教育思想的源頭活水」。這本書到底有多好呢?它是英美傳統文化的瑰寶,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們的必讀書籍。這本書能幫助我教育孩子嗎?
  • 你真的懂家庭教育嗎?看看這35條教育常識,你犯過多少錯誤呢?
    就像打魚一樣,要想掌握打魚的方法論,首先你得對打魚這件事,有深度的認知,才會知道哪些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論! 任何一個領域,通往正確的路上,都會有很多岔路口,選擇岔路口的人很多,只有對事物的深度認知,才能讓你不會迷失在岔路口,從而直達成功的彼岸! 人性最大的問題是情緒,我們總是用情緒做決策,而忽略了事物背後的規律和方法論。
  • 我是幼兒園老師:二十年教育經驗與你分享,三條育兒理念不可錯過
    喜歡頭條是從這句口號開始的:你關注的,就是頭條。入坑頭條是從這點想法開始的:我關注的,可能也是你的頭條。想在頭條寫作,不過是因為靈光一閃。2019年是我在學前教育行業的第二十一個年頭,從一線教師到管理崗位,我幾乎體驗了幼兒園所有的工作,但最喜歡的還是教孩子。在教孩子這件事上,我特別有成就感。年輕的時候,經歷少,少不更事,教孩子是我兢兢業業的一份工作。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成為我心中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趣味性,即使是父母,你沒關注過永遠沒有感受。
  • 6條森林小路,你選哪一條?
    這是一條被很多人轉的一個很準的森林繫心理測試,靜下心來選出圖中你最想走的開始旅途的一條林間小路,它背後的答案就會完全解讀出你目前的心理,也是準到跪!在下面6條森林小路,你想走哪一條?那一條將透露出你內心性格!選好了嗎?答案就在下方!第一條路選這條路的你個性沉穩內斂。你喜歡美麗的事物,而且樂於活在所愛之中,你很念舊,對於過去的事相當重視。你選擇滿是花朵的道路,代表你凡事「慢慢來」,喜歡沉浸在雖然短暫卻愉悅的時光。不過喜歡安逸的你,最近人生恐怕會有些不一樣。
  • 其實這是由父母的錯誤教育理念導致的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思考過?孩子討厭寫作業的原因要想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下孩子作業問題產生的原因。但是對於剛開始作業的孩子來說,他們顯然是很難達到父母理想的標準,因此父母不免會指出孩子的錯誤不足,批評指責孩子。雖然在父母看來這完全是正確的教育,但這種教育必然會打擊孩子做作業的興致。你想啊,寫作業沒有獲得什麼好處,相反還被父母批評指責,甚至打罵,他們還能喜歡寫作業嗎?
  • 全世界6款「頂級」豪車車標!賭你一條煙,你至少有2個不認識
    導讀:全世界6款「頂級」豪車車標!賭你一條煙,你至少有2個不認識在我們心中豪車的概念並不深厚,多部分人都只知道: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等品牌的豪車。這一車標的由來主要是想透露出世爵曾經又製造大型飛機的光榮輝煌時期。且世爵是極其豪華的貴族運動汽車。
  • 我敢和你打賭!網友分享的這些沙雕打賭經歷,哈哈讓人笑岔了氣
    治癒小確喪,拯救不開心 大家好,每天給大家分享快樂的小編來咯 「我敢和你打賭!」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一句話,趕巧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 #關於打賭的沙雕經歷# 這裡面網友們的各種評論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來,大家快一起來感受一下: 1.話說你爹媽這麼爭強好勝的心也是難得啊,怎麼湊一起的
  • 這3種「網紅」教育觀念,你相信了幾種
    教育對父母來講更是重中之重,書籍、手機、網絡都能是父母獲得育兒觀念的途徑,通過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做到教育好孩子。但是網上的教育方法浩如煙海,不一定適合孩子,即使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更不用說網上流行的一些教育方法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 《銀河補習班》:你的相信,像火把照亮了我的世界
    這是相信的力量,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有個人可以堅定地去相信你時,真的會給你很大的力量,讓你重拾自信,一個充滿自信的人,自然能吸引著好運來眷顧你。就在這時,馬皓文反覆對兒子說:「你要動用自己現有的資源,救自己出來,我相信你。」當所有人都覺得馬飛已經被洪水衝走時,奇蹟發生了,在大水中,響起了口哨聲,是馬飛把門拆下來當船划過來,加上雨水的渲染,這一幕特別感人。
  • 我敢打賭!這7款美味的巧克力,你都吃過!
    這就為大家推薦7款超實惠的巧克力!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敢打賭!這7款美味的巧克力,你都吃過!一、抹茶味鮮軟生巧手工製作的生巧,口感細膩、柔軟,比牛奶巧克力更順滑,含水量也比普通巧克力高。不油膩,但保質期只有30天,對環境溫度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在2-8度的溫度下冷藏,其運輸成本高,生巧外表覆蓋著細膩的天然可可粉,任何碰撞都可能導致外觀。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6條教育法則
    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可如果父母經常鼓舞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和為人,孩子也會越來越樂觀開朗,自信大方,願意去嘗試從沒嘗試過的任何東西。但這類問題只適合比較輕微的或是偶然的問題,轉移注意力才有效。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6條教育法則
    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可如果父母經常鼓舞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和為人,孩子也會越來越樂觀開朗,自信大方,願意去嘗試從沒嘗試過的任何東西。6、採取行動對於反覆建議多次卻依然沒有改正的錯誤,就要採取適當的行動,但要注意,這樣的行動不能過火,比如關小黑屋一整夜、用暴力手段毆打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身心的打擊。
  • 洗衣機這幾個實用功能我敢打賭你沒用過
    洗衣機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家電產品,但是你真的「會用」家中的洗衣機嗎?看到這個問題你可能會有些奇怪,小編你是在逗我嗎,洗衣機誰不會用呢?我可不是在開玩笑,洗衣機的這幾個功能,大多數人都沒用過!洗衣機這幾個實用功能 我敢打賭你沒用過1.安心添功能從其名字我們就能看出這一功能的實用性。由於在工作過程中,滾筒洗衣機內部會產生高溫蒸汽,此時艙門是無法打開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漏洗了某件衣服,就只能等當次洗滌完成再添加,令人苦惱。
  • 教育的真諦,不在於正確的方式,而在於能否剔除錯誤的理念
    在傳統教育理念當中,父母對孩子都有一個期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成為人中龍鳳,傳統教育理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給父母提供了一套教育孩子的模板,但這個模板上的內容並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教育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對於父母來說,倘若非常死板的去堅守傳統教育理念,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無形中已然傷害了孩子的內心。那麼在傳統教育理念當中有哪些理念是錯誤的?首先第1個就是謙虛和肯定之間的區別,相信在生活當中大家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
  • 韓國父母超前的教育理念
    好處多多相信大家都明白,希望未來我們的醫療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且只會比韓國更好。今天想和大家探討的是韓國父母的教育理念。中韓現在都屬於一考定終身,高考血雨爭鋒的激烈程度慘不忍睹。應對現實的社會大環境,韓國父母卻比我們父母思想超前許多。
  • 老成都清湯火鍋,打賭你沒吃過
    老成都清湯火鍋,打賭你沒吃過 2020-08-10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月餅餡兒你見過的有多少?我敢打賭,這些奇葩月餅你一個都沒吃過
    (前方高能,請酌情觀看,如有不良反應,請自行解決)1、看到下面這個月餅,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家裡冬天用到的煤球,除了沒有那幾個火眼以外,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區別,但這確實是一種月餅,它的名字叫「竹炭月餅」,除了外邊的月餅皮,就連月餅餡兒都是竹炭的,真是「黑」到家了。
  • 100條教育理念
    5、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的事業。6、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來修剪。7、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範圍。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9、雜草剷除要趁早,孩兒教育要從小。10、每關閉一所學校,就得多造一座監獄。11、教育應當培植出活力,使學生向上長。
  • 一個誤導了無數人的錯誤理念——我要更自信
    上周,我突發奇想,寫了一條回覆:「誰說你沒有自信了?至少在『缺乏自信』這件事上,你還是很有自信的嘛!」立刻就收到了回信:「你這是在抖機靈!取關!」好吧,因為教人勇於面對真相,我又少了一個粉絲。然後我就意識到自己錯在哪兒了。既然題目只要求寫上下限,我幹嘛那麼為難自己,把範圍搞得這麼窄呢?比如這題,我只需要把答案寫成1-100歲,不就穩贏了嗎?說到底,太自信了,以為自己讀了點歷史書,就飄起來了。如果我完全不知道馬丁•路德•金,這條題反而不會做錯。不過,這個測試的結果還是安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