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東傳中國,八大佛教分支戒律森嚴,為何密宗會有歡喜禪?

2020-12-22 史海遊歷

佛教我們都知道,在古印度發源,早在東漢的時候就傳進我國,從此在中國向四面八方傳去,東渡日本南下緬越,宗教文化發展迅速,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佛教分支之一·密宗。佛教傳到中國,由於理念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在中國分成了八個派別,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佛教就是禪宗,是達摩祖師一脈相傳,千百年來,禪宗都是中國影響最大,最為成熟的教派。

除了禪宗之外,還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淨土宗以及密宗七大教派,此八大佛門分支同出一門,卻有個不行同,而其中以密宗為最。

密宗,我們聽到名字就知道,這個宗教有一種神秘感,二現實中也非常的神秘。主要他們的戒律非常的嚴格,對於修行方法來說,是佛教中最為排外的,根據密宗戒律,密宗修行者如果沒有灌頂和創收之前,不得學習和對外顯示。在原來封建社會的時候,人們就對密宗敬而遠之,哪怕到了現在,密宗在人的眼中都是非常神秘的。

不過我們也並不是對其一無所知,現在網絡小說流傳廣泛,相信經常看小說的朋友都知道,佛教中有一支歡喜禪法,而這種禪法就是密宗獨有。

了解一個國家,要從這個國家的歷史下手,了解一個宗教也是如此。歡喜禪有這麼一個傳說,在佛教的發源地古印度有個叫夜迦的國王崇尚婆羅門教,並且殘忍弒殺,心魔已經蒙蔽了他的雙眼,到處屠戮佛教比丘,佛祖看到這個情況之後非常的不忍,於是派遣觀世音下凡去感化他。

觀世音菩薩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阻止夜迦的兇殘,最後無奈,只能化身美女以身渡魔,經過一番感化之後,夜迦終於被化解了心中的惡魔,並且虔誠的歸順了佛教,成為金剛之主,佛怒化身明王。

其實在密宗剛剛傳入西藏的時候,並沒有歡喜禪這種禪法,由於因為佛教的教義非常符合西藏人民,加上佛教戒色的緣故,所以在那個時間中西藏的人口銳減。雖然佛教教義是四大皆空,身死解脫,渡過彼岸,但是如果人人都禁慾,這就不是宗教傳播了,而是種族滅絕計劃,所以為了擺脫這種情況,密宗傳出了這種歡喜禪。

總體來說,無論是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是人們的精神寄託,信仰只是一種信念,並不是希望,所以我們唯有自強不息,才能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漢傳佛教究竟有多少分支?
    佛教尤其對東亞文化圈影響巨大,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圈的核心引擎將佛教文化與中華本土的儒家和道家等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佛教在中國經過積澱和革新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其中,漢傳佛教有許多的分支,大體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兩類,大乘佛教分為三論宗、涅槃宗、地論宗、攝論宗、天台宗(法華宗)、淨土宗、律宗、禪宗、法相唯識宗(慈恩宗)、華嚴宗(賢首宗)、密宗(真言宗)等十一個派別,小乘佛教分為俱舍宗和成實宗兩大派別
  • 中國最著名的的八大寺廟,佛教八大門派的祖庭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佛教文化更是傳承許久十分昌盛。而在佛教文化的眾多特質當中,寺廟作為其中的載體無疑是最為顯著的一個標誌,能夠深刻展現出佛教文化的特色與精髓。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最著名的八大寺廟,每一座都古老無比香火旺盛,佛教八大門派的起源。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
  •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祖庭知多少?其中六個在西安
    大興善寺是著名的隋唐皇家寺廟,在佛教界地位非常高,貴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祖庭寺廟。除了密宗祖庭大興善寺之外,八大宗派都是那些?他們的祖庭之地都分別是什麼呢?對於中國來說外來宗教,從西漢時期傳入我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經過幾代中國僧眾的努力,佛教也早已經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已經是成為了體系嚴密,宗派類別齊全的宗教。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通常上講就是: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 中國佛教八大宗祖師您有熟悉的嗎?
    一、天台宗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即五戒、十誡、二百五十誡等。該宗的主要學說是戒體論,戒體是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論。律宗祖庭是陝西西安淨業寺。
  • 佛教宗派有哪幾種?佛教十三宗派介紹
    佛教傳入中國後,起初並沒有區分大小乘經典,開宗立派也並無區別。但隨著佛教體系的日臻完善,所依止的經典各有不同,以及大眾接受的智慧程度各有差異,便逐漸形成了空宗和有宗兩大派別下的十三個宗派。空宗和有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兩大派別,空宗全稱大乘空宗,是大乘佛教中觀派的別稱;有宗,全稱大乘有宗,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別稱。
  • 「五方佛」在佛教密宗裡代表什麼意思?
    我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二是瑜伽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今天咱們就來講講這密宗中的「五方佛」,提到「五方佛」那就得說說密宗了。密宗,是我國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傳來,又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一為金剛界。唐朝時,將密宗傳於日本。佛教密宗綜合了各國家地區密宗的傳承。密宗一法,經一行禪師發揚之後,傳入日本,我國即無相繼之人。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唐寧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特別受歡迎喜愛的是白衣觀音。
  • 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 佛教裡把供養分為三種:一是利供養,即香花、香火、燈明、飲食、資財的供養。二是敬供養,即禮敬、朝拜、讚美、歌頌的供養。三是行供養,即警奉三寶,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養。又稱為財供養、法供養,觀行供養。供養菩薩實際上為佛陀和宣揚佛法服務的菩薩。常畫在佛座下面或脅侍菩薩、佛弟子的兩邊。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眾多。
  • 佛教戒律的精神
    【碩士課程】佛教戒律的精神—《印度佛教思想史》5·5編者按:       《印度佛教思想史》是河南佛教學院研修班的課程,為方便學生學習願有緣閱讀到文章者,珍惜學習佛法的因緣,在菩提路上親近善知識,趨向解脫,離苦得樂!
  • 南傳佛教與泰國佛教的關係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文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中國與東北亞的北傳佛教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裡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大寺派傳承。
  • 佛教的基本常識和禮儀
    佛教的大發展時期是在南北朝,而鼎盛時期是隋唐,力壓中國的本土道教而成為中國第一大教,雖然唐武宗的會昌滅佛對佛教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佛教其時已經成功的融入到中國文化傳統裡,被普遍大眾接受,雖然有所折損但依然是第一大教,佛教還有一最大特性:靈活,這個也似乎是宗教的傳播的必要手段,摩揭陀國王被佛教吸納為居士弟子,而後來其兒子殺父篡位
  • 佛教戒律有哪些?
    受戒猶如學生遵守校規,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規、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屬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為:  1.通戒與別戒: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通於僧俗二眾的禁戒。三聚淨戒也是通戒,凡發菩提心的僧俗二眾皆得受持。
  • 佛教宗派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八大宗派概述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三論宗, 隋吉藏創立。
  • 佛教戒律的類別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受戒猶如學生遵守校規,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規、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屬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為:  通戒與別戒: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通於僧俗二眾的禁戒。三聚淨戒也是通戒,凡發菩提心的僧俗二眾皆得受持。
  • 本性法師:中國漢傳佛教國際化的經驗與教訓
    因而,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馬祖建道場」之說。(3)百丈懷海與寺院制度本土化繼馬祖道一之後進一步推動印度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是其法嗣百丈懷海禪師。百丈懷海對寺院制度本土化的貢獻集中於佛教戒律和管理模式兩個方面。
  • 《佛教戒律》前言
    全書總體上以生活受這些戒律影響的人為主要對象——依戒律生活的比庫,以及其他與比庫有來往的人——以便他們可以從一個地方找到關於戒律功用及範圍的包羅詳盡的實用信息。那些學習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歷史、當代上座部佛教議題的學生們,以及那些認真對待法的修習、想知道佛陀如何處理日常生活裡在法的修習上出現的分歧的人們,應當也會對此書感興趣。 提供大量的信息既是本書的優點,也是其弱點。
  • 中國最著名的佛教學院都有哪些?
    由於這裡森嚴的清規戒律,造詣高深的佛門素養,還有漫山遍野絳紅色的住所,這裡還是一處朝拜的聖地,現如今更是一處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了。色達佛學院,僅僅有不到四十年的歷史,雖然它建造於荒無人煙的山谷深處,雖然開始的時候僅僅有三十餘人,雖然這裡氣候條件極其惡劣,但是沒有擋住佛門弟子信仰的腳步。
  • 佛教: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並且在於密宗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眾所周知,佛教自傳入漢地之後,在中國的歷史宗教中佔有了一席地位,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大乘佛教中的「八大菩薩」,在佛教中「大乘」意為車乘,所以聯繫佛理,大乘佛教的意思就是引導眾生去往彼岸。在諸多佛教書籍中都有記載,稱修習金剛手菩薩法,有著極高功德及作用。換種說法就是,能夠驅災避禍,遏制一切不好的事情的發生,並且可以制服所有的邪魔惡道,甚至可以響應一切所求,在死後,可以直接去往西方極樂世界。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修習金剛手菩薩法,就能夠具有直接去西極的能力?
  • 佛教戒律有哪些?利益和意義是什麼?
    一、戒的類別有那些?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受戒猶如學生遵守校規,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規、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屬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為: 1.通戒與別戒: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通於僧俗二眾的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