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潛規則?花錢買版面發論文,錢學交易讓學術蒙羞

2021-01-08 小V一聞一見

不知道大家現在有沒有步入到工作崗位當中,你們的工作崗位有沒有結合大家發表論文的數量來評定職稱,進而給大家一些薪資待遇的調整呢?如果有的話,今天咱們來說說關於寫論文和貼錢賣這樣的一個話題,跟大家分享一些論文的期刊雜誌當中對於寫論文亂收期刊論文費的這樣的一種現象。

行業潛規則怎麼來的?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現在在很多學術期刊上,尤其是特別核心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都不是白髮表的,你要按照慣例明碼實價的給一些期刊版面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現在你想發表一篇論文,那麼你多多少少的普通期刊的版面費就有幾千塊錢,如果說是核心期刊的話,可能每版大概有三四萬塊錢,甚至要用五六萬塊錢,這已經成為一個行業潛規則。

本身我們寫論文寫文章是把一些理念以及把一些觀點向更多的人進行分享的,這也是給雜誌和期刊來增加內容的一個好方法,為什麼不獲得稿費反而要給期刊費呢?其實這背後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論文評價標準當中的一個產業鏈的原因。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方面,當前很多學術機構在評價員工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優秀的時候,主要的評選標準和評定標準就是看一下論文發表的數量以及論文具體發表在哪個期刊當中。這個過程當中有了買賣自然就有了利益,有了利益自然就有了傷害。就專門會有一些雜誌的編輯利用自己期刊的地位,來要求發表論文的人付一些期刊編輯費,進而這個論文發表以及期刊發表和編輯的產業鏈條就出現了,也就出現了我們開頭同大家分享的,你要想寫論文要想發表論文,就要給人家期刊交期刊費這樣的一種行為。

而另外一方面,實際上這些期刊費交上去了之後他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額外的服務,這個服務是加了引號的,尤其是一些期刊現在對應的你想要什麼職稱,你想獲得什麼樣的項目資金,你現在是博士是副教授,你想獲得省級以上期刊發表,我都會對應給你發,對應的也會有一些價格。

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樣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將會產生非常大的一個學術造假的惡性循環,而且會產生很多學術垃圾。據研究統計,中國每一年在發表的刊物當中的低等學術垃圾和灌水學術垃圾的比例特別的高,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那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國家一直在強調一定要能夠做好學術研究,一定要能夠教正好學術風氣,但如果本身論文的發表和期刊之間不是審核和共享的關係,而變成了相互之間對應服務,彼此之間不好好審核而獲利的一種關係,那這對於我們整體的學術的氛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如果連教授和老師本身都學術不誠信的話,那麼緊接著對於學校的學生來講,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還有會影響到很多老師在學術研究當中的一顆純粹的心,甚至老師都不想著講課了,都不想著搞研究了,就想著怎麼花錢多發期刊,這個影響是非常危險,是非常大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強的。

要怎麼調整呢?

所以我們肯定是要做好調整的,那主要我們要怎麼調整呢?

第一,我們就要做好學術評價的供給側改革。一定要能夠從根本上把單純的評價學術文章、論文發表當中的數量來作為唯一評判學者能力的標準,這樣的一個改革要能夠推行下去,說白了呢,就是我們不能夠再以發表多少論文來作為判定學者是否優秀的標準,要結合發表了不同學術活動的特點,學術文章的質量以及貢獻還有實際的應用和操作以及學者本身的為人,還有同事以及對應的一些領導的好評來作為綜合的評定指標,從而多渠道的來評選出優秀的學術人才,避免單獨的議論文數量來論英雄這樣的一種評定。

第二,就是肯定是要加大嚴懲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學術造假事件,無論是期刊發表當中的中介還是期刊發表本身的經手人,或者是購買其他花錢來買論文的這些本身的學者,我們都要給予方面的懲罰,從而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第三,就是國家肯定要加強監督,對於那些灌水期刊以及有問題的期刊,要能夠及時建立黑名單制度,甚至取消其發表論文的資格,從而真正的從我們的學術管理改革上以及從期刊的引導上,還有從學術氛圍上以及學者的風氣的監督宣傳和引導上,來落實好我們整體的學術氛圍,避免唯論文論,以保證在論文的改革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學生本事還是學者本身,都能夠更加專業,論文的注水現象也能夠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相關焦點

  • 我到底要不要花錢買版面發論文
    一個研究生的煩惱: 我到底要不要花錢買版面發論文 龔平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7-16    [列印] [關閉] 眼下最讓我困惑的,是一件擺不上檯面、也無法和同學朋友討論的心事——「我到底要不要花錢買版面發論文?」由於我們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的是兩年制,這件事已經成了我刻不容緩必須考慮的問題了。    入校之初我就發現校道兩邊的樹上、海報欄裡貼了很多「正刊薦稿」的小廣告,印著一些我從沒聽說過的《××論壇》、《××導刊》之類的雜誌名稱,並附有中介的聯繫方式。
  • 「論文發表中介」騙局頻出 錢學交易背後泡沫多
    齊敏說,他們學校有的老師教學業務很好,就因為論文沒發表,一直都評不上;有些老師從教學水平到班級成績都不咋地,花錢寫幾篇論文,就評上了。  「沒辦法,現實逼著你去弄,職稱跟你的工資福利待遇直接掛鈎,不可能不參評。」  與齊敏遭遇不同,醫生李華平(化名)能評上高級職稱,多虧了「花錢買版面,登論文」。
  • 1500元買2.5個版面 為拿學位研究生花錢發論文
    昨天,杭州某高校研三學生小王剛剛和一家期刊談妥了論文的版面,但因為版面緊張,論文很可能要到明年3月才能發表,小王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按照這個進度恐怕拿學位得延期了。」由於研究生連年擴招,而一些專業期刊就這麼幾本,發表論文越來越難,花錢買版面也成為公開的秘密。
  • 想在學術期刊發論文,這些「潛規則」你要知道
    爪遊控12月16日消息,為什麼在國內的很多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是獲取稿費反而倒貼錢呢?這是中國特色麼?一般論文發表或按頁面收費,或按單篇收費。  另外還會有的費用,也就是審稿費。  甚至現在的習慣是將稿件只要通過了最終終審,立刻送到網上提前發表,待紙介版本印刷完成後,再重新排卷號期號…就是為了能夠早一點拿到錢。  尤其是在社會資金幾乎不可能順利進入學術出版行業,公共資金的流通極其狹小的中國,學報可選擇的生存範圍就更是小的可憐。  這與送好處、花科研經費無關,只和學術出版的行業現狀有關。
  • 2020年發表學術論文版面費多少錢?
    現在很多學生老師需要發表學術論文來諮詢時,第一個問題是論文發表了多少錢?其實發論文和我們買房子的時候一樣。房子的價格取決於地理位置,朝向,開發商等。100萬在三四線城市可以買一套房子,但是在二線城市只能付首付,一線首都只能買衛生間的原理是一樣的。因此,發表論文版面費用受許多因素影響。除了各期刊的定價原則外,我們還將暫時將其分為幾個方面。我還沒有添加。您可以在該評論區進行諮詢留言。
  • 媒體:大學生為保研花錢發論文 一篇論文加2分
    一篇5000字左右的論文,不問優劣,中介張口要價幾百元到上千元的版面費,而一份有影響力的核心期刊起步價竟達2萬元。  花錢發一篇論文 保研能獲2分加分  「論文買賣」、「代發代寫」早已是校園裡公開的秘密。不賺錢的學生貼錢搞「學術」,炮製出的論文終究變了味。  陳明(化名),某「211」「985」院校的在讀文科研究生。
  • 核心期刊論文版面費1萬8 潛規則催生"論文中介"
    要想發論文?留下買「路」財!   巨大需求催生「論文中介」   想評職稱嗎?要發表論文——最好在核心期刊上。   想發論文嗎?請交版面費。   在高校裡,在學術界,這已是個公開的秘密,或者是中國式的潛規則。否則,那些「論文中介」也不可能應運而生。
  • 大學生為保研出國花錢發論文 核心期刊起步價2萬
    花錢發一篇論文 保研能獲2分加分  「論文買賣」、「代發代寫」早已是校園裡公開的秘密。不賺錢的學生貼錢搞「學術」,炮製出的論文終究變了味。  陳明(化名),某「211」「985」院校的在讀文科研究生。他回憶兩年前自己保研時,有一些同學拿著自己的論文去教務老師那裡登記加分。
  • 博士生曝光論文版面費 發論文靠學問還是靠金錢?
    作為很多學術期刊的一種「行規」,「發論文先交版面費」似乎成為學術界人人皆知的「潛規則」。博士生龔子華的自述,讓人對這種「潛規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透過他的自述,該受到拷問的也許不僅僅是學術期刊的職業操守,還有目前頗為流行的「論文至上」的評價標準。  「要不要把錢匯過去呢?」這幾天,正在廣州讀博士二年級的龔子華一直猶豫不決。
  • 考試後學生仍遭簡訊騷擾 花錢發表論文成產業
    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論文買賣公司的業務,從畢業論文、學位論文到職稱論文,無所不包。刊發出來的文章一般都是兩個版以上,付給雜誌社大概是300元~500元左右,付給寫手也是同樣的錢。   記者詢問了醫療、農業、科技、教育等多本期刊雜誌價格,一期刊載100餘篇論文,一篇版面費是300元~500元。記者粗略算了一下,一期雜誌可收取4萬多元版面費。
  • 教師為評定職稱花錢買雜誌版面 遭遇「克隆」期刊
    今年年初,劉老師花了700元在網際網路上聯繫一本雜誌進行投稿,然而在學校職稱評定過程中,論文卻被認定無效,因為該雜誌是非法刊物。花錢買版面遭遇「克隆」期刊因為評定職稱需要發表專業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有一定難度,劉老師於是決定花錢買版面。
  • 高校論文大躍進 揭核心期刊「版面費」真相
    要想發論文?留下買「路」財!在高校裡,此類廣告司空見慣。(王婧/攝) 巨大需求催生「論文中介」 想評職稱嗎?要發表論文——最好在核心期刊上。 想發論文嗎?請交版面費。而在小林的電腦中,存放可供各類期刊發表的「原創」論文1000餘篇,他從來不看內容——「都是從網上抄的」。這個灰色產業公開賣版面不說,甚至提供從寫到發的「一條龍」服務。「只要中國靠論文數量認定一個人的學術水平的制度不改變,這個業務就有前景。」對自己所從事的灰色職業,一個論文代理商說。
  • 論文為何成垃圾?學術期刊「賣版面」問題調查
    一期學術期刊「版面費」收入約25萬元,4000字的學術論文需繳納至少2000元……記者近期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學術類期刊通過「賣版面」獲取經濟利益,導致劣質論文越來越多。  學術期刊為何成為商業交易的「沃土」?劣質論文對學術水平的負面影響有多大?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 大學老師和論文二三事:抄襲本科生、花錢買版面、年產數十篇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文件,明確要求要破除高校論文「SCI至上」。近年來,SCI論文及相關指標已經成為各大高校學術評價、職稱評定、人才聘用、資金獎勵、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大學領導、老師、學生都在想盡辦法發表SCI論文,甚至不惜抄襲、造假、行賄等。
  • 為評職稱花錢買論文 論文買賣形成完整產業鏈
    可讓劉強沒想到的是,即使評職稱者沒有論文,編輯也可以「造假」,即代寫。花錢發論文,是徹頭徹尾的抄襲。    通過劉強,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繫上了自稱是《數位化用戶》的雜誌社劉姓編輯。按照劉編輯的說法,《數位化用戶》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國內刊號 CN51-1567/TN、國際刊號ISSN1009-0843,郵發代號62-99,在國家新聞出版主管部門可查到。
  • 論文買賣需求大 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論文買賣需求大,賣方服務「一條龍」——  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  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 代理中介自揭論文發表期刊「版面買賣」內幕
    「我這裡的期刊出稿非常快,而且論文一旦發表,中國期刊網上都可以查到。」談到交易方式,代理人表示,「先把文章發到我的郵箱,我會發給雜誌社,這些雜誌社很快會給你發入稿通知。然後你交錢,等雜誌出來之後便會郵寄給你。」
  • 論文買賣市場需求旺盛,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此外,李彬還透露一些網店論文買賣的「套路」,勸記者小心「買論文上當」:「網上的代寫要便宜些,大概1300元左右。他們會找一篇論文,翻譯成小語種,再翻譯回中文,直接發給你。這樣的論文,雖然看上去是原創,但是語句不通順。如果讓他們修改,需要再加錢。」
  • 曝光: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因為3年讀研期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花錢在省級學術期刊《黑龍江史志》上發表過論文,以至於這本雜誌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該校「歷史系研究生學報」。說起《黑龍江史志》,在場同學不約而同笑了起來,「這本雜誌論文特別好發,給錢就行。」研三學生小春給記者講述了一次發論文的經歷。2014年8月,他把一門課程的作業發給了《黑龍江史志》投稿郵箱,第二天就收到了「用稿通知」郵件,被告知論文被採用,但需要將640元版面費匯到一個銀行帳號。「我交錢後,稿子一個多月後被刊發了,幾乎沒有改動。」小春說。
  • 花錢發表論文已成公開秘密
    本該嚴肅的學術論文刊發工作,如今普遍存在不交版面費難以發表論文的問題。這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一些學術論文質量下降。教科界人士指出,簡單以論文發表數量多少,作為職稱晉升和考評的重要條件,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花錢撰寫和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