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現在有沒有步入到工作崗位當中,你們的工作崗位有沒有結合大家發表論文的數量來評定職稱,進而給大家一些薪資待遇的調整呢?如果有的話,今天咱們來說說關於寫論文和貼錢賣這樣的一個話題,跟大家分享一些論文的期刊雜誌當中對於寫論文亂收期刊論文費的這樣的一種現象。
行業潛規則怎麼來的?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現在在很多學術期刊上,尤其是特別核心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都不是白髮表的,你要按照慣例明碼實價的給一些期刊版面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現在你想發表一篇論文,那麼你多多少少的普通期刊的版面費就有幾千塊錢,如果說是核心期刊的話,可能每版大概有三四萬塊錢,甚至要用五六萬塊錢,這已經成為一個行業潛規則。
本身我們寫論文寫文章是把一些理念以及把一些觀點向更多的人進行分享的,這也是給雜誌和期刊來增加內容的一個好方法,為什麼不獲得稿費反而要給期刊費呢?其實這背後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論文評價標準當中的一個產業鏈的原因。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方面,當前很多學術機構在評價員工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優秀的時候,主要的評選標準和評定標準就是看一下論文發表的數量以及論文具體發表在哪個期刊當中。這個過程當中有了買賣自然就有了利益,有了利益自然就有了傷害。就專門會有一些雜誌的編輯利用自己期刊的地位,來要求發表論文的人付一些期刊編輯費,進而這個論文發表以及期刊發表和編輯的產業鏈條就出現了,也就出現了我們開頭同大家分享的,你要想寫論文要想發表論文,就要給人家期刊交期刊費這樣的一種行為。
而另外一方面,實際上這些期刊費交上去了之後他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額外的服務,這個服務是加了引號的,尤其是一些期刊現在對應的你想要什麼職稱,你想獲得什麼樣的項目資金,你現在是博士是副教授,你想獲得省級以上期刊發表,我都會對應給你發,對應的也會有一些價格。
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樣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將會產生非常大的一個學術造假的惡性循環,而且會產生很多學術垃圾。據研究統計,中國每一年在發表的刊物當中的低等學術垃圾和灌水學術垃圾的比例特別的高,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那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國家一直在強調一定要能夠做好學術研究,一定要能夠教正好學術風氣,但如果本身論文的發表和期刊之間不是審核和共享的關係,而變成了相互之間對應服務,彼此之間不好好審核而獲利的一種關係,那這對於我們整體的學術的氛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如果連教授和老師本身都學術不誠信的話,那麼緊接著對於學校的學生來講,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還有會影響到很多老師在學術研究當中的一顆純粹的心,甚至老師都不想著講課了,都不想著搞研究了,就想著怎麼花錢多發期刊,這個影響是非常危險,是非常大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強的。
要怎麼調整呢?
所以我們肯定是要做好調整的,那主要我們要怎麼調整呢?
第一,我們就要做好學術評價的供給側改革。一定要能夠從根本上把單純的評價學術文章、論文發表當中的數量來作為唯一評判學者能力的標準,這樣的一個改革要能夠推行下去,說白了呢,就是我們不能夠再以發表多少論文來作為判定學者是否優秀的標準,要結合發表了不同學術活動的特點,學術文章的質量以及貢獻還有實際的應用和操作以及學者本身的為人,還有同事以及對應的一些領導的好評來作為綜合的評定指標,從而多渠道的來評選出優秀的學術人才,避免單獨的議論文數量來論英雄這樣的一種評定。
第二,就是肯定是要加大嚴懲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學術造假事件,無論是期刊發表當中的中介還是期刊發表本身的經手人,或者是購買其他花錢來買論文的這些本身的學者,我們都要給予方面的懲罰,從而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第三,就是國家肯定要加強監督,對於那些灌水期刊以及有問題的期刊,要能夠及時建立黑名單制度,甚至取消其發表論文的資格,從而真正的從我們的學術管理改革上以及從期刊的引導上,還有從學術氛圍上以及學者的風氣的監督宣傳和引導上,來落實好我們整體的學術氛圍,避免唯論文論,以保證在論文的改革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學生本事還是學者本身,都能夠更加專業,論文的注水現象也能夠從根本上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