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走出別人的目光,你才能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2020-08-28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在這個喧囂繁華的世界裡,生活著一群害怕與外界接觸的「隱身人」,大多數時間蜷縮在自認為安全的狹小世界裡,他們就是被稱為社交恐懼症的 「患者」。


一、社交恐懼症:嚴重製約著患者生存發展的空間

如果請他們走出自己的心理安全區,與陌生人打交道,或者是進入公共場合時,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恐懼情緒,往往還伴有心慌、出汗、呼吸困難的反應,痛苦的心理感受,驅使他們迫切逃離社交情境,然後如釋重負。

社會恐懼症是一種好發於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的社交障礙。據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精神疾病診療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陳晉東主任醫師編寫的《社交恐懼症》詞條稱,根據DSM-IV工作組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美國社交恐懼症的終生患病率約為5.0%。

社會恐懼症給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社會交流帶來了巨大痛苦,不僅制約了患者社交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嚴重製約了患者生存發展的空間,使患者在婚戀情感、事業發展方面錯失很多機遇。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禮,本文討論的重點,不是社交恐懼症的流行病學資料和診斷問題,而是本症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針對社交恐懼症的深層心理背景,輔導患者採取針對性的自我矯正對策,幫助患者更好的應對常見社交情境,儘可能降低社交恐懼對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不利影響。


二、社會恐懼症的根源,來自於深層的心理自卑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症狀是,進入人多的公共場合,或者與特定的人相處時,出現過度緊張害怕,主要是擔心在在別人面前丟醜,或是害怕受到他人否定性評價,所以總是盡力迴避社交場合。


統計患者的心理測試結果,發現大多數社交恐懼症患者都存在內向害羞、敏感多疑、膽怯自卑等心理特徵,患者對外界刺激敏感,謹小慎微,特別好面子,臉皮比較薄,害怕當眾丟臉,喜歡用自己的主觀臆想代替客觀。

追根溯源,可以發現這些心理特徵的背後,都指向了一個深層的心理問題,自卑。在人生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每個人都曾或多或少地有過自卑心理,驅動我們不斷去完善和發展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早期受到過多的負面評價,這種評價就會逐步內化,錯把別人的評價當成自己的心理現實,自卑就會在心理世界深深紮根,並不斷滋長,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放大了自己的不足或短處,形成過度自卑。


患者總覺得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人,比如長相、收入、能力、家庭背景等,為此害怕別人輕視、冷眼、否定、拒絕和批評,不是覺得自己的臉型不好看,就是覺得自己的臀部太大,不是認為父母的工作不體面,就是感到自己的大學差得說不出口,怎麼說都是自己不如人。

社交恐懼的突出表現在於一個字「怕」。在實際生活中,社會恐懼症有兩種具體形式。一種情形是害怕人多的場合,害怕有陌生人的地方,患者的主要問題是擔心在人多的地方丟醜,出洋相,對自己能力、長相等自身條件不自信。患者在過往的成長環境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感,價值感和安全感都比較低,在陌生的環境中,害怕遭到陌生人不友好的對待,擔心遭到陌生人的嘲諷、打擊和迫害,只好減少、逃避社交活動。

還有一種自卑,與自己內心的某些慾念有關,覺得自己的思想不純潔,或是接受不了自己的某些慾念。比如看到異性,自己的某些想法冒出來,自己又接受不了這些慾念或想法,覺得自己思想骯髒。

社交恐懼症的另一種情形是異性恐懼,不敢與異性交往,特別是與年齡相仿的異性在一起,就會情不自禁地看對方敏感部位,浮想聯翩,控制不住視線,為此深感自責和羞愧,馬上出現各種恐懼性反應,如臉紅、出汗,心慌、手抖,就想趕緊逃離,這個情況主要與患者早期性教育錯位有關,過度抑制的性意識出現反彈,又與自己的意識層面發生衝突,自己接受不了對異性好奇、渴望的衝動,擔心被對方看破、發覺自己的意圖,嚇得趕緊逃離。而患者與熟悉的人、年長的人在一起,這種恐懼反應就會明顯減少,微乎其微。


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導致患者只看見自己的短處,忽略自己的長處,而又特別想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越是想表現得好一些,就越容易緊張與出錯,而出錯的經歷又強化了這種緊張和害怕,使以後的社交活動更加緊張,社交恐懼慢慢就形成了。

自卑與社交恐懼是難兄難弟,常常是形影不離,社交恐懼的背後往往是深層的心理自卑在作怪,自卑的人往往害怕開展社交活動,兩者相互影響,使這兩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三、走出為別人目光而活著的狀態,才能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在臨床上往往以藥物治療或放鬆脫敏,來緩解社會恐懼症的焦慮、恐懼情緒,對本症的深層心理根源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本病治療很難徹底,多呈慢性化發展,DSM-IV報告,約有80%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未能得到規範的系統治療。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根椐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如下矯正方案供社交恐懼症患者參考:

  • 首先,知道、認識、領悟社交恐懼症的發展路徑。

做到這一步,就可以緩解20-30%的病情。知道、認識、領悟不是同一個意思,是認知的三個不同層次。知道是了解過程,認識是學習和反思過程,領悟是內化過程。只有將知識內化,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用來指導自己的實踐,那種走馬觀花、一覽無餘的學習,是很難起到真正的效果。


內向自卑、敏感多疑、膽怯害羞等個性特徵,是社交恐懼症的發病基礎。過往曾經發生的社交挫折,在患者記憶中留下了恐懼痕跡。生活中再次遇到類似刺激情境,如遇到害怕的人和事,就會激活已經儲存的恐懼記憶和情緒反應,並迅速泛化,使患者恐懼性的身心反應,很快達到高峰水平,產生逃離恐懼對象的強烈衝動,以緩解焦慮和緊張。


當患者被迫不斷參加社交活動,與恐懼的環境和人接觸後,恐懼反應一次一次被強化,最後形成了自動化反應的條件反射,只要一接觸恐懼情境,恐懼反應就會出現。


  • 其次,修正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的認知偏差。

當患者真正認識了社交恐懼症的真實面目後,就可以採取針對性的認知矯正。


對自己而言,你早已不是童年那個無知、無助、無力的孩子,因兒童認知能力的限制,早期形成的自我認識和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是片面的,有偏差的,現在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和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加上關心支持你的家人、同事朋友,以及強大的法律保障,你現在的安全感,與當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你可以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和體驗自己,你完全有資格,為自己的自由和夢想而熱情奔放地活著,無論別人用什麼樣的態度,對你怎樣評價,都不能改變你本來的樣子,你已無需過度依賴外部評價,而看人臉色,委曲求全,你是自由的,你是可以自在的,你就是與眾不同的你,你已無需活在別人的目光裡,你可以自由行進在自己的路上。

你身上不缺優勢和長處,只是需要你去用心發現。人總是有不足的,自己的短板是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去接納它,並儘可能去完善它,儘管如此,你的短板還是很能與別人的強項相比。

用心去發揮自己的長項,將強項做得更強,同樣可以彌補短板之短,你原來的短處反而為你的豐滿形象增添色彩。

人性的欲望,本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需求,我們應該正視它,而不是迴避它,只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範圍內,完全是正常的,迴避、壓制欲望,只會引起強烈的反彈。對曾經接受的性教育中的錯誤成分,需要及時摒棄,進行知識更新。

  • 最後,到實踐中去接受挑戰,用新的體驗修正社交恐懼行為。


在這個世界上,被人拒絕、否定、輕視,總是無法避免的。外部打擊,既是一種挫折,也是一種考驗和歷練,與其恐懼與害怕,不如勇敢面對,在實踐中去提升和修補,不為成為最好的自己折騰,只為更好地成為自己努力,當你內心真正強大起來,就可以自由放飛夢想,想唱就唱,想哭就哭,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躲在自己舒適的家裡,是治不好自己的社交恐懼症的,因此,需要勇敢地跨出自己的舒適區,到最讓你害怕、恐懼的地方去實踐吧!

也許起初的時候,你會感到強烈的不舒服,讓社交恐懼來得再猛烈些吧!你會緊張,你會害怕,你會心慌,你會冒汗,這些都是暫時的,請堅持住,很快就會過去!

這一切都是有極限的,請挺住,來一次成功的抗擊恐懼體驗吧!好了,最痛苦的時刻終於過去了,過了恐懼的高峰,各種恐懼反應正在走下坡,你痛苦的感覺就會下降,再下降,越來越輕,越來越輕!最後你才發現曾經的恐懼、害怕和擔心,不過是過眼浮雲而已,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你會發現,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已經不藥而愈!


作者寄語:


心有所懼,行有所止。心懷敬畏,保持適度恐懼,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當你掌握了社交恐懼的應對策略,並積極實踐後,當你接納了自己的短板和欲望,你就會變得心理強大,就可以坦然去面對別人審視的眼神、挑剔的目光,就有了更多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生活中需要接觸的人和事,再也不用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想到哪裡就到哪去,盡情綻放人生的精彩!


參考文獻:


百度健康醫典《社交恐懼症》詞條,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精神疾病診療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陳晉東主任醫師編寫。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有溫度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精神障礙診治和心理治療工作30年,如果你還有疑問,可以給我留言。關注@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支持你!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走出社交恐懼症「羞於見人」的誤區
    據統計,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為社交恐懼症所苦,但就診者廖廖無幾。許多患者因長期處於人際關係障礙及社交能力喪失的情況下並發了酒癮、毒癮或抑鬱症等精神疾病。如何走出社交恐懼症「羞於見人」的誤區,自我克服社交恐懼症呢?1、從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帶著消極的心理,常常會使自己不願多說話、不願多活動。
  • 怎樣走出社交恐懼症陰影,美國總統林肯曾苦惱口吃你知道嗎?
    有社交恐懼症人,真的是很痛苦,因為:面對陌生人時不敢大聲說話,羞於表達;和別人交談時,覺得自己在浪費他人時間;比起和大家相處,更願意呆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都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如果走不出社交恐懼症陰影,人生真的很失敗,交友、工作、面對職場領導、找對象、創業的路,很難走好!有社交恐懼症人,主要是遺傳與社會心理環境影,要改變,很難,就像長徵路,要經過敵人圍追堵截,爬雪山過草,走出茫茫無人區!
  • 你準備好克服社交恐懼症了嗎?
    你了解社交恐懼症嗎?社交恐懼症,也稱為社交焦慮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害怕收到批評,經常避免與別人目光接觸或自卑。但是克服社交恐懼症也沒有很難,所以你準備好了嗎?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與別人交流,即使是下樓買個煎餅果子也是在「社交」但是,你會害怕買煎餅果子的大媽嗎?你會不知道該怎樣告訴她,不要蔥花和香菜嗎?你會在每一次見大媽時做個心理建設嗎?
  • 社交恐懼症怎麼辦?如何走出社交恐懼的陰影?
    小雅老師:qifeixiaoya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在生理上,緊張者表現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體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發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狀;但只要正確地認識了它,並下決心要改變,運用科學的心理學原理和方法技巧,一定能使自己走出這個心理怪圈的。要克服社交緊張心理,首先就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一些良好的觀念:(一)接納自己,建立自行很多社交緊張者就是因為不悅納自己、對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變首先就得在心裡接受和悅納自己,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
  • 用光遇來解釋,什麼叫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我治癒?
    一個不想透露名字的粉絲問我,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01TA的問題是這樣子的:TA是一個很內向的人,TA深受社交恐懼症的困擾。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內向的人,就是沒有走出這個第一步。沒有點火這個動作,也就斷絕了所有後續的可能性。為什麼有些人,脾氣不好,不體貼,對朋友不好,可是身邊依然有很多夥伴?為什麼內向的人,朋友少?因為內向的人,不敢和人點火。內向的人,臉皮太薄,又想太多。
  • 大學社交恐懼症?
    >還抱著失去的友誼,死不放手我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只是,有的時候不想碰到認識的人有人說這就是大學社交恐懼症膽小、敏感、自卑、內向···有的大學生不願意過多地與人接觸交流是因為總覺得自己在任何地方都低人一等,尤其才進入大學,發現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而自己卻什麼都不會,每次表演或開會都只有當觀眾的份;有時又會過多地在意自己是農村來的,覺得自己的言談舉止顯得土裡土氣,跟不上所謂的潮流……諸如此類,總覺得自己在人前抬不起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因而拒絕與人過多交流來往。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社恐心理)
    小時候我也是有過比較嚴重的社交恐懼症,走在路上覺得別人都在看我,渾身不自在,沒有自信,會對別人投來目光很恐懼,別人一看我我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我會覺得是不是我看起來是個怪物,或者我的衣服搭配錯了還是怎麼了,那時候家裡比較窮,穿的也比較破。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你怕社交,我怕社交,everybody都怕社交,我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你說你也有,她說她也有,稍微那個聚會不想參加,就覺得自己有了社交恐懼症。有可能你是真的有,但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都是誤會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教你3個方法,打開你的社交之門
    3、疲憊型社交。有些人雖然有社交恐懼症,不願意社交,但是他們也能夠正常社交,遇到朋友客戶還是能夠侃侃而談,但是內心是疲憊的。每次社交結束後,都會覺得很煩很累。社交的類型有很多種,這三種是比較常見的,那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症呢?這裡有一個小測試。
  • 社交恐懼症究竟恐懼啥?不聰明的人一直在改造自己,聰明人這樣做
    如果真的習慣了,人會變得又卑又亢:卑是因為恐懼讓你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來電提示和炸彈沒兩樣對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來電提示和炸彈沒兩樣,亢是因為把不社交視為一種驕傲。將自己置身於很矛盾的境地,所以社交恐懼症是既害怕社交又渴望社交,這跟內向型人格有著很本質的區別,內向是一種人格特質,內向的人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感到矛盾跟衝突。
  • 內向的你,如何治癒「社交恐懼症」?
    畢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裡,在一群普普通通的十三四歲孩子之中,閱讀超過這個年齡階段的書,所能接受到的只是各種奇怪、無法理解的目光。也許和大多數的孤獨又叛逆的孩子一樣,我終於遇到了一個又孤獨又叛逆的偶像,他就是韓寒。於是在我初三的時候,我開始學習韓寒。我在上課的時候開始寫小說,在下課的時候寫小說,在任何的時候寫小說,我咋個這英文作業本、幾何本、作文本上都寫滿了我歪歪曲曲的字。
  • 社交恐懼症,我們究竟在怕什麼?
    飛碟說微博曾發過一個這樣的話題:小編挑選了一下微博下面的評論——社交恐懼症,你中招了嗎?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
  • 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恐高症...|變態心理學速遞
    原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雨滴心理】關於如何自在的生活​常常有朋友向我諮詢關於恐高症、恐血症、社交恐懼症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黑夜恐懼症」等這樣的標籤呢? 01. 恐懼症如何表現?
  • 小雅老師:面對社交恐懼症的發生的處理方法
    1、當在公眾場合時,面對各種陌生的人群,試著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所有人,主動尋找話題與別人搭訕,不用擔心被人拒絕或者是被恥笑,凡事都會有一個過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就能有效克服社交恐懼症。2、如果面對別人,一瞬間緊張導致手心冒汗,此時的社交恐懼症怎麼辦才好?首先就要克服這種一瞬間的羞怯心理,不要動搖自己內心堅定的信念。
  • 社交恐懼症典型特徵:害怕
    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在心理學上又叫社交焦慮障礙,它是一種社交的障礙,往往是一些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的人容易出現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害怕。他們在公眾場合進食或說話,聚會,開會怕自己做出一些難堪的行為而使自己感到尷尬,窘迫等;在公眾場合與人接觸怕自己臉紅(赤臉恐怖)、怕於他人目光對視,或怕別人審視自己而發現自己的不安窘相和內心秘密等。因此,經常在社交場合表現出明顯的害怕、緊張,進一步影響其社會表現,形成惡性循環。恐懼症是以恐懼症狀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症。
  • 《幸福人生大講堂》:關於社交恐懼症的那些事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生活中有些人在與陌生人打招呼時,會緊張口吃、肢體顫抖,在人多的場所時也會有同樣的情況,比如聚會、活動等。他們不敢與人交往,害怕成為人群目光的焦點,專家指出,有這些表現的人屬於社交恐懼症群體中的成員。社交恐懼症如今已越來越普遍,那麼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是其中一員嗎?我們來看一下社交恐懼症有哪些具體表現。首先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 如何勇敢的走出第一步?《神鵰俠侶2》手遊治癒社交恐懼症
    其實,與其羨慕抱怨,不如勇敢走出第一步。勇敢的心中,想與那個TA說幾句話從此開始一段故事,然而對著TA的頭像和空白的聊天框遲遲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怎樣開始?怎樣接話?怎樣結束?這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沒有太好的朋友沒有專屬的圈子,沒有聊天的對象而然內心卻不甘寂寞。如何才能治癒這樣的社交恐懼症呢?
  • 社交恐懼症 ‖ 說的是你嗎?
    ≠內向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是不一樣的。不管你是因為內向害羞、不習慣大家的社交方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都要學會克服恐懼如果你不知如何調整,不妨從以下四點開始做起:1.適當地自我放鬆社交恐懼症患者,當恐懼來臨的時候會出現心跳加速、語速變得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小聲。不要逼迫自己,深呼吸緩解恐懼帶來的緊張。學會調整自己的呼吸,學會慢呼吸,幫助你保持冷靜。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