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動遷安置房,房款付清後要求過戶被拒絕,起訴到法院也被駁回

2020-08-26 上海尤辰榮律師

【摘要】

潘老太通過中介公司購買了一套動遷安置房,因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動遷安置房3年內不得轉讓、抵押,不得上市交易,潘老太支付了大部分房款,拿到了房屋和產權證。在得知房屋限制交易期屆滿,可交易過戶後,潘老太向房屋產權人等人提出要求配合辦理房屋過戶手續,遭到產權人的拒絕。潘老太將產權人等相關人員告上法庭,要求辦理過戶手續,居然被法院判決敗訴!

購買動遷安置房,


【案情】

王宏在上海市某區有套動遷安置房,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動遷安置房3年內不得轉讓、抵押,不得上市交易。2015年2月王宏在拿到房屋後,即將房屋出售給了俞某,雙方約定出售價格為人民幣50萬元,俞某先支付40萬元,王宏需將房屋和產權證均交給俞某,但因房屋暫時不能上市交易過戶,待可以過戶後,王宏需配合俞某過戶,過戶後俞某給付剩餘房款。

俞某實際是個炒房客,他購買王宏房屋的目的是為了再出售,賺取差價,為今後轉讓房屋手續辦理之便,找來朋友戚某辦理了委託公證,要求王宏作為委託人向戚某出具《委託書》,由王宏委戚某為代理人,辦理包括房屋產權過戶、收取房款等在內全部的房地產交易事項。

2016年5月,拿到房屋鑰匙和產權證後,俞某就將房屋賣給了範某,戚某則以王宏的委託代理人的身份與範某籤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範某先後向俞某和戚某支付房款90萬元,餘款10萬元約定過戶之日支付,之後戚某向範某交付了房屋和產權證。

範某居然也是個炒房客,2017年1月經房屋中介公司居間介紹,戚某、範某以王宏代理人的身份與潘老太籤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上述房屋轉讓價格為180萬元,潘老太支付160萬元房款後範某交房,剩餘房屋20萬元交易過戶時支付。房屋可以上市交易時辦理過戶。戚某向潘老太出示了公證的委託書,並且也在出售人處籤字。

合同籤訂後,潘老太向範某支付房款60萬元,範某出具房款收據,載明到潘老太支付的購房款60萬元。幾天後,潘老太又向中介公司的負責人賀某轉帳100萬元,範某向潘老太出具收據「今收到潘老太購買某房屋支付的房款100萬元整。」當天,範某向潘老太交房,戚某則將委託公證書原件壹份、產權證原件壹本交給了潘老太。

2018年1月5日潘老太至房地產交易中心了解得知2018年2月10日房屋限制交易期屆滿,可交易過戶了,遂向範某、戚某和中介公司提出要求產權人王宏配合過戶。

當一眾人找到王宏後,王宏拒絕過戶,稱自己已經撤銷了對戚某的委託,並已經補辦了房屋的房產證。另,王宏向潘老太展示了一份判決書,判決書顯示因俞某無購房資格,且近期也無法取得購房資格,屬於法律上的「限購」,王宏起訴俞某,經法院判決解除了王宏與俞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俞某應將房屋返還給王宏。

驚愕之餘潘老太將王宏、俞某、範某、戚某、賀某和中介公司一同告上了法庭,要求他們配合辦理房屋產權的過戶手續。

潘老太表示,她經中介公司介紹看房認識範某,開始她以為範某就是房屋產權人,後來看到產權人,產權人是王宏,本來不想買了。可賀某出示了公證書,公證書記載王宏委託戚某出售該房屋,因此她就和戚某、範某籤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因不放心範某,所以60萬元給了範某,100萬元給了中介的賀某。在了解得知房屋可以辦理過戶後,要求過戶遭到拒絕。潘老太人物自己善意購房,並審核了公證書的受託人情況、產權證,王宏辦理委託公證後未告知任何人又將委託書撤銷,涉嫌一房多賣,故要求法院判決辦理過戶手續。

王宏則認為自己與潘老太之間沒有房屋買賣合同關係,也沒有收到原告支付的房款,範某無權代表兩被告,範某在合同上簽字應由其自負責任。而委託戚某辦理房屋買賣手續,交易對象是俞某,且委託書明確委託期限為房屋可上市交易後一年。潘老太作為買受人,也看到了委託書,應明確知曉委託書並未發生法律效力,但還是與戚某籤訂了買賣合同,原告應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所以,不同意將房屋過戶給原告。

範某表示自己買進房屋,然後出售給潘老太都是中介公司辦理的,房款他只收到150萬元,另30萬元被中介公司拿走了,房屋鑰匙、產證交他都給了中介公司,同意將房屋的產證應過戶至潘老太名下。

中介公司與賀某稱應由產權人王宏與潘老太繼續履行合同,中介公司沒有收取房款。

俞某說王宏掛牌出售房屋,將該房屋以50萬元賣給他,他已經明確表示今後也會將房屋出售的,所以叫王宏辦理公證委託手續委託給戚某,這樣再出售房屋時則不需王宏再出面了。之後,他通過中介公司找到範某,以100萬元轉售房屋。範某支付90萬元的房款給戚某,還有10萬元尾款未付。雖然房屋法院判決自己與王宏籤訂的買賣合同解除,但潘老太仍可以要求王宏繼續履行合同。

戚某表示自己是俞某的朋友,本不認識王宏。王宏與俞某籤訂過買賣合同,將涉案房屋出售給俞某,當時產證未辦不能過戶,俞某已付房款40萬元,有10萬尾款未付。後俞某欲將房屋轉手,就讓其王宏委託自己辦理相關手續。俞某將房屋出售給範某,範某再把房屋出售給潘老太,他都以王宏代理人的身份籤過字。

房款付清後要求過戶被拒絕,


【判決】

法院最終駁回原告潘老太要求過戶的訴訟請求,潘老太雖然支付了大部分的房款,也拿到了房屋和產權證,但仍無權要求產權人王宏把房屋產權過戶給她。

【分析】

律師認為本案焦點實際上是戚某、範某以產權人王宏的代理人名義與潘老太籤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的買賣條件對王宏是否有效,能否約束王宏,只有當條款有效了,潘老太才能要求王宏配合辦理房屋的過戶手續。

籤訂《房地產買賣合同》之前,潘老太從中介公司和範某、戚某處已收到委託公證書原件、產權證原件,說明潘老太對產權人情況、戚某受產權人王宏委託處理涉案房屋且無轉委託權、委託期限為該房屋依法可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的情況均為明知。據此,雙方籤訂合同時,範某顯然並非產權人,也非產權人的代理人。

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動遷安置房3年內不得轉讓、抵押,故購買動遷安置房後轉讓、過戶等環節存在交易風險。《房地產買賣合同》籤訂時,產權人王宏對戚某的委託期限尚未開始,也即戚某當時尚無權代表產權人出售該房屋。故範某、戚某籤約時均為無權代理。

事後產權人王宏掛失產證重新申領、在委託期限開始前已撤銷了對戚某的委託,在本案中也對範某、戚某的籤約行為不予追認。因此,範某、戚某與潘老太的籤約行為對產權人王宏不發生法律效力,依法應由範某、戚某承擔責任。

所以,潘老太無權主張王宏繼續履行該合同、並要求其餘有關人員配合辦理過戶手續。

【小結】

潘老太雖然支付了大部分的房款,也拿到了房屋和產權證,但仍無權要求產權人王宏把房屋產權過戶給她,根本原因是潘老太與產權人王宏之間沒有真正的房屋買賣合同關係,潘老太向其他無權方支付了房款,與王宏是無關的。潘老太將面臨退還房屋,並另案向範某等人索要房款的窘境。

購買房屋是大事,這裡律師提醒大家,購買房屋時房屋買賣的交易對象一定要弄明白,必須是真正的產權人或有合法委託權限的代理人,交易過程,比如付款、交接,也應當與產權人直接辦理,這樣才能最多限度的降價房屋買賣的風險。

本文中認為姓名均為化名

起訴到法院也被駁回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 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 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相關焦點

  • 盈科一日一法丨動遷房買賣中途變更居住,要求過戶一審駁回為何二審...
    【案情簡介】近期,由劉戰堯律師、冀承勝律師代理的某動遷房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收到上海一中院二審勝訴判決。本案歷時兩年,案情多次反轉,歷經起訴後撤訴、重新起訴一審被駁回,二審中律師力挽狂瀾終獲改判。委託人王女士2006至2007年間從其嫂子吳女士處購買了一動遷安置房。2006年5月6日,王女士支付第一筆購房款,吳女士的配偶(王女士哥哥)於當日以吳女士名義出具收據。2007年9月28日,王女士與吳女士共同手寫一份字據,約定將吳女士名下的一處毛坯動遷房(A房屋)以36萬的價格轉讓給王女士,第一筆購房款在2006年5月6日支付,第二筆於2007年9月28日付清。
  • 購買動遷房法律風險之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敗訴
    購買動遷房法律風險比較大,其中一個就是可能會發生的執行異議可能會敗訴。如果動遷房買受人完全按約履行合同,但是在過戶前標的房屋被另案司法查封,買受人訴請過戶法院是不會支持的。這樣,買受人就只能想辦法解封。
  • 要不要購買價格便宜但風險較大的上海動遷安置房?
    (2)購買方中途因自身原因斷繳社保導致至今無法滿足購房條件,現在出賣方解除合同不賣了。(3)出賣方要求加價才肯過戶,否則不過戶。(4)動遷安置房買賣合同中約定的房屋面積與房產證上的面積不一致,出賣方要求補差價或者購買方要求減少差價。
  • 崑山| 學區房過戶後驚悉是「兇宅」 起訴合同無效被駁回
    崑山的張先生為了兒子上學,高高興興買了一套價格實惠的「學區房」。可沒想過戶後,才得知房內曾發生兇殺案死過一人。一想到買了個「兇宅」,張先生就感到不舒服,於是一紙訴狀告上法庭,認為賣家隱瞞了「兇宅」事實,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請求確認買房合同無效。近日,崑山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了張先生的起訴。
  • 房子買了三年未過戶,突然被法院查封
    三年前,鄒女士以385.7萬元總價購買了溫州市鹿城區一套安置房,當初房子出售時,原房東並未辦理好產權登記。鄒女士想著,房子已是現房,買了裝修下就能入住,雖然產權還沒辦理好,但以後辦好了就能過戶。因此,鄒女士只跟原房東籤訂了《安置房買賣合同》,並約定,待產權辦理好後,雙方就去辦理過戶手續。然而這一拖就拖了三年,直到房子被法院貼了封條,鄒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原告要求撤銷合同被法院駁回
    委託第三人賣房,又覺得房子賣便宜了 原告要求撤銷合同被法院駁回
  • 私下交易拆遷安置房 房屋買賣合同也有效
    2007年,小張向小李買了胡埭一套安置房用於結婚,該房屋因政策原因當時尚不能上市交易,也未辦理房產證,雙方遂根據拆遷安置協議的房屋面積119.33平方米籤訂了《房屋轉讓協議》,成交價為23萬餘元,小張一次性付清房款。
  • 【基層動態】房款付清後,賣方還應無條件協助買方辦理房產證嗎?
    【基層動態】房款付清後,賣方還應無條件協助買方辦理房產證嗎? 2013年12月,家住烏海市海勃灣區的王先生經過房屋中介的介紹與楊先生、尹女士夫婦籤訂房屋買賣協議,約定楊先生夫婦將位於海勃灣區幸福南區的一套房屋以48.5萬元的價格出賣給王先生,王先生一次性付清房款,楊先生夫婦則無條件配合原告辦理過戶手續,相關費用由原告承擔。合同籤訂當天,王先生就付清了全部房款,楊先生夫婦則交付了房屋和相關手續。
  • 「借名買房」過戶遭拒後訴至法院 恐面臨房、錢兩失
    但數年後,當夫妻提出過戶要求時,對方卻聲稱房子是自己的,拒絕過戶。法院最終認定了「借名買房」的事實存在,判保安將房屋過戶給該夫妻的女兒。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多地時有發生因借名買房導致的購買人拒絕過戶、違規申購保障性住房等法律問題。司法部門發出風險提示,借名買房存在合同效力等多種風險,購房者採用這一方式,或面臨房、錢兩失的局面。
  • 一房多賣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法院判了!
    案件詳情 2011年,家住重慶市南川區的王某因房屋被拆遷,獲得安置還房一套。 2014年3月 王某隱瞞房屋已經出售的事實,以258150元的價格將房屋再次賣給許某,收取了許某房款218150元,約定房屋產權過戶後付清餘款。
  • 虹口法院:享受過動遷安置利益不屬於同住人,無權分得徵收利益
    2015年系爭房屋被徵收,葉某某與徵收單位籤訂了徵收協議,選擇產權調換房屋安置。孫一戶口在冊,且他處無房,屬共同居住人,現雙方就分割徵收補償款無法達成一致,故訴至法院要求判如訴請。被告葉某某辯稱,不同意孫一的訴請。系爭房屋的徵收利益系按面積計算,無人口因素。
  • 南川法院|以案釋法:男子「一房四賣」是民事欺詐還是刑事詐騙?
    南川法院|以案釋法:男子「一房四賣」是民事欺詐還是刑事詐騙?2011年6月王某與楊某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將尚未動工的該還房以198000元的價格賣給楊某,約定分三期支付房款,楊某當場支付第一期房款。
  • 婚沒離成房被丈夫賣了,妻子起訴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為何被駁回?
    婚沒離成,房子還被丈夫賣了,張女士憤而訴至法院,要求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可是,海澱法院近日判決駁回了張女士的訴訟請求,這是為什麼?2017年,因雙方感情不合,張女士提出離婚,後被法院駁回。2018年8月,張女士發現王先生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房屋出售給劉先生,故訴至法院,要求確認二人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王先生表示,案涉房屋是其單獨所有的個人財產,其有權自行對外處置,因此,賣房交易合法有效。
  • 最高院|案外人未積極要求辦理過戶且未合理說明理由不能排除執行
    b.比較開放的觀點認為購買動遷房就是一個附期限的合同,合法有效,買房人沒有過錯。在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根據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127條第二款的規定,對於「非因買受人自身原因未辦理過戶登記」應當作如下理解:買受人只要有向房屋登記機構遞交過戶登記材料,或向出賣人提出了辦理過戶登記的請求等積極行為的,可以認為符合該條件。
  • 【以案說法】購買按揭中的二手房,訴請辦理過戶手續? 潛江法院:不...
    【以案說法】購買按揭中的二手房,訴請辦理過戶手續? 潛江法院:不予支持!近日,潛江法院就審理了陳某夫婦與龔某夫婦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案情簡介雙方在2012年籤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出售龔某夫婦名下房屋及車庫給陳某夫婦,房款53萬元,包含龔某夫婦尚未結清的銀行按揭貸款23.6萬元,合同籤訂次日起,即由陳某夫婦負責償還銀行按揭貸款。
  • 問律師:拆遷安置房可以買賣嗎?如果籤訂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07年,小張從小李手中買了一套安置房,作為婚房。由於政策原因,房屋無法上市和交易,也沒有申請房地產許可證。根據拆遷安置協議,雙方籤訂了119.33平方米的住房面積《房屋轉讓協議》,交易價格為23萬元,小張一次性付清了房款。
  • 安置房過戶被要求加價,律師充分論證合同效力,實現買房人利益
    承辦律師 江蘇道多律師事務所律師 朱躍東 【導讀】 甲買乙丙安置房並公證,過戶時被要求加價,甲起訴過戶,但房屋已被登在乙丙之子丁名下,乙丙丁以丁未籤字主張合同無效。朱躍東律師提出拆遷時該房為乙丙丁共有,公證表明丁對賣房追認或乙丙構成表見代理,乙丙丁抗辯無效不成立,合同有效。後法院支持甲訴求。
  • 福田法院案例入選《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
    72.79平方米的房屋;由甲方提供深圳市福田區某小區房產(以下簡稱涉案房產),建築面積89.38平方米,作為產權調換用房(即安置房);按產權調換方式,由甲方補償89.38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安置房給乙方,產權性質與被拆遷房屋產權性質一致,其中安置房建築面積與被拆遷房屋建築面積等面積部分不結算產權調換的差價,甲方同意免費增加5平方米建築面積給乙方;安置房超出被拆遷房屋建築面積及免費增加5平方米的建築面積部分
  • 房款沒交齊 買家順走收據 快遞櫃作證 賣家打贏官司
    大洋網訊 家住佛山的詹某、謝某夫妻兩人怎麼也想不到,兩人將白雲區某小區的一套住房出售後,購房款沒收齊、收據卻被買家偷走;房屋未交接,卻遭買方強行入住。兩人更沒想到,案件訴至法院後,居然是智能快件箱幫他們贏了官司。白雲區法院昨日發布了這一「曲折」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