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要不要識字?各方爭議已久,幼兒園「小學化」才可怕

2020-12-14 母嬰期刊

文/馨媽說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去年三月份,我國曾專門進行過3-6歲兒童的教育改革的研究,有些幼兒園在這個期間段,把7歲以後才教的內容,放到了這一時期的學習內容中,讓小朋友們學習。而且還要分配一些要完成的事情,每天過得就像小學生那樣。

關於小寶貝

這樣真的好嗎?如今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小孩比別的小孩優秀,幼兒園之間也存在著競爭。學齡前兒童在每個國家的年齡界定都不一樣,在我國,是指7歲以前的,也就是3-6歲的小朋友。這個期間的兒童的身體發展是很迅速的,可以學習語言和會產生自我意識

而且是他們的成長是一點一點進行的,說話是先學會簡單的單個詞語,才能說一整句的句子;先學會站立,才會去學會走路。他們的對各種事情的認識,也會有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試著結交朋友,發展自己的同伴。這個時期的兒童,成長初期仍然是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因為他們在幼兒園裡,經常很多自己的事情還是讓老師幫忙做的。

幼兒園通過進行各種遊戲或者老師的表演,來使他們的大腦得到進一步的開發。玩遊戲的時候,他們的腦子會轉得越來越快,享受到其中帶來的快樂和收穫。

別讓好心辦了壞事,才後悔

有些幼兒園變成了這種情況,早早地學習了7歲以後才學的各科知識,這樣一來,雖然看似是好的,小朋友的知識量增多了,但是有想過以後嗎?小孩在上了小學之後,如果發現學習的內容都是之前學過的,就覺得提不起興趣了,也可能會引發不喜歡上學的感受。在這個時期,我認為幼兒園的教育是要分人的,這個年齡段的兒童的注意力,還無法和小學時相比較,所學習的任何東西需要的一個短時間內。

識字是可以的,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簡單的學習,有的小孩程度好學得快,可以給予高一點的要求;有些小孩學得慢接受能力差,就要求定得低一點。這個時期要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教育,不能夠把適合小學生的某種模式帶到他們身上。

前幾天某網站還發布了一條新聞說,5歲小女孩因被媽媽要求寫字,就生氣出了門,一個人走到了車流擁擠的馬路上,最後是交警發現並找來了她的媽媽。我想小女孩會離家出走,一定是被媽媽的高要求嚇的,可能是要求她寫很多字什麼的吧。但是也差點成了一個悲劇,假如小女孩遇到的是壞人,可能媽媽就要後悔一輩子了,所以一定不要強迫幼兒園的小孩能夠像小學生一樣學習哦!

每一個階段都有每個年齡段該學習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是隨便定的,是教育部門認真研究過後定出來的。在這個時期,可以培養兒童其他各方面的品質,比如道德品質,道德品質的好壞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發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頭腦;注重小孩的身心健康,這個時期他們如果有了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有時會說不清楚,家長要多關注他們的行為和心理變化,告訴小孩發生什麼事情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

在我看來,無論家長還是學校,一定在了解小朋友心理特點的前提下,進行教育,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成長,有一個開心有趣的童年。(作者:ryh18)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寧夏:校外機構教授學齡前兒童識字、拼音等吊銷辦學許可證
    寧夏:校外機構教授學齡前兒童識字、拼音等吊銷辦學許可證 作者:9蛋 發布時間:
  • 青島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 幼兒園禁教拼音識字
    ,迅速遏制當前存在的提前教授學齡前兒童小學課程內容的突出問題,規範辦學行為,建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機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幼兒園不得布置幼兒完成小學課程內容家庭作業,不得組織小學課程內容的有關考試測驗。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堅決糾正幼兒園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
  • 學齡前兒童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今年8月,新華社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上海一家專門為民辦小學招生考試而開設的「幼升小精英培訓班」裡,3000個漢字、100以內加減法和簡單的英語會話以及基本的漢語拼音成為幼兒園畢業前孩子要掌握的「知識標配」。既然絕大多數小學都已實現就近入學,為何「幼小銜接」培訓仍受追捧?
  • 識字算術學英文 幼兒園小學化愈演愈烈
    原標題:識字算術學英文 幼兒園小學化愈演愈烈  「我孫女讀的幼兒園很不錯啊,教好多東西。我孫子讀的幼兒園就不好,收費還貴,天天做遊戲能學到什麼東西呢?」來自湖北仙桃的盧婆婆,孫子孫女分別在東莞兩所不同的幼兒園就讀,她認為教孩子學東西的幼兒園才是好幼兒園。在奶奶輩的家長中,持同樣觀念的不在少數。  還有位家長將四歲多的孩子直接送入民辦小學的學前班入讀,而學前班接受的基本就是小學教育。
  • 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 學齡前兒童應該學什麼
    明明是個幼兒園,卻已開始教授小學課程,甚至還以「會拼音、數學」等作為「教學成果」……幼兒園這種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的做法被教育部堅決叫停。
  • iPad識字軟體比傳統識字有效?學齡前兒童怎麼認字
    學齡前兒童該如何認字?到底要不要認字?這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快樂地學會識字,相信很多家長都願意嘗試。
  • 重拳丨嚴查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幼兒園小學化到底有多可怕?
    「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說明「要加強科學保教,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遵循幼兒身體發展規律,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合理安排幼兒生活作息。」
  • 學齡前兒童一定要識字,不要錯失啟蒙教育的良機
    三千年前的思想在今天仍然盛行,三百年前的名言在今天仍是經典,一百年前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不會過時。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陳述同一種思想和認識,目標如果是一樣的,走哪條路都會到達。蒙臺梭利和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果相同,把哪個人的思想讀透了意義都是一樣的。 第二,關於圓圓幼兒園老師罰她不喝豆漿的事,首先我要感謝你的質疑,其次我必須說,你的看法更勝一籌。
  • 幼兒園去「小學化」才是真正的「領跑」
    其中,對於完善幼兒園評價則做了科學保教、規範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的要求。而近年來,肇慶市不少幼兒園制定合理課程,致力在源頭上減少幼兒園「去小學化」情況,確保幼兒教學合理科學開展。(12月14日 《西江日報》)肇慶市各幼兒園制定合理課程,引導「幼小銜接」確保幼兒園「去小學化」,值得推崇。
  • 山東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將識字列入學習計劃
    近日,針對《問政山東》節目曝光的山東省個別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依然存在「小學化」現象,山東省教育廳決定繼續在全省深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大排查大整改工作,並下發《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對此,山東省教育廳要求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照《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對轄區內幼兒園再次開展全面排查。
  • 關注幼兒園去"小學化"|讓幼兒上識字班,是剝奪孩子的樂趣
    受訪者供圖■關注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部發文要求糾正幼兒園「小學化」,「補習班」卻屢禁不止,家長、園方都很無奈「寶寶說中班不想上識字班了。」幼兒園放假了,一位從小班開始為孩子報名「黃金識字班」的廣州媽媽發現孩子有了「厭學」情緒,於是有了這樣的感慨。
  • 幼兒園教拼音識字計算違規
    新規:幼兒園不能教拼音、識字、計算、英語根據深圳市教育局發布的《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於在幼兒園發展規劃、各項教育計劃和招生宣傳中以「雙語」「識字」等為特色,以掌握漢字、計算、英語等拼寫讀算的知識點、知識量為主要目標的,要堅決予以糾正。
  • 寧夏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公布!
    」 系列活動具體內容 系列活動包括:各幼兒園進一步深入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經驗交流、教育隨筆徵文、課程遊戲觀摩等活動,充分尊重兒童成長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堅決糾正「小學化」現象,促進幼兒園一日活動更加科學規範。
  • 要不要教孩子識字呢?家長先搞明白兒童的識字方法再決定
    要不要教孩子識字?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認字比較好?幼兒園的孩子要不要去上識字興趣班?這一系列的關於識字的問題,都是很多重視教育又擔心用錯方法的家長們討論得最多的問題。答案是要教孩子識字,但是要注意識字方法。現在有一種觀點是明確反對學齡前的兒童認字,因為這種觀點認為過早地教孩子識字,就是提前消耗了孩子的生命力,而且文字符號會禁錮孩子的思維。簡單來講,就是他們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認識漢字了,那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就會直接看字,而忽略圖畫,這就體現不出孩子繪本閱讀的真正價值了。
  • 教育部再次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小學三年級才爆發
    明確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幼兒園應當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兒童通過親近自然、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獲取經驗的需要,促進兒童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方面協調發展。
  • 再也不用花錢給孩子報班,掌握3個方法,學齡前兒童識字不再難
    有些家長就困惑了,學齡前兒童該不該識字?張明紅: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 " 學前兒童能夠大量識字固然可喜,但不可一概而論。」學齡前兒童最重要的其實是閱讀,但是閱讀也不一定是識字閱讀,無字繪本也是閱讀,不能把識字作為閱讀的前提和基礎。
  •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兒童的注意力在兒童階段是比較薄弱的,若對其實施強制性的手段,不僅會干擾其才能的發掘,還會損害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2.違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教師過於注重練習,對兒童進行強化的訓練,布置了十分不合理的作業量。這種沒有遵循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規律的行為,會使得兒童出現逆反心理,長遠來看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 教育部亮劍幼兒園「小學化」
    一名受訪教育人士介紹,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主要表現在採取小學授課方式組織兒童活動、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兩方面。例如,採用「粉筆+黑板」的小學教學模式,老師講,幼兒聽;老師問,幼兒答;老師演示,幼兒看;教輔材料滿篇文字,圖畫很少……此外,一些幼兒園還執行小學作息時間,按小學課表上課,上午3至4節課,下午2至3節課,按每節課40分鐘上課。
  • 教育部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止學前教拼音
    教育部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禁教授識字、計算、英語等課程近年來,我國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
  • 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尊重和保護兒童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