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一歲以後,經常由長輩來帶娃的家庭非常多,在孩子飲食問題上,寶媽經常會和長輩發生一系列不同的觀點和意見。
一歲到底能不能吃鹽這個話題還是老生常談,婆婆和媳婦之間也經常會因為這件事而大吵大鬧。
同事王姐這個月休完產假回來上班就一直在和我們交流帶娃的輔食經驗。對於王姐來說,帶娃本來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婆婆插手帶娃就讓你非常苦惱了。
平時王姐在家經常會參考一些輔食書,給孩子做一些有營養的南瓜粥,瘦肉粥等等,孩子吃得也香。可是自從王姐開始上班之後,王姐家的孩子就只吃 奶奶做的粥了。
王姐非常驚訝,難道就上了幾天的班,孩子就和自己不親了?或許奶奶做的飯更好吃?帶著這個疑問有一天王姐沒有和婆婆交代,中午下班就回了家。
看到婆婆在給孩子餵粥,王姐也沒有多說什麼,說著自己也拿起碗盛了一碗。嘗了一口之後,王姐立刻就知道婆婆做的粥到底有什麼奧秘了。
原來這粥裡不僅僅放了鹹鹽,還放了油和大塊的肥肉,孩子吃得一口接著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王姐從此以後就堅決不讓婆婆做飯了,自己花了高價請了一位保姆,嚴格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差不多過了一個月左右,孩子才繼續肯吃一些味道清淡的食材了。
一:把別人寶寶的進食量當標準
很多寶媽在餵食時都有攀比心理,盲目把別人寶寶的進食量當成自己寶寶的進食量。但由於每個寶寶的身體成長發育情況不同,男寶和女寶的飯量及胃口也有所差異。但也有寶寶的飯量較大,如果餵得少也會妨礙寶寶長個。
二:輔食量和奶量之間的搭配不合理
輔食之所以稱之為「輔助食品」,就是因為不可以把 輔食當成主要餵養孩子的食品。很多寶媽都會發現寶寶喜歡吃米粉,不愛吃奶粉,就只給寶寶餵米粉不餵奶粉。
其實就算是配方奶,也要比輔食中的營養物質要高,不同時期,食用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奶粉,搭配不同時期的輔食,才是健康合理的餵養方式。
三:喝果汁必須要加熱
其實這是中國人的一種誤區,必須要給寶寶吃熱食。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蔬菜和水果中的營養,如果經過加熱和高溫處理之後就會流失很多。
1歲以內的輔食,需要高營養,高維生素的食品,如果單純喝果汁,不滿足寶寶對輔食的需求,寶媽可以將水果放置到常溫的狀態下,做成水果泥,或者蔬菜泥給寶寶食用比較好。
營養學家建議:一歲以內的寶寶不建議喝果汁,1歲以後的寶寶不建議喝稀釋過的果汁,4歲以內的寶寶,可以每天攝入120ml-150ml以內的果汁
寶寶吃飯問題是一件大事,這關乎到寶寶身體健康,能不能長個,會不會生病等問題。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如果一種輔食的添加時間不對,很可能讓營養的「好夥伴」變成「壞朋友」。
為了讓各位新手媽媽掌握添加輔食的規律,請大家參考《每周輔食吃什麼》這本健康營養的輔食書籍,讓寶媽每天做的輔食都變一個新花樣,也可以在適當的年齡添加合適的準確的輔食。
你如何看待輔食添加問題?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