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觸光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現在很多年輕爸媽們都是雙職工家庭,孩子出生後,給家裡帶來了不小的開銷,暫不提孩子今後的教育、醫療、單單就是現在的尿片錢,奶粉錢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很多寶媽們為了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在產假結束後都選擇繼續工作養家,這樣一來孩子只能交給老人來帶。
肖玲目前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她為了賺奶粉錢產後恢復得差不多就上班了,把婆婆從老家接來照顧孩子。肖玲想婆婆是孩子的親奶奶雖然手法老套一些,但是很放心,總比從外面請保姆強。
可是最近肖玲發現了一些不一樣,孩子剛剛7個月正是戀乳期,平時肖玲一下班回家孩子都著急找媽媽,要吃母乳。可是最近這幾天肖玲回家後,孩子並不著急吃奶,有的時候肖玲餵奶孩子居然也不吃。問起婆婆原因,婆婆卻說「不知道」這可急壞了肖玲,這麼小的孩子不吃奶會不會餓壞了身體?
肖玲本來打算請假帶孩子看醫生,可是看到婆婆給孩子端來的粥,於是試探性的餵了一口,沒想到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婆婆特別得意地說「這麼大的孩子香飯了,光吃奶沒營養」
肖玲本想反駁婆婆說的話,隨手拿起勺子自己嘗了口粥,忽然明白過來。
自從上班後,肖玲為了實現母乳餵養過上了背奶生活,每天上班時吸奶兩次,下班帶回家給孩子第二天吃。本來這麼計劃的挺好,婆婆來了之後,覺得肖玲背奶帶來帶去的,母乳會變酸,非要勸說肖玲斷奶,還說肖玲上班跑來跑去的奶都沒有營養了。
無論肖玲怎麼解釋,婆婆都執意那麼認為,無奈肖玲放棄勸說婆婆,只是每天默默的背奶上下班。
原來,婆婆為了說明孩子不想吃奶,想吃飯了,給孩子的粥裡面加了不少鹽。平時孩子吃的輔食裡都是少鹽少糖的,吃了更「有味」的粥肯定會吃得很香。想到這幾天婆婆都這麼給孩子吃輔食的,肖玲很少無奈。
顯而易見,婆婆這樣的行為對孩子肯定是有害無益,肖玲請來老公一起給婆婆做功課,耐心解釋後,她才明白問題所在。
每個家庭在生娃後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婆媳矛盾大部分都是由於兩代人育兒觀念衝突造成的,比如「寶寶頭型不好看」「不到月齡提前添加輔食的」,「輔食中加鹽加糖的」「紙尿褲好還是把尿好」「母乳餵養好還是奶粉好」等等,希望這類問題你沒有遇到過。
首先,目標一致,明確問題所在
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越來越好。當出現關於孩子飲食、習慣或者學習方面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成長的關鍵,家長一定要堅持觀點,將科學養育觀念告訴父母,耐心積極的和老人溝通。
其次,主動溝通,換位思考
老人放棄自己悠閒的老年生活,不遠萬裡來給年輕父母帶孩子,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心存感激,不要全盤否定。在孩子養育方面多交流,多溝通,主動聽取老人意見,同時也能傳達自己的養育觀點。
最後,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科學育兒」的新手爸媽們要記住一點,不論我們的科學理論掌握得多麼好,不能落到實處,仍然只是紙上談兵。花時間多陪陪孩子,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比什麼都有益。
更多育兒話題於您一起討論,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