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孩子做6個月體檢時候,孩子體重不到10斤,身高才60cm, 醫生說身高體重不達標,遠遠落後於平均水平,已經到了矮小的範圍!
孩子而且囟門偏大,小臉發白,醫生懷疑孩子佝僂病,嚇得媽媽趕緊進行了微量元素檢測,果不其然,孩子鈣、鐵、鋅都缺乏,醫生說孩子這是典型的營養不良!
醫生話猶如晴天霹靂,小美是一名職場女性,孩子4個月的時候就上班了,都是奶奶在帶孩子!她一直給孩子買的奶粉、輔食都價格不菲,好好的孩子怎麼就營養不良了呢?
當醫生詢問孩子餵養時,發現了大問題!原來孩子4個月斷了母乳,奶奶認為是奶粉和米粉質量不安全,一直偷偷給孩子熬大米粥喝!老人認為大米粥好消化,甚至一天給孩子可以吃四五頓,而孩子奶量卻只有400mL,知道真相的小美,第一次與婆婆紅了臉,氣憤不已!
4-6月齡雖然我們要嘗試給孩子添加輔食,但是奶粉仍然作為主要的食物,是孩子主要營養的來源,每天需要保證600-800,ml,奶粉中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孩子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孩子奶量不足,首先缺乏的就是鈣和蛋白質,這讓真小美真的是後怕,若沒有及時發現,可能孩子會有大頭娃娃的趨勢!寶寶輔食也需要是強化鐵的米粉,自家製作的米粉不含鐵,自然導致孩子鐵攝入不足!奶奶好心辦壞事,讓寶寶越吃越瘦、甚至營養不良!
婆婆說我:「看書養娃,沒有實戰經驗」;
我說婆婆:「經驗至上,落後封建」
隔代育兒,這在當今社會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因為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會去追求自己的事業所以,就會減少照顧孩子的時間,而這個工作就交給了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從而也就出現了隔代教育的問題,老一輩育兒經驗與新時代的科學育兒,自然也就開始碰撞,各家都會火花不斷!
餵養篇:
01 冰凍的母乳沒營養
前一陣番茄媽就看到一則新聞「寶媽辛苦攢下200袋「冷凍母乳」,卻被婆婆偷偷倒掉,寶媽氣炸了」的新聞!真的是令人生氣到想哭!
因為給寶寶冰凍母乳,與婆婆吵架的媽媽,真的不在少數!老人理解不了這種操作!老人認為這怎麼會有營養呢?孩子吃了涼的不會拉肚子嗎?甚至有些奶奶給孩子偷偷買奶粉添加!
❤要知道在合適的冷凍條件下,是可以儲存的!冰凍母乳在40℃溫水中解凍,是不會影響營養價值的,而孩子過早添加奶粉反而會引起消化不良或過敏!
02 自己做的粥遠比米粉好
很多老人執拗的認為白粥是孩子輔食添加的首選!白粥易消化吸收這沒錯,但是它不含鐵!小寶寶在4月齡前後容易缺鐵,而購買的嬰幼兒米粉中特別強化了鐵,補充含鐵米粉,不僅能補充碳水化合物,更重要的補鐵!
很多老人喜歡給孩子一直餵養細碎的食物,認為好消化,其實寶寶餓成長是食物咀嚼能力不斷增強的過程,一定要根據孩子月齡,從泥狀過度到半固體、固體,從米粥過度到肉類!不要認為粥好消化,就一直猛餵粥!
03、多數餵養,導致消化不良!
很多爺爺奶奶認為奶粉濃度越高,喝的量越大,輔食吃的越多,孩子長得越快!隨之便出現消化不良,甚至損害孩子脾胃!
奶粉餵養的孩子經常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可能是衝調出了問題!
一般我們說一平勺奶粉用30毫升水衝調,而很多爺爺奶奶在衝調是不注意,鼓鼓的一勺奶粉可能是1.5勺奶粉了,如此衝調,導致奶粉滲透壓增加,小寶寶腸胃接受不了,就出現消化不良腹瀉,尤其是早產寶寶,也曾有新聞爆出因奶粉滲透壓過高而導致孩子死亡的新聞!
很多爺爺奶奶喜歡孩子一哭就餵養,利用奶瓶或者輔食來安撫!要知道寶寶哭了,真不一定就是餓了,很多孩子其實都存在餵養過度的問題。
寶寶如果餵養過度,孩子一旦腸道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奶瓣便,食物吸收率都會下降,營養反而無法吸收,孩子持續不長肉!孩子只有按需餵養,腸道才能問題少!
04 孩子白胖就是福氣
很多爺爺奶奶喜歡追著餵孩子吃飯,真是因為爺爺奶奶的過度餵養,導致很多小胖墩的出。孩子口裡的還沒有咀嚼完,另一勺飯已經等在嘴邊了!這個時候真的需要制止了!
孩子白胖其實並不是孩子長得棒,體重超標會增加孩子健康風險,比如抵抗力下降 、糖尿病、阻礙身高增加!也曾有新聞爆出
孩子從輔食添加起,就要注意不要過度投食,根據孩子月齡科學增加食量,及時檢測孩子生長曲線!若孩子超過圖中範圍值,孩子便超重了,需要控制孩子飲食了!
05 追著孩子餵飯,影響孩子自主進食!
現在很多孩子1歲、2歲特別愛挑食,不能自主吃飯,其實多數是因為爺爺奶奶的喂喂養導致的!很多老人喜歡拿著飯餵孩子,不明白寶寶吃飯是需要「學」和「教」的!不注意孩子飲食行為的培養、
孩子在8個月的時候,其實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進食,可以是拇指食物,也可以是教孩子用勺子!
在吃飯的時候,要告訴寶寶這是西紅柿,它是紅色的,刺激孩子語言的發育,而不是看到孩子不吃,就嚇唬他:「你不吃,下次不給你做了」,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恐懼,就更挑食了!
孩子每種食物一般要進行5-6次嘗試,要鼓勵寶寶進食,孩子飲食食譜一定要均衡,孩子不喜歡的食物也要換個花樣多餵養,讓孩子慢慢接受!
護理篇
06、十個孩子九個黃,無需在意!
老人們常說,十個孩子九個黃,其實指的是生理性黃疸,一般孩子出生24後發生,黃疸值低於12.9,孩子7-14天左右可以自然消退,不會影響吃奶和精神狀態!
但是還有一種黃疸叫做病理性黃疸,如果不及時就醫,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甚至導致腦癱!
如果發現孩子黃疸小臉、四肢、手腳都發黃,孩子厭奶、嗜睡,趕緊帶孩子就醫,黃疸值高於15,一般醫生建議照藍光,此時一定要遵從醫囑了!
07孩子要把屎把尿
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總是孩子三四個月開始就要把尿,但是卻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聞爆出孩子因為把屎把尿而導致脫肛!
在紙尿褲如此方便的現在,把屎把尿的確是應該被改變的一種育兒方式!寶寶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22 -27個月。
還有的老人喜歡用家裡的衣物給孩子製作紙尿褲,殊不知此類的雖然節省錢,但是衛生性難保證,甚至會導致孩子紅屁股!紙尿褲還是建議要用一次性性的,柔軟透氣、吸水率高的!
08睡頭型
寶寶出生後「睡頭型」作為一個傳統理念,流傳至今,甚至演變出來很多睡頭型的實用大法,比如讓寶寶枕「書」「字典」「蕎麥枕」和「小米枕」等;甚至用字典、書籍、硬枕頭、凹型枕等,將寶寶的頭夾在中間,固定頭型...!
老一輩一味追求睡頭型,真的其實沒必要 ,還會增加頭顱畸形的風險!頭型其實順其自然,注意孩子睡眠姿勢即可,這裡給大家的建議是:仰臥、側臥,俯臥、俯趴輪流上陣,完美頭型睡出來!不必用特殊手段!
陪玩篇
09 用看電視哄娃
很多爺爺奶奶喜歡看電視,也會帶著孩子長期看電視!很少帶孩子去戶外!那麼寶寶就會在單一的室內進行活動,長期看電視會對寶寶眼睛造成傷害,甚至會影響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
寶寶是喜歡模仿大人的,有些孩子長期便形成了沒有電視動畫片不吃飯的情況,就會影響孩子餵養!
10、過於溺愛,形成小霸王!
爺爺奶奶常常替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過於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爺爺奶奶不捨得寶寶動手,當寶寶想要拿一些玩具或者小東西的時候,總是替代她進行,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應該誘導寶寶去自主拿一些東西,然後給孩子鼓勵!
但是很多孩子現在缺乏這種獨立對的機會,其實主要就是父輩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反而不利於促進孩子大運動、精細運動、大腦的發育,不能很好的訓練孩子平衡能力!
很多時候1歲孩子剛會走路,特別容易跌倒,爺爺奶奶會跟孩子說「這是地板的錯!我們打地板!」。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認為都是世界的錯誤,讓孩子形成唯我獨尊的感覺,其實反而不利於孩子性格養成!
家長應該要要學會鼓勵孩子,把他扶起來,尋找自身問題,要給孩子鼓勵,而不能去打地板!
爸爸媽媽只要好好的衡量隔代教育的利弊,然後思考出科學的方法解決,就可以很好的化解隔代教育的衝突。
①共同學習科學育兒
很多時候,之所以會出現隔代教育的衝突就是因為長輩和父母沒有達成共識,以上只是列舉了隔代育兒比較常見的10大分歧,其實在寶寶餵養、護理、拉尿、哭鬧、安睡、洗護、穿衣、疾病中矛盾孩子很多的,比如孩子過度捂熱、刷牙、學步車等。
差異性的出現了,那麼就要制定差異化的方案,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案!爸爸媽媽與老人一起學習新生兒護理、母乳餵養的正確方式和輕鬆上手方法,形成平等、溝通的氛圍
A.1.6.9M=dfc多撫觸
3-4個月多撫觸,或者肢體運動,被動操!
6月齡寶寶坐立後,多給寶寶撫觸手指!
6、7、8月齡寶寶要多爬,9月齡之後可以嘗試扶起來!
B.12M-24M=dyx多遊戲
孩子從1歲-2歲是遊戲的關鍵時期,多進行家庭遊戲,比如家庭體操,寶寶媽媽互動、在寶寶媽媽跟孩子運動時,爺爺奶奶可以在一旁鼓掌,形成好的家庭氛圍!
多帶孩子去戶外,可以帶孩子與公園找同齡孩子玩耍!避免寶寶自己孤單,增加孩子語言交流的機會,孩子性格會很開朗!
C.36M-60M=pbwx陪伴我
3歲後寶寶要多陪伴,一直延續到5歲,學齡前的陪伴是孩子興趣、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爸爸媽媽只顧玩手機,爺爺奶奶忙家務,缺少人陪伴,孩子興趣愛好便受到影響!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性格愛好偏性,以進行智能有效訓練,比如寶寶喜歡音樂、或者舞蹈、數字等,就要多做這些方面的遊戲和活動!
爺爺奶奶平時就不要帶孩子在家看電視了,可以帶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智能發育!甚至可以選擇一些早教課!
②學會平等地和老一輩溝通
有的時候,老人們的教育方觀念可能已經過時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夠以命令的口氣向老人們表達,因為老人他們也是有自尊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平等地和長輩進行溝通,要避免爭吵,爭吵的環境會導致孩子性格內向或缺失!
長輩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是全錯,家長可以讚揚他們對的觀點,然後再給他們說說他們的問題所在。老人也並不是不講道理,相信他們也能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樣也能夠更好的共同培養孩子。
③ 各司其位,各就各位
一家人每個角色扮演好各就各位,白天是爺爺奶奶照顧時間,傍晚是爸爸媽互動時間!
父母教育孩子,爺爺奶奶一定不要插手!寶寶教還自己道理時候,媽媽不要插手!
爸爸媽媽在做親子互動時候,比如看繪本等活動時候,爺爺奶奶不要打擾,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
可以事先就和長輩說好,他們只需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對於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還是需要自己親手操刀。這樣兩方都說明之後,其實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兩者育兒觀念方面的衝突了。
目前來說,隔代教育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學會如何化解隔代教育的衝突,畢竟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不要因為自己的勝負欲而害了孩子,老人也不容易,他們的育兒觀點也不一定是全部錯誤的,家長也要學會尊重老人的成果,共同擔負起照顧孩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