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上演隔代育兒分歧,老人給娃餵飯別驕傲,這可能是害娃

2020-12-19 兜媽愛叨叨

俗話說的好,「婆媳是天敵」,一般情況下,中國的婆媳關係歷來都非常緊張,並且一直備受關注!

前些天,奧運冠軍何雯娜就上了一次熱搜,原因就是婆婆逼她吃肥肉,並聲稱,「為了寶寶著想。

相信寶媽都清楚,處於孕期的準媽咪都或多或少地有孕吐反應,不能吃太油膩的東西,否則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何雯娜雖然不想吃肉,但是敵不過婆婆的威逼,這也讓她委屈得直掉眼淚。

就像婆婆說的話,「不是你,現在是孩子需要營養。」

所以,婆婆為了胎兒,就不顧兒媳的身心感受了嗎?

提到「婆媳大戰」,其實在孩子出生前,婆媳的關係還算和諧,最起碼錶面的和諧還能維持吧。

直到孩子出生後,兒媳和婆婆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育兒觀念,這種觀念的碰撞才是「婆媳戰鬥」的導火索。

穿衣

老人:現在還沒到夏天呢,孩子穿這麼少,不感冒了?多穿點總沒壞處!

媽媽:天氣不冷了,溫度都回升了,孩子穿太多出去玩不就捂出汗了?更容易著涼。

學步車

老人:學步車哪裡不好?我還能一直抱著嗎?多累啊。

媽媽:孩子現在太小,還不滿1歲,會損害腳部!

綁腿

老人:睡覺時要把孩子腳綁起來,這樣腿才會直。

媽媽:媽,綁腿孩子多難受啊?你這觀念都過時了。

由此可見,兒媳和婆婆、甚至公公的育兒觀念相差甚遠,爭吵在所難免。

前些天,熱播劇《安家》火爆全網,而其中一集就向我們講述了寶寶吃飯的問題。

海清扮演的女博士、婦產科專家宮蓓蓓回到家後,看見自己的孩子在餐桌旁捧著iPad看動畫片,而爺爺則一口一口地餵飯,孩子只會機械地張著嘴,眼前的一幕當場就把她氣炸了。

「別再餵他飯了,都這麼大,上中班了,要不然他這樣吃飯也不消化。」

宮蓓蓓壓抑住心中的火氣,心平氣和地說道,同時還附上自己的科學依據。

可是,孩子的爺爺卻無奈地說道:

「孩子餓著怎麼行呢??我要是不喂,他就不吃。」

最後,孩子的爺爺還頗有些自豪:

「歡歡身上這點肉,都是這麼一口一口餵出來的,你們年輕人哪有這個耐心。」

宮蓓蓓見說不動老人,就搶了iPad,直接對孩子發火,結果孩子當場不幹了,大哭起來。

瞬間,家裡就爆發了一場戰爭,而宮蓓蓓的老公反應也非常現實。

「本來爺爺奶奶帶得挺好的,你一插手全亂了。」

「挺好的?」

長輩不餵飯,孩子就不吃飯,這怎麼能說好呢?

生活中,許多老人都喜歡給孩子餵飯,而餵飯也是隔代育兒矛盾最大的爆發點。

然而,餵飯真的好嗎?

老人給娃餵飯別驕傲,這其實是害娃

1.餵飯會讓孩子變胖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但是大部分媽媽不會主動給孩子餵飯。

所以,另一種餓是爺爺奶奶覺得你餓,老人會給孩子餵飯。

「吃飽了嗎?再吃一點。」

於是,孩子就在老人的碗筷下,一口口地餵胖。

肥胖的危害是什麼?看了這麼多新聞,各位寶媽應該都能背牢熟記於心了。

2.餵飯可能讓孩子變醜

老人給孩子餵飯時,孩子肯定會看動畫片或者玩玩具,這時他們的心思不在吃飯上面,就可能會狼吞虎咽,咀嚼食物不充分,這就可能對牙齒、臉部肌肉發育有害。

3.餵飯可能會讓孩子變笨

孩子吃飯,並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身體需求,補充營養物質。

與此同時,吃飯是孩子鍛鍊手、嘴、眼協調能力的好方式。

若是孩子到五、六歲還要老人餵飯,那麼手嘴眼的協調能力就得不到充分鍛鍊,他們可能會出現握不住筷子等情況。

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影響孩子的智力。

4.餵飯可能會讓孩子生病

有時候,老人不單單會餵飯,若是飯菜太硬,他們會把飯菜嚼軟,再餵給孩子。

飯菜若是太熱,老人還會吹氣,吹涼了再喂。

雖然這樣說不禮貌,但是這樣餵飯是不是太不衛生了?老人口腔中的細菌都會搬到孩子的身體裡呢!

譬如幽門螺桿菌,就有老人餵飯傳染給孩子的例子。央視曾經報導過:奶奶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把肉咬碎了再餵給寶寶,然後2歲寶寶胃出血了。

孩子多大可以培養獨立吃飯?

正常來說,孩子在滿6月齡時,寶媽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這時候,寶媽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

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好圍嘴和餐桌椅,專屬的勺子和碗,不過這時候寶寶吃飯大多數都會用手,無視勺子。

也沒問題,至少這也是孩子想自己吃飯的有利信號。

等到孩子1歲時,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寶媽可以繼續培養他們獨立吃飯的能力,並向他們演示勺子和筷子的用處。

這段時期,孩子可能還是用手吃飯,不過面對粥、湯等食物時,他們也會嘗試用勺子。

當孩子2歲時,就可以全程自己吃飯了,寶媽要讓孩子學會餐桌禮儀,比如不把桌子弄髒,不隨便攪亂菜等等。

但是,我國的小孩子都很少在2歲獨立吃飯,有些孩子甚至在5歲時都要父母、老人餵飯,這就是寶媽錯過了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

包貝爾的女兒餃子就是最好的例子,5歲了都不喜歡獨立吃飯,總是要爸爸媽媽哄著才能吃,可能就是老人總餵飯的緣故,導致她對吃飯沒有積極性。

孩子不喜歡獨立吃飯,寶媽應該怎麼辦?

1.建立吃飯儀式感

網課學習需要儀式感、春節需要儀式感,吃飯更要儀式感。

寶媽要讓孩子養成飯前洗手、坐上餐桌、吃飯時不看手機動畫片的習慣,這樣孩子才會正視吃飯,不覺得這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同時,寶媽、奶爸也要以身作則,別在吃飯時玩手機、追劇,父母吃得香,孩子才會專注吃東西。

2.控制吃飯時長

許多孩子在吃飯時都喜歡玩玩具,或者搗亂、注意力不集中、玩食物。

這時候,寶媽就要給孩子定規矩,每次進餐不能超過30分鐘,若是超過了就把飯菜撤下去,讓孩子離開餐桌,餓幾頓,孩子就會慢慢改掉壞習慣。

3.飯菜要「色香味俱全」

孩子跟成年人不一樣,對於兜媽來說,只要飯菜好吃就行,管你長什麼樣?

可是,孩子看重的不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它的形狀和顏色,好不好看。

所以,寶媽在做飯時,要在食物的「外貌」上下功夫,爭取做到色香味俱全,這樣孩子才會被飯菜吸引到,獨立吃飯。

4.不給飯後獎勵

有時候,孩子不主動吃飯時,寶媽就會用獎勵誘惑孩子,一旦孩子主動吃飯,就會陪他玩、或者買小玩具等等。

這種做法並不正確。

孩子每天都要吃飯,若是開了這個頭,那寶媽豈不是每次都要給孩子飯後獎勵?

何況,這種情況下,孩子吃飯的目的不是吃飯,而是飯後獎勵,這會讓他們加快咀嚼的速度,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

吃飯動機不純,吃飯過程不正確,決不能給飯後獎勵!

面對老人餵飯,寶媽該如何面對?

孩子2歲就可以獨立吃飯,可是老人的餵飯大法卻阻礙了孩子的發展,寶媽該如何面對?

1.有同理心,做到理解老人的苦衷

老人為什麼喜歡給孩子餵飯?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罷了。

就算這是溺愛孩子,老人也不怕,相比較而言,他們更怕孩子餓到,這就是大部分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

所以,寶媽先別急著指責老人,不要在飯桌上開戰,等孩子飯後再跟老人詳談。

通過社會案例、科學依據等方式,向老人講清餵飯的壞處。

2.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寶媽可以舉行一次聚餐,讓朋友家帶著自己孩子來玩,看到朋友家的孩子自己吃飯後,老人自然不好意思當著客人的面給孩子餵飯,慢慢地餵飯的習慣就不攻自破了。

當然,這需要「人和」,寶媽要找到跟自己孩子年齡差不多大的寶寶。

3.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孩子3歲時,就可以進廚房了,可以幫助媽媽洗菜、淘米。

這時候,寶媽就要循循善誘孩子,讓孩子享受做飯的樂趣,並說:「自己做的要多吃一點喔。

這句話的殺傷力非常大,孩子聽到後就會想獨立吃飯,享受食物的樂趣。

所以,改變老人餵飯的思路,不是跟老人爭吵,而是讓老人看到「孩子可以自己吃飯」,與此同時,寶媽也要把問題的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來。

如果孩子主動吃飯,老人也就不會去餵了。

各位寶媽,你們家的老人喜歡餵飯嗎?有爭吵過嗎?兜媽要做個吃瓜群眾,把你們的瓜說出來分享下吧!各種隔代育兒分歧的瓜都可以哦!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湖北女孩「嫌棄」蔬菜視頻走紅,網友先別急著罵,父母責任或更大

那些被醫生耽誤的段子手會對孕婦說啥?寶媽:這是醫生說的話?

孩子喝水可不是越多越好,這4個時間段要少喝不喝

相關焦點

  • 90%的家庭需要老人帶娃,又嫌棄帶不好,隔代育兒分歧怎麼破?
    和很多人一樣,在隔代育兒的問題上,我們家也會有各種「雞飛狗跳」:偷偷給糖、過度保護「這不能動,那不能碰」、輔食加鹽加糖、7、8歲了還餵飯……和老人陷入分歧,發生爭執時,會覺得讓老人帶孩子比自己帶孩子更累,也想過放棄工作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可是三代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發生矛盾,婆媳倆因為帶娃產生的分歧不在少數,珍珍對孩子平時的管教比較嚴格,而婆婆則是處處寵溺和包庇孩子,搞得珍珍很為難,曾多次嘗試著與婆婆溝通,可是她根本聽不進去,總說孩子還小,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 管好嘴邁開腿,助力「看不慣、離不開」的隔代育兒
    研究發現,在中國,超過七成的家庭都有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我們家也是如此,其實我自己是全職媽媽,之前孩子一直都是自己帶。但是因為二寶的到來,我們家也進入的隔代育兒的隊伍,我和婆婆成了24小時不分開的相處模式。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害了孩子
    ,如果老人總說這3句話,媽媽們就要注意啦。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那麼,如何解決隔代育兒中的那些分歧,讓老人明白這些「口頭禪」的危害呢?1. 換位思考,肯定老人的付出。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老人幫忙帶娃雖好,但隔代教育要注意 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溺愛孩子,這件事小李真的是深有感觸。 其實類似小李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在隔代育兒這件事上都吃過虧。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更清楚了解一下隔代育兒的利弊,爭取發揮優勢的同時儘量避免種種負面影響。 隔代育兒存在哪些優勢? 隔代育兒還是存在很多優勢的,比如以下這些。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害了孩子
    這樣的場景,想必每個老人帶娃的家庭中,都會時有發生。這幾天和閨蜜們聊天,這樣的煩惱,也困擾著她們。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媽,這不是髒不髒的問題,這是行為規範的問題。」「小屁孩,什麼規範?你小時候我都沒怎麼管你,現在不也很好嗎」……讓小編詫異的是,我國有近五成孩子接受者隔代教育。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我們把這種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及教育孫子的現象稱為「隔代教育」。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顯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到孫子輩的撫養和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極為普遍。,生活中因為帶娃方式產生意見分歧甚至家庭矛盾也是常有的事。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老人帶娃矛盾多?試試黃金圈溝通法,隔代育兒將會更有優勢
    婆婆自己生了三個孩子,自認為在帶孩子方面很有經驗,而麗麗在孕期因為看了不少育兒的書也自認為對帶孩子也很有想法。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時常會出現分歧,彼此都覺得對方的想法不靠譜。雖然都是為孩子好,但是也常會吵得不可開交。原本平靜的日子也因為婆媳之間的矛盾變得嘈雜了起來。顯然,在大多數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中,類似的場景並不少見。
  • 熱搜2.3億吐槽老人帶娃:隔代育兒的痛,究竟扎了多少媽媽的心?
    近幾年,老人便成為了城市和農村帶娃的主力軍,隔代育兒的教養方式也已佔據了主流。老人專門帶小孩、大人負責賺錢養家,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從一定程度上講,的確能減輕家長的養娃負擔,甚至促使家庭的和睦。不過上一代的教育觀念跟現代的育兒理念千差萬別,這就導致許多媽媽和老人在育兒方式上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
  • 隔代教育有弊端,老人帶娃,家長應該如何溝通規避
    文/阿凱媽媽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發展,老人帶娃似乎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年輕父母外出工作打拼,家中長輩居家帶娃,雖然很多媽媽也想親自帶娃,但是,工作卻不允許,無奈之下,只好把孩子交給老人,人們常說「隔輩親」,這句俗語流傳至今一點兒不假,家庭中的長輩,在照顧孩子時,難免會對孩子遷就溺愛,所以在老人帶娃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習慣,所以
  • 四類老人是隔代教育典範,幫著帶娃矛盾少,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但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一定的代溝,隔代教育難免會出現很多矛盾,甚至可能引發家庭危機。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不僅能將娃帶好,還能避免家庭矛盾。,比如下面這四類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孩子帶得好,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 老人帶娃不放心?年輕父母用對方法,隔代育兒贏三代
    如今因為巨大的生活壓力,不少年輕人都會將孩子放在家裡交由老人帶,自己選擇出去打工。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少育兒問題卻出現了。我們都知道年輕人的育兒理念與老人的自然不同,不少家庭因為這個產生了很大分歧,因此自然也會引發許多矛盾。在年輕人看來,老人帶孩子實在是太差了,難道真的如此嗎?
  • 看不慣老人帶娃的方式?不如換個思路
    請保姆帶娃?盤算著自己和娃他爸的工資,好像也不是很夠支撐得過來。更何況,這兩年來月嫂、保姆的新聞就沒斷過。誰能放心就這麼把娃交出去呢。隔代育兒,宛如宮鬥?「你還說多愛孩子,怎麼這都做不好?」2共同學習不少媽媽自己學習育兒知識很積極,由此嫌棄老一輩育兒觀念落後。
  • 擔心老人「帶壞」孩子?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化解?
    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上班,老人是帶孩子的主力軍。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人苦惱,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養育觀念衝突,肯定位列前茅。在享受老人幫忙帶孩子便利的同時,因為育兒理念、生活習慣的不同,時不時的吐槽隔代養育成為寶媽們的共同心聲,有的家庭甚至上演育兒大戰。
  • 「隔代育兒」究竟是「選擇題」還是「判斷題」?
    「隔代育兒」的話題,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法繞過的話題。如今很大一部分的中青年夫妻都有工作,迫於生活壓力,隔代育兒是很多家庭「不得不」選擇的方式。 隔代育兒有利有弊,對年輕的父母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為他們騰出職業發展和社交休閒的時間,但如果家庭關係處理不當,可能會帶來摧毀性的打擊。
  • 隔代育兒出的問題都是老人的錯?你該看看這篇文章.
    在中國三代同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負責帶娃的家庭中,兩代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曾經生活的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脾氣秉性不同……每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年輕父母幾乎都會為老人的教養觀念和方式發愁,偶爾還會為孩子的事「大動幹戈」。
  • 老人以下「假帶娃」的行為,正在害苦孩子,年輕家長要阻止
    文|好孕姐隔代育兒,在我們國家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年輕家長生活壓力大,帶孩子分身乏術,只能搬來家裡長輩當「救兵」,幫忙帶娃。因為,年輕家長認為,家裡長輩育兒經驗豐富,和孩子又有血緣關係,總不會苛待了孩子吧。但是世事無絕對,老人中也有人出現「假帶娃」的行為。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多少家庭的痛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隔代教育」成為了一種常態。淘媽老家有很多和我媽媽同齡的阿姨,都去兒女家幫忙帶孩子了。朋友小婭和老公都要上班,孩子從4個月開始一直都是由婆婆帶著。她經常會和我抱怨婆婆帶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有時看著是真生氣。可是他們沒時間,只能讓婆婆帶娃。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也是很多家庭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