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老人「帶壞」孩子?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化解?

2020-09-10 小太陽兒童健康

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上班,老人是帶孩子的主力軍。

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人苦惱,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養育觀念衝突,肯定位列前茅。

在享受老人幫忙帶孩子便利的同時,因為育兒理念、生活習慣的不同,時不時的吐槽隔代養育成為寶媽們的共同心聲,有的家庭甚至上演育兒大戰。

關於帶娃的理念方面,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建構健全的人格等等,兩代人的理念確實存在很多偏差。

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到底該如何化解?

01育兒責任在父母,不能全推給老人

孩子吃飯習慣不好,那麼自己在家的時候就不用老人喂,儘可能的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好習慣。孩子有實質上的進步了,老人看在眼裡也會認可,才可能慢慢配合我們的育兒觀。


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比如打人搶東西等。發現老人的處理方法不對後,我們多在日常留意,遇到孩子有跡象時就不斷用正確方法引導,跟孩子說清楚這些壞習慣的壞處等。

如果總是想著指揮老人按我們的理念去教育孩子,不大可能。孩子不好教,老人不服氣聽我們的,都是因素。

但是如果是我們從一點點小事自己去落實,強化對孩子的正面引導,使得孩子學會自己吃飯懂得是非對錯,老人也才有可能跟著我們改變。

依戀理論創始人約翰·鮑比認為,一個人童年時對父母的依戀是最強烈的。孩子和媽媽之間有著天生的連接。而孩子對於真善美也有著比成人更執著的肯定。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忽略了自己對孩子正面引導的影響力。我們一定要清楚,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耐心,傳遞給孩子的力量是積極的,引導孩子的方向是正向的,就不用太擔心孩子被老人或是其他什麼人「帶歪」了。

02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求同存異

嬰幼兒的身心發展分為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和社交行為等五個方面。

如果老人不了解孩子在身心發育過程中應有的訓練,溺愛孩子,凡事包辦,就會錯過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其實,老人並不是非要傷害孩子,也並不是非要與媳婦作對,只是當年他們帶孩子就是這樣帶過來的,「你們小時候我就是這樣做的」這句話經常掛在老人的嘴邊。

舉個例子:對於用尿布還是用尿不溼這事來說,孩子父母說:「這是我的孩子,應該我說了算。」而爺爺奶奶卻說:「你懂什麼,你當年就是這樣養大的。」

他們不知道曾經對的那條路不適合現在了,或者說經過科學育兒的普及,原來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已經被逐漸糾正。

但在他們生活那個年代來說,他們的很多育兒經驗也曾是保護我們好好長大的一道盔甲。

我知道,要扭轉錯誤的觀念大家會很為難,堅持正確的育兒方式,勢必要承受很多的苛責和不理解。這條「逆行」的路上,每個媽媽都很辛苦,都應該被包容和體諒。

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讓老人們接受新觀點需要時間,一味地質疑也會讓他們委屈難過。

我們為人父母,他們同樣也是我們的父母啊。



03解決矛盾,講究技巧

隔代撫養更講究人際溝通的藝術,比如提前溝通、相互尊重、換位思考。

年輕一代的父母應當肯定和感激祖父母對自己的支持、付出,理解老人在撫養過程中傾注的情感、承受的壓力、積攢的委屈。

大家都是出於同一個目的,都是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老人是我們育兒路上一起打怪升級最得力的助手。

平時多誇誇她帶娃的功勞,老人的心情好了,溝通起來自然也就順暢。然後再委婉的說出你給他的建議,相信這樣一來,老人會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覺得老人帶娃確實有問題,卻又溝通不了的情況下,儘量自己多做一些,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義務,讓老人看到效果才能真正的認同。

隔代育兒的矛盾永遠都存在,不可能完全消失,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緩解矛盾,找到一個平衡點。

畢竟我們因為愛同一個小寶貝而聚在一起,把我們維繫在一起的並不是沒有感情的知識,是愛,是血緣,是互相依靠著的親情。

另外,親密良好的家人關係,和睦的家庭氣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如何巧妙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作為一位需要和老人共同撫養孩子的媽媽,我也曾踩過一些隔代育兒溝通問題中的坑。這篇文章分享幾個親測非常有效的處理隔代育兒矛盾的方法。雖然這是一篇主要給媽媽看的文章,但是爸爸們也可以轉發給自己的妻子看看。本文僅限於討論媽媽如何處理自身對於老人育兒方式的不滿情緒,而對於另一種情形,即老人對媽媽的育兒方式感到不滿的,我們下次再講。
  • 隔代育兒不簡單:優勢弊端全有,想要化解矛盾,需掌握些技巧
    隔代育兒的矛盾不是不可化解,只要用對了方法,也是可以其樂融融的。,但是又不放心讓別人來帶自己,只好做全職媽媽;二是有老人帶,但是又遇到了隔代育兒的矛盾不可化解,而且越來越嚴重。1、作為年輕父母,你肯定不想在家做全職媽媽,那你要上班的話,孩子給誰看?如果交給外人看的話,你可能不放心,那倒不如交給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婆婆來看了。即便有育兒的矛盾,老人帶孩子絕對不會去害孩子。不管他們的做法如何,他們的初心是愛孩子的。2、老人比年輕父母更有耐心。雖然有些地方老人做的不好,但是老人真的是會比年輕父母更有耐心對待孩子的各種狀況。
  • 老人帶娃好處多,3個方法,助你輕鬆化解隔代教育矛盾
    下面是化解隔代育兒矛盾的三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①首先,要能看到老人帶娃的優點 其實隔代育兒矛盾的產生,關鍵的一點還是只看到了對方的「差」,卻沒看到對方的「好」。無論是年輕父母帶娃也好,老人帶娃也好,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放下成見,取長補短,才是解決雙方矛盾的最佳方法。
  • 老人帶孩子,隔代教育發生矛盾時,建議從三個方面化解
    老人與年輕人相比,由於出生時的生活的年代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對問題的看法當然也不同,在育兒問題肯定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一般來說,老年人帶孩子的宗旨是,只要孩子吃飽穿暖,孩子開心快樂就行。由此可見,老年人帶孩子重點放在物質方面,他們對孩子的精神世界關注的就弱一些。老人信奉「經驗育兒」,而年輕的父母與老人恰恰相反,他們側重於「科學育兒」,比較重視對孩子精神方面的滿足。
  • 隔輩愛,是孩子的福氣,別讓隔代育兒矛盾,破壞了祖孫情
    很多父母忙於生計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但隨之而來的育兒矛盾,也令很多家庭感到困擾。父母自己帶孩子,工作和帶娃往往又不能同時兼顧,捨棄工作還是帶孩子?權衡之下,老人帶娃便成了首選。 有了老人的幫忙,年輕父母可以放下顧慮,安心在外面打拼。這於一個家庭的穩固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普通家庭最常見的組合模式。
  • 如何化解老人帶娃產生的矛盾?家長把握這些原則,解決育兒大問題
    育兒,對每個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事。一些媽媽自從有了寶寶後就做了全職媽媽,減少了許多育兒方面的家庭矛盾。但許多家長不能完全放棄自己的工作選擇在家裡帶孩子,但他們也不願意把孩子交給上一輩的人帶,因為怕老一輩的人用老一套的思想耽誤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 孩子一頓飯引爆一場婚姻危機,「隔代育兒」的矛盾該如何規避?
    ,真實地再現了千萬家庭中隔代育兒的各種矛盾。老人的傳統育兒理念,再加上老公的喪偶式育兒,讓每個全職媽媽都倍感無奈,婚姻危機往往也因此產生。這些年,我國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婆媳不和是主要原因,而隔代育兒又是影響婆媳關係的重要因素。孩子是全家人的關係紐帶,卻也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那麼,因隔代育兒引發的各種矛盾,該如何規避?
  • 1.9億人次吐槽老人帶娃:隔代育兒的矛盾,究竟該如何避免?
    由於來自生活經濟的壓力以及對自己人生職業的規劃,我們不得不還要工作,與此同時面臨著孩子陪伴、管教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的選擇是辛苦老人。有的人吐槽老人是舊時代的觀念養育孩子,有的吐槽老人總是給孩子講過去有多麼不容易,還有的吐槽老人過於溺愛孩子。1.9億人的吐槽老人帶娃讓我不禁感慨老人的不易。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老人幫忙帶娃雖好,但隔代教育要注意 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溺愛孩子,這件事小李真的是深有感觸。 其實類似小李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在隔代育兒這件事上都吃過虧。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更清楚了解一下隔代育兒的利弊,爭取發揮優勢的同時儘量避免種種負面影響。 隔代育兒存在哪些優勢? 隔代育兒還是存在很多優勢的,比如以下這些。
  • 隔代育兒矛盾多,三個有效解決辦法,教你和長輩共同教育好孩子
    育兒矛盾普遍存在,不逃避,不深化,積極面對,才能有機會把矛盾解開,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和睦愉快的家庭成長環境。下面是化解隔代育兒矛盾的三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①首先,要能看到老人帶娃的優點 其實隔代育兒矛盾的產生,關鍵的一點還是只看到了對方的「差」,卻沒看到對方的「好」。無論是年輕父母帶娃也好,老人帶娃也好,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放下成見,取長補短,才是解決雙方矛盾的最佳方法。
  • 老人帶娃矛盾多?試試黃金圈溝通法,隔代育兒將會更有優勢
    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麗麗懷孕後一直是婆婆身前身後的照顧,婆婆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這讓麗麗覺得很幸福。婆媳關係相處的融洽讓麗麗整個孕期過的也非常舒服。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孕期小寶寶順利出生後,婆媳之間的矛盾反而多了起來。這些矛盾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關於婆婆帶孩子的。
  • 隔代教育矛盾多?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
    一定有人跟你說過:「千萬別讓老人進行隔代教育,矛盾多不說,還會毀了孩子」,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隔代教育真的不可以麼?在我看來,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建議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另外,由於自身比較有文化,有一定受教育的基礎,也會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光不用擔心溺愛,甚至還可能擔心對於孩子教育過於「嚴苛「。
  • 擔心老人帶不好娃?隔代教育謹記3要點,減少家庭矛盾
    文丨劉萬娥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老話說「隔輩親」,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家庭現象都很常見,尤其在農村,由於家庭經濟的巨大壓力,一般爸爸媽媽都會出去務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雖然這種方法給家庭帶來的好處不少,但是矛盾也相繼而來。
  • 隔代教育矛盾多,如何處理好?巧用這些方法,解決隔代育兒難題
    表妹昨晚和微信聊天說,她和婆婆又鬧矛盾了。原來,表妹3歲的兒子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表妹不讓孩子這樣做。並表示如果孩子不放下手機,坐下來好好吃飯的話,就不讓他吃飯。還狠狠地訓了孩子一頓。孩子就哭了起來。婆婆心疼孩子,一直在護著孩子。說孩子還小。不能這樣對他。後來,兩婆媳你一言我一語就吵了起來。這樣的場景,就是典型的隔代教育矛盾。相信很多家庭都會有發生過。
  • 隔代教育矛盾多,看不慣又離不開,何不嘗試化解矛盾實現共贏呢
    因為大多年輕父母都要為了家庭和事業在外工作打拼,自己根本沒有時間來照顧孩子,請保姆對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又不現實,所以就都選擇了讓老一輩人幫忙帶孩子。隔代教育中國有一半孩子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長大的,我們也把這種教育方式叫做隔代教育。
  • 爺爺幫忙帶孫子卻患上焦慮症:在隔代教育中,老人同樣不能被忽視
    important}提到隔代教育,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老人的寵溺和孩子的頑皮,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面。然而在現實中,誰能想到,老人帶娃也會帶出焦慮症呢?,要照顧孩子的情緒,不捨得教訓孩子,另一方面擔心訓孩子,會讓兒子兒媳不高興,要照顧子女的情緒,最終,老人獨自承擔了所有的壓力,被焦慮壓倒。
  • 90%的家庭需要老人帶娃,又嫌棄帶不好,隔代育兒分歧怎麼破?
    和老人陷入分歧,發生爭執時,會覺得讓老人帶孩子比自己帶孩子更累,也想過放棄工作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雖然隔代育兒詬病重重,但是我們需要老人帶孩子,我們離不開老人。,老人也做的不樂意,日常的繁雜瑣碎,兩代人習慣的差異,教育理念的針鋒相對,讓我一度認為「隔代育兒」的痛,是個無解的命題。
  • 老人帶孩子煩惱多,對孩子的好處卻很珍貴,隔代不養育也不隔離愛
    隔代養育飽受詬病,但是很多家庭卻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老齡科研中心調查顯示,我國有66%以上的老人幫子女照顧孩子,2歲半以前的孩子,主要由老人照顧的高達70%。很多朋友享受著父母幫帶孩子帶來的便利,卻不時吐槽隔代養育給自己帶來的苦惱。隔代養育是逃不開的現實,到底是好是壞,父母心裡要有一桿秤。
  • 四類老人是隔代教育典範,幫著帶娃矛盾少,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此時,帶娃的重任就到了老人的肩上,但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一定的代溝,隔代教育難免會出現很多矛盾,甚至可能引發家庭危機。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不僅能將娃帶好,還能避免家庭矛盾。,比如下面這四類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孩子帶得好,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當科學教育正面遭遇經驗教育,寶媽寶爸經常有種秀才遇見兵的無力感,隔代教育中的諸多看不慣,卻又因為城市生活讓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無力照顧孩子等等原因,離不開祖輩的照顧。看不慣:老人為什麼這麼固執?老人帶孩子,習慣用的口頭禪「我們那時候……」「你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不是也沒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