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昨晚和微信聊天說,她和婆婆又鬧矛盾了。原來,表妹3歲的兒子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表妹不讓孩子這樣做。並表示如果孩子不放下手機,坐下來好好吃飯的話,就不讓他吃飯。還狠狠地訓了孩子一頓。
孩子就哭了起來。婆婆心疼孩子,一直在護著孩子。說孩子還小。不能這樣對他。後來,兩婆媳你一言我一語就吵了起來。
這樣的場景,就是典型的隔代教育矛盾。相信很多家庭都會有發生過。
其實父母的管教方式和老人家發生衝突是很常見的事情,怎樣才能做到既科學地管教了孩子,又能夠得到老人的支持?琦想媽媽總結了幾點經驗和大家分享。
① 做好參謀勝過發號施令
我媽媽,一生要強,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以家長自居,事必躬親,事事操心。她擔心老擔心我和弟弟社會經驗少,生活能力差,照顧不好下一代。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一天忙到晚,累得筋疲力盡。
我們都說老人家的擔心和顧慮是多餘的。我們年輕一代較之老一輩,雖然生活經驗與社會閱歷不夠豐富,甚至缺少吃苦耐勞精神。
但是,我們已長大成人,已獨立生活工作。我們都受過高等教育,更容易接受新的育兒理念、方式和方法,完全有能力承擔生兒育女責任。
所以,我覺得老人應放手讓其負起責任。做好參謀勝過發號施令,能放手時就放手,能清閒得清閒。要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②隔輩教育不能替代親子教育
即使最完善的隔代教育也無法代替父母對孩子的親子教育。
特別是在孩子3歲之前,我們年輕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無可替代。
在以隔代教育為主的家庭中,我們作為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後來,孩子長大了總不親她。反而和爺爺奶奶關係好。我這朋友後悔。
當然我們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孩子,拒絕老人帶孩子,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
不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我們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係,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解決矛盾糾紛,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
老人要多為子女與孩子創造互動條件,要讓子女擔負起父母應負的責任。孩子父母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親子教育是隔代教育無法取代的。工作再忙,父母也應努力創造教育孩子的機會。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③明確育兒主角和配角
如果兩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上各執一詞,意見不合,會讓孩子茫然,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就會學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這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孩子是很會察顏觀色的,所以在管理教育上,大人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
所以我建議有條件的老人,可與子女分工合作,共同擔負起育兒重擔。老人應擺正位子,甘當配角。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及時與子女溝通。
子女也要尊重老人,認真聽取老人的意見,不要當孩子面反駁老人,或無視老人的意見。
在育兒問題上,老人與子女間難免會發生矛盾,持有不同意見。兩代人要多背後溝通,協商解決。
老人要多聽取子女的意見,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打算,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們。
在無關是非的問題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多認可子女的意見,維護育兒主角的權威;多徵求子女的意見,不可包辦代替。
我曾經看過一本外國育兒書,書中一個英國孩子的爺爺曾說:「我們很知趣,不去搶奪孩子的母愛和父愛。我們也不能做保姆,只能算個育兒參謀。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所以,我建議老人在帶孩子這件事上,不能喧賓奪主,大包大攬。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父母。同時,老人要加強自身學習,與時代同步,更新養育後代的觀念,用科學知識教育孩子。
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父母的育子能力,又可維護孩子祖輩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嚴和權威。
④要尊重老人
對扮演子女與父母雙重角色的年輕的爸爸媽媽而言,我們要尊重老人。要做到尊重老人,經常和老人聊聊天,講講科學養育孩子的新經驗,虛心接受老人的意見,這樣老人家才會全心全意幫我們帶好孩子。
我們也可以買一些科學育兒的讀物,與老人交流學習體會,幫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對老人寵愛孩子等錯誤的做法,既要堅決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儘量減少正面衝突。
總之,教育好孩子是所有家人的共同的願望,年輕的父母們和老人們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其劣勢,讓孩子成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