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出的問題都是老人的錯?你該看看這篇文章.

2021-02-23 育兒大師官微

在中國三代同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負責帶娃的家庭中,兩代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曾經生活的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脾氣秉性不同……

每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年輕父母幾乎都會為老人的教養觀念和方式發愁,偶爾還會為孩子的事「大動幹戈」。

隔代教育引發的「家庭戰爭」已經成了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子女總是抱怨老人:

希望孩子自己吃飯,婆婆偏要跟在孩子後面,一口一口餵;

說小孩不能吃太鹹,我媽卻說味道太淡飯不香;

我爸一天到晚給孩子看電視,對眼睛不好;

孩子一哭,婆婆就拿零食哄,這樣孩子會養成不良習慣的……

諸如此類的由於隔代育兒引發的矛家庭盾並不少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這個問題吧!

隔代家庭中的老人大多數是退(離)休人員,且年事已高,他們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或做家務或看書讀報,在「是否鼓勵孩子在戶外奔、跑、跳躍,盡情玩耍」的問題上,老人與子女想法差異較大。

有的老人不是怕孩子摔了,碰了,就是怕孩子在玩耍中出問題,思想上比較保守。認為只要孩子不磕不碰就好,不了解孩子的愛玩、愛動的天性,不了解孩子生理的特點,阻礙了孩子的正常運動、發展。

有的老人常有一種因自己年輕時生活和工作條件所限沒有給予子女很好的照顧,而把更多的愛補償到孫輩身上的想法。這種想法往往導致產生「隔代慣」的現象。

比如我一個朋友就抱怨過:

「我的女兒從小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到目前為止,女兒仍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后』般的生活。女兒快7歲了,連繫鞋帶這類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外公外婆事事處處順著她,使她任性霸道,與其他小朋友很難融洽相處。」

之前媽媽群裡也有一位媽媽吐槽過:

「從孩子小時候起,我就讓她自己吃飯,但自從婆婆幫我帶女兒,她吃飯要人餵、見到好玩的就要買,只要婆婆在,她就會提要求、撒嬌。我批評她,婆婆就護著,我都不知道怎麼教孩子了」

就是某些老人的這種種做法,容易造成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為中心。將來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從諸多兒童心理諮詢個案中發現,隔代撫養方式可能導致孩子心理變異,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懼症、性格怪異化、心理脆弱化等。

心理老年化:孩子長期處於老年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這對於模仿力極強的孩子來說,極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社交恐懼症:由於部分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容易使孩子的成長環境囿於狹小的家庭空間,缺乏應有的社會交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容易不善與人交際,或產生社交恐懼症。

那麼,隔代教育應該如何扭轉劣勢,取得雙贏呢?

處理隔代育兒的矛盾,我們首先要跟隔代的老人之間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分工,用統一的育兒思想照顧孩子。

比如說全職媽媽帶孩子,那麼老人負責做飯;

比如說職場媽媽讓老人白天帶孩子,晚上媽媽下班回到家老人就可以休息了,小兩口來帶孩子。

在統一原則的基礎上還需要多溝通,多關心老人。

老人同孩子一樣,他們付出那麼多,只希望能得到家人的認可,獲得子女的關心和重視。比如多關心老人,讓他們心情愉快:

下班回家,先問候老人:「今天心情怎麼樣?累不累?」

孩子身體健康,不忘誇獎老人:「還是你們有經驗,我們家孩子的身高比標準高許多。」

老人身體不舒服,儘快去醫院;

老人心情低落,多陪他們聊聊天。

老人的付出得到肯定,內心得到滿足,自然會放下控制欲,尊重我們的想法。

在跟老人就孩子的教育問題溝通時,子女們首先要注意不要當面指責老人的不足。

比如,老人給孩子吃一個糖,你當時說,「媽,你別給他吃這個!」

孩子可能馬上說:「我就要吃!」這時老人拿著糖的手,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如果當時你逼著老人把東西收回去了,孩子一陣哭鬧,我們再加幾句類似「給您說了多少遍了,不能給孩子吃這個糖,都是香精……」老人當著孩子被教訓,一定覺得很沒面子。

因此,我們儘量不要當面指出來,而是要選在自己和老人都能接受的環境下說,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想法,這樣老人會更容易接受,也不會傷了彼此的和氣。

在發生分歧時,父母和老人私下商量好一個結果,把結果告訴孩子就可以了。

不要和孩子說媽媽認為應該這樣,姥姥、奶奶又認為是那樣。孩子不需要知道你們各自的觀點。

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不管多麼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老人,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

不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我們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係,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解決矛盾糾紛。

世間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靠經營來解決。婚姻出問題,好好經營婚姻;家庭有衝突,好好經營家庭。所有的經營都需要智慧,所有的智慧都是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獲得。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凡事柔和一些,寬容一些,看開一些,自然就和諧了。

願我們都能擁有足夠的強大和智慧,願每一個孩子都能生活在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中。

相關焦點

  • 如何巧妙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作為一位需要和老人共同撫養孩子的媽媽,我也曾踩過一些隔代育兒溝通問題中的坑。這篇文章分享幾個親測非常有效的處理隔代育兒矛盾的方法。雖然這是一篇主要給媽媽看的文章,但是爸爸們也可以轉發給自己的妻子看看。本文僅限於討論媽媽如何處理自身對於老人育兒方式的不滿情緒,而對於另一種情形,即老人對媽媽的育兒方式感到不滿的,我們下次再講。
  • 隔代育兒問題本質是婆媳關係 對老人可"左耳進右耳出"
    隔代育兒是個老話題,特殊時期,祖孫三代長時間待在家裡,問題可能更加突出。來看下面這個案例:「自從春節前放假,我沒有一天心情好,一直在忍耐。因為孩子,每天都跟公婆吵架。管孩子,公婆不讓,說我管的不對;不管孩子,他們又跟你嘮叨孩子得管教。真是一秒鐘都待不下去!今天早上,孩子沒彈鋼琴,我正在那裡訓他,罰他彈雙倍的時間。
  • 隔代育兒的問題,老人只需要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注意這些就好
    老人還給我解釋說,「不能因為孩子要,我就一定會去滿足她。這是來源生活很真實很小的一件事情,雖然孩子是交由老人帶,可這樣的老人帶孩子的育兒方式特別的好。要知道隔代育兒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很難在『度』上面去平衡。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面,過度的滿足孩子就等於無底線的溺愛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 隔代教育矛盾多?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
    一定有人跟你說過:「千萬別讓老人進行隔代教育,矛盾多不說,還會毀了孩子」,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隔代教育真的不可以麼?在我看來,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建議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如果家裡老人具備這三類特點,請放心讓他們教育孩子,錯不了。
  • 1.9億人次吐槽老人帶娃:隔代育兒的矛盾,究竟該如何避免?
    成年人的世界諸多不易,小時候我們都想快點長大,長大後又發現生活好難。隨著年齡的增長,從青澀的我們也開始為人父母,身上的重擔多了許多。由於來自生活經濟的壓力以及對自己人生職業的規劃,我們不得不還要工作,與此同時面臨著孩子陪伴、管教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的選擇是辛苦老人。
  • 90%的家庭需要老人帶娃,又嫌棄帶不好,隔代育兒分歧怎麼破?
    和很多人一樣,在隔代育兒的問題上,我們家也會有各種「雞飛狗跳」:偷偷給糖、過度保護「這不能動,那不能碰」、輔食加鹽加糖、7、8歲了還餵飯……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雖然隔代育兒詬病重重,但是我們需要老人帶孩子,我們離不開老人。
  • 隔代育兒最怕什麼?最怕你說:蒼天啊咱媽又來了!父母都用心看看
    你的女兒父母都希望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生活中卻常常無法盡職盡責。老人帶孩子辛苦,卻經常受到埋怨。隔代育兒的衝突矛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又該如何解決?隔代育兒的矛盾,真的沒有辦法調和嗎?當然不是,關鍵在於年輕父母怎麼看待這其中的問題所在。二、認識隔代育兒問題,從關愛老人開始感恩老人付出,老人帶孩子也有好處。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教育孩子出現分歧時,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不然孩子總認為犯錯後還有爺爺奶奶作為靠山,有些聰明的孩子懂得用老人去躲避責任和懲罰,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堅守陣地。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但其中有些問題,也非常值得父母注意,比如娃的教育。 老人幫忙帶娃雖好,但隔代教育要注意 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溺愛孩子,這件事小李真的是深有感觸。 因為店鋪迎來了發展的高速期,小李兩口子一連4個多月都很忙,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兒子,期間就帶著老人和孩子匆匆忙忙的吃過一回飯,這也是2個月前的事了。仔細一想,已經小半年沒好好看看兒子了。
  • 擔心老人「帶壞」孩子?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化解?
    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上班,老人是帶孩子的主力軍。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人苦惱,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養育觀念衝突,肯定位列前茅。在享受老人幫忙帶孩子便利的同時,因為育兒理念、生活習慣的不同,時不時的吐槽隔代養育成為寶媽們的共同心聲,有的家庭甚至上演育兒大戰。
  • 育兒專家說婆媳不和大多是因為寶寶!隔代育兒問題應該這樣解決
    近日,寶媽陳某因帶娃問題與家裡的婆婆產生矛盾,抱怨婆婆給孩子餵一口水都要經過她的口,還用嘴吸孩子的奶瓶。沒想到婆婆怒懟:喝了會毒死嗎?網友喜聞樂見:懟得好。有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上佔40%,老人成為帶孩子的「主力軍」。隨著養育方式的精細化,教育成本的提高,隔代養育涉及的教育分歧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 老人帶孩子是喜是憂?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因此不少年輕媽媽在產後毅然選擇了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那孩子的教養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尤其是隔代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弊端。一、隔代教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三、家長該如何讓隔代教育變得恰當,懂得運用方法提醒,勸導很重要1、就事論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可以先和老人多進行溝通交流,出現什麼問題就討論什麼問題,不要把大人之間的矛盾夾雜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去。
  • 聊聊隔代育兒那些事
    隔代育兒,有個主要問題,就是老人的育兒觀念普遍落後。最顯著的是,很多老人還停留在:孩子可千萬別餓著啊!總是不停的喂喂喂,追著餵飯,出門就給吃一大堆零食、水果、奶。然後互相攀比:我家孩子吃了多少多少,現在多少斤了。
  • 一組圖帶你看看「隔代遺傳」,孩子被父母「截胡」,網友:確實像
    不得不說該佩服這樣家庭的老人們,因為基因太強大了,所以導致了隔代遺傳。在現實中有很多隔代遺傳的例子。曉玲自從看了一張珍藏的照片後越看女兒越「扎心」,直接苦惱自己生了個「假女兒」。因為她之前一直覺得女兒像爸爸多一點,但是直到最近在和婆婆回憶老公的童年,曉玲突然覺得「欲哭無淚」。
  • 孩子隔代親,真的是因為他們喜歡老人嗎?別傻了,該反省了
    然而,喜歡隔代親的孩子,真的是因為喜歡親近老人嗎?說到隔代親,先來說說老人帶孩子的幾個方式吧。雖然作為父母的我們,全身心的對孩子充滿了愛,但是由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還需要忙工作、忙家務等各種事情,就導致了我們在陪孩子時大多時間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照顧孩子時可能心裡想的最多的就是:小傢伙趕緊睡吧,不然為父/為娘還有好多事情要忙呀但是再來看看老人是如何照顧孩子的呢?
  • 隔代教育總出問題?看看這四個關鍵點你們家做到了沒!
    今天的《同一堂課》家長網上課堂節目已經播出啦,通過本期的課堂學習,很多家長都感受到在家庭教育中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那本期課堂筆記沒做好的家長們,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課堂筆記,可要好好收藏咯~
  • 這10大隔代育兒法,需警惕
    婆婆說我:「看書養娃,沒有實戰經驗」;我說婆婆:「經驗至上,落後封建」隔代育兒,這在當今社會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因為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會去追求自己的事業所以,就會減少照顧孩子的時間,而這個工作就交給了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從而也就出現了隔代教育的問題,老一輩育兒經驗與新時代的科學育兒
  • 「隔代育兒」究竟是「選擇題」還是「判斷題」?
    「隔代育兒」的話題,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法繞過的話題。如今很大一部分的中青年夫妻都有工作,迫於生活壓力,隔代育兒是很多家庭「不得不」選擇的方式。 隔代育兒有利有弊,對年輕的父母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為他們騰出職業發展和社交休閒的時間,但如果家庭關係處理不當,可能會帶來摧毀性的打擊。
  • 隔代教育問題多多?寶媽注意這5方面,讓老人帶娃不「可怕」
    隔代教育,你真的hold住了嗎?成功的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以應對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隔代教育不僅僅是對小孩子的一個培養教育過程,也是老年人保持自身生命活力與精神青春,努力學習和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針對隔代教育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小摩擦與小事故,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隔代教育的注意事項。
  • 隔代育兒危害大?專家:是你沒盡責,老人只能幫你養,不能替你育
    文/奕媽,原創文章,且看且珍惜。歡迎關注和轉載!隔代育兒觀念的差異,一直是年輕一代與父母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是當今父母的心頭之痛。隔代育兒觀念有分歧時,該如何和老人溝通?儘管在育兒觀念上有代溝,但他們畢竟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犧牲了他們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光來幫助我們帶娃,這點也是很值得感恩和珍惜的。有句話說得好,當你懷著感恩之心對待任何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很多東西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