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佑佑兜兜媽媽,我們今天來說一說「隔代養育」的問題。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分享身邊的一個小故事給大家。
昨天去接孩子放學,我兜裡揣了幾塊巧克力,拿給大寶的時候,恰好被另外一個女孩子看到了,孩子就問她的爺爺,我手裡的那個「金幣」是什麼東西。
因為我著急去追跑出去的大寶,所以也就沒有聽到他們後面的對話,但是後來大寶在玩的時候,那個女孩也來了,我知道了那個女孩與大寶同班,看到大寶手裡的巧克力,女孩問他爺爺自己也想要吃。
見狀我便拿了一塊要給女孩,但這個時候,女孩的爺爺拒絕了我的好意,我以為只是客套,於是讓大寶去拿給女孩,女孩也拒絕了。老人還給我解釋說,「不能因為孩子要,我就一定會去滿足她。
這是來源生活很真實很小的一件事情,雖然孩子是交由老人帶,可這樣的老人帶孩子的育兒方式特別的好。
要知道隔代育兒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很難在『度』上面去平衡。
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面,過度的滿足孩子就等於無底線的溺愛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這樣的孩子有什麼表現呢?也就是當孩子看見他人有的東西,他自己也想要有,別人在吃什麼,他也想吃什麼,而老人只要孩子高興,就會去一一滿足孩子,不管合理不合理,家裡有沒有,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只要孩子想就會給。
所以,年輕的父母在把孩子交給老人去帶的時候,很有必要和老人溝通好,養育孩子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
當然,如果一次都不滿足孩子,也會破壞孩子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幻想能力,他會認為自己不能和不配擁有。
比如說,很多的老人在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吃過很多苦所以特別的節儉,當然這樣的作風出現在孩子身上也就不奇怪了。
就拿100塊一斤的櫻桃來說,孩子每次路過賣櫻桃的地方,總是對你說想要吃櫻桃,那麼節儉的老人有可能會因為太貴而拒絕孩子的要求。
但是聰明的老人會給孩子買上十塊、二十塊,既花不了多少錢,又滿足了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隔代育兒,除了上面不溺愛孩子,適當的滿足孩子之外,下面這些問題也需要儘量避免。
1.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
很多的老人帶孩子,深知責任重大,會把孩子看得緊緊的,孩子該添輔食的時候,怕孩子吃得到處都是,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孩子該學走路的時候,怕孩子磕著,所以遲遲不放孩子下來走路;怕其他大孩子會欺負小一點年紀的他,不讓孩子和他們一起玩。
這一些些過度的保護孩子,都會剝奪孩子成長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導致孩子獨立能力弱,不合群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2.不要以孩子年齡小來逃避問題。
部分的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當孩子與他人出現問題或糾紛的時候,總是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理由,成為孩子每次犯錯的「免死金牌」。
孩子確實還小會犯錯誤能理解,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錯就是錯了,只要改正了就好。
再者,用那樣的藉口替孩子逃避了問題,那麼等孩子長大之後,沒有人會認同「他還只是一個孩子」,而孩子也不得不接受社會的「洗禮」,為他自己犯的錯誤去買單。
3.不要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在日常生活裡,很多帶孩子的老人經常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孩子奔跑時摔跤了,責怪地面把孩子摔疼了!孩子在桌子底下鑽來鑽去,結果腦袋磕到桌子,打桌子,就是桌子害孩子受的傷!
明明是孩子自己不小心,又有什麼理由去責怪它們呢?如果長此以往,老人用這樣的方式去安慰哭鬧的孩子,那麼只會導致孩子出了任何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責怪他人。
要知道對物和對人都是同一個道理,學不會自我反省,那麼自然也就學不會體諒和包容他人,只會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
4.不要恐嚇孩子。
「你再不聽話,我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
「你再不好好寫作業,我就告訴老師去!」
「你再這樣吵鬧著要玩具,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這樣挑食不好好吃飯,我就讓醫生阿姨給你打一針!」
這一些些恐嚇孩子的話,想必很多老人在帶孩子時都有說過,可在這樣的恐嚇之下,孩子的安全感不僅會缺失,也會影響心中對「正義感」職業的認識,更甚至在某些危機時刻,他們都不會向警察主動求助。
所以,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用這樣的話去恐嚇孩子。
佑佑兜兜媽媽有話說:
隔代育兒,並非說一定就有問題,相反很多的老人其實都做得很是不錯,並且老人帶孩子很大程度上不止給我們減輕了負擔,同時也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路上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和調整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正確看待老人帶孩子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當然還有他們對孩子對我們無私的付出。
總的來說,養育孩子的路上,我認為只要不觸碰到底線原則方面的問題(比如帶著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不給錢,打了其他的孩子拒不道歉),其餘的能夠通過溝通解決問題就解決,不能的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隨老人去。
因為原本養育孩子一直就是我們做父母應盡的責任,所以不要孩子一出現任何問題,就責怪老人教導的有問題。
畢竟我們一方面要去依賴老人帶孩子才能突圍家庭和工作,一方面又要老人按照自己的標準去養育孩子,這樣實在是太難也對老人太不公平了。
所以,希望年輕的父母們能給老人們更多的時間,正確看待隔代育兒出現的任何問題,用愛、理解、包容和老人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