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的問題,老人只需要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注意這些就好

2020-09-26 佑佑兜兜媽媽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我們今天來說一說「隔代養育」的問題。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分享身邊的一個小故事給大家。

昨天去接孩子放學,我兜裡揣了幾塊巧克力,拿給大寶的時候,恰好被另外一個女孩子看到了,孩子就問她的爺爺,我手裡的那個「金幣」是什麼東西。

因為我著急去追跑出去的大寶,所以也就沒有聽到他們後面的對話,但是後來大寶在玩的時候,那個女孩也來了,我知道了那個女孩與大寶同班,看到大寶手裡的巧克力,女孩問他爺爺自己也想要吃。


見狀我便拿了一塊要給女孩,但這個時候,女孩的爺爺拒絕了我的好意,我以為只是客套,於是讓大寶去拿給女孩,女孩也拒絕了。老人還給我解釋說,「不能因為孩子要,我就一定會去滿足她。

這是來源生活很真實很小的一件事情,雖然孩子是交由老人帶,可這樣的老人帶孩子的育兒方式特別的好。

要知道隔代育兒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很難在『度』上面去平衡。

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面,過度的滿足孩子就等於無底線的溺愛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這樣的孩子有什麼表現呢?也就是當孩子看見他人有的東西,他自己也想要有,別人在吃什麼,他也想吃什麼,而老人只要孩子高興,就會去一一滿足孩子,不管合理不合理,家裡有沒有,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只要孩子想就會給。

所以,年輕的父母在把孩子交給老人去帶的時候,很有必要和老人溝通好,養育孩子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


當然,如果一次都不滿足孩子,也會破壞孩子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幻想能力,他會認為自己不能和不配擁有。

比如說,很多的老人在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吃過很多苦所以特別的節儉,當然這樣的作風出現在孩子身上也就不奇怪了。

就拿100塊一斤的櫻桃來說,孩子每次路過賣櫻桃的地方,總是對你說想要吃櫻桃,那麼節儉的老人有可能會因為太貴而拒絕孩子的要求。

但是聰明的老人會給孩子買上十塊、二十塊,既花不了多少錢,又滿足了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隔代育兒,除了上面不溺愛孩子,適當的滿足孩子之外,下面這些問題也需要儘量避免。

1.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

很多的老人帶孩子,深知責任重大,會把孩子看得緊緊的,孩子該添輔食的時候,怕孩子吃得到處都是,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孩子該學走路的時候,怕孩子磕著,所以遲遲不放孩子下來走路;怕其他大孩子會欺負小一點年紀的他,不讓孩子和他們一起玩。

這一些些過度的保護孩子,都會剝奪孩子成長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導致孩子獨立能力弱,不合群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2.不要以孩子年齡小來逃避問題。

部分的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當孩子與他人出現問題或糾紛的時候,總是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理由,成為孩子每次犯錯的「免死金牌」。

孩子確實還小會犯錯誤能理解,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錯就是錯了,只要改正了就好。

再者,用那樣的藉口替孩子逃避了問題,那麼等孩子長大之後,沒有人會認同「他還只是一個孩子」,而孩子也不得不接受社會的「洗禮」,為他自己犯的錯誤去買單。


3.不要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在日常生活裡,很多帶孩子的老人經常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孩子奔跑時摔跤了,責怪地面把孩子摔疼了!孩子在桌子底下鑽來鑽去,結果腦袋磕到桌子,打桌子,就是桌子害孩子受的傷!

明明是孩子自己不小心,又有什麼理由去責怪它們呢?如果長此以往,老人用這樣的方式去安慰哭鬧的孩子,那麼只會導致孩子出了任何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責怪他人。

要知道對物和對人都是同一個道理,學不會自我反省,那麼自然也就學不會體諒和包容他人,只會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

4.不要恐嚇孩子。

「你再不聽話,我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

「你再不好好寫作業,我就告訴老師去!」

「你再這樣吵鬧著要玩具,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這樣挑食不好好吃飯,我就讓醫生阿姨給你打一針!」

這一些些恐嚇孩子的話,想必很多老人在帶孩子時都有說過,可在這樣的恐嚇之下,孩子的安全感不僅會缺失,也會影響心中對「正義感」職業的認識,更甚至在某些危機時刻,他們都不會向警察主動求助。

所以,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用這樣的話去恐嚇孩子。

佑佑兜兜媽媽有話說:

隔代育兒,並非說一定就有問題,相反很多的老人其實都做得很是不錯,並且老人帶孩子很大程度上不止給我們減輕了負擔,同時也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路上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和調整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正確看待老人帶孩子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當然還有他們對孩子對我們無私的付出。

總的來說,養育孩子的路上,我認為只要不觸碰到底線原則方面的問題(比如帶著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不給錢,打了其他的孩子拒不道歉),其餘的能夠通過溝通解決問題就解決,不能的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隨老人去。

因為原本養育孩子一直就是我們做父母應盡的責任,所以不要孩子一出現任何問題,就責怪老人教導的有問題。

畢竟我們一方面要去依賴老人帶孩子才能突圍家庭和工作,一方面又要老人按照自己的標準去養育孩子,這樣實在是太難也對老人太不公平了。

所以,希望年輕的父母們能給老人們更多的時間,正確看待隔代育兒出現的任何問題,用愛、理解、包容和老人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老人帶孩子問題重重,隔代育兒的誤區需糾正,寶媽要留心
    隔代育兒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往往也是一個家庭育兒矛盾的焦點。老人的想法比較固執,認為自己育兒更有經驗,並堅持自己的育兒方式。「我比你們有經驗,你都是我帶大的。」老人認為,兒女都能帶大,養育孫輩自然也沒問題。 但是老人觀念陳舊,很多育兒方法並不科學,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 老人帶孩子問題重重,隔代育兒的誤區須糾正,寶媽要留心
    隔代育兒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往往也是一個家庭育兒矛盾的焦點。老人的想法比較固執,認為自己育兒更有經驗,並堅持自己的育兒方式。「我比你們有經驗,你都是我帶大的。」老人認為,兒女都能帶大,養育孫輩自然也沒問題。但是老人觀念陳舊,很多育兒方法並不科學,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有些育兒誤區老人經常犯,寶媽一定要注意糾正。
  • 90%的家庭需要老人帶娃,又嫌棄帶不好,隔代育兒分歧怎麼破?
    ,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但是家庭的經濟基礎需要夯實,和陌生的保姆比起來,讓自家老人照顧孩子,也是無奈中的最優選擇。有一個家庭教育調查,也印證了這樣一種現狀:在對一萬多個80後家庭調查中,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超過90%,每天都需要父母過來幫忙的是71.9%。
  • 隔代教育問題多多?寶媽注意這5方面,讓老人帶娃不「可怕」
    隔代教育,你真的hold住了嗎?成功的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以應對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隔代教育不僅僅是對小孩子的一個培養教育過程,也是老年人保持自身生命活力與精神青春,努力學習和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針對隔代教育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小摩擦與小事故,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隔代教育的注意事項。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但其中有些問題,也非常值得父母注意,比如娃的教育。 老人幫忙帶娃雖好,但隔代教育要注意 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溺愛孩子,這件事小李真的是深有感觸。 其實類似小李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在隔代育兒這件事上都吃過虧。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更清楚了解一下隔代育兒的利弊,爭取發揮優勢的同時儘量避免種種負面影響。 隔代育兒存在哪些優勢? 隔代育兒還是存在很多優勢的,比如以下這些。
  • 隔代育兒出的問題都是老人的錯?你該看看這篇文章.
    在中國三代同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負責帶娃的家庭中,兩代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曾經生活的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脾氣秉性不同……每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年輕父母幾乎都會為老人的教養觀念和方式發愁,偶爾還會為孩子的事「大動幹戈」。
  • 擔心老人「帶壞」孩子?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化解?
    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上班,老人是帶孩子的主力軍。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人苦惱,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養育觀念衝突,肯定位列前茅。在享受老人幫忙帶孩子便利的同時,因為育兒理念、生活習慣的不同,時不時的吐槽隔代養育成為寶媽們的共同心聲,有的家庭甚至上演育兒大戰。
  • 聊聊隔代育兒那些事
    隔代育兒,有個主要問題,就是老人的育兒觀念普遍落後。最顯著的是,很多老人還停留在:孩子可千萬別餓著啊!總是不停的喂喂喂,追著餵飯,出門就給吃一大堆零食、水果、奶。然後互相攀比:我家孩子吃了多少多少,現在多少斤了。
  • 如何巧妙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作為一位需要和老人共同撫養孩子的媽媽,我也曾踩過一些隔代育兒溝通問題中的坑。這篇文章分享幾個親測非常有效的處理隔代育兒矛盾的方法。雖然這是一篇主要給媽媽看的文章,但是爸爸們也可以轉發給自己的妻子看看。本文僅限於討論媽媽如何處理自身對於老人育兒方式的不滿情緒,而對於另一種情形,即老人對媽媽的育兒方式感到不滿的,我們下次再講。
  • 隔代育兒問題本質是婆媳關係 對老人可"左耳進右耳出"
    隔代育兒是個老話題,特殊時期,祖孫三代長時間待在家裡,問題可能更加突出。來看下面這個案例:「自從春節前放假,我沒有一天心情好,一直在忍耐。因為孩子,每天都跟公婆吵架。管孩子,公婆不讓,說我管的不對;不管孩子,他們又跟你嘮叨孩子得管教。真是一秒鐘都待不下去!今天早上,孩子沒彈鋼琴,我正在那裡訓他,罰他彈雙倍的時間。
  • 讓老人帶孩子前要慎重!隔代教育中的危害你不可不知!
    「隔代教育」是許多年輕爸媽又愛又恨的問題。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夫妻任何一方辭去工作來全職育兒,都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畢竟要維持生計,掙奶粉錢、還房貸車貸等。近幾年,老人便成為了城市和農村帶娃的主力軍,隔代育兒的教養方式也已佔據了主流。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就高達了43%。
  • 讓老人帶孩子前要慎重!隔代教育中的危害你不可不知
    近幾年,老人便成為了城市和農村帶娃的主力軍,隔代育兒的教養方式也已佔據了主流。老人專門帶小孩、大人負責賺錢養家,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從一定程度上講,的確能減輕家長的養娃負擔,甚至促使家庭的和睦。不過上一代的教育觀念跟現代的育兒理念千差萬別,這就導致許多媽媽和老人在育兒方式上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
  • 隔代教育中需要注意什麼?這幾點很重要,家長們看過來
    寶爸寶媽又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一、 寶爸寶媽要注意對於長輩的說話方式在隔代教育過程中,老人與寶爸寶媽總會出現一些分歧,有時候孩子也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為了讓孩子能夠在隔代教育中接受到最科學的育兒方式寶爸寶媽們應該與老人商議定期召開關於隔代教育的相關會議,將一周內孩子遇到的問題羅列出來,聊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並展開頭腦風暴,討論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對於一周中出現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共同討論、修正。
  • 老人帶娃好不好?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
    老人帶娃好不好?村裡人說,劉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硬朗,總說:「想活到百十歲,要幫孫子看孩子。」硬核奶奶實力寵孫,惹得眾人紛紛羨慕的同時,卻也描繪出當今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狀:隔代教養。據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的重大課題研究項目「上海市3至12歲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與需求調查」顯示,在上海,70%的家庭有祖輩參與到幼兒及兒童的教養過程中。老人帶娃究竟好不好?
  • 「隔代教育」是原罪嗎?年輕父母靠老人帶孩子,卻又指責老人縱容
    有一次,因天氣太熱,孫女白天上培訓班,晚上又睡得較晚,鍾大伯兩口心疼孫女,早晨就讓孩子多睡了會,結果被突然回家的兒媳婦發現,晚上小兩口回來一起責怪他老「太縱容」孩子。其實,像鍾大伯這樣的經歷不是個例,在孩子的教育上,如今很多家庭都面臨著這樣的一個困局:一方面老人辛苦帶娃,另一方面子女卻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
  • 老人帶孩子是喜是憂?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因此不少年輕媽媽在產後毅然選擇了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那孩子的教養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尤其是隔代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弊端。一、隔代教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那麼越位的隔代教育會限制孩子哪些發展呢?1、阻礙獨立能力的發展老人們溺愛孩子往往會替孩子包辦一切,替孩子收拾玩具、收拾書包,打掃房間等等,這些會嚴重束縛孩子的手腳,導致孩子獨立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從而孩子遇到問題就打退堂鼓,只會求助他人來幫忙。
  • 老人帶孩子煩惱多,對孩子的好處卻很珍貴,隔代不養育也不隔離愛
    不管是誰帶孩子,只要是老人帶孩子,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矛盾,可不一定都是婆媳矛盾,不要把矛盾標籤化。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說:「人進入老齡,對自己的人生經驗抱持著堅信不疑的態度。在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中,無論是暢通無阻還是障礙橫亙,他不會追悔自己的每一個足跡,而是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 隔代育兒:學會與父母和解
    帶孩子,不是祖輩的義務,而是他們給我們的額外付出。育兒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選項,年輕父母和老人之間有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育兒過程中發生的衝突,是兩代人、兩套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不過,智慧的家長們一定要記得:即使意見不同,也要保持對彼此的相互尊重,為對方留出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在育兒這件事上,家庭成員間的「求同」比「存異」更利於孩子成長。
  • 隔代育兒:學會與父母和解
    帶孩子,不是祖輩的義務,而是他們給我們的額外付出。育兒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選項,年輕父母和老人之間有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育兒過程中發生的衝突,是兩代人、兩套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不過,智慧的家長們一定要記得:即使意見不同,也要保持對彼此的相互尊重,為對方留出調整的時間和空間。
  • 爺爺幫忙帶孫子卻患上焦慮症:在隔代教育中,老人同樣不能被忽視
    important}提到隔代教育,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老人的寵溺和孩子的頑皮,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面。然而在現實中,誰能想到,老人帶娃也會帶出焦慮症呢?為了生活,年輕的父母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老人幫忙帶孩子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家庭的養育方式。然而在隔代教育的過程中,卻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