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隔代教育不傷和氣?聰明的爺爺奶奶這樣做!

2020-08-27 星月凡軒的一家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

一提到隔代教育,我們這代人總是很無奈。

因為忙於工作,忙於掙錢來養家餬口,忙於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託付給家裡的長輩。

生活的負擔看似是減輕了一些,可隨之而來的,卻是種種由於育兒理念不同造成的衝突

隔代教育一方面正在成為社會趨勢,另一方面又矛盾重重,危機四伏:教育觀念不一致,孩子不知道聽誰的;婆媳矛盾長期積累,動不動就上演家庭大戰……

怎樣才能統一教育觀念,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隔代教育的那些事。

隔代教育中最容易掉的坑

爺爺奶奶帶孩子時,如果產生了下面三種心理,隔代教育就容易費力不討好,甚至掉進坑裡。

01「愛他就要給他最好的」

「隔代親」是一種普遍現象,很多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孩子,雖然自己吃穿很省,但對孩子絕對大方:「愛他嘛,就要給他最好的!」

爺爺奶奶疼愛孩子,本身再正常不過了。但關鍵在於能不能把握好「度」。 正常的疼愛是回應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幫助孩子完成做不了的事情,這對孩子來說是有益的。可如果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大人卻偏偏要為他代勞,比如四五歲了還餵飯,家務活也從來不讓碰,這就不是疼愛,而是溺愛了。

溺愛容易讓孩子變得嬌縱任性,比如一言不和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總是提各種無理要求,長期發展下去,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都更有可能比同齡人差,性格也更容易出現問題。

02「他是你兒子,也是我孫子」

家庭劇《小歡喜》裡的季楊楊,從小爸媽忙於工作,由姥姥姥爺一手撫養。記得裡面有一個情節是姥姥送他去爸媽那兒,追在後面說:「你要覺得飯不好吃,你就回來!」言下之意就是:他雖然是你們的兒子,但也是我一手帶大的孫子,我絕不讓他受委屈!

這話一說出口,季楊楊看姥姥果然是親姥姥,可是爸媽卻不像親爸媽了——姥姥代替爸媽,成為教育的主導,是隔代教育中典型的角色錯位;而爸媽在孩子十幾年的成長中也一直是缺位的,沒有承擔起父母該負的責任。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正在高三的他跟爸媽關係冷淡,親子矛盾很深,成績也一塌糊塗。

季楊楊的悲劇其實是隔代教育中的角色錯位。在教育的過程中,爺爺奶奶可能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界限,不知不覺就代替爸爸媽媽成為了教育的主導。與此同時,爸爸媽媽長期缺位孩子的成長,也容易產生親子隔閡,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03「我之前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

在隔代教育當中,最大的衝突莫過於教育觀念的不統一了。很多爺爺奶奶聽到「您這個不科學」時,就十分委屈和迷茫:「我之前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你不也好好的嗎?」

其實,兩代人的教育觀念不同很正常,這是認知局限的問題。現在的育兒環境和育兒知識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年再好的經驗擱在今天都可能過時,或者被證明是不科學的。

隔代教育三原則,助力高質量育兒

在包含了祖孫三代人的家庭裡,產生不同的觀念是正常的。記住下面三個隔代教育的原則,或許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了。

01明確角色定位

最好的隔代教育是爸爸媽媽為主,爺爺奶奶為輔

爸爸媽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儘量多帶孩子。爸爸媽媽忙的時候,爺爺奶奶可以幫忙帶孩子,但一定要規劃好時間,畢竟爺爺奶奶也需要充分的休息時間,調整身體和情緒。

02家庭成員間多認同、鼓勵

在育兒這條路上,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認同和鼓勵很重要。

爺爺奶奶作為經驗豐富的過來人,可以多給爸爸媽媽一些肯定,在孩子面前認可他們的教育,有助於樹立爸爸媽媽的威信,增強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也要多理解爺爺奶奶的不易,他們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放下悠閒的退休時光來幫忙照顧孩子,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感激的。此外,他們的每一點改變和進步都需要肯定,也許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努力跨越的一大步了。


03尋找學習科學育兒的途徑

很爺爺奶奶其實都是很樂意學習新的教育觀念的,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參加測試的 80 歲以上老人中,近三分之一老人的推理能力、記憶力、視力、空間判斷能力等和年輕人一樣好,大多數人至少能將良好的智力保留到 70 歲,即使某些老人在智力上出現衰退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

所以,想讓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是完全有可能的,關鍵在於怎樣幫助他們拓展學習途徑,利用手機等現代化工具,或者社區等身邊的資源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

相關焦點

  • 「中國式」隔代教育: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帶得好是孫子聰明,帶不好是我慣的」,這位65歲退休教師抱怨道,「我為孫子的成長付出了這麼多,難道兒子就沒有一點感恩嗎?」 退休老教師的話,講出了「中國式」隔代教育的尷尬: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 5種隔代育兒術,爺爺奶奶看過來
    為什麼小孩都不聽爺爺奶奶的話,爺爺奶奶您先別生氣,因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規矩如果沒有定好的話,他們就開始鑽漏洞。隔代教育到底要怎麼教?聽我講完以下五件事,你就知道了。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4位老人、一對小夫妻圍著一個孩子轉,可兩代人在育兒方式上往往會產生很大分歧,家庭裡也就多了不少「火藥味」。
  • 孩子還在交給爺爺奶奶教育?看看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的好與壞
    現在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父母的親子教育,一種是隔代的,交給爺爺奶奶教育。城市裡孩子基本上都是親子教育的多,農村很多家長因為要外出上班,所以隔代教育的要多一點。今天我們來聊聊,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歡迎給小編留言。
  • 怎樣才是良好的隔代教育 幼兒園開了一場「爺爺奶奶家長會」
    而近日,嘉興市第一幼兒園勤儉園區和北京城園區舉辦的一場家長會,來開的不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一個家庭中,對幼兒的照顧很多都是來自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成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市第一幼兒園負責開展此次家長會的老師告訴記者,「隔代教育」面臨的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 「隔代教育」的缺點太多?其實只要用對方式,隔代教育並不可怕
    天天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由於父母常常不在身邊,所以他和爺爺奶奶的關係特別親近,因為爺爺奶奶也覺得天天比較可憐。平時對於天天也比較寵溺,孩子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甚至從來不惹孩子生氣,孩子稍微撅一下嘴,爺爺奶奶瞬間就知道孩子想幹什麼,立馬把所有的事情都辦的服服帖帖的。
  • 都說隔代教育毀掉孩子,其實是沒有用對方法,這樣做可以三代共贏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把帶孩子的責任教給老人,而很多的父母都覺得隔代教育會對孩子一些不利的影響。其實不然,只是我們沒有用對方法而已。 小高兩口子都忙著上班,有時還要加班,就把孩子交給奶奶爺爺照顧。小高每天回家後,孩子都已經睡了。
  • 爺爺奶奶學拼音學開車 隔代教育令老人紛紛充電
    年輕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小囡的教育問題。於是,家裡4位老人就輪流幫忙小夫妻照看孩子。據有關方面統計,上海市約89%的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大。  然而,「隔代教育」時老一輩與年輕人在育兒觀念上的衝突,常常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 隔代教育,爺爺奶奶是如何將我的孩子寵成了小霸王
    孩子明明很聰明,弟子規也倒背如流,為什麼卻有兩套行為標準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習慣於依賴別人呀,因為在學校,是沒有人會替他做這些事的2、做事拖沓磨蹭,做什麼事都要別人在後面推著走。孩子喜歡在客廳邊吃飯邊看電視,爸爸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要求他在餐廳吃飯,然而爺爺卻對兒子說:乖寶寶,你只管在這裡吃飯,你爸爸算什麼東西,爺爺讓你在哪裡吃就在哪裡,他管不著做奶奶的有私心,擔心孩子向著媽媽而不向著自己,所以喜歡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以醜化媽媽,離間母子親情孩子不肯寫作業,被媽媽批評,便哭著找奶奶告狀,奶奶就會對孩子說:你媽媽真是個神經病
  • 爺爺奶奶真的可以代替父母來教育孩子嗎?
    張良瓊的兒子小橙(化名)今年3歲半,平時多由爺爺奶奶幫忙照顧。「我和孩子的父親非常感激爺爺奶奶的幫助,因為他們對小橙的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比擬的。」張良瓊對本報記者表示。但是,隨著小橙一天天長大,在與爺爺奶奶相處時,隔代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我們把這種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及教育孫子的現象稱為「隔代教育」。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顯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到孫子輩的撫養和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極為普遍。說西方國家的父母這樣做是他們「先進」教育觀念所決定的其實也不是事實,因為在他們未崛起的時候已經就是這樣了。而我們的父母從古至今都有功成名就後「封妻蔭子」的觀念,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眷顧無人能及。
  • 以《海蒂與爺爺》為例,解析「隔代教育」的利與弊,方法與實踐
    海蒂在嬰兒時期就失去了父母,所以她只能夠由姨媽養大,但是姨媽因為家庭情況不願意將海蒂養大,因此就將海蒂送回了阿爾卑斯給她爺爺撫養,但是她的爺爺性格不好,很是孤僻,而且海蒂剛到陌生的地方很不適應。雖然很不適應,但是她在這個地方生活的很是自由自在,阿爾卑斯有著美麗的景觀,她每天都在外面自由自在不需要總是待在家裡,而是去領略大自然的環境以及風光。
  • 「隔代遺傳」有多強大?避開父母的顏值,和爺爺奶奶如複製粘貼
    但是,許多的寶爸寶媽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得和自己一點不像,反而像他們的爺爺奶奶,像是被複製粘貼了一樣。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許多的明星名人的寶寶們都並沒有繼承他們的神仙顏值,反而跟爺爺奶奶相貌一樣,這一切都是因為強大的隔代遺傳。
  • 孩子長得像爺爺奶奶?沒錯,這些特徵確實還能隔代遺傳!
    相信媽媽們在帶娃時一定會聽到這樣一句亙古不變的誇獎,句式大致是這樣的,「這孩子真像TA爸爸啊or像媽媽啊!瞧著xxx(某處五官),真好看!」聽到這樣的話,雖然媽媽們知道是客套話或者一天聽了幾百遍,還是會很開心。
  • 孫女受委屈,奶奶教孫女懟媽媽—如何在隔代養育中實現「共贏」
    今天跟孩子姥姥聊天,聽她八卦了這樣一件事:鄰居家有個上三年級的孩子,放暑假時,老玩手機不寫作業,於是兒媳婦一生氣,把孩子轟到了地裡,讓她去跟奶奶幹農活。因為下午地裡蚊子比較多,婆婆就心疼孩子,怕孩子被蚊子咬。於是,就對孩子說:「回去問問你媽,你怎麼不去體驗生活去?」為什麼婆婆會這樣說呢?是故意跟兒媳婦對著幹嗎?
  • 千萬別讓爺爺奶奶帶孩子!4歲女孩肚子像懷孕,爺爺卻說這樣好!
    「媽媽生,奶奶養,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天天菜市場,外公外婆來欣賞……」這個順口溜道出了多少家庭的憂傷。圖片來源網絡爺爺卻說當媽的少見多怪,孩子就是胖了點。爸爸媽媽不在家,爺爺做的飯孩子不愛吃,當爺爺的心疼,每天都掏出二三十塊錢給孩子,讓她隨便買吃的,有方便麵、薯條、飲料還有一堆其他的小零食......
  • 愛奶奶不愛媽媽?三方面剖析,如何解決隔代撫養的教育問題
    最近豆豆爸找我聊天尋求解決辦法,主要是隔代撫養帶來的親子陪伴和親子教育問題。豆豆的爸爸媽媽白天都需要上班,所以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在帶,加上奶奶的溺愛和無原則養育法,對於想要帶領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豆爸豆媽束手無策,家庭矛盾日益矛盾,特別是婆媳緊張關係,讓夾在中間的豆爸非常痛苦。比方說睡覺問題,就讓豆爸非常痛苦。
  • 避免隔代教育「四大地雷」,當聰明好婆婆
    孩子奶奶總是依著孩子,孩子跑哪兒,奶奶屁股後面攆著餵飯。每次小菲方面提出來,這樣做不行。孩子奶奶總會說:&34;這樣的橋段不勝枚舉,久而久之,她和婆婆之間再也無法進行和平的溝通,小菲現在正處於職業上升期,又不能為了看孩子而選擇辭職,因此婆媳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嚴重。
  •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成了許多人教育孩子失敗的藉口,也成了對問題少年詬病的理由。事實上,大約在5年前,社會上已經開始流傳這樣的論調:隔代教育,是誤人子弟的一種教育方式。意思很清楚,被爺爺奶奶們帶著,孩子成為問題少年的機率要增大很多。  當趙增青埋怨母親溺愛自己孩子諸般不是時,母親憤憤地說,「連你也是我帶大的,也沒見有多壞。」
  • 爺爺老家帶孫子患上焦慮症|隔代教育的矛盾究竟如何解?
    以前我們總說「隔代親」,通常大多數老人都特別喜歡孩子,也非常樂意幫助孩子的父母照顧孩子。但在現實生活中, 隔代教育在給予忙碌的父母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隨之暴露出它的弊端,比如:老人體力不支、安全考慮過度、過分溺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