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禾城的公園和小區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帶著孩子的老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4位老人、一對小夫妻圍著一個孩子轉,可兩代人在育兒方式上往往會產生很大分歧,家庭裡也就多了不少「火藥味」。
一名女兒剛上幼兒園的爸爸表示,女兒出生後一直由妻子照顧,孩子脾氣、性格都培養得不錯,女兒大了點後,妻子提出想出去工作,於是他找來自己的媽媽幫帶孩子,問題也就出現了:奶奶非常疼愛孫女,孩子一哭鬧就給好吃的、給看卡通片,導致女兒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毛病。「雖說這樣,但媽媽帶孩子的辛苦我看在眼裡,也不好多說什麼,但妻子有意見,後來只好讓媽媽回了老家,妻子辭職繼續帶孩子。」這名爸爸有些無奈地說。
類似的問題在不少家庭中都會或多或少存在,當天前來做講座的南湖區社區教育講師團成員、嘉興市21世紀外國語學校校長陳家瑋建議,幫子女看管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在隔代教育中要正確定位、擺正心態,要「少說、多看、多聽」,多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經驗,多與子女溝通,要和家庭成員保持意見統一,不可太溺愛等。
秀運社區的楊章妹阿姨前不久剛「榮升」為外婆,她說:「今天的講座對我來說是場及時雨,為了教育好我的寶貝外甥,我一定會多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知識,拋棄陳舊觀念。」
真合社區的屠莉華阿姨說:「我現在在帶孫子,經常不知道怎麼去管,管多了怕兒子媳婦說,管少了又怕孩子成長不好,通過今天的講座,我心中的疑團也消除了一大部分。」屠阿姨說,她會擺正自己的位置,更多地放手讓兒子媳婦去管教孩子。
家中有一個6歲孫子的林秀英阿姨聽完講座後顯得意猶未盡:「沒想到隔代教育也有這麼多學問,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心態,還要處理和自己的孩子、孫子之間的關係,看來我要好好研究研究啦。」林阿姨還提議,今後舉辦類似內容的講座可以讓受眾面更大些,老的少的可以一起坐下來探討如何開展家庭教育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