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2021-01-19 嘉興頻道

  如今,在禾城的公園和小區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帶著孩子的老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4位老人、一對小夫妻圍著一個孩子轉,可兩代人在育兒方式上往往會產生很大分歧,家庭裡也就多了不少「火藥味」。

  一名女兒剛上幼兒園的爸爸表示,女兒出生後一直由妻子照顧,孩子脾氣、性格都培養得不錯,女兒大了點後,妻子提出想出去工作,於是他找來自己的媽媽幫帶孩子,問題也就出現了:奶奶非常疼愛孫女,孩子一哭鬧就給好吃的、給看卡通片,導致女兒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毛病。「雖說這樣,但媽媽帶孩子的辛苦我看在眼裡,也不好多說什麼,但妻子有意見,後來只好讓媽媽回了老家,妻子辭職繼續帶孩子。」這名爸爸有些無奈地說。

  類似的問題在不少家庭中都會或多或少存在,當天前來做講座的南湖區社區教育講師團成員、嘉興市21世紀外國語學校校長陳家瑋建議,幫子女看管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在隔代教育中要正確定位、擺正心態,要「少說、多看、多聽」,多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經驗,多與子女溝通,要和家庭成員保持意見統一,不可太溺愛等。

  秀運社區的楊章妹阿姨前不久剛「榮升」為外婆,她說:「今天的講座對我來說是場及時雨,為了教育好我的寶貝外甥,我一定會多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知識,拋棄陳舊觀念。」

  真合社區的屠莉華阿姨說:「我現在在帶孫子,經常不知道怎麼去管,管多了怕兒子媳婦說,管少了又怕孩子成長不好,通過今天的講座,我心中的疑團也消除了一大部分。」屠阿姨說,她會擺正自己的位置,更多地放手讓兒子媳婦去管教孩子。

  家中有一個6歲孫子的林秀英阿姨聽完講座後顯得意猶未盡:「沒想到隔代教育也有這麼多學問,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心態,還要處理和自己的孩子、孫子之間的關係,看來我要好好研究研究啦。」林阿姨還提議,今後舉辦類似內容的講座可以讓受眾面更大些,老的少的可以一起坐下來探討如何開展家庭教育這個話題。

相關焦點

  • 怎樣才是良好的隔代教育 幼兒園開了一場「爺爺奶奶家長會」
    而近日,嘉興市第一幼兒園勤儉園區和北京城園區舉辦的一場家長會,來開的不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一個家庭中,對幼兒的照顧很多都是來自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成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市第一幼兒園負責開展此次家長會的老師告訴記者,「隔代教育」面臨的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 離去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每個人生下來那刻,便註定了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同的是,在或不在,親或不親。小時候,我總在電視上看別人的爺爺,看著看著,就很羨慕,可惜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我的爺爺,永遠活在別人的記憶中。可惜,我們姐妹,只有大姐見過爺爺,被爺爺抱過。他早早離開人世,沒有來得及看他的孫子,也沒有來得及看我。慢慢長大以後,知道這是種必須要接受的不圓滿。原來人生中將要面對的,不僅是別離,還有「陌生」的親人。比起爺爺,奶奶應該是我最熟悉的人。我們小時候,都是由奶奶帶大。
  • 嘉興在線丨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一起聽聽這堂給爺爺奶奶的家教課
    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一起聽聽這堂給爺爺奶奶的家教課 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上海社科院曾公布過一份兒童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發現城市的隔代教育比例已經高達89%。隔代教育的弊端在哪裡?當老人帶娃無法避免,如何提高隔代教育的效率?
  • 爺爺奶奶學拼音學開車 隔代教育令老人紛紛充電
    年輕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小囡的教育問題。於是,家裡4位老人就輪流幫忙小夫妻照看孩子。據有關方面統計,上海市約89%的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大。  然而,「隔代教育」時老一輩與年輕人在育兒觀念上的衝突,常常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 「外婆的澎湖灣」,為什麼不是「奶奶、爺爺、外公」?長見識了
    歌曲傳唱至今,而每個人的心底,提起「外婆」二字,總是意味著溫馨、溫暖、安全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取代的。「外婆的澎湖灣」、「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為什麼卻沒有奶奶、爺爺、外公什麼事?外婆,特指媽媽的媽媽,而奶奶有可能是隔壁鄰居的張奶奶、王奶奶,還有過馬路的老奶奶。
  • 爺爺老家帶孫子患上焦慮症|隔代教育的矛盾究竟如何解?
    現如今,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已經是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隔代教育中的矛盾如何解?無疑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直來帶,而他的父母基本上都不怎麼陪伴的話,這個會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父母該上崗的時候上不了崗。也就是說:在孩子心中,基本上沒有了父母的位置。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英文是一樣的嘛?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英文是一樣的嗎?堂姐,表姐,表弟,表哥的英文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A:I was very close to my grandma.我和我外婆非常親近。B:Which side, paternal or maternal?
  • 良好的隔代教育,73歲奶奶老師有妙招!
    為了幫助祖輩家長科學面對隔代教育,3月15日下午,杭州市鳳凰幼兒園特別邀請了一位73歲的奶奶老師來園為祖輩家長開展「隔代教育」專題講座。本次特別邀請的奶奶老師是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及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朱靜怡老師。朱靜怡老師以祖輩的身份,和在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分享自己在教養孫子的過程中的3個案例故事和心得體會。
  • 讓晨光夕陽更燦爛,新邵推動隔代教育穩步開展
    紅網時刻12月18日訊(通訊員 何雯 黃釵)12月17日,我縣隔代家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同時舉行新邵縣隔代家庭教育培訓基地掛牌儀式。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長峰為基地授牌,他要求,各鄉鎮、各單位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紮實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和隔代家庭教育工作。會議指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整個教育過程密不可分的三個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重點,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國家和你說點心裡話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國家和你說點心裡話 2020-01-31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生女兒的孩子,有必要隨母姓,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嗎?
    2、孩子沒必要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還有些老人比較在乎孩子對自己的稱呼,不喜歡外孫外孫女叫自己外公外婆(有些地方叫姥爺姥姥),非要叫爺爺奶奶——尤其是在孩子冠上母親的姓氏之後。對此,我還是那句話,一個稱呼而已,有必要嗎?難道孩子叫爺爺奶奶,能改變他是外孫的事實嗎?
  • 為何中國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西方卻用一個單詞搞定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帆品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為何中國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西方卻用一個單詞搞定。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而且從孩子牙牙學語是就會教: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婆。
  • 重陽節,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立體賀卡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家長可以帶著小朋友去看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平日裡,也要教育孩子多尊敬老人,給老人捶捶背,陪老人散散步。分享一個簡單易做的重陽節的立體賀卡。準備材料:彩色卡紙、各種尺寸和顏色的圓點貼紙、好看的紙膠帶、彩筆。將彩色卡紙裁成合適的尺寸,像摺扇子一樣反覆摺疊。
  • 農村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為何加一「外」字貶低身份?
    摘要:農村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為何加一「外」字貶低身份?而對於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叫法,我老家是沒有這樣的顧慮的,也是同樓主一樣,都是叫做爺爺奶奶,但這也是一種特殊情況:我奶奶(實際是外婆)有兩個女兒,我母親就是長女,當初我奶奶為了留一個在家養老,就招了親,也就是倒插門,所以我父親就來我家和爺爺奶奶(也就是外公外婆)一起住。因為在一起住,叫外公外婆就顯得見外,所以也就叫爺爺奶奶了。
  • 【知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英文是一樣的嘛?
    我和我外婆非常親近。B:Which side, paternal or maternal?哪一邊,父親還是母親那邊?A:On my mother's side.我媽媽那邊的。看,歪果仁的區分就是不區分!如果一定要區分,他們會說是父親那邊,還是母親那邊。
  • 孩子長得像爺爺奶奶?沒錯,這些特徵確實還能隔代遺傳!
    「這孩子真像他爺爺啊!這雙眼皮,你們小兩口都沒有啊!」雖說也是在誇寶寶,但這句話多多少少讓人有些尷尬,其實呢,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難理解啦!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隔代遺傳這個概念。那麼什麼是隔代遺傳呢?隔代遺傳指的是爺爺奶奶輩所具有的一些特徵在爸爸媽媽輩沒有表現出來,而又出現在了寶寶這一輩上。
  • 隔代教育,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網友:未必!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 「中國式」隔代教育: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退休老教師的話,講出了「中國式」隔代教育的尷尬: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我們身邊,經常有家長說「自家孩子很聰明」,也有家長說「孩子行為習慣不好,是因為爺爺奶奶帶大的」,卻很少有人肯定爺爺奶奶在帶孩子方面的正面作用。
  • 「超努力爺爺奶奶」火了,為孫女提前自學功課,比考研還認真
    這時,一個家庭只要能做好這5點,就能將隔代育兒的優勢發揮到最大。2.祖輩身體健康,精神充沛隔代育兒,意味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參與到育兒中所以,參與育兒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們一定要先保證自己的身體足夠健康,精神狀態足夠好。如果老人家自己身體都不夠好,還要受累來照顧孫子孫女,那做兒女的也太不孝順了。
  • 家族「獨苗」誕生,引爺爺和外公深情凝視多時,網友:定格的畫面
    隔代親在有很多家庭裡都是很常見的,特別現在很多父母工作忙就將孩子給奶奶或姥姥帶,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孫輩通常很是疼愛。前段時間,有個寶媽在網絡上曬出了一段爺爺、外公看寶寶的視頻。許多網友看到視頻裡的外公爺爺一直趴在嬰兒床旁邊,能夠一動不動,紛紛稱這定格的畫面透漏著深層的愛,可見爺爺和外公都很疼這"獨苗"。也說可以預見這孩子,以後肯定很受外公爺爺的疼愛,幸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