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女兒的孩子,有必要隨母姓,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嗎?

2020-12-14 智慧早教經

生孩子隨父親姓,是我國傳統的做法,但是近年來,有一種新的做法,就是孩子隨母親姓,並且把母親的父母叫做爺爺奶奶,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母親是獨生女的家庭中。

這種「反傳統」的現象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甚至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孩子的姓氏問題產生了糾紛。

今天,我來說說自己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文章只是闡述本人的個人觀點,沒有要強加給任何人的意思,不喜勿噴):

1、孩子可以隨父親姓,也可以隨母親姓,前提是雙方商量好

我本人對姓氏這件事是看得比較淡的,孩子是自己生的,姓什麼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別說是隨父親姓,就算隨奶奶姓,隨外婆姓,流的不還是自己的血,管自己叫媽媽麼?

有些人之所以堅持孩子要隨自己姓,無非是怕自己的姓氏在自己手裡「斷了香火」,但我想說,你的姓氏又不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全國那麼多同姓氏的,少你們家的一個不少,多你們家一個也不多。

至於有人說,孩子隨自己姓,將來去世了還有人給上墳,我更是覺得很好笑,人都死了,還有必要在乎有沒有人給上墳嗎?過了三代之後,還有幾個人記得你,給你上墳呢?即使兒孫滿堂,但他們到底給不給你上墳,未必你還能知道嗎?

所以,我覺得只要雙方家庭商量好,孩子隨誰姓都是可以的,如果為了孩子的姓氏問題,搞得全家雞飛狗跳,甚至兩個家庭反目成仇,那是得不償失的。

2、孩子沒必要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

還有些老人比較在乎孩子對自己的稱呼,不喜歡外孫外孫女叫自己外公外婆(有些地方叫姥爺姥姥),非要叫爺爺奶奶——尤其是在孩子冠上母親的姓氏之後。

對此,我還是那句話,一個稱呼而已,有必要嗎?難道孩子叫爺爺奶奶,能改變他是外孫的事實嗎?還是說,原本和外孫的關係不是很親密,叫了爺爺奶奶後突然就親密了?

而且,改變稱呼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不利的,兒歌中明明唱到: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婆,但孩子發現自己「只有」爺爺奶奶,肯定會有疑問的。

所以說稱呼什麼的,按照傳統做法來就好了,該叫外公外婆就叫外公外婆,該叫爺爺奶奶就叫爺爺奶奶,要不然,孩子的舅舅難不成也改叫叔叔,阿姨也要改叫姑姑?其他的親戚,比如說叔外公、姨外婆之類的,也都改了?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亂了套了,不止是孩子覺得亂,就連大人也要理不清其中的關係了!

而且,我本人是比較中意外公外婆這個稱呼的,因為它獨一無二!孩子在大街上見到其他老年人叫「爺爺」「奶奶」的現象很常見,但你見過孩子隨便管一個陌生老年人叫「外公」「外婆」的嗎?

3、如果是兩個孩子,最好不要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如果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又生了二胎的話,那麼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的現象也是比較多見的。但我認為,這種做法實際上對孩子是不利的,最好不要這麼做。

首先是這種做法讓外人乍一看覺得像是重組的家庭,孩子在外面也會經常遭遇這種疑問,時間一久,孩子也會覺得厭煩或者不理解。

如果只是外人不理解還好說,畢竟咱是自己過日子,可以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在於:有可能會使得家庭分化成兩個陣營

父母對於兩個孩子,是很難(其實是幾乎不可能)做到表裡如一的公平的,而人性的弱點通常會讓父母對跟自己姓的那個孩子更為偏愛!父母尚且如此,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更難避免了。

我一個朋友家就是這種情況,兩個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有時候會對孫女(隨母親姓)開玩笑說:你要是不乖就去找外公外婆吧!但是對於隨父親姓的孫子,兩個老人就不開這樣的玩笑。

這種現象不是個例,在很多兩個孩子不同姓的家庭中經常可以見到。大人們的這種或有意或無意的玩笑,以及在行為中或有意或無意表現出來的偏心,傷害的不是別人,正是年幼的孩子。

所以我覺得,從為了孩子好的角度,真的沒有必要讓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要麼就都隨父姓,要麼就都隨母姓。因為比起在孩子的姓氏問題上糾結公不公平,孩子的心理健康更為重要。

以上就是我對孩子隨誰姓,能不能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這件事的一些看法。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一起來討論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大寶隨父姓,二寶隨母姓,這種新潮流到底合不合理?
    中國的傳統,孩子一般都是跟男方姓,只有招女婿,孩子才跟女方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兩個孩子,一個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成了很多人關注的話題,這種情況主要是獨生子女家庭才有的現象,有個跟女方姓的孩子,獨生女家庭的父母心裡會舒服些,她們父母幫女兒帶孩子,有的也給買了房子,將來房產存款也是留給女兒,不然的話,這就是一輩子為男方家打工了,那麼,大寶隨父姓,二寶隨母姓,這種新潮流到底合不合理?
  • 被叫外公外婆,你覺得是見外了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唱響在大街小巷,沒有人去計較為什麼不是奶奶的澎湖灣,反而感覺外婆更親切。 我有個老領導,獨生女兒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成家立業了,頭胎生了個女兒,二胎又生了龍鳳胎。每年放暑假的時候,三個孩子就會回老家看他,他也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孫兒孫女,非常愜意地享受著天倫之樂。
  • 孩子隨母姓?坑娃!
    隨母姓的孩子在上學期間,很有可能會被同學恥笑為什麼不隨父姓,有可能會開一些倫理上的玩笑,童言無忌,小孩子的話是沒有什麼邏輯的,而這些沒有邏輯的恥笑就會讓孩子很困擾,有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比如自卑,或者抑鬱,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影響。
  • 離去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每個人生下來那刻,便註定了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同的是,在或不在,親或不親。小時候,我總在電視上看別人的爺爺,看著看著,就很羨慕,可惜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我的爺爺,永遠活在別人的記憶中。家裡有一個很神奇的習慣,每當新的娃娃出生,都會交給奶奶帶,直到下一個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裡蹦出來,前一個孩子就會轉到姐姐的房間去。而我,應該是奶奶最後帶的孩子。小時候,記得姐姐的房間是最熱鬧的,因為她們可以一起說話,一起玩。所以,我那時最想的是快快長大,或者媽媽再快點生一個孩子,這樣,我就能搬出奶奶的房間了。
  • 「外婆的澎湖灣」,為什麼不是「奶奶、爺爺、外公」?長見識了
    歌曲傳唱至今,而每個人的心底,提起「外婆」二字,總是意味著溫馨、溫暖、安全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取代的。「外婆的澎湖灣」、「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為什麼卻沒有奶奶、爺爺、外公什麼事?外婆,特指媽媽的媽媽,而奶奶有可能是隔壁鄰居的張奶奶、王奶奶,還有過馬路的老奶奶。
  • 「雖然我隨母姓,但我以後絕不讓孩子隨母姓!」寶媽道出難言之隱
    >「雖然我隨母姓,但我絕不讓我的孩子隨母姓。女方娘家並不認可「跟母姓」「我在爺爺奶奶家像一個融不進去的外人,在外公外婆家也只是外孫,人家有自己的親孫子,我雖然跟母姓但依舊被視為『外孫』,待遇差別極大。」王女士說起這個問題時一臉糟心,在她看來,媽媽讓自己跟母姓純粹沒事找事,表面上是為了推動平權發展,實際上卻給女兒留下了大麻煩。
  • 因二寶隨母姓,外公外婆立遺囑,把全部家產留給娃,網友意見不一
    寶寶出生,取名時一般都是跟爸爸姓,但也有部分情況,孩子隨媽媽姓。對於孩子跟哪方姓的問題,有的家庭無所謂,有的家庭卻比較在意。李先生的妻子是家裡的獨生女,兩位老人很是寵愛和重視。在結婚前,李先生夫妻倆就跟兩家人商量好了,結婚後要兩個孩子,大寶隨父姓,二寶隨母姓。
  • 「兩頭婚興起」:你支持不娶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嗎?
    婚後生育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在兩頭婚的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種新興的婚姻模式正好適應夫妻兩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但是,孩子隨母姓,那是大大的戳痛了他們那根叫做「傳統」,實則是男權作祟的敏感神經。男人們嘴上說著提倡男女平等,實則內心拒絕真正的平等,一個姓氏就能看出男人們根本就放不下內心裡根深蒂固的男權思維。
  • 農村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為何加一「外」字貶低身份?
    摘要:農村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為何加一「外」字貶低身份?而對於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叫法,我老家是沒有這樣的顧慮的,也是同樓主一樣,都是叫做爺爺奶奶,但這也是一種特殊情況:我奶奶(實際是外婆)有兩個女兒,我母親就是長女,當初我奶奶為了留一個在家養老,就招了親,也就是倒插門,所以我父親就來我家和爺爺奶奶(也就是外公外婆)一起住。因為在一起住,叫外公外婆就顯得見外,所以也就叫爺爺奶奶了。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又隨母姓的「兩頭婚」,你願意嗎?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化名)和丈夫小爭(化名),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
  • 「嶽父嶽母讓孩子叫爺爺奶奶,我該同意嗎?」寶爸的求助引爭議
    孩子隨父親姓,這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但是近幾年出現了孩子跟媽媽一個姓,並且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大多數出現在母親是獨生女的家庭。有一位爸爸說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有兩個孩子,在生二胎之前夫妻倆已經商量好,讓老二和妻子一個姓。
  • 為何中國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西方卻用一個單詞搞定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帆品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為何中國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西方卻用一個單詞搞定。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而且從孩子牙牙學語是就會教: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婆。
  • 「為啥外婆帶娃得給錢,奶奶帶娃就是義務?」女人回懟讓男人變啞
    文\好孕姐如今有孩子的夫妻多半都得上班,帶娃任務只能由老人來承擔,要麼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要麼是孩子的外公外婆。但在不同的帶娃大軍中,你會發現,外婆帶娃和奶奶帶娃,受到的待遇還是不同的。妻子不樂意,覺得這錢沒必要非得給。朋友於是脫口而出「怎麼你媽帶娃就可以給錢,我媽來帶娃就是義務?」沒想到妻子居然說,孩子要是改成她的姓,外婆也可以免費帶!把他氣得一句話說不出。由朋友的事我想到,如今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雖然孩子是由奶奶或者外婆帶,但兩位老人的確待遇不同。奶奶帶似乎就是天經地義,外婆帶就是「來幫忙的」。
  • 二胎隨「母姓」成新潮流?網友:都是思想在作怪
    ,那就直接都隨母姓,反正忍受各種痛苦十月懷胎的是女人、冒著生命危險生孩子的是女人,照顧孩子也全推給女人,掙錢養孩子也是女人的責任,全能的中國女人,要男人幹嘛?網友4:不是非要說傳統是對的,但是這是中國,民俗的固定思維會認為,二胎的孩子隨了母姓,可能是女方二婚帶來的。另外兩個孩子連姓氏都不一樣,咋能證明是一家人?
  • 「兩頭婚」興起:夫妻屬於各自原生家庭,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兩頭婚」興起:夫妻屬於各自原生家庭,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最近幾年,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一帶悄悄興起——兩頭婚,這種婚姻簡單來說就是男女成婚之後,兩夫妻還是與自己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各自住在各自的家,一般都會生育兩個小孩,其中一名隨父姓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你願意嗎?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化名)和丈夫小爭(化名),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英文是一樣的嘛?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英文是一樣的嗎?堂姐,表姐,表弟,表哥的英文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A:I was very close to my grandma.我和我外婆非常親近。B:Which side, paternal or maternal?
  • 「就因我爸沒出息,爺爺奶奶才把我當外人」隨媽姓的孩子崩潰大哭
    就比如下面這個案例,孩子的話很扎心。「就因我爸沒出息,爺爺奶奶才把我當外人」我表姐是家裡的獨生女,舅舅舅媽一個做生意一個在事業單位工作,等於一個有錢,一個有退休金。所以,我表姐結婚前,就有兩套房,她老公家庭條件稍差一些,所以結婚後就留在表姐家這邊,雖未明說是「入贅」,但也差不多。
  • 孩子隨母姓成新潮,龍鳳胎媽媽卻後悔不已,兒子女兒變「陌生人」
    婚前就說好了,以後要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如今要給孩子取名字了,為此爭吵不斷,文文覺得家裡只有自己一個女兒,男孩應該隨母姓,但小沈父母堅決不同意,男孩是要繼承家族香火的,說什麼都不能隨母姓。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4位老人、一對小夫妻圍著一個孩子轉,可兩代人在育兒方式上往往會產生很大分歧,家庭裡也就多了不少「火藥味」。  一名女兒剛上幼兒園的爸爸表示,女兒出生後一直由妻子照顧,孩子脾氣、性格都培養得不錯,女兒大了點後,妻子提出想出去工作,於是他找來自己的媽媽幫帶孩子,問題也就出現了:奶奶非常疼愛孫女,孩子一哭鬧就給好吃的、給看卡通片,導致女兒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