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下來那刻,便註定了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不同的是,在或不在,親或不親。
小時候,我總在電視上看別人的爺爺,看著看著,就很羨慕,可惜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
我的爺爺,永遠活在別人的記憶中。
別人說,你的爺爺年輕時是個很好的人,別人說,你的爺爺曾經幫過誰的忙。在別人的記憶中,似乎只留下那些美好的部分。
總之,我得出的結論是,我爺爺是很和善的人。
所以我在想,如果爺爺沒有那麼早走的話,我是否也能像電視上演那樣,有一個很疼愛我的爺爺?可惜,我們姐妹,只有大姐見過爺爺,被爺爺抱過。他早早離開人世,沒有來得及看他的孫子,也沒有來得及看我。
慢慢長大以後,知道這是種必須要接受的不圓滿。原來人生中將要面對的,不僅是別離,還有「陌生」的親人。
比起爺爺,奶奶應該是我最熟悉的人。
我們小時候,都是由奶奶帶大。家裡有一個很神奇的習慣,每當新的娃娃出生,都會交給奶奶帶,直到下一個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裡蹦出來,前一個孩子就會轉到姐姐的房間去。
而我,應該是奶奶最後帶的孩子。
小時候,記得姐姐的房間是最熱鬧的,因為她們可以一起說話,一起玩。所以,我那時最想的是快快長大,或者媽媽再快點生一個孩子,這樣,我就能搬出奶奶的房間了。
後來,媽媽又生了一個弟弟,我那時很開心。想著終於輪到我可以搬出去了,沒想到這個神奇的習慣被打破了。
因為媽媽生的是弟弟,所以她要自己帶,我和奶奶的希望同時落空,我只能繼續留在奶奶的房間。
小時候不懂,長大後才知道,這原來是我人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日子。
我沒有爺爺疼愛,奶奶雖然重男輕女,但是我依然感受到她對我們的好。我踢被子會幫我蓋的人,冬天為我暖腳丫的人,偷偷給我錢買零食吃的人,等等那些小事,都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與很多很多人不同的是,我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對我這樣好過,也沒有這樣親。
但是,在我讀初二那年,奶奶就走了,她活到八十多歲,在剛剛過完年時,很安靜地走了。後來我夢見她,她還是和以前那樣,坐在她房間的床上。
醒來,卻什麼都沒有了。
小時候過年,我跟著媽媽回娘家。
每當去那個地方,我都感覺不太自在,因為陌生和不熟悉。
但總有讓你熟悉的人,那是我外公。
我覺得外公是很像爺爺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性格特別好。外公總是安靜地忙碌著他的事情,那些聒噪,那些喧囂,似乎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他看人的眼神是柔和的,尤其,我感覺得到他對我媽好。
長大以後,我便很少再去外公家裡,我覺得人雖然在不同的地方,但一切安好便已足夠。
但天不遂人願,去年,外公走了,我沒有看他最後一眼。
到了最後,我似乎只有外婆了。
今年過年,我姐她們到舅舅家去,提到我時,外婆說很久沒見我,改天要來看我。我想,她是不是也要給我介紹相親。
不過,卻沒有了後來,因為外婆病了,突然間住了院,在醫院的病床上躺了很久。
我那時陪我爸到醫院的三樓透析,然後跑到四樓住院部看外婆。
前幾天還很好的她,一半的身子癱了,只能躺在病床上,用還能動的一隻手敲擊床沿。她還能說話,說我好看,我不知是開心還是難過好。
後來我去上班,直到國慶回家去看望她,她那時已經全身無法動彈,剩皮包骨,奄奄一息,也不能說話,我只看到她眼角的淚花在閃爍。
我那時難受得想哭,不忍心看。
第二天,外婆便過世了,想必是她了無遺憾了吧。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於是,全都走了。
而我們,依然在堅持著。也許終有一天,我也會踏上那條路,不知在何時,只盼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