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一起聽聽這堂給爺爺奶奶的家教課
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上海社科院曾公布過一份兒童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發現城市的隔代教育比例已經高達89%。
隔代教育的弊端在哪裡?當老人帶娃無法避免,如何提高隔代教育的效率?連日來,嘉興市實驗小學的心理教師團隊——「快樂心」黨員服務隊先後走進嘉州美都社區和文星社區,為爺爺奶奶們辦起了「家教培訓班」。
「快樂心」黨員服務隊的老師們講授隔代教育現狀,傳授隔代教育實招,此外,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老人們的內心困惑,為他們答疑解惑,得到了老人的一致好評。
別讓「不放心」導致「不成長」
現代社會中,很多年輕父母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兒童的撫養和教育之中,於是隔代教育是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客觀存在的一種教育形態。那麼,在隔代教育中,祖輩應該怎麼做呢?他們又有哪些困惑呢?為此,嘉實「快樂心」黨員服務隊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量身定製了這個智慧課堂。
經過前期火熱報名,爺爺奶奶們準時到達社區活動室齊聚一堂。活動前,服務隊的張萍老師先讓各位爺爺奶奶做了一份調查問卷。與此同時,張老師還給大家播放了一段班中孩子和祖輩一起遊戲、做家務,孩子對祖輩說心裡話的視頻,讓現場的爺爺奶奶們產生了共鳴。
在暖場活動後,嘉實「快樂心」黨員服務隊骨幹教師、深入低段教學32年的資深班主任朱黎莉老師,給爺爺奶奶們描述了隔代教育的現狀。朱老師從隔代教育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針對隔代教育這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給出了切實可行的中肯建議。在朱老師的講解過程中,爺爺奶奶們頻頻發出會意的笑聲,時不時流露出難為情的神態,還不時拍下朱老師的PPT,並在筆記本上頻繁書寫著。在這樣的互動中,改變悄然發生。
其實,客觀分析起來,隔代教育有利有弊。據朱老師分析,隔代教育的優勢首先在於老人時間充裕、有足夠的時間來照顧孩子,另外老人一般都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而且更有耐心,此外,老人有更加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可以和孩子進行分享。
當然,隔代教育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關心則亂,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老人往往關心得太多:由於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累著、怕孩子浪費時間等各種原因,收拾房間、做家務都是老人包辦;怕孩子餓了、冷了,總是頻繁噓寒問暖;缺乏原則性,如果孩子一哭一鬧,老人就心軟了。
殊不知,這些「關心」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孩子缺乏勞動能力的培養,自理能力較弱;常常被縱容,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弱,往往會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不懂得寬容和理解;孩子的學習品質比較弱,老人頻繁地噓寒問暖,實際上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會讓孩子做事缺乏毅力,容易半途而廢;老人的縱容也會讓孩子缺乏規則意識。
究竟有什麼好辦法,能夠改變現狀?朱老師首先建議老人們要明確一個觀點: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老人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接送、做飯燒菜是可以的,但平時更多要做兒女的指導者、建議者和監督者,而不是包辦代替兒女為人父母的責任。另外,作為祖輩努力做到「忍得」「捨得」,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只有經過磨礪才能成長成才。
爺爺奶奶伴學四妙招
對於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爺爺奶奶在教育中存在更多的不適應,對此,嘉實學生發展中心副主任、「快樂心」黨員服務隊隊長、資深專職心理教師沈碩文針對家有新生的爺爺奶奶,又給出了一劑智慧強心劑——伴學四妙招。現場的爺爺奶奶們眉開眼笑,掌聲不斷,有的人在筆記本上記了滿滿三頁。
沈老師表示,幼兒園和小學兩者教育方式不同,幼兒園教育主要是開展遊戲項目,以孩子能力發展為主,小學教育是正規課業,以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需要兒童通過身心的調整來適應。
第一招:動一動,適應新環境。存在作業拖拉、書寫困難等問題的孩子,或許在平衡能力、動作協調與靈敏、力量和耐心、手部動作靈活協調等方面存在問題,可以通過運動鍛鍊來緩解。比如,可以通過摺紙、剪紙、拼模型或捏橡皮泥等遊戲來鍛鍊肌肉。另外,還可以多開展這樣一些體育活動:走平衡木、踢毽子、跳繩等,可以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動作協調靈敏性;遊泳、攀爬、上下樓等運動,能提高孩子的力量和耐力;各種小球類運動,如桌球、羽毛球等,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性。
第二招:聊一聊,準備新開始。怎樣讓孩子融入新集體?對孩子要充滿愛意的關注,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鼓勵孩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和新朋友一起遊戲。當孩子學業受挫時,首先要學會耐心傾聽,通過開導教育,讓孩子對學習樹立正確的認識。
第三招:調一調,生活有規律。要讓孩子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調整好孩子的睡眠時間,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孩子畢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別太要強,「手把手」與「放手」要相互交替,嚴格要求和寬容鼓勵缺一不可。
第四招:鼓一鼓,學習好勁頭。進入小學之後,要養成六種學習好習慣:會聽,會問,會寫,學習能自理,精神能集中,閱讀有興趣。其中,可以從學習用品狀態良好、課本不丟三落四、桌面管理井然有序、書包整理清清楚楚等方面判斷孩子學習能否自理。另外,注意力水平是開展優質學習的重要基礎,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不易分散注意力的學習環境,不隨意打擾孩子的作業進程,積極肯定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努力,還可以通過遊戲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沈老師特別提到,在家庭教育中,統一戰線很重要。因為孩子天生會趨利避害,知道如何利用長輩的溺愛滿足不合理要求,知道如何利用長輩的心軟逃避懲罰。所以,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每個家庭一定要選出一個主要教育者(爸爸或媽媽),在是非問題上給孩子以正確引導,合理獎懲,老人們儘量不要幹涉年輕父母的教育方式。
爺爺感言
做孩子以及孩子父母的堅強後盾
——嘉興市實驗小學(東校區)101班學生馮麓溪的爺爺
老話說,隔代親隔代親。每個老人都寵自己的孫輩,但是怎麼合理地寵孩子,在這次爺爺奶奶的家教課上我受益匪淺。
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給孩子立規矩,小事如每天規定吃飯時間,大事如規劃好學習時間,老一輩的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尤其是在飯桌上,不能無限地寵孩子,該吃飯吃飯,該遊戲時遊戲,不可邊吃飯邊說話。
其次就是要跟自己的子女溝通好,教育下一代。時代在進步,不能再用我們當時教育孩子的一套,不可倚老賣老,特別是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時,我們不可插手,如果覺得他們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可以等孩子不在的時候再跟父母溝通,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與他們的父母爭論。但也有特殊的時候,現在的父母畢竟年輕,孩子有的時候不乖,父母耐心不夠,可能會吼,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制止,吼叫式的教育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應該靜下心來,以疏導為主,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
最後,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獨立的學習環境。當他在學習時,不要去隨意打擾他,比如不要時不時就去送點水果、送點喝的,這些可以在孩子休息時給他吃,而不是在他做作業時打擾他。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一整個家庭的責任,作為老一輩,我們要做孩子以及孩子父母的堅強後盾。
(圖片由嘉興市實驗小學提供)
來源:嘉興在線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