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隔代教育,73歲奶奶老師有妙招!

2020-12-22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馬琴芳

如今由於父母工作的繁忙,照顧幼兒日常生活的任務大多落到了祖輩的身上,他們成了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為了幫助祖輩家長科學面對隔代教育,3月15日下午,杭州市鳳凰幼兒園特別邀請了一位73歲的奶奶老師來園為祖輩家長開展「隔代教育」專題講座。

本次特別邀請的奶奶老師是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及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朱靜怡老師。朱靜怡老師以祖輩的身份,和在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分享自己在教養孫子的過程中的3個案例故事和心得體會。講座中,她特別提到了家庭中隔代教育的重要性,也分享了一些教育小妙招。

妙招一,讓孩子平淡長大。面對孩子長大後當什麼的問題上,讓孩子親自去體驗每一份職業的特點。妙招二,引導孩子學會忍受。教育的本質是放長線,在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時,不要一味滿足。妙招三,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比如,老人帶著孩子出去玩,路程遠的情況下也可以邊走邊探究大自然中的東西,學會觀察科學發現各種現象。

奶奶老師說理生動有趣,有效解決了「隔代教育」中的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鳴,爺爺奶奶們紛紛點頭稱讚。不少的奶奶外婆在結束後還與奶奶老師進行熱烈互動,交流現在家庭隔代教育中的一些教養方法。

相關焦點

  • 怎樣才是良好的隔代教育 幼兒園開了一場「爺爺奶奶家長會」
    而近日,嘉興市第一幼兒園勤儉園區和北京城園區舉辦的一場家長會,來開的不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一個家庭中,對幼兒的照顧很多都是來自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成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市第一幼兒園負責開展此次家長會的老師告訴記者,「隔代教育」面臨的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 常德丹洲鄉中心小學舉行「隔代教育有妙招 我與孫輩共成長」家庭...
    一聲聲稚嫩的童聲縈繞在丹小的校園裡,訴說對爺爺奶奶的無限感恩。11月29日上午,丹洲鄉中心小學組織開展了「隔代教育有妙招 我與孫輩共成長」隔代家庭教育講座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武陵區關工委以及區教育局關工委的高度重視,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鐵東明、副主任曾勤建、秘書長趙利紅、辦公室主任覃朗、區教育關工委主任褚儷華等到場指導工作。
  • 想要隔代教育不傷和氣?聰明的爺爺奶奶這樣做!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隔代教育的那些事。隔代教育中最容易掉的坑爺爺奶奶帶孩子時,如果產生了下面三種心理,隔代教育就容易費力不討好,甚至掉進坑裡。
  •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成了許多人教育孩子失敗的藉口,也成了對問題少年詬病的理由。事實上,大約在5年前,社會上已經開始流傳這樣的論調:隔代教育,是誤人子弟的一種教育方式。意思很清楚,被爺爺奶奶們帶著,孩子成為問題少年的機率要增大很多。  當趙增青埋怨母親溺愛自己孩子諸般不是時,母親憤憤地說,「連你也是我帶大的,也沒見有多壞。」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4位老人、一對小夫妻圍著一個孩子轉,可兩代人在育兒方式上往往會產生很大分歧,家庭裡也就多了不少「火藥味」。
  • 桑植:【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走進校園】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走進...
    桑植融媒12月4日訊(通訊員 向秀春 劉忠林)為關愛留守兒童,關心下一代成長,12月4日,按照縣教育局關工委工作部署要求,沙塔坪中學及小學開展隔代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本次活動由縣家庭教育講師團專家鍾培生和楊金元主講,吸引了全鄉共三百多名家長到現場學習。
  • 奏響家庭隔代教育和諧樂章——慈利縣龍潭河鎮關工委「家庭隔代...
    全鎮中小學及幼兒園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和幼兒教育的未成年人口達1800餘人,其中有近八成的孩子(留守孩子)生活在有祖輩陪伴的家庭。自2019年11月以來,龍潭河鎮關工委在慈利縣關工委、鎮黨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提升政治站位,強化家庭隔代教育家長培訓,夯實家庭隔代教育社會支撐,使家庭隔代教育在全鎮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
  • 教育家指出:「隔代教育」易引發孩子性格缺陷
    有這樣一個現狀——據相關調查統計,在市區,不滿12歲的兒童有半數左右主要依賴「隔代教育」,在郊縣,這一比例高達近80%。 ◎命題工作忙碌造成責任錯位 對年輕的父母來說,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多是無奈的選擇。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我們把這種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及教育孫子的現象稱為「隔代教育」。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顯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到孫子輩的撫養和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極為普遍。>雖說很多小孩都有任性、依賴、自理能力差等小毛病,但不可否認的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往往在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有資料顯示中國六成以上的問題少年都與父母關愛缺失、並且長期接受「隔代教育」有關。
  • 洋際中小:隔代有愛,教育有方
    為落實縣教育系統關工委關於「隔代教育」的有關精神,發揮退休教師的教育優勢,著力抓好家長學校建設和隔代教育工作,12月16日,洋際中小特別邀請退休教師黃南耕老師,進行《做「隔代教育」的小喇叭,促進少兒健康快樂成長》主題講座。天寒峭,卻擋不住家長們的熱情,受邀家長早早地來到學校。
  • 還在杜絕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利弊皆有,剖析好壞供你選擇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父母離異而將孩子轉交給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而父母的父母則承擔起了養育孫輩的責任,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二.為什麼會有隔代教育?
  • 隔代教育導致30%孩子有問題
    隔代教育導致30%孩子有問題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26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晚上媽媽帶娃,白天奶奶帶娃,「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的隔代教育非常普遍,基本上70%左右的家庭都是這麼做的。隔代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老年人的教育觀念相對於年輕爸媽來說,比較陳舊,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比較寵溺孩子,對孩子性格養成的影響比較深淵,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叛逆、自私等問題。
  • 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的隔代教育
    這樣,從2歲起,孩子跟奶奶一塊過,夫妻倆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漸漸的,他們發現,孩子變了。對他們越來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卻活蹦亂跳。夫妻倆總結的教訓是,對孩子管得太嚴了。相反,做奶奶的無比寬容,一切順著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學4年級時,與趙增青兩口子的隔膜越來越深。有事沒事總想往奶奶家跑。
  • 孩子還在交給爺爺奶奶教育?看看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的好與壞
    現在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父母的親子教育,一種是隔代的,交給爺爺奶奶教育。城市裡孩子基本上都是親子教育的多,農村很多家長因為要外出上班,所以隔代教育的要多一點。今天我們來聊聊,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歡迎給小編留言。
  • 退休奶奶培養出5歲小神童,「隔代教育」真的對孩子有影響嗎?
    5歲神童被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在一檔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上,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嘉賓,他叫王恆屹當年只有有5歲,卻能熟背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識字量高達3000多,被主持人稱作是「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隔代教育是當下社會的一種現實,或是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無暇照顧孩子,或是爺爺奶奶喜歡小孫子,也就是所謂的「隔輩親」,使得老人帶孩子成了很多家庭的選擇。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都有哪些呢?第一,隔代教育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 教育兒子被奶奶懟,隔代親成教育最大阻力,媽媽教育孩子有錯嗎
    鄰居張阿姨家有一個小孫子天天,家裡就這一個小孩子,被張阿姨和張叔叔寵上了天。天天八歲了上小學二年級,但是天天在學校裡總是不好好學習,總是考試倒數。昨天,天天放學回家,天天的媽媽看到天天的考試卷子,一百分的卷子就考了40分,氣不打一處來。就問天天在學校裡是不是都在玩,不好好學習。
  • 「中國式」隔代教育: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或許是因為教育理念不同,亦或許是因為兒子覺得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夠好,雙方時不時發生齟齬,兒子覺得他「太慣孩子了」。 「帶得好是孫子聰明,帶不好是我慣的」,這位65歲退休教師抱怨道,「我為孫子的成長付出了這麼多,難道兒子就沒有一點感恩嗎?」
  • 隔代教育,是養育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對孩子危害這麼多!
    生活中隔代教育已經是屢見不鮮的現象了,老年人帶孩子確實給年輕人幫了很多忙,使年輕人能夠擺脫具體的家務問題,有心思安心的去上班。原來疫情期間6歲的兒子未開學,平時就交給奶奶幫忙照顧,媽媽擔心他荒廢學習,於是就叮囑老人要監督孩子寫作業。可怎麼也沒想到,奶奶因為心疼孫子,竟然偷偷代寫起了作業。隔代親,能理解奶奶疼愛孫子的心情,但這種缺乏正確價值觀的溺愛卻是荒唐的。如果孩子一直吸收這樣的愛,不僅會耽誤學業,以後的人生也可能會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