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奶奶培養出5歲小神童,「隔代教育」真的對孩子有影響嗎?

2020-12-23 美育兒聊教育

文|美育兒那些事

現如今很多人都對「隔輩帶娃」頗有說辭,有些父母也會經常把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歸結到老人頭上,讓老人在給兒女帶孩子的同時還要遭受委屈,但在中國仍然有很多家庭因為工作忙,經濟壓力大等原因,不得不讓老人來帶孩子,者相互間又存在著諸多矛盾。

5歲神童被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在一檔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上,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嘉賓,他叫王恆屹當年只有有5歲,卻能熟背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識字量高達3000多,被主持人稱作是「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在節目裡王恆屹,只讓主持人說出每首詩裡面的三個字,他便能整首詩一字不差得背下來,節目一播出令網友們讚嘆不已,很多網友表示:自己還不如一個孩子別說300首了就連3首都未必背得出來。那麼王恆屹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節目裡王恆屹也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秘笈,他說自己在背詩上實行重複的原則,一遍不會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直到成功為止,如此驚人的毅力,恐怕現如今,很多大人都無法做到,那麼究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

奶奶的育兒秘籍

1. 環境很重要

王恆屹是典型的隔代教育,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王恆屹還不到1歲的時候,家人就在他的耳邊經常念唐詩宋詞,還給交給孩子識字,慢慢的家人發現他的記憶力非常好,便開始教孩子背詩,就這樣在奶奶的薰陶下,孩子耳濡目染,慢慢便對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 榜樣教育

奶奶每天都會給王恆屹讀詩詞,每天堅持,並讓孩子每天背一篇古詩,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王恆屹在不需要奶奶的提醒下開始自覺的學習,並養成了懂規矩自律的好習慣,奶奶說雖然開始的時候很艱難但是堅持下來就會有收穫。

3.朗讀和理解很重要

奶奶在陪伴孩子背詩的同時,會讓孩子繪聲繪色的朗誦出來,還會一邊讀,一邊給孩子講讓孩子理解著背,這樣孩子對詩文有了理解後更容易記住,不會死記硬背,忘得也快。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什麼樣的氛圍中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樣的習慣,聰明的家長會從小培養寶寶的天賦和毅力,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這樣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比同齡的孩子優秀。

育兒寄語:

其實不論是老人帶娃,還是父母帶娃,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看看我們的教育是否出現了漏洞,而不是相互指責,互相埋怨,無論是老人還是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而不是愚笨無知,所以在教育孩子上一定不能馬虎大意。

最後,你覺得「隔輩帶娃」對孩子有影響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我是美育兒,願與你共同分享育兒知識,和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感恩遇見。

相關焦點

  • 隔代教育,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網友:未必!
    外公:退休物理教師  外婆:退休數學教師從以上簡介中,我們可以看到龔民確實是神童一枚,但他的家庭有點讓人尷尬。因為龔民出生後不久,父母就離婚,媽媽出門打工,把孩子交給了外公外婆來照顧。離異、單親、隔代,這三個詞撞到一起,大都是和不良少年有關係的。然而,因為龔民外公外婆的優良教育,即使是隔代教育,是單親家庭,這個孩子仍然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教育。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的龔民,在他們有意識地培養下。
  • 隔代教育的利於弊 隔代教育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隔代教育的利於弊 利1、老人有較多的育兒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2、由於祖孫的血緣關係,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因此,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4、老人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1、霸道寶寶任性病:有了爺爺奶奶的保護傘,寶寶們總是提出「放肆」的要求。
  • 奶奶把5歲孫子培養成「神童」,成功秘訣很普通,僅是這3點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智商高,在孩子小時候就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開發孩子智力,但是能夠奏效的卻很少,孩子的智力發育依舊很緩慢,甚至可以說沒看到孩子有什麼長進。相比各位家長,有一位退休的老奶奶卻僅憑藉三招,將自己的孫子養成了「小神童」。
  • 晚上媽媽帶娃,白天奶奶帶娃,「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的隔代教育非常普遍,基本上70%左右的家庭都是這麼做的。隔代帶娃已成為大部分家庭的標配讓老人帶孩子的話,孩子的爸爸媽媽就會比較輕鬆,可以安心工作,將孩子放心交給家中老人,在經濟方面的壓力也小一點,比較夫妻兩個人都有收入。
  • 「父母管,奶奶護」,隔代教育真的不可行嗎?4招教你怎樣避免
    有一種中國教育叫「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容易出現的就是教育原則和教育方式的不一致,通常是父母來管,爺爺奶奶來護,但是不正確的隔代教育,可能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一定的影響。
  • 隔代養育,真的毀孩子一生嗎?
    正如,茜茜5歲前的主要看護者是爺爺奶奶,所以在畢勝男想要重新管教茜茜的時候,幾乎困難重重,甚至導致茜茜得了抑鬱症。茜茜的爺爺奶奶退休後,奶奶最多的娛樂就是去小區舞蹈房跳跳交際舞,爺爺在家練練書法。,這在中國社會真的現實嗎?
  • 隔代教育矛盾多?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
    一定有人跟你說過:「千萬別讓老人進行隔代教育,矛盾多不說,還會毀了孩子」,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隔代教育真的不可以麼?在我看來,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建議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退休奶奶教育出5歲神童之前看過的一場綜藝節目裡面,出現一位特殊嘉賓,只有5歲,卻能熟讀唐詩300多首,100多首宋詞,認識漢字高達3000多個,被撒貝寧親切的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 良好的隔代教育,73歲奶奶老師有妙招!
    為了幫助祖輩家長科學面對隔代教育,3月15日下午,杭州市鳳凰幼兒園特別邀請了一位73歲的奶奶老師來園為祖輩家長開展「隔代教育」專題講座。本次特別邀請的奶奶老師是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及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朱靜怡老師。朱靜怡老師以祖輩的身份,和在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分享自己在教養孫子的過程中的3個案例故事和心得體會。
  • 「中國式」隔代教育: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秦老的兒子在企業上班,工作繁忙,兒媳婦做點小生意,照顧不到家庭,孩子基本都丟在他家。兩個老人帶孩子,說忙不算忙,但為一個兩歲的孩子備吃備喝,也消耗了夫妻倆不小的精力。周末兒子將孫子帶回家的兩天,就是老兩口的「休息日」。 孫子一歲左右的時候,秦老帶孩子,兒子基本不說什麼。
  • 想要隔代教育不傷和氣?聰明的爺爺奶奶這樣做!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隔代教育的那些事。隔代教育中最容易掉的坑爺爺奶奶帶孩子時,如果產生了下面三種心理,隔代教育就容易費力不討好,甚至掉進坑裡。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3歲認三千多字,5歲半背近六百首詩文,隔代帶娃也可以很優秀
    如果放到以前,大家可能會把孩子交給家中的長輩照看,比如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爸媽的育兒觀也發生了變化,認為隔代教育會把孩子寵壞,教不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寧願自己勞累一點,也堅持要自己帶娃。隔代帶娃確實會存在一些育兒觀念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會成為衝突的導火索。但同樣的,如果爺爺奶奶輩能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樣隔代帶娃也可以很優秀。
  •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成了許多人教育孩子失敗的藉口,也成了對問題少年詬病的理由。事實上,大約在5年前,社會上已經開始流傳這樣的論調:隔代教育,是誤人子弟的一種教育方式。意思很清楚,被爺爺奶奶們帶著,孩子成為問題少年的機率要增大很多。  當趙增青埋怨母親溺愛自己孩子諸般不是時,母親憤憤地說,「連你也是我帶大的,也沒見有多壞。」
  • 隔代親隔代親,孩子愛和爺爺奶奶長輩待一起,真的只是因為喜歡?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俗話說:「過猶則不及」,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隔代親,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很多家庭裡都有這麼一種情況:孩子尤其喜歡老人,現在很多家庭也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
  • 教育兒子被奶奶懟,隔代親成教育最大阻力,媽媽教育孩子有錯嗎
    、姥姥姥爺的寵愛下長大的,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真的是溢於言表,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自然是感到幸福的。鄰居張阿姨家有一個小孫子天天,家裡就這一個小孩子,被張阿姨和張叔叔寵上了天。天天八歲了上小學二年級,但是天天在學校裡總是不好好學習,總是考試倒數。昨天,天天放學回家,天天的媽媽看到天天的考試卷子,一百分的卷子就考了40分,氣不打一處來。就問天天在學校裡是不是都在玩,不好好學習。
  • 還在杜絕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利弊皆有,剖析好壞供你選擇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父母離異而將孩子轉交給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而父母的父母則承擔起了養育孫輩的責任,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二.為什麼會有隔代教育?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我們把這種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及教育孫子的現象稱為「隔代教育」。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顯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到孫子輩的撫養和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極為普遍。>雖說很多小孩都有任性、依賴、自理能力差等小毛病,但不可否認的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往往在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有資料顯示中國六成以上的問題少年都與父母關愛缺失、並且長期接受「隔代教育」有關。
  • 隔代教育就一定對孩子成長不好嗎?
    隔代教育被多數孩子父母吐槽,最主要原因在於老一輩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一系列欠缺,例如溺愛孩子、思想落後、教育觀念落後,還有在衛生方面、生活習慣方面會讓孩子父母覺得接受不了。正是這一系列不好的地方,對孩子成長不利,隔代教育被多數孩子父母摒棄。
  • 早教小知識——隔代教養問題
    父母能待在孩子身邊當然最好,若不得以必須將孩子委託給爺爺奶奶照顧時,怎麼做才能取得最佳的平衡點,怎麼做對孩子最好呢?一、隔代教養的形成原因與社會因素早期的隔代教養隨著社會的變遷、都市化及雙職工家庭的增加,隔代教養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有別有早期,現今隔代教育的成因趨於複雜化,涉及層面也更廣。例如:雙職工家庭的父母為生活打拼。
  • 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的隔代教育
    這樣,從2歲起,孩子跟奶奶一塊過,夫妻倆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漸漸的,他們發現,孩子變了。對他們越來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卻活蹦亂跳。夫妻倆總結的教訓是,對孩子管得太嚴了。相反,做奶奶的無比寬容,一切順著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學4年級時,與趙增青兩口子的隔膜越來越深。有事沒事總想往奶奶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