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隔代教育: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2021-01-19 騰訊網

現在年輕人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孩子多由上一輩老人幫著帶。然而這樣的安排帶來了諸多現實問題。有些家庭,因為老人「帶娃」,成員之間屢屢發生衝突。

今年65歲的退休教師秦老,就在帶孫子的事情上經常和兒子、兒媳產生衝突,雙方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秦老的兒子在企業上班,工作繁忙,兒媳婦做點小生意,照顧不到家庭,孩子基本都丟在他家。兩個老人帶孩子,說忙不算忙,但為一個兩歲的孩子備吃備喝,也消耗了夫妻倆不小的精力。周末兒子將孫子帶回家的兩天,就是老兩口的「休息日」。

孫子一歲左右的時候,秦老帶孩子,兒子基本不說什麼。不過近幾個月,兒子經常對他提出一些要求,兒子說:「2歲是孩子養成習慣的起始年紀,如果現在不把習慣搞好,長大了就很麻煩」。可是秦老覺得自己「帶娃」的方式沒有任何問題,他說:「我教了三十多年的書,怎麼可能帶不好一個孩子?」

或許是因為教育理念不同,亦或許是因為兒子覺得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夠好,雙方時不時發生齟齬,兒子覺得他「太慣孩子了」。

「帶得好是孫子聰明,帶不好是我慣的」,這位65歲退休教師抱怨道,「我為孫子的成長付出了這麼多,難道兒子就沒有一點感恩嗎?」

退休老教師的話,講出了「中國式」隔代教育的尷尬: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我們身邊,經常有家長說「自家孩子很聰明」,也有家長說「孩子行為習慣不好,是因為爺爺奶奶帶大的」,卻很少有人肯定爺爺奶奶在帶孩子方面的正面作用。隔代教育,的確很有可能導致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習慣,但我們不能否定爺爺奶奶在帶孩子方面的辛勤付出,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省錢給孫子買零食;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不光是孩子教育會面臨大問題,連孩子的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

只要能克服,孩子還是應該自己帶

有些父母,工作很忙,但堅持帶孩子「父母為主,爺爺奶奶為輔」。白天,他們請保姆帶孩子,爺爺奶奶在家搭搭手;晚上,下班回來的他們,給孩子餵水果、換尿布,陪孩子參加早教,帶孩子睡覺;孩子大點,他們陪孩子閱讀,做遊戲。

也有一些父母,工作不忙,卻對年幼的孩子不聞不問,吃喝拉撒全是爺爺奶奶負責,連晚上睡覺也是爺爺奶奶帶著,小夫妻倆就是周末帶孩子玩玩。

從孩子的成長角度看,無論工作有多忙,只要能克服,孩子還是應該自己帶。只有自己帶孩子,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才知道孩子哪些地方有欠缺;才清楚如何對孩子實施更科學的教育。如果連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又有什麼資格說「爺爺奶奶沒帶好」?

實在沒有辦法,請老人幫忙帶孩子,就不要提很多要求

不否認,現在有一些家長,真的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他們因為工作形式特殊,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或要經常出差,他們只能把孩子寄托在爺爺奶奶那裡。

倘若如此,年輕人就需要考慮到上一輩人的難處。他們可以給孫子許多愛,卻沒有辦法像父親教育孩子那樣管孫子,隔代教育就是這樣。所以,實在沒辦法請老人帶孩子,請一定不要提很多要求。畢竟,老人幫帶孩子,是情分,不是義務。

不管怎麼說,老人帶孩子,都只是權宜之計。當孩子大了一些,生活可以自理,就必須由父母親自帶,教育必須由父母親自抓,老人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生活方面的幫助。

而作為父母,需要花時間在孩子年紀尚小時開發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專注力

買一些開放益智類、動手類玩具,比如積木、磁力片、塗鴉等,抽時間陪孩子玩玩這些玩具。在玩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打擾孩子正在進行的「工作」,讓他們自由發揮。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又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第二,創新力

經常讀一些繪本給孩子聽,多創造一些和同齡人玩耍的機會。讀繪本,是激發孩子想像力的過程,孩子會觀察繪本中的圖片,並結合父母的語言進行各種想像。而與同齡人的玩耍,會更多地拓展孩子的想像空間,有利於創新力的培養。

第三,運動能力

運動,不僅能給個人帶來好的身體素質,也能讓個人有好的精神狀態。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周末陪孩子跑跑步、打打球或爬爬山。長期這樣,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生病少,精神佳。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父母愛他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同樣愛他們,只是大家管理孩子的能力不同、愛的方式不同,我們不能過分苛求上一輩老人,而是應該花一點時間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讓家庭關係保持和諧。

相關焦點

  • 隔代教育,好還是不好?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年輕父母在打拼工作,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隔代教育在社會中仍然普遍存在。對於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這件事,一直頗有爭議。隔代教育的好處隔代教育的最大好處就是,爺爺奶奶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和孩子相處。
  • 想要隔代教育不傷和氣?聰明的爺爺奶奶這樣做!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隔代教育的那些事。隔代教育中最容易掉的坑爺爺奶奶帶孩子時,如果產生了下面三種心理,隔代教育就容易費力不討好,甚至掉進坑裡。
  • 5種隔代育兒術,爺爺奶奶看過來
    為什麼小孩都不聽爺爺奶奶的話,爺爺奶奶您先別生氣,因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規矩如果沒有定好的話,他們就開始鑽漏洞。隔代教育到底要怎麼教?聽我講完以下五件事,你就知道了。
  • 孩子還在交給爺爺奶奶教育?看看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的好與壞
    現在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父母的親子教育,一種是隔代的,交給爺爺奶奶教育。城市裡孩子基本上都是親子教育的多,農村很多家長因為要外出上班,所以隔代教育的要多一點。今天我們來聊聊,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歡迎給小編留言。
  • 姥姥給孩子奶瓶偷裝可樂,中國式隔代溺愛害了多少孩子?
    那為什麼中國式的隔代溺愛會有這麼多的衝突呢?一種情況:祖輩強勢,依據經驗照顧孩子而不是科學育兒。這就是中國式隔代溺愛最突出的情況!最重要的是:無論是祖輩還是父母,都是望孩子好,希望孩子長大成才。而這就是破局隔代溺愛的關鍵——這樣讓這種愛轉化而不是惡化?
  • 爺爺奶奶真的可以代替父母來教育孩子嗎?
    張良瓊的兒子小橙(化名)今年3歲半,平時多由爺爺奶奶幫忙照顧。「我和孩子的父親非常感激爺爺奶奶的幫助,因為他們對小橙的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比擬的。」張良瓊對本報記者表示。但是,隨著小橙一天天長大,在與爺爺奶奶相處時,隔代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 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
    每次下班回家時,一進小區便會看見三五個帶孩子的爺爺奶奶圍在一起閒聊天,今天孩子學會了一首詩,昨天會算了十以內的加減法。他們多是來自不同的地方,卻因帶孩子結緣。 當城市和農村的父母疲於工作,保姆市場又不成熟時,孩子的養育、教育基本全交給了祖父母。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育。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如今,在禾城的公園和小區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帶著孩子的老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
  • 不良的隔代教育:把孩子教成了「熊孩子」?你是否也在為此頭疼
    孩子習慣不好,小動作很多,沒有一個8歲孩子該有的禮貌和教養;生活習慣一塌糊塗,沒有基本的衛生常識。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懂事了,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活在爺爺奶奶縮衣節食的寵愛之下,這讓三石夫妻倆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孩子在爺爺奶奶的教育之下,竟會如此「不堪」?
  • 隔代教育不一定有問題!但是孩子的這幾種習慣不能慣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帶孩子,這多半是因為孩子的父母也比較忙,家庭情況不好。大家都知道隔代教養可能沒有父母親自教育來的,一是因為老人容易寵溺孩子,而是因為新舊兩代人之間有代溝,長輩們對於現在科學教育接受程度比較低,所以常常衍生出不少的問題。
  • 孩子愛奶奶,隔輩教育好不好,做好三點有效處理「隔代教育」
    我餓了,奶奶餵我吃飯;困了,奶奶給我鋪床,講故事哄我睡覺;作業不會做,奶奶教我;如果媽媽說我,我才不怕,有奶奶保護我呢。這段文字摘自一篇小學生作文。媽媽看了,大概會哭笑不得吧。除此之外,由於祖輩自身認知能力與現代教育觀念的落差,導致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僅「落伍」還「錯誤」。那麼,對身負工作生活壓力的媽媽而言,在自己全力照顧養育孩子分身乏術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有效對待並處理「隔輩教育」?在此,建議媽媽首先承擔必要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媽媽,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 怎樣才是良好的隔代教育 幼兒園開了一場「爺爺奶奶家長會」
    而近日,嘉興市第一幼兒園勤儉園區和北京城園區舉辦的一場家長會,來開的不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一個家庭中,對幼兒的照顧很多都是來自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成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市第一幼兒園負責開展此次家長會的老師告訴記者,「隔代教育」面臨的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 「父母管,奶奶護」,隔代教育真的不可行嗎?4招教你怎樣避免
    有一種中國教育叫「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容易出現的就是教育原則和教育方式的不一致,通常是父母來管,爺爺奶奶來護,但是不正確的隔代教育,可能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一定的影響。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隔代教育的「功」:犧牲晚年休閒時光,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如果問這個世界上最負責任的是哪裡的父母,那我們中國式父母無疑是最最負責任的,沒有之一。相比西方國家的父母普遍在孩子年滿18歲後的爽利放手,我們的父母往往心甘情願做孩子一輩子的「保姆」、做孩子成功的墊腳石。
  • 祖父母隔代撫養教壞子孫?反方稱歐巴馬也這樣
    隔代撫養在中國很常見,被國內學者認為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只要撫養得當,祖父母可帶出好孩子,例如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廣州花都區花東鎮一名15歲的女生可能因為嫌奶奶嘮叨,又不給零花錢,竟將奶奶掐死。為掩蓋罪行,她還縱火燒屋逃跑。據悉,女生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境困難。
  • 聰明的爺爺奶奶愛孩子,這9句話從來不說
    生活當中,很多老年人都會幫著年輕人帶孩子,即幫年輕人減輕負擔,自己也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聰明的爺爺奶奶不說以下9句話哦!在爺爺奶奶的眼裡,不管孩子多大了,他們永遠都還是孩子。,爺爺奶奶不經意就說出來這樣的話,雖然是玩笑話,但是對孩子來說,只會更加增加孩子和父母分離的恐懼和不解,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 隔代育兒並非全是壞處,爺爺輩帶娃的3個級別,你家爺爺第幾級?
    當然,也有網友建議,爺爺奶奶還是別輔導了,畢竟現在教學理念和方法都不一樣了,搞不好會把孫兒輩帶到溝裡去。我倒是覺得,爺爺奶奶輔導的意義,並不在於真的給孩子輔導啥,而在於,爺爺奶奶可以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躍和年輕態,而孫兒輩也能耳濡目染,從爺爺奶奶身上感受到他們學習的熱情:爺爺奶奶這麼大歲數還在堅持學習,我也可以啊。
  • 隔代育兒並非全是壞處,爺爺輩帶娃的3個級別,你家爺爺第幾級?
    我倒是覺得,爺爺奶奶輔導的意義,並不在於真的給孩子輔導啥,而在於,爺爺奶奶可以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躍和年輕態,而孫兒輩也能耳濡目染,從爺爺奶奶身上感受到他們學習的熱情:爺爺奶奶這麼大歲數還在堅持學習,我也可以啊。但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再厲害的爺爺奶奶,也不能完全取代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可以助功,但絕不能當主力,孩子教育的主場,還得交給孩子的爸爸媽媽來主導。
  • 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贏"?
    「隔代帶孩子」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責任撫養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會發生衝突,因此需要不斷溝通。
  • 父母咆哮隔代教育!隔代撫養究竟是阻力還是助力?又該如何雙贏?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老人溺愛孩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咆哮隔代教育的原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要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無疑是給了年輕父母很大的助力。但是在育兒觀念上,隔代撫養卻有很大的弊端,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成了一種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