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奶奶,隔輩教育好不好,做好三點有效處理「隔代教育」

2020-10-08 老涵的爸B

媽媽就會只說我淘氣,她根本不管我,有什麼資說我?我餓了,奶奶餵我吃飯;困了,奶奶給我鋪床,講故事哄我睡覺;作業不會做,奶奶教我;如果媽媽說我,我才不怕,有奶奶保護我呢。

這段文字摘自一篇小學生作文。媽媽看了,大概會哭笑不得吧。

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年輕的父母們迫於工作生活壓力,幾乎無暇顧及孩子,不得不將孩子的撫養重擔移交一些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於是,祖父母們便不自覺地成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兼「保鏢」。從生活照料到上學接送,從檢查作業到在爸爸媽媽批評孩子時充當「保護傘」鳴不平,在當下,大概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聰兒已經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了,但她的「狀況」越來越讓媽媽憂心。在家裡聰兒一切都挺正常的,愛說愛笑,但在學校裡,她非常害怕集體活動,膽小到老師讓她起來回答問題都會嚇哭,最近還在家常常反駁媽媽:奶奶說了,女孩子長大以後會變笨,怎麼也比不過男孩子,女孩子小的時候學習再好也沒用!

年輕的媽媽由於自己沒有時間帶孩子,而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樣做的好處固然顯而易見:老人平和的心態給孩子造就和諧的家庭氛圍;「老小孩」的特點讓他們容易融入孩子的遊戲之中,令他們關係融洽;經驗豐富的祖輩在撫育孩子這一點上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淡定沉著、耐心細緻的態度及方法不僅能給孩子安全感,更給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年輕父母積極的支持和幫助;老人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美德有著更多的認知,在向孩子傳承這些東西時更有優勢。

但是,就像聰兒媽媽憂慮的那樣,老人帶孩子產的問題也很明顯:老人對孩子的無原則的溺愛,不僅阻撓了孩子優秀自我品格的成長,導致孩子出現任性、依賴性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發展緩慢能問題,還因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與父母產生分歧,一方面讓孩子產生混亂的是非觀感,另一方面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子感情。

除此之外,由於祖輩自身認知能力與現代教育觀念的落差,導致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僅「落伍」還「錯誤」。

那麼,對身負工作生活壓力的媽媽而言,在自己全力照顧養育孩子分身乏術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有效對待並處理「隔輩教育」?

在此,建議媽媽首先承擔必要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媽媽,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媽媽不論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陪伴孩子不要以忙為藉口,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撫養責任全部推給老人,待到孩子出現問題又指責祖父母。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親子關係培養的重階段。這個階段如果孩子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親情歸屬感就會發生轉移,通常都會轉移到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的身上。如果把孩子完全放任地交給祖輩撫養,那麼就會出現孩子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感情深厚,和自己父母反而有隔閡的家庭生活現象,而這一現場勢必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身心健康。

其次,當媽媽和老人的教育觀念發生分歧時,與老人的溝通要講「技巧」。不要一味地以為老輩人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能理解。實際上,只要對他們報以足夠的耐心去解釋、講解,掌握一些「溝通技巧」,他們也樂於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這些技巧包括:

第一,肯定並強調他們對孩子愛,因為這份愛,大家都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不要直白地對老人說「你這樣不對,會害了孩子」之類的話;

第二,多用育兒專家的話來講道理,你可以說「我看到一個育兒專家說這樣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幫助,很好」,不要說「你那樣教不對,我覺得應該這樣教」等;

第三,一旦老人做了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大加鼓勵和讚揚強調因為老人的這種方式,孩子在哪個方面表現得比過去好多了。最後,聰明的媽媽不會當著孩子的面,與老人爭執該如何教育孩子。孩子雖小、但他對外界的認知正是飛速發展的時候,他的觀察能力不僅格外敏銳,「鑽空子」的能力也不容小瞧。

在孩子面前進行爭執,不僅會讓他察覺兩方爭執不下自己身上的問題不會有人管,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別的問題,還讓他覺得這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不安全從而對他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隔輩愛,是孩子的福氣,別讓隔代育兒矛盾,破壞了祖孫情
    每次被父母打完,我都跑到奶奶的屋子裡哭。而奶奶總是溫柔地安慰我,把好吃的東西悄悄藏起來給我吃。奶奶的愛與包容,讓年少的我倍感溫暖,也讓我叛逆的個性漸漸變得平和。 祖輩的愛,是有別於父母的一種難能可貴的愛。能同時得到父母和祖輩的愛,是孩子成長中一種莫大的福氣。父母應該積極支持與成全,主動與老人取得共識,別讓隔代育兒矛盾,傷了祖孫情。
  • 隔輩愛,是孩子最大的幸運,隔代養育,能滋養孩子一輩子!
    家裡有老人,對孩子的愛特別珍貴,因為他們和爸爸媽媽不一樣!咱們古話說:「能得到隔輩愛的孩子是幸運的」!現在很多家庭是421家庭,就是有4個老人,如果條件允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輪流來幫助年輕父母照顧孩子,真真太幸運了!
  • 隔輩親?「戲精奶奶」的教育方式學起來
    在疫情這段時間家長和孩子都在家不出門,相信各位家長在不能出門的這幾個月時間裡已經和孩子相處了不少的時間。 現如今疫情也慢慢穩定了下來,公司復工、學生也準備復學,到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孩子繼續交給家裡面老人來帶。老人幫助年輕父母帶孩子,雖然是一種情分,但隔輩育兒有時候的確讓人不理解,老人們對於孫子孫女的愛太過濃烈,經常好心犯了錯。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如今,在禾城的公園和小區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帶著孩子的老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
  • 隔輩教育如何避免傷離別(原創)
    隔代教育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兩代人的傷痛?這個問題的確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回答的。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答案也不會是一樣的。在隔代教育的問題上,你後悔幫兒女帶娃嗎?在跟小區裡這些帶娃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的接觸中,我也逐漸發現了更多背後的心酸。鄰居張阿姨心臟不好,一直吃藥維持,但是自從兒媳婦休完產假去上班後,張阿姨從外地來到兒子家,孩子都是張阿姨帶的。兒媳婦嫌張阿姨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沿用著老一輩的經驗,為此總是對張阿姨不滿意。特別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因為育兒觀念不同發生家庭矛盾。奶奶疼孫子,慣得孩子刁蠻任性,調皮搗蛋,一身壞毛病。
  • 教育兒子被奶奶懟,隔代親成教育最大阻力,媽媽教育孩子有錯嗎
    、姥姥姥爺的寵愛下長大的,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真的是溢於言表,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自然是感到幸福的。跟老人溝通好教育原則很多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老人也要說兩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沒有跟老人溝通好一些孩子教育的原則。比如:孩子教育要以父母為主,老人不要過多插手;教育孩子的哪些底線不能碰;出現異議聽誰的等等。
  • 「中國式」隔代教育: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帶得好是孫子聰明,帶不好是我慣的」,這位65歲退休教師抱怨道,「我為孫子的成長付出了這麼多,難道兒子就沒有一點感恩嗎?」 退休老教師的話,講出了「中國式」隔代教育的尷尬:教得好是孩子聰明,教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
  • 左右為難的隔代教育,父母該何去何從?
    當越來越多的人將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行為歸咎於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又成為一種無法迴避的社會現象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揚長避短,發揮更好的作用?應該發揮的隔代教育的優勢1.時間充裕,全方面的照顧孩子。現在大多數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跟孩子有什麼充裕的時間在一起生活,能夠耐心地跟孩子一起玩,而且也會給孩子吃喝方面更全面的照顧。2.經驗豐富,少走彎路。
  • 孩子還在交給爺爺奶奶教育?看看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的好與壞
    現在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父母的親子教育,一種是隔代的,交給爺爺奶奶教育。城市裡孩子基本上都是親子教育的多,農村很多家長因為要外出上班,所以隔代教育的要多一點。今天我們來聊聊,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歡迎給小編留言。
  • 隔代教育,好還是不好?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年輕父母在打拼工作,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隔代教育在社會中仍然普遍存在。對於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這件事,一直頗有爭議。隔代教育的好處隔代教育的最大好處就是,爺爺奶奶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和孩子相處。
  • 99%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到底好不好?
    中國是國際上少數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 據相關研究,95%以上父母是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99%的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的類型01、完全隔代教育 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
  • 老人帶孩子是喜是憂?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王奶奶對孫子非常寵愛,要什麼就給什麼,即便犯了錯,王奶奶也捨不得批評教育,久而久之王奶奶家的孫子越來越膽大妄為,經常在外面惹是生非,直到前段時間孫子因為盜竊處管制教育,兒子和兒媳回到家後就埋怨王奶奶太過溺愛孫子,所以才造成了今天這種局面,王奶奶由於自責和生氣,就住進了醫院,從此一病不起……對於很多職場女性來說生完孩子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
  • 隔代教育矛盾多,如何處理好?巧用這些方法,解決隔代育兒難題
    做好參謀勝過發號施令,能放手時就放手,能清閒得清閒。要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②隔輩教育不能替代親子教育即使最完善的隔代教育也無法代替父母對孩子的親子教育特別是在孩子3歲之前,我們年輕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在以隔代教育為主的家庭中,我們作為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後來,孩子長大了總不親她。反而和爺爺奶奶關係好。我這朋友後悔。
  • 隔代教育問題增加,如何打造完美的隔代教育?4個方法建議收藏
    很多老人在晚年退休後時間比較空閒,由於對孫子輩發自內心的疼愛,也很希望可以親自照顧,畢竟孩子的父母也是自己一手帶大的,所以在照顧孩子方面非常自信和積極。二、為什麼很多年輕人覺得隔代教育就是不好的?隨著人們對教育的日趨重視,很多年輕家長也明白作為母親陪伴的重要性,而且從身邊隔代教育中也看到了很多弊端,所以對隔代教育會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老人對孩子一般非常溺愛,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缺乏原則性,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例如不按時刷牙,吃飯喜歡追飯餵飯,吃零食沒有節制,孩子唯我獨尊,任性自我。
  •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其實,這些都是隔代教育中常見的矛盾。 由於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很大。為了能好好工作,大量的年輕父母不得已只能拜託自己的父母親來幫忙養育下一代。 有研究報告稱,國內目前有將近70%的家庭都是老人在幫忙帶孩子,這其中還不乏四個老人齊上陣的情況。
  • 隔代教育,家長該如何趨利避害?試試做到這3點
    文/小庚庚爸爸隔代教育這個話題是不少家庭不得不面臨的,大部分家庭的組成模式是這樣的爸爸、媽媽、孩子、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小於一方面不想傷害姥姥,但是孩子的問題自己又不能不管,但是每次姥姥都用這種方式來應對,小於真的有些左右為難。雖然有的家長明知道隔代教育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但是現在依然有不少家庭存在隔代教育的情況。為什麼明知隔代教育不好,但是不少家庭依然存在?
  • 愛奶奶不愛媽媽?三方面剖析,如何解決隔代撫養的教育問題
    最近豆豆爸找我聊天尋求解決辦法,主要是隔代撫養帶來的親子陪伴和親子教育問題。豆豆的爸爸媽媽白天都需要上班,所以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在帶,加上奶奶的溺愛和無原則養育法,對於想要帶領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豆爸豆媽束手無策,家庭矛盾日益矛盾,特別是婆媳緊張關係,讓夾在中間的豆爸非常痛苦。比方說睡覺問題,就讓豆爸非常痛苦。
  • 孫女受委屈,奶奶教孫女懟媽媽—如何在隔代養育中實現「共贏」
    因此很多父母陷入焦慮:由於工作原因,不得不依靠老人帶孩子,卻又擔心孩子,長期在「隔代養育」的溺愛中,教育受到阻礙。我們可以怎樣看待「隔代養育」呢?2、理解「隔代親」老人的愛生活中,我們總是誤解隔輩親的父母,或者沒能真正理解他們的愛。
  • 不踩「隔代教育」的雷區:老人帶娃不發愁
    但是,在這種美滿、和諧的表象之下,掩藏著深重的教育危機,隔代教育很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弊端。比如說「隔輩親」會使老人們出現放縱、溺愛孩子的現象,缺乏科學育兒的觀念、態度和系統知識,由老人們帶大的孩子可能會在身體、心理及人格方面存在著諸多的缺陷。但是老人們有時卻並不自知,或不以為然,正所謂「同一個世界,同一輩老人」,下面這些經常從老人們嘴裡聽到的「金句」,你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過嗎?
  • 媳婦如何處理老人隔代帶娃矛盾?奶奶:別讓我挨著累還落不著好!
    >隔輩思想差異,老人過去生活艱苦就覺得奶粉那麼貴一定比母乳好,喝奶粉一定比母乳好嗎?矛盾二都是別人的錯,孩子永遠沒錯有一次孩子走路分心摔倒了,奶奶過去扶孩子,這時候本來沒什麼事的孩子看著奶奶這麼在意這件事,孩子決定配合表演,生氣大哭裝可憐。這時候奶奶也開始表演對著地面說:奶奶打它,奶奶打他了,別哭了。這種錯誤的引導教會了孩子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