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並非全是壞處,爺爺輩帶娃的3個級別,你家爺爺第幾級?

2020-09-09 蟲兒媽媽育兒

偶然刷到一個小視頻:客廳裡,奶奶攤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念著:「百合花六枝……」爺爺一邊聽,一邊認真地在小本子上寫寫劃劃。兒子看了表示不解:「你們孫女明年才上小學,不用提前一年預習吧。」

爺爺扶了扶老花鏡,很不高興地:「我和你媽的腦子能跟你的腦子相比嗎?」

兒子不敢再言語,任由兩位老人繼續研讀教材。



評論區的網友們紛紛點讚。

「這樣的爺爺奶奶才上心,真的很有心。」

「大號滿級了,爺爺奶奶準備練個小號。」

「上哪找這麼用心的老兩口啊!」

這個視頻讓我特別有感觸。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容易,白天要忙工作,忙掙錢,除非有一方留在家裡當全職爸爸或媽媽,否則孩子真的沒辦法照顧周全。往往這個時候,就需要請雙方的老人來幫忙。

而老人幫忙看孩子,其實也是有級別的。



爺爺輩帶娃的3個級別


第一級:老人能搞定孩子的吃喝拉撒、飲食起居,讓孩子身體健康,少生病。

家中若有這樣的老人,年輕人真的會少很多後顧之憂。

第二級:老人不但能搞定孩子的身體建設,還能教孩子做人做事,端正品行。

你家若有這樣的老人,就偷著樂吧。

第三級:老人除了搞定物質和精神層面,還能擔當學習輔導。

那你估計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視頻中的兩位老人家,無疑就是第三級,是最硬核的爺爺奶奶。

不管他們曾經是何學歷,畢竟幾十年沒碰過小學課本了,這把年紀去重新學習,再來輔導孫兒輩,其實也是蠻吃力的,但他們竟真的幹起來了,精神可嘉。


當然,也有網友建議,爺爺奶奶還是別輔導了,畢竟現在教學理念和方法都不一樣了,搞不好會把孫兒輩帶到溝裡去。

我倒是覺得,爺爺奶奶輔導的意義,並不在於真的給孩子輔導啥,而在於,爺爺奶奶可以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躍和年輕態,而孫兒輩也能耳濡目染,從爺爺奶奶身上感受到他們學習的熱情:爺爺奶奶這麼大歲數還在堅持學習,我也可以啊。

但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再厲害的爺爺奶奶,也不能完全取代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可以助功,但絕不能當主力,孩子教育的主場,還得交給孩子的爸爸媽媽來主導。


教育孩子的主場要交給孩子的父母

1、 爸爸媽媽能更好地跟老師溝通,保持同步。

現在老師跟家長的溝通基本都是通過微信或QQ,有的時候,還會通過脈脈等社交軟體召開線上的家長會,這些APP,爺爺輩使用起來是非常有難度的,而對爸爸媽媽來說,則很容易操作,更容易做到與老師即時溝通,快速反饋,及時調整。

2、 爸爸媽媽的精力和腦力更強。

培養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別耗費精力和腦力的事,而且現在的學習內容更加多元化,比幾十年前複雜多了,爺爺輩年歲已高,精力和腦力都不佔優勢,對於新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可能還不如孩子,如果非要去輔導孩子,常常會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


3、 爸爸媽媽能更好地執行規則。

現在的孩子都很靈精,他們知道爺爺奶奶容易心軟,捨不得懲罰他們,所以,若爺爺奶奶來管孩子,孩子是特別不好管的。而作為孩子的爸媽,在孩子眼中更有威信,管理效率會更高。

爺爺輩在孫兒輩成長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

1、 孩子的玩伴。陪孩子玩,爺爺高興,孫兒也開心,雙贏。

2、 孩子的盟軍。當孩子被別人欺負,站在孩子身邊保護他。當孩子被父母懲罰後,陪在孩子身邊安慰他。

3、 孩子的領路人。爺爺輩人生閱歷豐富,更有大局觀,可以給孫兒輩一些有益的引導。

4、 孩子望向過去的一扇窗。孩子跟爺爺輩相處,能了解很多過去發生的事,了解歷史。


爺爺輩在孫兒輩的教育中一定不能做的4件事

1、 越俎代庖。

爺爺輩要明白,自己再能幹,也不能真把孫兒當成小號來練,孫兒就是孫兒,不是你的兒女,一定要把孫兒的教育責任和主權交還給孫兒的爸媽,你只能是助攻。

2、 護短溺愛。

有原則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當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爺爺輩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去無原則地維護孩子,更不要說「他還小,長大一點就好了」這樣的話,你可以私底下跟孩子的父母溝通,提出自己的意見。年輕人願意接受當然好,不接受也不要強求。


3、 指責拆臺。

若不認同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請主動迴避,一定不能當著孩子面去指責孩子的父母不會教育,一定不能拆孩子父母的臺。還是那個原則:有話私下說,或乾脆不說。

4、 搞分裂。

不要將自己的孫兒輩和自己的子女拉到一個陣營,而去孤立女婿或兒媳。這樣的後果很嚴重。很多家庭的破裂就是緣自於此。


蟲兒媽媽說


一項新浪教育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由隔代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比例已經超過了50%。隔代教育在一二級城市尤為突出。上海有50-60%。廣州有50%。北京甚至佔到了70%。

隔代教育是讓無數忙著打拼事業的年輕家長們無奈又焦慮的一件事,但其實,如果家中的老人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以上四點,不越俎代庖,不護短溺愛,不指責拆臺,不搞分裂的話,為兒女提供助攻,但不搶奪主場,那麼,隔代育兒也能教出不錯的孩子。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隔代育兒並非全是壞處,爺爺輩帶娃的3個級別,你家爺爺第幾級?
    「這樣的爺爺奶奶才上心,真的很有心。」「大號滿級了,爺爺奶奶準備練個小號。」「上哪找這麼用心的老兩口啊!」這個視頻讓我特別有感觸。而老人幫忙看孩子,其實也是有級別的。爺爺輩帶娃的3個級別第一級:老人能搞定孩子的吃喝拉撒、飲食起居,讓孩子身體健康,少生病。家中若有這樣的老人,年輕人真的會少很多後顧之憂。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
    都說老人帶娃是痛並快樂著,能有多「痛」呢?杭州有位爺爺在老家帶孫子,竟然患上了焦慮症。原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兒子把7歲的孫子從城裡送回了老家。可是孩子太調皮了,對爺爺家的雞分外稀罕,整天追著雞跑,有時還拿著棍子攆。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杭州有位爺爺在老家帶孫子,竟然患上了焦慮症。原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兒子把7歲的孫子從城裡送回了老家。可是孩子太調皮了,對爺爺家的雞分外稀罕,整天追著雞跑,有時還拿著棍子攆。這可把爺爺急壞了,自己的親孫子,打不得罵不得,說輕了他還不聽,說重了又捨不得。以至於到後來,爺爺一聽到雞叫就心慌頭痛,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況且自從帶孫子,原來的作息習慣被打亂,又因為在教育理念上和兒子兒媳存在分歧,這位爺爺越發焦慮。到醫院裡一查,老人竟然患上了焦慮症。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可是孩子太調皮了,對爺爺家的雞分外稀罕,整天追著雞跑,有時還拿著棍子攆。她說,在地裡幹活,累了還能歇會,也不用擔心什麼,而看孩子,就是個24小時的安全員和保姆,一刻都不敢放鬆。 「萬一磕著碰著,不好給你們交待。」帶娃不僅是力氣活,更是個高危職業,何況是老人。
  • 超厲害「中國爺爺」火了,手工打造小馬車,遛狗帶娃二合一
    因此,老人幫忙帶娃的現象就越來越多了。這不,有這樣一位爺爺,就因為他特殊的「帶娃技巧」在網上走紅。爺爺給孫子手工打造「小馬車」引發關注的同時,「隔代育兒」也再一次引起大家的討論。這3點「優勢」,只有隔代育兒能做到雖然很多人面對「隔代育兒」時,會心存疑慮,覺得讓父母帶孩子有種種弊端,但是有這幾點優勢,可以說只有隔代育兒能夠做到。1.豐富的生活閱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活了大半輩子,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
  • 想要隔代教育不傷和氣?聰明的爺爺奶奶這樣做!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隔代教育的那些事。隔代教育中最容易掉的坑爺爺奶奶帶孩子時,如果產生了下面三種心理,隔代教育就容易費力不討好,甚至掉進坑裡。
  • 婆婆帶孩子有哪些槽點?別矯情了!隔代養育的3個好處你知道嗎?
    父母是來幫你帶孩子,不是來考育嬰師的。兩輩人,知識不知道迭代了多少年,而且有很多長輩文化水平不高,帶孩子就是憑藉樸素的養育經驗:孩子吃飽、穿暖、乖乖地不哭就夠了。如果不是年輕人工作辛苦忙碌,供房供車的壓力,老人又何必捨棄簡單幸福的晚年生活,累死累活地幫你帶孩子呢?
  • 老人帶娃好處多,3個方法,助你輕鬆化解隔代教育矛盾
    但是只要你肯走出真誠的第一步,你就會發現希望的曙光,其實改變並沒有那麼難。下面是化解隔代育兒矛盾的三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①首先,要能看到老人帶娃的優點 其實隔代育兒矛盾的產生,關鍵的一點還是只看到了對方的「差」,卻沒看到對方的「好」。無論是年輕父母帶娃也好,老人帶娃也好,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
  • 爺爺帶娃竟然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哈哈
    可是孩子太調皮了,對爺爺家的雞分外稀罕,整天追著雞跑,有時還拿著棍子攆。帶娃不僅是力氣活,更是個高危職業,何況是老人。央視曾經拍過一個記錄片《姥姥》,真實記錄了一群帶娃老人們的日常。有位姥姥,背井離鄉來到北京,幫女兒帶娃。
  • 8個月孩子撓爺爺,孩子和奶奶頂嘴表情呆萌,隔代育兒怎麼解決?
    孫子打爺爺,奶奶批評孫子還不服,隔代育兒怎麼解決?這個小孫子還不會說話,都會用小手來掐爺爺胳膊了,奶奶看到了,嚴厲的批評了孫子。根本不要覺得他小就讓著他,該批評還是批評。「不能再抓爺爺了啊,再抓爺爺抓你啊,嗯嗯」這個小孫子還一臉莫名其妙,看著這無辜的大眼睛,都不忍心責怪這個小可愛了。
  • 孩子長得像爺爺奶奶?沒錯,這些特徵確實還能隔代遺傳!
    相信媽媽們在帶娃時一定會聽到這樣一句亙古不變的誇獎,句式大致是這樣的,「這孩子真像TA爸爸啊or像媽媽啊!瞧著xxx(某處五官),真好看!」聽到這樣的話,雖然媽媽們知道是客套話或者一天聽了幾百遍,還是會很開心。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當今社會年輕人的壓力普遍較大,老一輩父母們為了幫子女們分擔壓力,本到了該享受生活的年齡卻又不得不站出來幫子女帶娃。主動出力還好說,對自己的人生還有所追求不願幫忙帶娃的,或者身體原因不能帶娃的,往往會被推向比較尷尬的境地,「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的說法甚至都曾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 爺爺帶娃累出焦慮症:隔代親,都是用愛換來的啊
    因為,經過一個暑假的帶娃體驗,他居然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原來,孫大爺整個暑假期間都和小孫子生活在一起。小孫子平日生活在城市裡,暑假一進村就成了脫韁的野馬:每天追雞趕雞,惹得家裡的雞四處亂竄、作息紊亂,最後甚至停止了下蛋......
  • 滿月孫子被哄成"腦癱",孩子爺爺自責落淚,醫生:虧你還當過爹
    家裡的長輩總是喜歡催婚,不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也是為了能在有生之年能看看自己的孫子輩,畢竟對於那麼可愛的孩子,即使是經歷了大風大雨的老一輩,也會忍不住想去多看幾眼。:「虧你還當過爹,就是因為老人家這麼用力的哄娃方式,孩子才被哄成了&34;,真是無知。」
  • 吐槽「爺爺奶奶」帶娃,你家的也是這樣嗎?
    之前總能從網上看到,兩代人帶娃的不同,其中最直觀的莫過於農村奶奶給娃的穿衣打扮。雖然覺得搞笑,有過體驗,但是娃自己帶,常常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沒有過多體會。可是有了老二,調整了工作,加之受疫情影響老大幼兒園一直沒有開學,不得已讓爸媽幫著帶娃,才真正地體會到兩代人帶娃的不同。
  • 「凍齡爺爺」帶娃火了,被路人誤認為是爸爸,網友:想不到
    並且爺爺的頭髮還非常黑,不知道是染過發還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路人看了,還誤認為是爸爸帶娃出門。網友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後,直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孩子的爹呢!想不到!居然是孩子的爺爺。這是隔代教養的第一個優勢所在。2、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長輩們會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長輩們一般都退休了,在家裡安心的帶孩子。
  • 爺爺帶孫子患焦慮症?看好孕媽媽育兒嫂是怎樣帶娃的
    暑假期間孩子在爺爺家整天追著雞跑,導致人和雞作息紊亂,雞不下蛋,爺爺一聽雞叫就開始心慌,又因隔代親,老人同子女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導致老人倍感焦慮,最終被確診焦慮症。乍看一下,這畫面實在過於感人,但實際上,這也是大多數中國家庭育兒養娃的一個縮影。有數據顯示,中國家庭裡2歲半以內的兒童,60%-70%由祖輩照顧,3歲以後則佔40%。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兒了?原因引人深思
    都市熱報公眾調查中心,做過關於「你家孩子是誰在帶」的調查,結果發現在參與調查的222名網友中,有150名網友表示,家裡的孩子是外婆在帶,佔比67.57%;有31名網友表示,孩子是自己帶,佔比13.96%;有27名網友表示,孩子是有奶奶帶,佔比12.16%。
  • 以《海蒂與爺爺》為例,解析「隔代教育」的利與弊,方法與實踐
    因為隔代教育問題在當今社會上也是討論的比較久的,而對於隔代教育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態度。有的人則是認為隔代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有效果的,而其她人則是認為隔代教育是存在著一定錯誤的,是不能夠讓孩子去接受隔代教育,因為現在孩子很,爺爺輩之間差的時代實在太多了,而且爺爺背的那個時代的人教育理念以及所接受的事物都是比較舊的。
  • 爺爺輩有這4種病,很可能隔代遺傳給孫輩,備孕前別不當回事
    媽媽後來告訴她,不僅可以遺傳父母的特徵,就連爺爺奶奶的基因也是會遺傳的。   一次,璐璐無意之中看到已經過世多年的奶奶的照片,發現奶奶黝黑的皮膚,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遺傳了奶奶的膚色特徵,很明顯這就是隔代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