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是到學校去上課。因為老師如果坐在電視臺裡,學生看得見老師,但是老師看不見學生,沒法知道學生聽課用心不用心,聽得懂聽不懂,有沒有什麼問題。現在只有在晚上複習功課的時候,老師才到電視臺去。我們在複習的時候,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把電視機的電鈕旋到老師講課的頻道,用半導體電視電話機打電話給老師。老師馬上給我們解答疑問。
這是《小靈通漫遊未來》中描寫網絡授課相關的一段內容。
《小靈通漫遊未來》是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在1961年完成,1978年出版的科學幻想小說,其中就講到了網課應該如何上。
白天上課,晚上複習。在複習的時候,有不懂的地方,通過電視電話請老師答疑。
無疑,在寫這本科幻小說的時候,葉老就認為網課是輔助學校教育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取代。
學生看得見老師,老師看不到學生。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你想他正經八百地坐在教室中,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真的很困難,年齡在那放著呢。正處在好玩好動的年紀,誰上課沒扣過手、玩過鉛筆、橡皮?這還是當老師面的時候。
上網課,老師看不見學生,家長又不能在那死死盯著,學生做些小動作、思想開小差也就不足為奇了。能聽懂還好,聽不懂就只能幹坐著。
這樣的網課,老師就像在唱獨角戲,自說自話、自問自答。得不到學生反饋,也沒有什麼教學激情。
老師一對多為學生答疑,這在現在網絡培訓中經常用到。
現在不是流行網絡籤到嘛,在建立籤到群時所進行的培訓,就是採用這種老師一對多的形式。有問題馬上問老師,老師按照提問順序為我們一一解答。有一種隨叫隨到的感覺。
這些天在頭條進行的寫作培訓,在答疑時也是這種方式,效果相當好。
對於學生來講,複習做題時,有個老師能夠幫助解決學習問題,就相當於請了個家庭教師一樣,家長再也不會為輔導學生作業而頭疼了。
傳道授業解惑,缺一不可。
網絡技術發展,網際網路+的形式應用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教育也不能落後。如何把傳道授業解惑,通過網絡傳輸給每個學生,應該是網絡教育發展的方向。
讓更多老一輩教育思想和經驗融入到網絡教育中來,也能更快地完善這種新教育方式。
新的教育形式出現,肯定會存在缺失的地方,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儘快適應、儘快發展,讓網課成為我們教授和學習知識的一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