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記》高效教學優秀教案

2020-12-13 冷雨敲窗詩意來

冷雨

課題:桃花源記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分配:第一課時進行自主學習反饋及整體感知、結構梳理。第二課時進行課文具體感知的交流展示及當堂檢測。可適當調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語言現象的認識。

2、朗讀、背誦課文,理解並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如「皆、具、妻子、交通」等。

3、掌握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來敘事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深刻領會文章的語言、意境、內涵之美。

2.查閱有關資料,初步疏通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朗讀和背誦的能力,進一步品味語言。

3.加強朗讀訓練,要求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討論世外桃源所寄託的社會理想,激發學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2.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學生正確看待世外桃源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價值。

課前預習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現在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長於詩文辭賦,其詩多描寫自然景象及農村生活。語言質樸自然,被稱為「田園詩人」。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飲酒》《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寫作背景:本文選自《陶淵明集》卷六(中華書局1979年版),約作於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淵明時年57歲。當時正處於東晉末期,戰亂紛呈,生靈塗炭,陶淵明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隱居農村已十餘年,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切身體會,於是虛構出一個與汙濁的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世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

讀準字音:

遂(suì) 邑人(yì) 間隔(jiàn ɡé) 語云(yù)

儼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劉子驥(jì)

詣太守(yì) 舍船(shě) 屋舍(shè) 怡然(yí)

豁然開朗(huò) 便要還家(yāo)

通假字 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古今異義:

芳草鮮美[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菜餚、瓜果等)滋味好]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古義:寬闊明亮 今義:樂觀,暢快,不陰鬱低沉)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運輸事業)

率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指男子的配偶)

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表條件關係的連詞]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滿(某個數目)]

一詞多義:

舍 便舍船,從口入(動詞,捨棄,丟下) 屋舍儼然(名詞,房屋)

志 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 尋向所志(名詞,標記)

尋 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

其 復前行,欲窮其林(指示代詞,這) 既出,得其船(人稱代詞,他的)

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動詞,作為)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詞類活用: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做動詞,對……感到驚異)

復前行(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欲窮其林(形容詞做動詞,窮盡,走到頭)

處處志之(名詞做動詞,做標記)未果,尋病終(名詞做動詞,實現)

理解詞語

判斷句: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便舍船,從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語「漁人」)

便要還家(「要」的後面省略賓語「漁人」)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的後面省略賓語「之」,指代桃花源中人)

倒裝句:問所從來(「所從」是介賓短語「從所」的倒裝)

新課導入

在湖南省桃源縣西南沅江之濱的桃源山腰上,有一個長約一百米的山洞。洞內寬敞明亮,洞中有天。東晉末年,長期隱居農村的陶淵明來到這裡後,有感於農村現實,忽發奇想,虛構了一個美麗神奇的傳奇故事——世外桃源。在桃源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真的有這麼一個「世外桃源」嗎?桃源人是人還是仙?今天我們就去拜訪一下這個世外桃源吧!

新課展開

一、朗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參考譯文:

1.(地上)芳香的野草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

2.(這裡)土地平坦寬闊,房舍整整齊齊。

3.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4.老人和小孩,都安閒快樂。

5.(那裡的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漁人怎麼發現桃花源的?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2.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是怎樣的?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桃花源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4.作者是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見漁人為什麼「大驚」?

桃源與世隔絕,年代久遠。

6.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麼「皆嘆惋」?

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7.「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麼?

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裡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8.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麼再往時,「不復得路」?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三、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1.文章圍繞「桃花源」寫了幾個部分的內容?

發現桃源進入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

2.按漁人行蹤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1):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源。

第二部分(2、3):漁人在桃源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4、5):漁人離開桃源以及再次探訪桃源未果。

四、課堂討論,拓展延伸

1. 好一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地!讓我們再讀一遍課文,再遊桃花源。讀後思考:桃源勝境究竟在什麼地方?我們找得到它嗎?為什麼?解釋「世外桃源」的意思。

找不到,虛構的;寄託了作者改變黑暗現實的政治理想,寄予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表達了作者對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寧、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強烈願望;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有人說桃源是陶淵明積極的理想,也有人說是他的消極逃避,你怎樣評價?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迴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作者改變黑暗現實的政治理想,寄予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表達了作者對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寧、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強烈願望。

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1.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課文第二、三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社會風尚,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理想的社會畫卷。例如對環境的描寫,寫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等。再如對桃花源中人的描寫,詳寫了他們對漁人的熱情招待,特別是他們談話的內容寫得具體詳細。文章第一、四、五段寫得簡略,因為是故事的開頭、結尾,只和故事的傳奇性有關。

2.真假結合,虛實相生。

本文既具有濃烈的浪漫虛幻色彩,又有強烈真實的感人力量。這一方面是因為主題具有現實意義,另一方面是由於作者始終注意把虛構與寫實結合起來。桃花源是「避秦時亂」的人們開闢的,一直延續到晉代,與世隔絕五六百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秦始皇式」的暴政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依然存在,東晉統治集團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劉裕篡權的動亂都是活生生的現實。所以,讀者能通過這離奇的構思,強烈地感受到主題的真實。同時,作者始終注意結合現實來虛構故事。如文章一開始就明確地向讀者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的身份職業,最後寫南陽劉子驥嚮往這塊樂土,欣然尋訪,沒有成功。作者之所以如此首尾呼應,意在使人確信,虛幻的桃花源是實有其地的勝境,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力量。

3.懸念迭起,層次分明。

全文僅用300餘字,寫出了一個情節完整的故事,而且寫得曲折迴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設下懸念:迷路了,會怎麼樣?「忽逢桃花林」,為之一喜,此為第一折。接著寫桃林美景,「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懸念又生:桃林走完了嗎?桃林前面是什麼地方?「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為之生疑,這是第二折。接著寫漁人舍船而入的探險舉動。「初極狹,才通人」又設下了懸念:裡面有什麼?能走得通嗎?「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又為之一驚,這是第三折。接著便具體描繪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紹了桃花源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尚。漁人離開時,桃花源人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又設懸念:漁人出去後對「外人」說了嗎?「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這是第四折。「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懸念又起:找到桃花源了嗎?「不復得路」,留下了更大的懸念,讓人為之迷惑不解,這是第五折。

方法活用,片斷作文

請用詳略得當的寫法,以自己的行蹤為線索,敘述自己遊覽公園或某名勝古蹟的一次經歷。

教學板書: 桃花源記:景色美、生活美、人情美。(理想社會)

布置作業:教師引導學生課後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並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是文言文教學中的名篇。我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導入新課,並進行了有創意的教學。首先,我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自行朗讀課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由老師帶感情朗讀,配合優美的樂曲,一下子便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由學生仿讀,邊讀邊體會,讀中導,讀中悟。接著,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我要求同學們憑藉下面的注釋,結合語境翻譯課文,然後小組自主探究,最後小組提出疑難點,教師在班上引導學生解決,並把文言實詞虛詞歸類。

反覆誦讀,品味佳句,突破重難點。如果說前面的讀是在為品做準備,那麼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自認為文中寫得好的語句。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行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後說明喜愛的原因。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

方法指導:結合語境辨析古今異義。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1.詞意擴大,即今義大於古義。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於古義。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發生變化。對於古今異義詞的理解,古義的掌握是關鍵,我們可以藉助下面的方法來幫助理解:(1)從字形上分析。如「孫權勸學」中的「勸」從力而不從言,可見它的古義不是「用言語勸說」,而是「勉勵、奮力」。(2)從語境上分析。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與「一」「三」相對使用,可見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指「第二次」。(3)從成對使用的反義詞、近義詞上分析。如「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它的反義詞是「退」而不是「出」,可見它的意義不是「進去」,而是「前進」,引申為「在朝廷做官」。(4)從現代漢語中保存的古詞古義上分析。如「赴湯蹈火」中的「湯」古義是「熱水」的意思。與「及其日中如探湯」中的「湯」意義相同。

素材積累:陶淵明讀書方法。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退居田園後,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生活。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遵照囑咐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麼,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麼高的呢?」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相關焦點

  • 【初二下冊教案】第9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第9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桃花源記》是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在這篇短文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以及對美好社會的嚮往。經過了兩年的學習積累,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識和文言字詞。
  • 錦上添花《新桃花源記》據說這是個專題新服
    舉國同慶的日子,《新桃花源記》怎麼錯過呢?新專題即將上線到全服,相信在體服玩的小夥伴已經都體驗到了新玩法帶來的方便。其他伺服器的小可愛不要著急,我們的新專題會隨著新服【錦上添花】的開啟,而同步上線到全服。
  • 據說這部古裝《桃花源記》拍的很深刻!
    據說這部古裝《桃花源記》拍的很深刻!《桃花源記》富於人文內涵,故事脈絡清晰完整,內容豐富,人物性格鮮明,這樣一部寓意深刻,引人思索的劇都有誰來演繹呢?張可佳張可佳飾桃花張可佳,出生於山東青島,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 出自《桃花源記》中的寶寶名字 字美名更好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描寫了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是多少人內心的理想之地,不過今天我們不聊這個,今天我們聊名字,出自《桃花源記》中的寶寶名字,大家可以做個參考。出自《桃花源記》中的寶寶名字出自《桃花源記》中的寶寶名字緣溪
  • 《桃花源記》7.3公測 GIG系統曝光
    《桃花源記》是由深圳淘樂網絡研發運營的公平免費回合制網遊。千古名篇喚醒每位玩家「心中的世外桃源」! 極致細膩畫面,還原桃源仙境;無商城公平交易系統,實現人人平等;多重聲望與貨幣寄售系統,真正天道酬勤!更有百科全書式全系統玩法與豐富的個性休閒設置!立足公平遊戲世界,打造玩家心中的世外桃源!
  •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象。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美、 精煉的語言。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1.掌握課文中古今異義詞和省略句的用法。
  • 絕代雙驕 各領風騷《桃花源記》新服12時開啟
    多重活動 齊賀六一  桃花遊樂場 戰鬥休閒兩不誤  約飛流,打幫戰,刷副本,遊戲節奏是否太過緊張?那就來《桃花源記》遊樂場放鬆放鬆吧!  等級達到40級以上的玩家,在遊戲界面左上角功能列表內,可直接打開進入「桃花遊樂場」(ALT+P)。  《桃花源記》遊樂場現共有5款遊戲,每天可玩的次數不限制。每天玩前4次玩小遊戲還能獲得獎勵,系統當天按照順序給予其中1款作為推薦遊戲,前2次完成推薦遊戲可獲得的經驗獎勵翻倍。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試講技巧:初中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在甘肅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含有面試環節,面試內容一般包括說課技巧,講課技巧,答辯技巧考點,為方便各位考生了解甘肅教師招聘面試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試講技巧:初中語文《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新服」千秋萬代「今日12時震撼開啟
    《桃花源記》新服「千秋萬代」今日12時震撼開啟,人氣爆棚的新服將會陪伴您度過一個精彩的假期!   小白休閒娛樂 大神燒腦PK   在《桃花源記》這款唯美清新的遊戲中,除了有寶石之戰、精靈樂章、小狗賽跑、禮物大作戰等非常有趣的休閒玩法之外,還有跨服競技場、龍淵之戰、幫派聯賽
  • 《桃花源記》新版幫戰福利UP
    《桃花源記》新版幫戰福利UP   2014年公平免費回合制網遊《桃花源記》是深圳淘樂研發的以我國古典名篇為背景的2D回合制網遊大作。遊戲通過在傳說中的桃源仙境——桃花源界中的一個小人物的奇遇與成長,為玩家逐步揭開關於這個福地洞天中不為人知的秘密,把一個清新脫俗超然世外的人間幻境帶給每一名玩家。
  • 有人說《桃花源記》是一個鬼故事,是真的嗎?
    換句話說,陶淵明編撰了一部靈異志怪短篇小說集,《桃花源記》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部書很大可能是假託了陶淵明的名氣,這種事在小說界非常常見,比如金庸新著,古龍巨著這種,借著人家的名氣,小說的銷量就上去了。這個陶潛新著《搜神後記》,使用陶潛的名氣,又選了《桃花源記》,說明當時的人的確是把《桃花源記》當鬼故事去看的,陶淵明也因此成為靈異小說榜排名前三的大神,所以靈異小說集就願意掛著大神的名。古人覺得《桃花源記》是鬼故事,你去趕著他們罵滿腦子陰謀論吧!
  • 《桃花源記》賞讀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名篇,選自《陶淵明集》,是《桃花源詩》的序言。在這篇作品裡,作者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勞動、平等、自由的理想生活圖景,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這篇文章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
  • 《桃花源記》原型在哪裡?此處山清水秀,處處是桃源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有的說這是作者的幻想和希望,不是實指某個具體的地方,也就是說,它是類似於海市蜃樓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應該說,這種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
  • 一言不合就發糖 《桃花源記》七夕天賜良緣
    原標題:一言不合就發糖 《桃花源記》七夕天賜良緣   七夕抬頭望碧霄,喜鵲雙雙搭鵲橋。七夕到底怎麼過?《桃花源記》特此忠告單身:生活不只眼前的狗糧,還有天賜良緣!浪漫七夕,快來《桃花源記》尋找你的意中人吧!
  •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因為《桃花源記》而得名!
    在歷史上,桃源縣於北宋時期建縣,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四 最後,就桃源縣來說,縣名因東晉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所述及的桃花源故名。一說縣西南有桃沅山,即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記地,故名。
  • 【經典名篇】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賞析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漁民的原型是誰?桃花源又代表哪裡?
    東晉時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名作,嚴格來說是志怪小說,是說有一個捕魚為業的武陵人,乘船遇到一個桃花林,進入探索,來到一個異界。而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故事來源之一,與南陽劉驎之入山採藥有關,劉驎之入衡山採藥,因為過於深入而迷失了道路,最終被伐樹人所救,聽說山中有靈丹妙藥,卻也不得遇見。
  • 《桃花源記》經典題訓練
    《桃花源記》經典題訓練《桃花源記》(40分)(15分)2.緣溪而行的漁人忽然看到美麗靜謐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極大的好奇心,並讓他產生了窮盡桃林的願望請從文中找出這處景物描寫(用原文回答)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第一段中表現桃花源優美環境的句子是 , , 。
  • 《桃花源記》其實是一篇鬼故事細思極恐,最恐怖的在於最後一句話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傳頌千古的美文,寄託了作者對與世無爭寧靜和諧生活的一種嚮往。但網上卻有人解讀出了另一種意境,那就是《桃花源記》其實是一篇鬼故事,字裡行間更是透露出這個與世無爭的村子其實是一片墳場,是一個死人國,著實讓人思細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