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終於踏上去俄羅斯的旅程,出遊的激動也抵不住9小時長途飛機帶來的疲憊。說來好笑,對於這個國度我知之甚少,除了語文課本提及過的內容與前蘇聯的一點印象之外就只剩下《通靈之戰》這個綜藝以及各種短視頻裡『戰鬥民族』這個標籤。
飛機從上海出發斜跨半個中國從太原繼續衝出經過克孜勒與新西伯利亞最後抵達莫斯科,中俄相差5個時區,落地時已經是北京時間21點14分。
這次的旅行團是一個老年團,不難理解50歲以上的人大多都有蘇聯情懷,俄羅斯也並不是當下年輕人出國遊的熱門選擇。但是這個團很特別的一點是團裡的最高齡是兩位八、九十歲的老爺爺,除了感嘆領隊藝高人膽大,最佩服的還是老爺子們硬朗的身板和不懼年齡限制享受時光的態度。尤其是90歲的爺爺穿著一身西裝配著菸灰色的毛呢大衣看起來氣派又精神。
02
旅行正式拉開序幕,從清晨電梯裡歐洲小蘿莉軟糯害羞的一聲good morning,或是一頓俄餐開始。
俄羅斯人的飲食中離不開牛奶,蛋羹奶味兒很濃;燕麥粥也添上牛奶一起煮;在本土的俄餐中他們也會在羅宋湯中附帶一小杯原味酸奶調味,調味之後羅宋湯的味道更加香濃醇厚了。
土豆餅和薄卷餅很不錯,加上一點沙拉醬或番茄醬更能豐富它的味道;紅腸紮實有嚼勁但是口味偏鹹,那就再來一口蘋果汁解解膩。他們喜歡在玉米棒上撒鹽粒;提拉米蘇雖然口感綿密但甜到齁;紅糖蛋糕太實在了,明明是個甜點但卻錯覺自己在嚼饅頭。
戰鬥民族對肉類大抵也是不吝嗇的,一份雞肉飯中雞腿肉大得幾乎覆蓋了整個碗面。一盤俄式烤肉的切塊,有油桃那個大,就連燒烤那分量一串最少也是兩人份的,或是一串7個番茄就是7顆皺巴巴的小紅拳頭。俄羅斯的水餃是圓形的,像飽滿的銅錢懶懶地躺在盤子裡,相比之下還是能坐起來的中國水餃比較神清氣爽。在蘇茲達爾吃到的蒜蓉麵包是我對俄餐的最佳印象,麵包烤得熱乎鬆軟配上一點鹹香的蒜蓉,香氣撲鼻胃口大開。
下榻酒店接待了很多中國遊客,大多中年偏上。大體上中國人喜歡熱鬧,尤其是團座一起吃飯時,邊吃邊聊謔浪笑敖,鬧鬧哄哄生氣勃勃。但俄羅斯人在公共場合不喜喧譁,這點在自助餐廳裡對比格外強烈,雖然祥和歡樂的民族特性使然,但還是入鄉隨俗為佳。服務生小哥來來回回忙碌地收著盤子,很多中國人桌前盤子多,盤裡剩食不少,浪費糧食在世界哪個地方都不被尊敬。
03
卡洛明斯科婭莊園是16世紀沙皇的莊園,在克裡姆林宮的南面莫斯科河的右岸,裡有大片樹林、東正教教堂與鐘樓、彼得大帝2米高的銅像以及他童年居住過得小木屋等。
聖母大教堂
我們沒有逛完全園,只是在耶穌升天大教堂附近走了走,坐在教堂前的長椅上曬著熱烈卻不火辣的太陽。莊園看起來更像是開放式公園,這日天氣明媚蒼穹湛藍,榆樹林裡光影斑駁,很多藝術家都出來在樹林間找好了位置油畫寫生,還有三三兩兩的路人沿著莫斯科河跑步。伏爾加河的分支流向俄羅斯平原,莫斯科境內只有一條河就是莫斯科河,目之所及之處皆是此河。莊園被稱作是世界第八奇觀,初聽此稱號心中一陣佩服。走完俄羅斯之旅就發現導遊介紹冬宮和夏宮也被稱作第八奇觀,依稀記得長城與兵馬俑也是第八奇觀。心想這第八的位置確實熱門,排名第八發音吉利,不前不後不爭不搶剛剛好。
5月初正逢俄羅斯人民的勞動節和即將到來的5月9日的二戰勝利節。我們到紅場的時候已經開始為勝利日的閱兵儀式演練封路了。非常遺憾沒有進入莫斯科著名地標——如童話城堡一般多彩的洋蔥頭建築聖瓦西裡大教堂裡面看。這種極具民族特色「帳篷頂式」和「多柱墩式」的建築形式形成與16世紀伊凡雷帝時期。
聖瓦西裡大教堂
聖瓦西裡大教堂的顏色多彩鮮亮是為了紀念打敗蒙古人入侵建造的,表達的內容是俄羅斯的勝利狂歡和民族的解放。聖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就是仿照聖瓦西裡大教堂的造型建造的。
古姆商場
我們在古姆商場裡逛了會兒,買了個導遊推薦的普京代言的冰淇淋吃,嘗了嘗確實不錯,奶味濃重口味醇厚,也沒那麼甜膩。
沉穩內斂的紅磚建築國家歷史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播放著俄國珍寶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協。穿過深情從容的音樂聲來到了克裡姆林宮,克裡姆林宮被兩千多米長的紅牆環抱著,圍牆上有19座塔樓 ,最著名的就是帶有自鳴鐘的斯巴斯克塔樓,也叫救世主塔樓,它與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和沃多夫茲沃德四座城門箭樓塔樓的頂端都有一顆巨大的五角紅心,於1937年安裝的每顆紅星都由一噸重的紅寶石製成。據說《列寧與衛兵》的故事就發生在其中的尼古拉塔樓。
克裡姆林宮總統府
克裡姆林宮裡的一片廣場被三座教堂圍繞形成了一個廣場教堂建築群,在這主要參觀了天使報喜大教堂和聖母升天大教堂。教堂的外形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和俄羅斯傳統建築風格的結合。紫金覆蓋的圓形穹頂下是幾乎佔據整個牆面的拜佔庭風格弗拉基米爾聖母聖像壁畫,壁畫色彩對比強烈神聖莊重。說是大教堂,但建築內空間並不大,牆壁上掛滿了耶穌與聖母的金相框室內門上鑲嵌著不同的寶石,地板由瑪瑙與琥珀鋪就。中間穹頂的牆壁上畫有舊約先祖,站在室內抬頭仰望穹頂的上帝之眼,昏暗模糊神神秘秘。
04
第二天我們開始了小金環之旅,旅程路線是莫斯科-謝爾吉耶夫鎮-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莫斯科,這天天氣依舊很好空氣乾燥。謝鎮的郊區是成片的白樺林,陽光的照射下樹幹發著光,秋天的時候沿路的風景一定非常美麗。俄羅斯的國花是向日葵,同樣喜陽的白樺是俄羅斯的國樹,花語是生與死的考驗,擁有強健的生命力,被稱作是這個國家精神的象徵。在這片常年冰寒與陰雨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也是真的熱愛太陽。
聖三一大修道院
謝鎮最值得看的景點就是聖三一大修道院。這裡也是一個東正教建築群,同時也是個神學院,入口的通道牆壁上畫著《三聖像》,畫中描繪的是聖經故事中向亞伯拉罕及其妻薩拉顯現聖體的三位天使。景點內除了人頭攢動的遊客與信徒外就是帶著黑色高頂帽一身黑衣的神父和修士了。入口的廣場上是成群的鴿子,在俄羅斯有三聖的說法,聖父聖子與聖靈,鴿子就屬於聖靈,所以人們不會隨意驅趕。鴿子也不怕人,各個肥碩體圓。建築群的中心位置是一口涼亭式的聖泉,虔誠的信徒紛紛舀起一捧水喝,團內的大媽們躍躍欲試被導遊提前勸阻了,沒有俄羅斯人的腸胃可能喝完就要拉肚子了。
膳食大教堂
膳食大教堂圓弧形的天花板上全是宗教畫搭配著雕花裝飾一路下沿至繁複的花紋窗柱,滿眼繚亂的巴洛克風格。聖母安息大教堂不允許拍照,這與國內寺廟的規則一樣,人不與神同框。
昏暗逼仄的教堂內,門兩邊靠牆放著一排木椅,三兩人坐著神情寧靜。陽光鑽進圓柱形塔頂細長狹窄的窗戶形成道道光束,照亮了牆上的宗教壁畫,人們沿著牆壁沉默緩慢地排隊走近右上角的聖父像處祈禱,有的人則扶著牆進行禱告而後親吻牆壁上的聖父像。
對角是唱詩班在空靈吟唱,輕柔的合唱女聲撫摸著靈魂,教堂內充滿了馥鬱的松香氣息,溫暖、莊重、肅穆,與東方佛教寺廟空曠嚴肅以及巨大佛像來帶的威嚴感截然不同。看著那些虔誠的信徒讓人不禁思索宗教給予人們的精神力量究竟從何而來。
莫斯科郊區
驅車離開了謝鎮,沿路一道欣賞了俄羅斯的村莊與森林。國道上的公交站亭很有意思:它們風格並不統一,有最簡單的統一綠色頂棚與長椅和垂直插地的遮陽板;有中式風格的紅色琉璃瓦狀頂棚和半塊回字窗軒組成一個半開式小屋;還有令人非常困惑的在長椅中間砌一堵牆,徹底把站亭分隔成兩個獨立空間,看著也是很有趣了。
弗拉基米爾&白石金門
弗拉基米爾,一個美麗如畫的地方。白石金門位於城市的中心區域,與不遠處的聖三一教堂隔街對望。這座12世紀的古建築歷經滄桑,白石金門是古城牆唯一留下的部分,孤獨的聳立著將馬路分割成兩流。
途經附近的劇院,一群年輕人在劇院門口排舞,其中一個毛妹向我們揮手打招呼,在我們回應了之後她在一個舞蹈動作的轉身後比了一個大心很是可愛。
在聖母升天大教堂的廣場前就是這個城市的締造者弗拉基米爾大公的雕像,它位於奧卡河岸的高崖山頂,視野極其開闊,整個弗拉基米爾市區盡收眼底。因為天氣好廣場上不少本地人在悠閒的散步、曬太陽。
當天晚上我們住進了弗拉基米爾小鎮的旅館,夕陽的餘光浸染了公路兩旁的白楊。4月的最後一天,旅館的會議廳已經在慶祝勞動節了,還在放著維塔斯的《歌劇二》大廳裡聽著鬧哄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