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現任俄羅斯總統,從2000年執政以來,普京一直致力於復興俄羅斯超級大國地位,無論對內對外,都非常強硬,被認為是一位「鐵腕總統」,我們中國人對這位俄羅斯總統非常熟悉,但不是因為他的政治作為,而是因為他的不少小趣事。
比如普京14歲就開始學習柔道,目前柔道已經達到了8段,還當過柔道教練;普京還會跆拳道,已經是榮譽黑帶9段;2010年普京自己開飛機,跑去滅火;他甚至會駕駛F1賽車、會打冰球、會使用各種武器,打獵摸熊,實在是太「猛」了,於是網友們發出「不愧是戰鬥民族領導人!」這樣的讚嘆。
「戰鬥民族」,似乎成了中國人對俄羅斯的稱謂,不止是網友,許多新聞都直接使用了「戰鬥民族」稱呼俄羅斯,久而久之,大家就習以為常了。
雖然我們很清楚,叫俄羅斯戰鬥民族沒有任何貶義,反而是仰慕他們的精神,可幾乎沒有俄羅斯人認同「戰鬥民族」這個標籤,在中國留學的俄羅斯學生直言:「我覺得『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和侵略,我覺得不太好。」
清朝後期,我們還用「老毛子」代指俄羅斯人,相信不了解情況的人一聽,怎麼都覺得不禮貌,確實,「老毛子」的稱呼是當時百姓對外國侵略者的蔑稱,因為當年俄羅斯侵佔了中國大片土地。
為什麼會這麼叫呢?因為清朝末期人覺得俄羅斯人體毛濃密,遠遠看上去像個「毛人」,《辛亥招募革命騎兵記》寫道:「不過先要照看一下,外面可有打熊獵人或是老毛子(俄羅斯人俗稱)軍隊經過沒有。」這樣確實沒禮貌,難怪俄羅斯人聽了「戰鬥民族」第一反應就是蔑稱。
是啊,我們反過來想想,難道我們喜歡別人天天拿外號叫我們嗎?即使是褒義詞,畢竟用1個簡單的稱呼來定義一個國家的人民,實在太膚淺了。比如美國人就說中國留學生總是「學習好」、「死讀書」、「膽小不說話」,都屬於亂貼標籤。
那麼俄羅斯又是怎麼叫我們中國的呢?——契丹。
契丹族,五代時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是一個遊牧民族,公元916年他們建立了遼朝,因為遼朝的軍事實力和影響力特別大,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所以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的國家都以「契丹」作為中國的稱謂。
13世紀初,基輔羅斯(俄羅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被蒙古人佔領,直到1502年,斯拉夫人推翻了金帳汗國的統治,才建立了莫斯科公國,所以蒙古契丹人與俄羅斯的誕生有緊密的關係,也就不奇怪他們為什麼一直叫我們「契丹」了。
其實無論是「戰鬥民族」還是「契丹」,都只是雙方國家在不夠了解對方的情況下,隨便定下的稱謂,無論是讚美還是貶低,都無法讓人滿意,比如大家都叫劉亦菲「神仙姐姐」,可大庭廣眾下一直那麼喊她,不見得劉亦菲會喜歡。
各位讀者朋友們又是怎麼看待外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