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月子餐,朋友們都大倒苦水。可以想像,大多數在家中坐月子,都是頓頓寡淡的雞湯,青菜影子見不到,能吃的水果更是乏善可陳。而我記得當初在pyq曬月子餐時,引來無數羨慕嫉妒恨呀。因為我整個個產褥期的飲食都遵從了「階段性食補」,發奶不發胖,體重穩中有降,很快就復元了。
產後階段性食補分成「排、調、滋、補」四個階段,循序漸進調理,恰當的食補,能調理氣血,讓寶媽恢復元氣!
第1周食補重點:排。
排除惡露、利水消腫、化瘀生新,溫經止痛為主,促進傷口癒合及恢復子宮機能。
產後第一周,寶媽處於排惡露,癒合傷口的時期,月子餐不宜吃油膩食物,以清淡為主。
此時,寶媽的乳腺管還沒打開,如果吃的太補,奶水有可能會堵在乳房中,會出現奶漲的現象。
此外,產後寶媽身體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飲食應該以高熱量為主。同時,寶媽的腸胃蠕動較差,對食物的消化與營養吸收功能尚未恢復,所以要針對性地選擇食物。
膳食推薦
紅糖:含有大量的鐵質,極易被人體吸收,能夠幫助寶媽恢復體力,並有利於促進惡露的排出。
雞蛋:富含大量的營養,對恢復體力、神經系統修復十分有效;雞蛋黃中的鐵質對貧血的寶媽有療效,但不能貪多,每天吃2-3個即可。
小米: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能防止消化不良、反胃、嘔吐等情況,滋陰養血。
豬肝:每天100克豬肝,對水腫和惡露的排出具有良好功效,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
老薑和麻油:老薑能溫宮,利於惡露的排出;麻油有利於子宮收縮,幫助子宮復舊。
鯽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鉀、鈉、鈣、鐵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第2周食補重點:調。
以強筋骨、補腎氣,促進乳汁分泌及新陳代謝為主,恢復子宮(恢復臟腑功能),預防產後腰酸背痛。
進入月子第二周,寶媽需要多吃些增強骨質和腰腎功能的食物。同時也可以開始進補催奶的湯水,為寶寶的口糧做準備,很多寶媽都只喝湯不吃肉,其實這樣是不正確的:湯裡營養最多只有25%,其餘都在肉裡。
所以,寶媽不僅要喝湯,還要吃肉。另外,少喝含油脂多的湯,可以用勺子撇去浮油,以免奶水中脂肪顆粒過量,造成寶寶腹瀉。
膳食推薦
豬腰:有強化腎臟、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恢復子宮機能、治療腰酸背痛等功效。
豬蹄:能補血通乳,治療產後缺乳症。
黑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對腳部浮腫、腹部和身體肌肉鬆弛者有改善功效。
花生:能養血止血,可治療貧血出血症,有滋養作用。
第3周食補重點:滋。
滋養泌乳,補充因哺乳而消耗的大量熱量,保證奶水充足。
經過前兩周的精心調養,寶媽身體各種功能都已逐步恢復,母乳質量也趨於穩定,此時調補重點就在於滋養泌乳,補充元氣,保證寶媽奶水充足。
膳食推薦
雞肉: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C、維生素E等。雞湯內含角質蛋白、肌肽、肌酐和胺基酸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易於消化吸收,對寶媽的身體大有裨益。
蝦: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鈣質,寶媽產後母乳少或無母乳,食用可有催乳之效。
豬肉、牛肉、羊、雞、鴨、蝦要交替著吃,這樣才可以達到補血補氣的效果。
第4周食補重點:補。
以滋腎益精,安神健腦,養肝補血為主,預防機體老化。
此時身體逐漸復原,但需注意飲食上要營養均衡,不要補過頭了。
對於魚、肉、蛋、奶、豆製品都要適量攝入,偶爾可以吃些粗糧,保證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少攝入油脂類食物。
第5周食補重點:鞏固。
以固本培元、祛溼美白為主,養顏美容。
產後第五周,是寶媽即將邁向正常生活的過渡期,更應該嚴格按照坐月子的飲食和休養方式,不要進食生冷刺激類的食物,使氣血更加充足,才能改善體質,鞏固整個坐月子的成果,幫助寶媽達到最佳體力與健康狀態。
第6周食補重點:加強。
以補益肝脾腎為主,固腎培元。
這時,寶媽基本已恢復到孕前水平了,飲食上也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恢復正常的飲食,只要不過於辛辣刺激即可。
月子餐注意事項
1、鹹淡適宜:寶媽坐月子時應鹹淡適宜,少加一些調味品及食鹽,可以促進寶媽食慾,也有利於寶媽身體恢復。
2、葷素搭配:從營養角度看,不同食物所含營養成分種類和數量有差異,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全方面的,所以,要避免偏食,合理搭配葷素。
3、少食多餐:生產後,寶媽的胃腸功能減弱,蠕動減慢,飲食過多會增加胃腸負擔,建議少食多餐,每日5-6次為宜。
布穀媽媽說,
月子裡的調理是能夠改變女人體質的好機會,利用正確的食補和適當的休息,可以幫助恢復產前身體狀況,使變形的內臟恢復彈性,改善體質。如果月子餐的飲食不合理,不僅對恢復產婦身體不起作用,甚至可能給產婦的身體落下病根,給未來的生活造成不便。因此,月子餐的科學合理和搭配,對於產後媽媽坐好月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歡迎關注、收藏、轉發~
布穀媽媽會分享更多專業孕育科普乾貨,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