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小胡獨自在家帶孩子,在她剛轉身回房間疊被子的功夫,剛學會扶著走的小喆就不慎「打翻」了放在桌上的開水壺,滾燙的熱水從小喆的頭頂澆下……
小喆面頸、軀幹、右上肢、雙下肢二度燙傷,面積為26%。據醫生介紹:對於嬰兒來說,燙傷面積超過25%就屬於重度燙傷了。
燙傷,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疼痛難忍的,更何況是一個11個月大的嬰兒,而且這是麼大面積的燙傷!
「每天的換藥、清創,對於小喆來說都是疼到抽搐的「折磨」,小喆每一次醒來,也都是伴隨著哭聲和掙扎。」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讓人難過心痛,特別是為人父母的年紀,更是看得非常揪心,不敢去想。
希望在更多人的愛心關注下,能挺過難過,我們為孩子祈禱,希望孩子早日康復!
有些意外,本可以避免!
每次看到孩子發生意外傷害的新聞,在痛心同情的之餘,又難免會氣憤地責怪孩子的監護人為什麼這麼粗心大意。
雖然很多時候是孩子「調皮」導致的不幸,但是往往也和家長平時的安全意識不高,沒有提前將可能造成危險的習慣或行為改掉導致。
比如平時喜歡將開水壺、開水瓶放在地上、飯桌上,茶几上。有的喜歡在給孩子放水洗澡時,把孩子放盆旁邊,再去兌熱水。這些習慣讓孩子很容易觸到熱水而發生燙傷。
儘早及時清理身邊的「高危品」
這個事件也再一次給家裡有孩子的父母、老人一個很深刻的警醒: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照顧孩子時,一定要考慮周全,決不能大意馬虎。如若要短暫離開孩子左右,一定要將其放在安全區域內,並確定周圍是否有安全隱患存在。
家裡有孩子後,家長一定要有安全意識。要清理掉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家具、生活用品。比如帶尖角的玻璃茶几,電插座裝上防觸蓋,開水壺、電飯煲要放在廚房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等等。
當孩子稍大些後,教會孩子正確使用一些家用電器,廚房灶具,教孩子學會用電、用燃氣等的安全知識。
另外,家長應該學一些處理應急的方法和知識儲備,在危急時刻不至於手忙腳亂,科學及時的應急處理,能大大降低意外對家人、孩子造成的傷害,也可以避免因處理不當造成二次傷害。
寶寶不慎被燙傷時,應該怎麼辦?
錯誤做法1:許多媽媽在寶寶燒傷後不知道情況嚴不嚴重,習慣用土方法處理,如塗醬油、醋、酒精、牙膏、香油、紅藥水在傷口上塗牙膏、醬油等,不僅對治療起不到作用,還會造成傷口感染,加重皮膚的損傷。送到醫院後還會影響醫生的判斷,在對傷口清創的過程中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錯誤做法2:脫衣服如果寶寶在穿著衣服的情況下被大面積燒燙傷,千萬千萬不要立刻去脫掉他身上的衣服!因為扯下的衣服會摩擦燙傷的皮膚,加重對傷口的損害。
錯誤做法3:多喝水
燒燙傷嚴重的寶寶經常會出現口渴的現象,但家長千萬不能給寶寶喝太多白開水,避免造成體內水、電解質失衡,導致腦水腫,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錯誤做法4:貼創可貼
創可貼是用來處理小創口外傷的,如果用於燒燙傷口,使用過程中會把受損表皮或剛生長的新鮮組織撕裂,加深創傷。
正確的燒燙傷急救方法,記住五個字:衝、脫、泡、蓋、送!
1、衝:用流動的清水衝洗傷口15—30分鐘,如果無法衝洗傷口,可以採用冷敷。(不可冷敷時間過長,或者溫度過低,以免增加凍傷的可能性。)
2、脫:小心脫去身上衣物,若是傷口處粘有衣服,充分泡溼後用剪刀小心除去衣物,儘量避免將水泡弄破,若是皮膚跟衣服粘住了,一定不要強行剝除,保留粘住的部分。
3、泡:如果傷處沒有破皮,可以繼續在冷水中浸泡15-30分鐘。
4、蓋:用乾淨的溼布或消毒凡士林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避免傷口汙染。
5、送:如果孩子情況嚴重,燒傷面積較大,就要趕緊送醫院。
如果只是I度輕微燙傷,皮膚只有一點點發紅,沒有起水泡,在家處理就可以,給寶寶塗一點紅花油或潤溼燒傷膏,一般3-5天就能痊癒。
上述方法一定要牢記,而且步驟不可亂,一步也不可錯,因為燙傷後的緊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爸媽的心頭肉。希望每位爸媽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多用點心,孩子健康平安長大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配圖源於網絡,侵聯刪)
本文原創|小李廣|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有用,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