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群裡有個媽媽說:「寶寶大概十個月左右的時候,就給報了一個早教課。」
別的媽媽就問她:「為什麼這麼早就帶寶寶去上早教?她聽得懂嗎?」
這位媽媽回答說:「我帶孩子去上早教的目的並不在於讓她提前學習,而是想帶她去認識一些新的小朋友,提升她的社交能力。」
事實上對於十個月左右大的孩子來說,在他的眼裡別的小朋友可能就只是一些能發出聲音、會動的、有溫度的大玩具而已。
可能在大人眼裡小朋友在一起玩像是在互動,但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具備社交的能力,也沒有到開始社交的年齡。
早教課對孩子到底有沒有用呢?
在網上有很多家長對於這一話題都有自己的意見,各方家長各執一詞。
有一位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去上早教班」,因為自己曾花了幾萬塊錢給寶寶報了一個早教課程,但是結果好像對孩子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更沒有看到他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和成長,也就覺得這錢算是白花了。
而有一部分家長是「看到別的孩子都去上早教課了」,而產生強烈的焦慮感,特別是擔心:「如果我的孩子不去上的話,那麼長大之後會不會跟不上學習進度?孩子會不會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還有一部分家長則認為「與其花好幾萬去報一個不知道有什麼作用的早教班,不如去買一些有用的育兒書籍,或者是聽一些育兒專家的課程,自己在家裡給孩子做早教。」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家長對於早教課的理解和認知都存在兩個誤區:
誤區一:不清楚早教的目的和意義
家長需要明白:正確的早教課,並不是讓孩子通過這堂課,能得到很好的學習或者很好的鍛鍊。而是通過早教課,給家長做一個演示,讓家長深入地去了解自家孩子在每個階段需要重點發展和提升哪些方面的行為認知、行為能力。
當家長在早教班學會了老師的做法後,在家裡就知道該怎麼跟孩子互動,而這才是早教課最核心的意義。
早教課並不是為了教孩子而是為了教家長,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是:一群媽媽帶著一群寶寶去上早教課,然後開心地玩了一節課之後回家了。
這樣的早教課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起到任何的積極作用。
誤區二:自己給孩子也能做早教
教育孩子其實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且專業的過程。
如果家長只憑藉書本上的知識,和有限的例子「硬裝」在自己孩子身上,不難發現很多方法和技巧在這個情況下有用,但是換個情況就無效了。
這是因為書裡所整理出來的,是大多數孩子在成長發育中出現的「問題」,也就是「共性」。
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針對孩子的個性化「問題」,專業的早教老師更加有辦法解決。
他們不僅能夠直接地觀察到孩子的情況,同時還會了解孩子家長的情況,所以給出來的建議或者指導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這是僅靠書本或者一些碎片化的學習沒有辦法達到的效果。
由此看來,如果家裡的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家專業的早教機構,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獲得早教老師持續的、專業性的個性化指導,這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