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律師願意接手權健無罪辯護的案子,看到這剛新聞,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初一看,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律師很有正義感,即使權健集團出高價也不願意為他們辯護,這是好事呀。
可是,仔細一想,這件事並非那麼簡單。
從丁香醫生發文曝光權健的內幕後,輿論一波三折,權健公司也有過澄清、解釋、反擊,但由於丁香醫生的文章有比較詳細的案例,有看得見聽得到的視頻音頻資料,最終公眾形成了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聲名顯赫的權健集團存在著非法經營、誇大宣傳等問題。
這樣比較一致的意見,甚至在權健集團內部員工之間也在蔓延與擴散。在丁香醫生文章發布後不久,媒體聚焦權健集團的一系列報導與評論,讓昔日一個保健帝國的高大形象頃刻間坍塌。在權健內部公眾號發起的投票上,權健員工集體倒戈支持丁香醫生,讓這齣投票行動不得不匆匆收場。
而權健集團實際控制人束昱輝等18人被刑拘的消息經媒體披露後,更多人選擇相信權健集團是有罪的。
權健集團作為一個企業,從誕生到發展壯大並非一朝一夕,此前,也有過對權健集團產品與營銷方式的質疑,但都沒有像丁香醫生的文章這樣形成巨大的影響力。
只是當丁香醫生的兩篇文章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如今,在媒體聚光燈之下的權健集團,沒有律師願意接手為其做無罪辯護,這讓人感嘆輿論的力量。
試想,如果這個案件不是如此高的知名度與關注度,權健集團出重金請律師,會出現普遍拒絕的局面嗎?
在一個法治社會,輿論只是一個監督的力量,真正能夠宣判一個人、一個組織有罪的只能是司法機關。
在一個法治社會,即使一個人有罪,無論多麼罪大惡極,他一樣也有辯護的權利,這樣,才能真正的維護與伸張公平正義。
為一個社會關注的大案辯護,律師通常要承受較大的壓力。白銀案的辯護律師朱愛軍的經歷與感受很有代表性。
今年1月3日被依法處決的白銀案主犯高承勇,先後殺害11名女性。在高承勇涉及的故意殺人、搶劫、強姦和侮辱屍體4項罪名中,3項最高刑都是死刑。
此案由於時間跨度長,犯罪手段殘忍,媒體報導較多,公眾也十分關注。
當初,為這樣一個作惡多端的罪犯辯護,接手此案的律師朱愛軍表示,自己的壓力確實比較大。因為高承勇本人是完全認罪的。當時有人說,你這是為壞人說話,想把黑的說成白的,想讓他逃脫懲罰。
朱愛軍坦言,為高承勇辯護不是為了讓他逃脫罪名,作為辯護律師,這樣做是儘可能排除辦案過程中存在的疑點,排除非法獲得的證據,充分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讓案件成為經得起檢驗的鐵案。
事實證明,要讓人們在每一個案件裡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不能讓人們淹沒在情緒推動下的判斷與意見中,而應當回歸到常識與理性中。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李靖宇律師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根據案件涉及的具體情況,為權健做無罪辯護並非毫無依據,這只是比較常見的選擇。
英國的哲學家培根曾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不公正的審判,它所造成的惡果,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就好像是汙染了河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就如同汙染了水源。
在公平的審判中,給予犯罪嫌疑人正當而充分的辯護權力,其實最終的結果只會讓罪證無法遁形,讓罪行無法辯解、無法逃脫,只有這樣,公正正義才能夠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得以呈現。
你對此事怎麼看?你認為無人接案這件事情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