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蘇軾的表兄,這首七律清幽恬靜,實乃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2020-12-12 品詩賞詞

人生就像一場戲,戲裡的人物你來我往,悲喜交加;人生也如一場夢,夢中的故事遙不可及,卻又仿佛就發生在眼前。時光荏苒,歲月滄桑,無數的飲食男女,都在希望與失望之間徘徊,更是半醉半醒,如夢似幻。

既然我們無法選擇命運,也不能回到過去,更不能預見未來,就應當努力地活在當下。很多事物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很多人走遠了,才知道後會無期。就像那隨風飄零的秋葉,令人倍感惆悵。

古人云,覺此未覺者,當下成牟尼。很多事情看似非常重要,其實捨得放下,竟然過得更加開心。下面介紹的作者是蘇軾的表兄,這首七律清幽恬靜,實乃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北齋雨後

宋代:文同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

雨後雙禽來佔竹,秋深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文同是北宋著名畫家、詩人,他32歲時進士及第,曾擔任過很多地方的知州或知縣。文同與蘇軾是表兄弟,擅長詩文書畫,深為同時代的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更被表弟蘇軾敬重。

北齋是作者在府衙內讀書休憩之地,這首詩描寫雨後景色,抒發作者的閒適心情,也勾起了他對過往的美好回憶。

文同喜歡書畫,閒暇時經常細心觀察身邊的動植物,並加以描摹,然後還自題小詩。所以他的生活非常充實,心情也恬淡悠閒。

這首詩開篇就展現出環境的清幽,庭院雖然不算太大,但園圃裡卻非常安靜。詩人討厭各種繁文縟節,免去屬吏的例行參見,卻獨自逗留其中讀書作畫、思考問題,享受一種難得的獨處時光。

接下來緊承其上,並突出「雨後」的主題。深秋時節,經常細雨綿綿,有時甚至持續幾天。不僅詩人感到煩悶,就連鳥雀也不見蹤影。等到雨後初晴,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鳥雀成雙入對,發出悅耳動聽的鳴叫聲,蝴蝶也在花下翩翩起舞。

詩人鍊字精準,「雙禽、一蝶」,表現出鳥雀鳴叫的歡快悅耳,以及深秋時節花兒稀少,蝴蝶也極其罕見。而一個「佔」字,擬人化地描繪了鳥雀的活潑形態;一個「尋」字,更是體現了季節的特點。

詩人一時間忘記了那些繁雜的公務,卻沉醉於多彩多姿的大自然。頸聯從室外轉而描寫室內,詩人很久沒有如此興致高漲了,他喊來小僮清掃牆壁,然後掛上名貴的圖畫,與來訪的客人一起細細品鑑。

詩人又拿出上等的茶葉,熱情地招待客人,他們一邊品茗觀畫,一邊探討交流,心情也極其放鬆。頸聯盡顯詩人高雅的品質,更體現了詩人心情的恬淡。

這樣閒適輕鬆的生活,讓詩人樂而忘憂,更勾起了對往日山居生活的回憶。詩人遵循老子無為而治的策略,同時也提高了辦事效率,從而讓公事和訴訟不斷減少,而野興也相應地增多。

縱覽文同的這首七律,意境恬淡,文筆不凡,展現了一種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詩人在公務上刪繁就簡,減少不必要的禮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有時間與客人一起品茗觀畫,也可以獨自一人賞花弄草,觀察蝶舞鳥鳴,生活真是悠哉悠哉!

再細味詩人寫景抒情,鳥語蝶飛、茗香畫美,竹搖翠影、花含水珠,還有記憶中故鄉的藍天碧草的映襯、田園東溪的烘託,不僅畫面鮮活,而且表現出唐代王維詩畫結合的特點。如此柔和含蓄的優秀作品,豈能不讓人仔細珍藏!

相關焦點

  • 請大家欣賞一首七律,意境清幽,想來不會有人能猜到作者是哪位?
    溪畔梅花先看看這首七律的全文,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溪上梅花玉作林,溪邊茅屋苦寒侵。通篇意境清幽高遠,僅僅從詩詞的內容來看,絕對是一位隱人雅士的高作。細細的品味,還能覺得雅致清幽,頗有一番通世情、暖人心的感覺!而且乍一誦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還隱隱然覺得和李商隱大神的《錦瑟》有幾分的神似!
  • 蘇軾格調歡快的兩首七律,景秀詩美,令人心醉
    北宋詩人蘇軾有一次心情煩躁,出門踏青後立刻就變得心情開朗。新城道中(其一)宋代:蘇軾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這首詩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當時蘇軾在杭州任地方官。有一天他外出視察,途經新城,見到了許多新鮮的景象。首聯描寫出發時的情景,淅浙瀝瀝地下了幾天雨,這一天春風吹散了陰雲,雨聲頓時止住。詩人心中喜悅,但並不直說,而是用風吹、雨停的情景來體現。
  • 蘇軾最美的一首七律,第二句尤其的美,將珍茗與名泉寫的水乳交融
    在蘇軾的詩中,似乎七絕更勝一籌,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等,都入選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而七律這一題材,蘇軾似乎少有佳作,但有一首七律蘇軾先生寫的卻非常好,特別是這首七律中的第二句,寫的有尤其美。這首起七律就是蘇軾遊無錫惠山時所做,名字很長,叫做《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 蘇軾的一首七律,境界優美,句句工整,倒過來念更有深意
    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境界優美,句句工整,倒過來念更有深意。題金山寺宋代: 蘇軾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得罪了很多權貴,於是他自動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上任途中,蘇軾來到鎮江金山寺,拜訪了寺院裡的長老,也受到了盛情款待。詩人在此盤桓了幾日,並留下了幾首不朽詩篇,這首詩屬於很典型的迴文詩,內容與形式俱佳,順讀、倒讀意境不同,可看作兩首詩。
  • 不輸《定風波》,蘇軾這首七言律詩,同樣寫出驚豔千古的哲理
    20多年來首次告別,蘇軾對弟弟依依不捨,寫下少見的七律名篇今天介紹一首七律,與兄弟之情有關。兄為蘇軾,弟為蘇轍。蘇軾常說文章「吾不及子由」,在蘇軾那裡,這絕對是真心話。蘇軾兄弟,彼此都是推心置腹的。縱觀蘇軾一生,除了他的文章事業、愛情,最讓人動容的,便是他與蘇轍的兄弟之情。他們不但是兄弟,也是最好的朋友,同時還是最了解彼此的知己。「烏臺詩案」何等兇險,蘇轍多次請求罷官救兄。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既是疊字詩,又是迴文詩,實乃罕見之作
    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既是疊字詩,又是迴文詩,實乃罕見之作。書懷明代:朱權紛紛雨竹翠森森,點點風花落綠陰。貧恨苦吟窮寞寞,亂愁牽斷夢沉沉。這首詩的大意是:細雨濛濛、翠竹森森,落花點點、飛落樹蔭。貧恨苦悲、內心寞寞,愁悶情牽、睡夢沉沉。荒山野嶺、音信隔絕,江水渺渺、寸心煩亂,哀思沉沉、默默無語,老來疏拙、荒廢光陰。作者在詩中總共用了11個疊詞,表達出心中的愁苦和悲怨。
  • 唐詩三百首排名第一的七律詩作,乃是千古詩聖的扛鼎之作
    唐詩300首當中,有不少的七律作品。其中杜甫崔顥的兩首古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最高的。在不同的版本當中,有的人把崔顥的《黃鶴樓》列為唐代詩人所作的七律第一;而有的人則把杜甫的這首《登高》作為唐詩最優秀的七律作品。
  • 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
    很多讀者喜歡吟誦蘇軾的詩詞,不僅因為在他家身上體現了儒釋道的交融,而且彰顯了在困境中毫不退縮的奮發精神。蘇軾多才多藝,詩、書、畫都很精通,而且善於製作美食,願意與對方交流,這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而作為一位儒者,蘇軾也極其有悟性,所以即使在那些憂患相仍的歲月裡,他也能安貧樂道、恬淡悠然,絲毫不畏各種挫折,更鼓舞了他身邊的很多人。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過嶺北宋:蘇軾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 劉長卿這首詩恬靜和諧,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這首詩就是寫劉長卿興衝衝地步行山中,要去拜訪一位道士,不想卻吃了個閉門羹,在居所遠近尋找,仍未如願。可是詩人非但沒有失望,反而覺得精神愜意,同時獲得心理的滿足,這首詩詩就是創作於這樣的情境下。 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順著莓苔履痕,一路尋來。
  • 李白爭強好勝寫了一首七律,也沒能蓋過這「唐人七律第一」的唐詩
    而後的李白還是不服氣,畢竟這是性格使然。他極富才華且又極度自信,如何能輕易認輸?所以當他來到金陵城的時候,登上了金陵鳳凰臺,寫下了一首七律作品。且看: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這首《入若耶溪》寫得清幽雅淡,跡近王、孟,別是一種風韻
    此詩《文苑英華》收歸李白,題為《入清溪行山中》,實際上是崔顥的作品。崔顥約與李白同時,殷瑤《河嶽英靈集》稱:「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語盡戎旅。」他的名作《黃鶴樓》,曾被嚴羽《滄浪詩話》許為唐人七律第一,據說李白也為之折服,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顆題詩在上頭。」
  • 蘇軾這首「絕命詩」,堪稱一生自畫像,心如死灰的原因何在?
    這首詩並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自我吹噓,甚至沒有對未來的期許,有的只是悲傷悽涼。這首詩叫《自題金山畫像》,今天我們就聊聊這首詩以及蘇軾的一生。作者說自己當時「心如死灰」,在論及自己一生功業的時候,說了三個地名「黃州惠州儋州」這是為什麼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蘇軾為什麼寫這首《自題金山畫像》。
  • 宋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清新流暢,可媲美陳與義的名作
    通俗地說,根茂、沃膏,這是詩文求深的根本。詩人求深則有別趣,或含蓄不露、曲折不盡,或立意奇崛、追求清新,才能獨具匠心。比如蘇軾的一些經典作品令人百讀不厭,就是因為人們總能挖掘出新意。蘇軾的一位同鄉雖然名不經傳,但也有一些佳作。下面介紹宋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清新流暢,可媲美陳與義的名作。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唐詩,被譽為「七律之冠」,千年無人能出其右
    有句話叫「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在中國古代,詩詞最為興盛的朝代為唐宋,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許多著名的詩人與詞人,比如李白,杜甫和蘇軾、李清照等。當然,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崔顥的《黃鶴樓》便能夠算得上是其中的絕佳之作。
  • 看了白居易的這首「得意忘形」的七律,元稹、李紳也表示心服口服
    到江州後,他將自己過去寫的詩整理後,編成了十五卷詩集,近八百首詩。集成,詩人心裡很高興,就在卷末題了一首非常有趣的七律: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選入唐詩三百首
    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正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莊所作。這首詩是王維田園詩的代表作,被清代蘅塘退士孫洙選入其《唐詩三百首》。《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詩人把自己幽 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營造出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溼,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著送往東菑——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勞作了。
  • 蘇軾的這首作品,通過勸說友人珍惜眼前人,來安慰友人的喪妻之痛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各種場合都能揮毫潑墨,互相之間也喜歡互贈詩作,有時候受旁人相邀,也會寫上幾首送人。今天我們賞析的這首《江神子·曲》就是北宋的著名文學家蘇軾送給朋友的一首作品詞作。
  • 蘇軾的這首作品,表達了自己即將和好友重逢的期盼和喜悅之情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由於交通的不發達和通訊的不便利,導致分別的親朋好友,很長時間不得相見,所以離別時候的感情都較為感傷,歷代文人抒發這種離情別意的文學作品也是多不勝數。今天我們要賞析的這首《陽關曲·答李公擇》,就是北宋才子蘇軾的作品。這首詞通過描寫對往事的回憶和當時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對和好友李公擇即將重逢的喜悅和期盼之情。宋神宗熙寧九年十一月,蘇軾在密州接到到河中府任知府的調令,於本年年底離開密州,登程赴新任。途中遇大雪,停留在濰州。熙寧十年元旦,蘇軾再從濰州出發趕赴齊州,這首詞是蘇軾將要到達齊州時作的。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蘇軾的這首《西江月》應該寫於中秋佳節之際,提起他的中秋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 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願望。但事實上,東坡也有傷愁的一面,這首《西江月》就是如此。
  • 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七律的創作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修辭手法,還有對仗方式等都很有講究。蘇軾就曾有名句,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其中青州指美酒,烏有是虛擬的人物,而青州六從事、烏有一先生,卻巧妙地用人名進行對仗。其實蘇軾並非首創,早在晚唐時就有一位詩人進行了積極嘗試。下面介紹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