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創作首先要注意通篇的構思,力求整體為佳構,同時還要用心鍊字造句,讓片言也成佳句,就像杜甫所言,語不驚人死不休。那麼如何錘鍊佳句,從而讓全篇也因此而顯得熠熠生輝?
一首詩有一兩句驚人之句,當屬不易。比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就用一個鬧字而出彩;陸遊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富有理趣而聞名。七律的創作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修辭手法,還有對仗方式等都很有講究。
蘇軾就曾有名句,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其中青州指美酒,烏有是虛擬的人物,而青州六從事、烏有一先生,卻巧妙地用人名進行對仗。
其實蘇軾並非首創,早在晚唐時就有一位詩人進行了積極嘗試。下面介紹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憶昔
唐代: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裡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韋莊是晚唐著名的婉約派詞人,他的詩作並沒有他的詞作流傳久遠。但這首詩卻水平高超,採用了多種修辭手段,不僅極具藝術價值,而且令人啟迪深刻。
晚唐時代,各地戰亂不止,百姓民不聊生。詩人有一次來長安應試,可是不巧當時黃巢正在攻打京城,從而讓很多地方變得一片荒蕪。詩人撫今傷昔,寫下了這首婉而多諷的七律。
詩人四處遊覽,卻發現到處都是殘垣斷壁,讓他不禁感慨不已。首聯回憶過往,「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韋莊少年時曾四處壯遊,不僅見多識廣,也創作了很多不朽作品。
「五陵」,即指都城長安。詩人回想當年曾到五陵旅遊,最難忘是那些高門貴族們詩酒風流,直到子夜時分,清月滿樓,依然享受著笙歌豔舞。
詩人由美好的往事,自然地又想到長安昔日的盛景,「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裡不知秋。」花樹前點上明亮的蠟燭,火樹銀花,一時間恍如白晝;詩人酣醉於一群佳人之中,春光絢麗,不知不覺便時間飛逝。
「長似晝」,暗指公子王孫們日夜都沉迷聲色,他們醉生夢死,哪裡還有什麼進取精神,更不會顧及還有很多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不知秋」三個字,妙語雙關,既表達時間飛逝,也委婉地傳達出那些醉酒酣夢者不知末日將臨。
頸聯又轉而抒寫公子的豪奢、佳麗的妖嬈,「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作者巧用古代的兩個著名人物進行對仗,同時也表達出當時追歡逐樂、燈紅酒綠的盛大場面,更從側面反映出大唐逐漸衰落的原因。
作者雖然巧用兩個人名,但都是虛指。雖有花月管弦、裘馬脂粉,卻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朦朧縹緲、含蓄之至,反而更讓讀者覺得很有詩趣。
作者在前六句中追憶陳跡,尾聯則抒發感慨,「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春夢無痕,惟見流水斜陽,消沉今古,令人不聲嘆息!
「俱是夢」,表達了詩人感慨繁華短暫,好像過眼雲煙,俯仰之間就消失殆盡。「水東流」,描繪出一幅殘陽慘澹、暮色蒼茫的蕭瑟景象,也象徵著晚唐時代早已日薄西山,也如碧水東去,頹勢難挽。
韋莊的這首七律水平極高,雖然通篇不提一字悲涼,但所寫事件、人物和場景都極大地反襯出晚唐社會的頹勢,令人倍感惆悵,不愧為晚唐的佳作。讀者一定會聯想到李商隱的名作《樂遊原》,其中兩句最讓人印象深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覺得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以便發出深長的慨嘆。
韋莊也採用類似的以樂景寫哀愁的手法,卻又巧用對仗,還有雙關、象徵的修辭手法,多角度地闡述了自己對過往的追憶、以及對現實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