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是晚唐著名詩人,雖然才華卓越,可是他十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是鎩羽而歸。其實羅隱的才學就連當朝宰相都很欣賞,但由於他喜歡諷刺、為人狂妄,讓孤立的自己經常被考官們反感。不過他的很多詩句都深受讀者喜愛,比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還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下面介紹羅隱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結構工巧,堪稱精雕細琢的精品。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代:羅隱
一年兩度錦城遊,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羅隱落第後心情不好,於是就希望在遊覽山水田園時,可以排遣憂愁。詩人有一次遊覽了成都風景名勝之地錦江後,又向成都東北行至綿谷(今四川廣元縣),神思仍為勝遊的美好情景所紫繞,乃援筆吟哦,寫成此詩,寄給共遊的友人蔡氏兄弟。
首聯平平而起,「一年兩度錦城遊,前值東風后值秋。」 這兩句毫不渲染,似脫口而出,卻如行雲般舒展,又似流水般暢達。「一年」與「兩度」相對,「前值」與「後值」疊出,看似不經意,實具鍛鍊功力。春秋兩季正是錦城添花的最美季節,一年之中竟能巧逢這美好時節,兩度勝遊風光佳麗的錦江,一股三生有幸、畢生難忘的欣喜之情,湧動於平實的語言之中。
頷聯描繪兩遊錦江時印象最深刻的景色,「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碧草、白雲處處可見,並非錦江特有的風物,然而入於詩人筆端,竟成千古傳誦的寫景名句。詩人將審美物象人格化,又將主客體故意錯位,物我交融,情諧意洽。
錦江兩岸春草一碧無垠,令人不勝流連,春草搖曳多姿,依依戀人,作者虛擬芳草有意,維繫得滯遊人的坐騎不讓離去。一個「礙」字,又將活潑頑皮的芳草活現出來。詩人登樓觀賞漫天雲霞,雲彩似乎善解人意,緊隨詩人的足跡,爭先恐後湧簇到所登之樓的上空,如遮如蓋,竟呈美姿,以供觀賞。
頸聯從山水含情著筆,「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詩人對錦城一帶山水戀戀不捨,山牽別恨、斷人肝腸,水含離情、繞人夢魂。這兩句化用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此聯因物見人,借山水對人尚懷離情別緒,暗暗襯託詩人對蔡氏兄弟的懷想之深。
尾聯筆路一轉,情調由勝遊的怡然,降為傷別的沉鬱,直抒對友人的懷念之情,渲染了氣氛,「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一個「試」字,頗富情態信息,耐人品味。詩人遠抵綿谷,與成都中隔綿州,山長水遠,明知不可能再見錦江美景、勝遊好友,但因懷想急切,不由得下意識地試一回首。
但回首所見,只有阻斷視線的迷茫雲煙、森森喬木而已。末句以景結情,雲煙繞樹的迷茫意象,寄寓著詩人的幽渺綿長的情思,餘韻邈邈,回味無窮。
這首詩既是記遊,又在懷友,首聯以賦體陳事,總攬錦江之遊;頷聯極寫對錦江美景的陶醉與迷戀,頸聯抒發對錦城山水的離情別緒,實紀勝遊,虛隱懷友。最後明示懷友,暗及憶遊,憶遊懷友,兩相關合。可惜羅隱,懷抱天地、情系八方,卻不斷遭到排擠,還好有此名篇遺留後世,讓讀者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