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記錄你我身邊的故事
文:知陽
圖片源自網絡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一說起花間派的著名詞作家,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溫庭筠和韋莊二人。
之所以喜歡把他們兩位詞家相提並論,主要就是兩人的詞風比較相似。
可如果仔細體會的話,其實兩位花間派代表人物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詞風。
簡單理解來說,溫庭筠的詞風偏向於「密而隱」,韋莊的詞風則偏「疏而顯」。從詩風來理解就是,溫庭筠接近李商隱,而韋莊則接近白居易。
而之所以二人的詞風有不同,主要是跟兩人的生活遭遇不同有關。
01溫、韋二人的不同人生遭遇
溫庭筠出身於落寞的貴族家庭,雖一生也潦倒,但一直依靠貴族而生活著。
從他的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大多是為了宮廷、豪門娛樂而寫的。主要內容就是描寫男女間的離愁別恨,用來給宮廷、豪門的歌姬們唱的。
而為了更加適合這些唱歌的人和聽歌的人,他的作品風格就傾向於婉轉、隱約。
這種詞風在他極少抒寫自己個人情感的時候也很明顯。
溫庭筠的詞作品繼承了六朝宮廷體的傳統,以及在當時物質環境的影響,形成了他詞作品的特色:
1.外表色彩華麗,非常符合宮廷、豪門所需;
2.表情隱約細緻,典型的沒落貴族落拓文人生活感情的表現形式。
韋莊跟溫庭筠一樣,也是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但他一直到了59歲才中了進士。
他的老家在京兆杜陵,也就是今天的陝西長安附近。在唐代,杜陵的韋姓是世家大族。
韋家比較出名的一位詩人,就是韋莊的四世祖——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韋應物。
而韋莊出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期,他一生都在飽受漂泊之苦。
直到晚年時才在前蜀任吏部侍郎、平章事——宰相,次年就去世了。
在此之前,韋莊的這種漂泊的生活,使他深受民間作品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他的作品風格,形成了韋莊獨有的風格。
正是兩人不同的人生遭遇,形成了他們不同的文學風格。
從時代角度來說,韋莊是溫庭筠以後的重要詞作家;從作品風格來說,兩人也是不盡相同。
02韋莊把文人的詞,重新帶回到了民間的抒情道路上來
在《花間集》裡,溫庭筠和韋莊的詞,被並稱為「溫韋」。——《花間集》是選錄了晚唐五代十八位詞作大家的五百首詞作品的合集。
從整個《花間集》作品裡,大部分內容都是在描寫上層階級的享樂生活和離情別愁,用語用詞上多以濃豔軟媚為主。
在《花間集》裡,作為花間派的代表詞作家,溫庭筠和韋莊幾乎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但韋莊詞作裡的「疏而顯」則更加明顯,以《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為例,全首詞一氣直下,沒有一句隱晦難懂的話。
他還有一首「顯」得很極致的詞作品:《思帝鄉》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在其他如溫庭筠類詞作家在抒寫類似愛戀時,往往會更加「委婉含蓄」。這在晚唐五代時期非常流行,以至於後人把「婉約」作為了評價詞的標準。
哪怕溫庭筠最直率的詞,也只在《南歌子·手裡金鸚鵡》中提到過一句:「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可這句直率之詞,在韋莊「一生休」之下,在加之「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兩句,可謂是直接說到了盡頭。
正是這種把當時文人大詞帶回到民間作品的抒情道路上來,再加上韋莊又對民間抒情詞進行了加工和提升,給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功績。
民間剛剛興起詞的形式時,原本是一種抒情的文學載體。大都是反映民間生活的真情實感。
在當時的民間詞代表敦煌曲就是韋莊這種極「顯」風格的——韋莊的漂泊生活便是受到敦煌曲子的影響。
後來這種抒情的文學方式傳入到宮廷和貴族大家,這些階級高層之士,將民間詞抒情的思想內容全部閹割掉,把它的音樂和形勢作為酒邊花間娛樂調笑之用。
有個詞牌名叫「宮中調笑」就是整個詞從民間到宮廷、豪門演變過程的最好證明。
在晚唐五代時期,大多文人作詞的動機都是為了供皇家、貴族和大夫們娛樂而作,並不是為了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而韋莊則是那個時期為數不多的抒寫自己真情實感的文人代表之一。
清代的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評價韋莊的《思帝鄉》時說:「小詞以含蓄為佳,亦有作決絕語而妙者,如韋莊『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之類是也。」
跟溫庭筠為代表的傳統五代宮廷體,以「婉約」為標準的詞相比之下,韋莊的詞可謂是「豪放」、「大膽」、「直率」的了。
在現存韋莊的四十八首詞裡,有十首左右都是如《思帝鄉》般的風格。同時韋莊的詞風也算是開了李煜和蘇軾、辛棄疾類「顯」詞的先河。
韋莊的詞作都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做法,其實就是把已經流行的「宮廷體」,重新帶回到了民間的抒情道路上來了。
03韋莊詞是如何走上抒情道路的?
綜上所述可見,韋莊的詞之所以會走上抒情的道路,並非是一種偶然的結果。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詩風和詞風相同。
唐宋期間的文人,都是既擅長作詞,又擅長作詩兩種文學載體的,往往一個文人的詩風都會跟詞風相似。
溫庭筠的詩從梁陳宮體(多以豔麗華美的語言寫豔情,以及女子的容貌神態,風格浮豔輕薄)、六朝賦(一種獨立的文學體制,形式介於詩歌和與散文之間,詩歌由此衍變)而來,講究對仗、注重字面的華麗,因此他的詩風和詞風都是如此。
而韋莊的詩偏樸素平直,善於抒情,詩風接近白居易。
韋莊的長詩《秦婦吟》和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風格都是極其相似的。甚至他的《浣花集》(後人也稱《浣花詞》)還被誤認為是白居易的作品。
這種詩風的影響之下,韋莊的詞自然也是抒情、直率的風格。
2.人生際遇造成。
前面有提過,韋莊一生漂泊在外,飽受民間疾苦。
時局的動蕩、生活的貧困,迫使韋莊即便是五十歲了還要為了求官求食而四處奔波,這跟白居易年少時代的身世很相似。
而韋莊的詩風近似白居易,自然受到他的影響,詞風也一樣近似。
3.民間氣息。
韋莊的詩和詞都有濃濃的民間氣息,他的詞跟民間盛行的敦煌曲相似,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從情感和言語都跟接近當時的民間文學分割。
當然,這也跟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接觸民間生活有關係。
韋莊的《女冠子二首》,用兩首詠一件事的形式,就是民間的連章體;而敦煌曲中的《鳳歸雲》也是連章體。
女冠子二首其一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其二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在韋莊的《思帝鄉》則是在情感表達和用詞用語上接近民間的真情實意表達方式。
04從為了音樂而作,到為了抒發感情而作的深遠影響
前面我們提過晚唐五代時期,大部分詞作家都是為了宮廷、豪門的歌姬唱歌而作詞。
因而非民間的文人詞作品,都極少有描述個人真情實感的作品出現。
韋莊的詞,我們不能斷定他不是為了音樂而作,因為在那個時代詞本身就是應歌而作的。
只是跟單純「為了應歌而作」的詞不同的是,韋莊詞有了他自己的生活內容,因為他是拿詞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就跟傳統的為歌而作的詞區別開來了。
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市場上的「流水線歌曲」和創作人投入了真情實感的抒情歌曲的區別一樣。
當文人把詞作用來抒發感情時,那麼它就開始逐漸脫離了音樂,從而有了獨立的文學生命。
當這種文學本身有了其真實的生活、情感之後,那麼它就不必再倚仗於其他的條件,如華麗的字面和動聽的音樂等等。
韋莊之後的李煜、蘇軾、辛棄疾的詞就是這樣衍變而來的。
而相較於溫庭筠創作動機就是為了取悅於宮廷豪門,應歌而作,韋莊的詞雖說也是應歌而作,但創作動機則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
這便是溫韋二人詞作品的根本區別之處。
韋莊詞在五代文人詞作品逐漸走向空虛墮落之時,將詞的形式重新帶回到了民間抒情詞的道路上來。
他讓詞逐漸脫離了音樂的束縛,從而讓詞有了獨立的文學生命。
這種成就,影響了後來的李煜、蘇軾、辛棄疾等諸多文豪大家。
當然,因為時代、生活遭遇的不同,這幾位大家又分別有不同的成就。
李煜是亡國之君,所以他的詞作品裡大多是家國之痛,算是用血淚抒寫的作品。
而蘇軾、辛棄疾則是開創了一個詞作上的新的流派——豪放派。
縱觀整個詞作發展史,蘇軾、辛棄疾的貢獻和影響力自然遠超韋莊,但作為唐宋詞的主流源頭,韋莊詞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韋莊《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我是知陽,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