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的詩詞小析——情深語秀的韋莊

2020-12-14 小龍的詩詞小析

詞,簡單說就是為樂曲所配的歌詞。因為節奏音韻的要求,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也稱「長短句」。中唐時,詞在民間逐步流行,一些愛好民歌的文人開始模仿民間的曲子詞進行創作。因此,這時的文人詞帶有濃鬱的民歌色彩。

詞萌芽於隋唐,成型於晚唐五代,所以在開始解析宋詞之前,我酌情收錄了晚唐五代時的佳作名篇,以示其淵源變化之過程。

歡迎關注小龍的詩詞小析

情深語秀的韋莊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省西安)人,唐初宰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唐末五代時傑出的詩詞大家,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並稱「溫韋」。韋莊父母早亡,家境寒微,但才學過人,疏曠率性。早年屢試不第,直至五十九歲才考中進士,謀了一個校書郎的官職。韋莊的中晚年見證過黃巢起義、大唐滅亡以及五代前蜀的建立,可謂看盡人間苦難,歷經滄桑之變。唐亡之前,曾以判官之職奉命入川,配合諫議大夫李詢前往調停西川節度使王建和東川節度使顧彥暉之間的紛爭。勸說未成,韋莊反而得到了王建的賞識和重用。隨著朱溫907年篡唐建國(後梁),韋莊本著行大義不拘小節以及維護一方平安的原則,率官吏民眾大哭三天後,擁戴王建即位登基,建立前蜀,後被任為宰相。不幾年他即身退歸隱,之後了無蹤跡。

初識韋端己,是因為他的那首《臺城》,讓我們重溫一遍: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曾無數次想像過作者登臨臺城時那種鬱積在心的無奈感慨和迷惘。然而,因為年代太久,往事如煙,加上如今的南京早已成了中國最美麗最現代化的大都市之一,因此似乎很難觸動我的心弦,直到幾年前的那一天。

那是一個尋常的午後。我驅車前往鄉間探望耋耄之年的父母。路邊小鳥雀躍聒噪,拂堤濃柳如煙。而我心緒不寧。昨夜得知公司倒閉,意味著我盛年下崗。何去何從?方向盤在我手中,卻不知該駛向哪裡。恍惚間我驅車來到了一條小河邊。天公也不作美,竟飄起了小雨,淅淅瀝瀝。我索性熄火下了車。

正值暮春。河邊野地裡芳草青青,不遠處的幾株紫荊花開得正豔,河堤兩岸的垂柳嫋嫋生煙。溫潤的微風中,間或還傳來幾聲鳥雀的歡鳴。「隔葉黃鸝空好音」,我悵然脫口道。隨即腦海又閃現出韋莊的「最是無情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這兩句。是啊,這芬芳春色與我何幹,這花香鳥語又是為誰?如果說鳥兒空啼、楊柳堆煙勾起了韋莊憂國傷時之痛,對於我,卻構成了某種嘲笑式的無情和冷漠。鳥兒不解人心悲喜,只依時序雀躍啼鳴;楊柳不管世事無常,仍按常規勃鬱生煙。從六朝如夢聯想到大唐嚴峻的現實危機,一介文人的韋莊,實在無計排遣,只得託辭別處,最終歸結於臺城柳的「無情」。一千年後的我,即將失業,面臨生計無著的窘境,除了糾結無助,竟然一籌莫展。於是,本來象徵盎然春意的碧草、鳥鳴和煙柳反而顯得那麼多餘、突兀以及不適時宜。

也許就那麼一瞬間,我仿佛觸碰到了韋莊作《臺城》時的心境。說共鳴或許略有僭越,但此情此景,唯有《臺城》最能抒我胸臆。

說得有點遠,回到正題,接著欣賞韋莊的詞作。

《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紅樓:歌館妓院。流蘇:絨線製成的穗子。金翠羽:琵琶上用黃金和翠色羽毛裝點的飾物。黃鶯語:形容弦音婉轉清亮。

文意:畫樓中,香燈下,羅帳半卷。夜色闌珊,殘月將落,美人含淚與我辭別,怎不令人神傷惆悵?她拿起金翠羽裝飾的琵琶,撥出婉轉如黃鶯的琴音,似乎在勸說我早點回來:綠窗前的她像花兒般美麗,也像花兒般容易凋零。

離別總是傷感的,何況今夜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於是,那位美貌如花的歌姬,偷偷拭去了眼角的淚花,再次拿起琵琶,撥唱起「綠窗人似花」的曲子,祈望心上人莫要辜負了她的一片真心和青春韶華。

雖說韋莊和溫庭筠的詞作在內容上無多大差別,無非男歡女愛、離愁別恨,但溫詞主要供歌妓演唱,且華美濃豔;韋詞則著重於自身情感的抒發,清新流暢外,情蘊深至。清末鎮江丹徒人陳廷焯(屬常州詞派後學)寫的《白雨齋詞話》中有一段對韋詞風格的評價,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最為詞中勝境」,我認為稍顯誇張,不如王國維老先生說的「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來得貼切中肯。骨秀者,情真意切也。怪不得王國維也有兩句詞「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想必是受了韋詞影響,有感而發,直抒胸臆。另外,韋莊的作品還間接受到民間詞的影響,所以往往表現得更為率直樸素,如他的《思帝鄉》等。

總體而言,我認為,韋詞往往寫得一往情深、真切自然,只是境界格局稍稍欠缺了些。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壚邊人:此指買酒的姑娘。壚:放酒罈子的土墩。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漢時蜀人、文學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才貌雙全,曾經當壚買酒,司馬相如則穿著短褲在一旁洗刷酒器。

文意:人人都誇揚江南的美好,遊人最好的選擇是在此終老。這兒的水清澈碧綠勝過天,這兒能在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酣然入眠。這兒酒家的賣酒女面如皎月,她的雙臂白如霜雪。所以啊,年華未老之時切莫還鄉,如果回去一定會痛斷肝腸。

白居易《憶江南》描寫的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江南美景,已然使人流連神往,哪堪再被那皓腕凝雪、當壚賣酒的「壚邊人」含情相視?這就更讓人迷醉而不思歸計了。如果說張祜的「人生只合揚州死」將揚州的美寫到了極致而稍顯誇張、奇險,那麼韋莊的這闋詞令則將整個江南的山水、風月吟詠得更加唯美、真實。雖說對故鄉有源源不斷的牽掛,有「勸我早歸家」的美人臨別叮嚀,但故鄉正值一片戰亂,想必早已滿目瘡痍生靈塗炭。再說,我至今未有功名一事無成,回去徒增傷悲哀涼而已。因此,還是暫時客居江南,等老了再回吧。

中國人歷來有化不開的故土情結,我想韋莊不會例外。由此看來,作者的不還鄉應是無奈之舉,他描寫的江南之美只不過成了他思鄉之苦的背景。

當然,這又是我的揣測,事實上我內心一丁點都不希望如此美麗的江南會引起他如許的感傷。

思帝鄉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思帝鄉:單調小令,三十四字,五平韻。

詞意:踏春遊冶,三兩瓣繽紛的杏花隨著微風飄落到少女的髮髻。突然前面小路上出現一位風流倜儻的英俊少年,讓她頓生情愫,一見鍾情。衝動之下,她在內心暗自作出了要將終身託付給少年的決定,並且願意為此承擔任何風險,那就是:即使被無情拋棄,也無怨無悔。

小詞清新明朗,言辭質樸,毫無藻飾,以白描手法、民歌風格勾勒出一位天真無邪而敢於追求、敢於去愛的少女形象,讀來情韻生動,耳目一新。

說實話,第一次看這闋小令時,著實讓我吃驚不小。在禮教社會中,很少能看到如此大膽、直白而又熾烈的愛情表白。何況,這是出自一位妙齡少女之口。於是我開始回顧之前有關愛情題材的作品,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山盟海誓式的忠貞不渝都隱含幾分悲愴;幾乎所有的綿綿相思都夾帶著幾絲幽怨;幾乎所有漫長的守候和期待都懷帶幾分嗔怪。稍稍能與之相比的或許只有之前的樂府民歌《上邪》那種「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驚天氣勢以及敦煌曲子詞《菩薩蠻》那般果決的誓言了: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但請注意,前者是情人之間的表白,後者是已婚男子的愛情宣言。很明顯,與待字閨中少女那種迫切要求自由戀愛的大膽甚至潑辣相比,還是少了些真實性,缺乏些感染力的。

寫到這裡不禁想,原來古代女性對愛情追求的熱烈程度絲毫不亞於現代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科技再發達、人類再進化、文明再進步,人類的感情生活其實始終如一。幾乎沒有一個人能逃避得了愛夢的縈繞。的確,離了朝雲暮雨,巫山縱然萬年不倒,終究不過一堆沒有生氣的亂石而已。

因此,我要感謝韋莊,給我們提供了這麼一位鮮活生動而又痴情的少女形象。介紹他的文字猶有竟時,相信這位少女卻深深地烙在了大家的心裡。

相關焦點

  • 愛姬被人奪走,韋莊無奈寫下一首詞,句句都是痛苦的相思!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便是韋莊筆下很經典的一首詞。在具體看這首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它的特殊寫作背景。《古今詞話》和《堯山堂外紀》記載:韋莊有寵姬,姿質豔麗,兼擅詞翰,為蜀主王建所奪,於是作《荷葉杯》等詞,詞流入禁宮,姬聞之不食而死。
  • 多少臺城憑弔詩,總被「六朝如夢」四字說盡,韋莊《臺城》
    巨大的滄桑變遷,強烈的今昔對比,震撼了韋莊的心靈。自鳴的鳥哪管這臺城曾淹沒過多少繁華往事,人生的無奈無力之感油然而生。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這兩句寫來最是令人心顫。詩人會寫出柳樹無情之語,韋莊生逢末世,人生坎坷,憑弔古城之際,怎能不陡然增添無數情愫。
  • 唐詩160《章臺夜思》(韋莊)
    主要作品詩詞都很有名,詩方面今傳《浣花集》十卷。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著《秦婦吟》。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後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瀰漫充溢於臟腑。
  • 唐末「花間派」代表詞人,韋莊詩詞女冠子兩首淺析
    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作者介紹:韋莊(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唐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他生活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
  •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忘不掉的江南,回不去的故國
    半晌,似乎等到了該有的回應,他仰頭飲了一口後,嘴角帶笑卻語帶著哀泣吟唱起來: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十四歲那年,韋莊參加考試,落榜。此後他多次參加科舉皆失望而歸,直到公元880年,韋莊又一次落榜後,偏偏禍不單行,此時黃巢軍攻入長安,瞬間整個長安城陷入一片狼藉之中,流民四起,韋莊與弟弟妹跟隨著人流到處東躲西藏,可沒過多久,幾兄妹就徹底失散,此後經過兩年的輾轉,韋莊從長安到了洛陽。
  • 知人論世,了解韋莊的生平足跡後,也就讀懂了他的五首《菩薩蠻》
    韋氏家族在唐朝是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家族人口繁盛、支系龐雜,大的支脈至少有十多支,至於那些小的分支更是數不勝數。韋氏在唐朝出大人物,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記載,韋氏一族在唐朝出有宰相人物脈派的就有九支。毫不誇張地說,韋氏家族成為影響唐代政治與社會生活的一支中堅力量。
  • 【薦讀】詩詞界的一股清流,韋莊才是最清新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
  • 每天一首古詩詞|韋莊: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56首詩詞。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菩薩蠻》(其三)《菩薩蠻》一共五首,是韋莊的組詞作品,這是第三首,重在抒寫對江南情事的追憶。上闋寫在江南時,自己尚是意氣風發的年紀。那時年少風流、春衫飄飄,騎著高頭大馬、倚著小橋,便引得滿樓的歌伎爭相招攬。
  • 倪瓚越王臺上懷古小令《黃鐘人月圓》:辭工而意切,語淺而情深
    他的懷古散曲小令《黃鐘人月圓》語淺情深,意味深長,一起感受下。這與韋莊《臺城柳》的名句「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有異曲同工之妙,皆屬樂景寫哀情的技法。而「殘照」則屬哀景,使一切樂景皆籠罩在悲涼氣氛中。「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遊原》)。萬物的繁華,王朝的興盛,便也似這落日黃昏,雖則無比華麗,卻又轉瞬即逝。
  • 詩詞丨四月杏花吹滿頭,且以情深共白首
    待到四月杏花吹滿頭,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頭。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潘安《悼亡詩》遊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來源:詩詞天地
  • 【古今澄城】韋莊故事
    或大或小的戰役打破了韋莊鎮的安逸祥實。古老的鎮街被槍炮聲摧殘得面目全非。韋莊街道商號只得搬遷東移,更靠近日出,更靠近黃河,果然韋莊新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回歸繁榮。  老韋莊繁榮發展,不得不提為老韋莊集資募捐的仁人志士。張鏡吾、黨仙洲皆德高望重之輩。張鏡吾者,韋莊廟西人,「笑我」為其號,足以看出 張前輩圓融、脫俗的高風亮節。民國大旱災,他奔走四方,呼籲為家鄉賑濟。
  • 冷眼看人生詩詞|應悔不拈紅葉,寄相思
    月前花下語如弦,輕棹雲煙樓下水。從前之事誰還記。細思良宵難入睡。明朝清露溼衣時,醉臥院前扶不起。[玉樓春,李煜譜]詞/冷眼看人生低吟淺唱秦娥似。幽夢多回呼姓字。[木蘭花令,韋莊譜]詞/冷眼看人生小顰難解春欲暮。一夜殘紅飛滿路。芳草綠,柳枝柔,細雨黃昏敲朱戶。碧水月前初相遇。挽斷羅衣卿卻去。
  • 溫庭筠與韋莊,各寫一首女追男的情詞,高下立見!
    溫庭筠卻標新立異,寫下了一首女追男的小詞。南歌子唐 · 溫庭筠手裡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手裡金鸚鵡,胸前繡鳳凰」,有兩種理解。無獨有偶,韋莊也寫了一首女追男的小詞,女主同樣勇敢、率真。思帝鄉五代 · 韋莊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 人人只說江南好,從韋莊的詩中賞江南美景還有他的半生鄉愁
    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成了詩成了畫成了夢,這個夢裡便有韋莊的思鄉夢 。今天便讓我們走進詩人韋莊和他的《菩薩蠻》。——韋莊《菩薩蠻·其二》公元910年,那個輝煌的大唐已經亡了三年了。韋莊,他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那夢裡的地方終於可以回去了。韋莊,他出生於「城南韋杜,去天五尺」的韋家。韋氏一族一共出了18為宰相,曾經關中貴族以韋、杜馬首是瞻,但是到了韋莊這一代便沒落了。
  • 3歲學詩,從事詩詞教學70多年,葉嘉瑩認為讀古詩必做2點
    古人講究"吟而成文",《周禮》中有"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樂語是古代貴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從周朝開始,我們的學習就是伴隨著吟誦開始的,吟誦是學習古典詩詞的重要法門。那該怎麼吟誦呢?比如李白有一首小詞叫《憶秦娥》,葉嘉瑩先生認為可以這樣來讀:《憶秦娥》 |李 白簫聲咽(yè),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bie四聲)。
  • 史上最自戀詞人韋莊——年少春衫倚斜橋,迷死萬千少女
    很顯然,年屆六十的韋莊,僅僅是通過了禮部的考試,被任命為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校書郎,跟我們常常聽到的左拾遺、右補闕一樣,芝麻綠豆的小官,說不是官都可以。不知道亂世出英雄這個說法用在韋莊身上合不合適,唐末不管是朝廷還是社會,到處亂成一鍋粥,朝廷裡宦官專權、朋黨鬥爭,各地繁鎮割據、農民起義……有一年西川節度使王建和東川節度使打架,唐昭宗派了一個代表團去當和事佬,韋莊在其中任判官。和事佬這個差事,挺簡單的,只要有實力,雙方都聽你的。
  •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韋莊:夢裡的江南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故土
    戰亂中,韋莊前往江南避難,這裡沒有被戰爭波及,比起長安滿目的千瘡百孔,這裡依然風景如畫,令人陶醉。在江南,一待就是十年,江南的溫柔鄉,撫慰了一顆飽經滄桑的靈魂,這裡已經成了韋莊的第二故鄉。韋莊晚年五首《菩薩蠻》,有四首都是回憶他在江南的那段歲月。
  • 韋莊的一首經典詞,寫出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膽量讓人佩服!
    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我,感謝! 唐代著名詩人韋莊曾在一首詞中描寫了一名年輕女子,偶遇一男子,對其一見鍾情。
  • 韋莊 菩薩蠻(其二)教學實錄
    那麼同學們從詞作第一、二句中挑選一個合適的短語概括韋莊《菩薩蠻》所寫的內容。生:江南好。(板書:江南好)師:江南好,那麼江南具體好在哪裡?請同學將體現江南好的句子勾畫出來。生:「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 花間派著名詞作家代表之一韋莊,是如何走上抒情道路的?
    而韋莊出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期,他一生都在飽受漂泊之苦。直到晚年時才在前蜀任吏部侍郎、平章事——宰相,次年就去世了。在此之前,韋莊的這種漂泊的生活,使他深受民間作品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他的作品風格,形成了韋莊獨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