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中期的時候,因為常年的戰爭所累,社會動亂不堪,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的土匪和強盜乘機作亂,他們為禍一方,對於國家的安定和人們生活的平靜都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和幹擾,更有嚴重者直接威脅到了百姓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讓人十分的頭疼,郭清是上個世紀的十一後河北一帶最猖獗的土匪之一。
郭清之所以能夠在河北一帶迅速的擴展勢力,並且人人都畏懼他三分,主要是因為郭清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在巨大的財力支持之下,郭清一向都為所欲為,根本不把別人的性命和感受放在眼裡。當地的土匪為了討好郭清的父親,所以經常上門拜訪,一來二去之後郭家和土匪的關係十分的親密,郭清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結識了很多的土匪,並且對這一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郭清尚且年少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龐大的家業一夕之間淪為了灰燼,雖然母親一直希望郭清能夠好好的讀書,將來出人頭地重振父親的雄風,但是很明顯郭清對於讀書並不感興趣,反而和當地的一些土匪走的很近,慢慢的自己也走上了這一條道路。
郭清當初的時候只是村莊裡的一個土匪小分隊,手下並沒有多少人,但是沒幾年之後隊伍不斷的擴大,成為了河北地區人人得而誅之的悍匪,手中還掌握著大量的五期,所以即便恨郭清的人很多,但是卻沒有人敢動手。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很多底層的人都紛紛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祖國,但是郭清卻沒有這樣的意識,反而趁著動亂不斷的擴張自己的勢力。雖然國軍對於郭清十分的痛恨,但是介於是國家的關鍵時刻,而郭清的部隊齊備精良,人員龐大,所以心生了收復郭清一起抗日的念頭。
郭清雖然表面上答應被收編,但是卻沒有多少誠心抗日,還經常借著國軍的名義卻侵犯當地老百姓的利益,使得國軍的風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本來抗日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百姓和國家的利益,可是此刻郭清的行為又和日寇有什麼分別,所以在郭清的問題上國軍與我軍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雖然國軍極力的拉攏他,但是我黨卻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除掉他。
在49年的時候,郭清的勢力終於倒下,在我軍窮追不捨的逼迫之下,郭清舉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