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不要管我,開炮!」這是著名電視劇《亮劍》中的經典臺詞,像這種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有很多。通過這些電視劇,我們能親身體會到當年戰爭的慘烈。
在眾多抗日題材電視劇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當我軍發起衝鋒,與日軍拼刺刀的時候,電視上的演員總是一個人打三四個日本兵,這一點其實是有違事實的。
聶帥曾經回憶過抗戰時期拼刺刀的場景:「抗戰初期在和日軍拼刺刀的時候,只要3個日本兵背對背防禦起來,就算周圍有10個八路軍戰士都很難取勝。」
因此,在抗戰前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可隨著此部隊的誕生,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被就此打破。
這支部隊便是「白刃格鬥英雄連」。
此部隊誕生於抗日烽火中,其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8連,組建於1938年1月。那麼,這支英雄部隊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在被賦予「白刃格鬥英雄連」榮譽稱號之前,此部隊隸屬於八路軍1縱隊25團8連。8連自踏上抗日戰場,表現極為不俗。它先後參加大小戰鬥近百餘次,而其中最壯烈、最驚心動魄的,要數發生在80年前的大洛坡反偷襲白刃大戰!也正是此戰,讓8連威名遠揚,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
1940年8月,百團大戰打響。8連所在的1縱隊25團擔負著破襲正太路,切斷敵人交通命脈的使命。
8月20日,在一切準備就緒後,25團全體將士向敵人駐守的馬首車站發動了全線進攻。當時,8連奉命前往團指揮駐地大洛坡村,負責保衛25團指揮所和地方群眾的安全,並作為預備部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馬首車站的敵人在我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潰不成軍。日軍為解馬首之危,企圖偷襲25團的指揮所。日軍小隊長登木親率50餘人,趁著夜色,繞過龍化山,悄悄摸到了大洛坡村的南側,企圖一舉摧毀我軍的指揮所。
在這危急時刻,8連的炊事員張生旺剛剛從溝底挑完水回來。警惕的他在到達村口的時候,發現了潛伏在暗處的敵人。張生旺面無懼色,淡定進村後,飛速跑到指揮所,將此情況報告給了25團參謀長李懋之。
隨後,李懋之立刻命8連全體將士火速趕往村口,阻擊來襲的敵人。戰士們端起槍,一邊往村口跑一邊上刺刀。剛到村口,就撞見了一群日本兵端著刺刀迎面撲來。
一時間,喊殺聲和刺刀的撞擊聲交織在了一起。8連戰士們刺刀捅彎了,就拿槍託砸,槍託砸碎了就拿起身邊的鐵鍬、石頭砸。雙方激戰良久,日軍被我軍戰士們無所畏懼的氣勢嚇倒,紛紛向後逃竄。日軍小隊長登木在逃跑時被8連戰士擊傷,陷入了泥坑當中。
登木本想著裝死,卻被8連的炊事員張喜發現。他掏出手槍,打中了張喜的腿部,張喜忍著劇痛,抽出腰帶後別著的手榴彈,一手抓住登木的手槍,舉起手榴彈朝著登門的頭猛砸下去,結果了他的性命。
這場白刃戰先後共持續1個多小時,8連以犧牲30多人的代價,殲滅日軍40餘人 ,並成功擊斃小隊長登木,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是自抗戰爆發以來,八路軍首次在白刃戰中擊敗日軍,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
1940年11月 ,八路軍總部授予8連「白刃格鬥英雄連」榮譽稱號。在此後80年的戰鬥歷程中,8連官兵始終秉承著「逢敵亮劍,有我無敵,刺刀見紅」的血性特質,共參與大小戰役200餘次。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後,8連曾在南方戰事中作戰英勇,被軍委授予「老山英雄連」榮譽稱號。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中,「白刃格鬥英雄連」作為英模方隊,徒步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