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股東欠繳出資,受讓股東能否據此不支付股權轉讓價款?

2020-12-22 長沙周春律師

閱讀提示:

1、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確立了認繳資本制,股東是否足額履行出資義務不是股東資格取得的前提條件,股權的取得具有相對獨立性。股東出資不實或者抽逃資金等瑕疵出資情形不影響股權的設立和享有。

2、股權轉讓關係與瑕疵出資股東補繳出資義務分屬不同法律關係

一、案情簡介

1、深圳A公司於2009年10月19日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曾某佔100%股權;

2、2015年8月31日,深圳某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深正審字[2015]第055號審計報告,其中會計報表附註13載明:深圳A公司投資者曾某約定出資額5000萬元,實際出資額5000萬元。

3、2015年10月27日,曾某與甘肅B公司籤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①曾某將其持有的合營公司70%股權作價3500萬轉讓給甘肅B公司;②本協議生效後1個工作日內,甘肅B公司委託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合營公司進行實地財務盡職調查。若《財務盡職調查報告》顯示合營公司資產負債、內部控制、經營管理等的真實狀況與曾某事前所介紹的相差在合理範圍以內,本協議下述條款雙方繼續履行,否則,甘肅B公司有權單方面終止本協議。

4、2015年10月31日,深圳某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深正審字[2015]第060號《財務盡職調查報告》,其中第二項公司基本情況載明:……註冊資本5000萬元,實收資本1601萬元(為公司實際出資額)

5、2015年12月2日,曾某將其持有的深圳A公司70%股權工商變更登記在甘肅B公司名下

6、2015年12月22日至2017年1月13日,甘肅B公司支付了1200萬元股權轉讓款,剩餘2300萬元至今未支付。曾某遂將該股權轉讓糾紛起訴至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後該案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

二、法院判決

1、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判令駁回曾某全部訴訟請求

主要理由:①曾某對深圳A公司欠繳出資對甘肅B公司受讓股權的相關利益具有實質影響;

②由於《股權轉讓協議》籤訂前的《審計報告》與籤訂後的《財務盡職調查報告》中關於深圳A公司出資情況的結論不同,顯然會影響受讓人的判斷和價款的確定,甘肅B公司有權據此終止合同;

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或應當知道,公司請求該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債權人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二款向該股東提起訴訟,同時請求前述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甘肅B公司受讓股權後,已經存在著被公司債權人依法追究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其向出讓股東暫停支付剩餘股權轉讓款具有合理性。

2、最高人民法院二審予以改判,判令:

①撤銷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甘民初155號民事判決;

②甘肅B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曾某支付股權轉讓款23000000元及逾期支付股權轉讓款利息(以23000000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自2015年12月3日起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

三、案例評析

1、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確立了認繳資本制,股東是否足額履行出資義務不是股東資格取得的前提條件股權的取得具有相對獨立性。股東出資不實或者抽逃資金等瑕疵出資情形不影響股權的設立和享有。本案中,曾某已依約將所持目標公司70%的股權變更登記在甘肅B公司名下,履行了股權轉讓的合同義務。甘肅B公司通過股權受讓業已取得目標公司股東資格,曾某的瑕疵出資並未影響其股東權利的行使。

2、股權轉讓關係與瑕疵出資股東補繳出資義務分屬不同法律關係。本案中,甘肅B公司以股權轉讓之外的法律關係為由而拒付股權轉讓價款沒有法律依據。對於甘肅B公司因受讓瑕疵出資股權而可能承擔的相應責任,其可另尋法律途徑解決。如以公司名義要求曾某補足出資。

3、甘肅B公司發現曾某出資不實後,並未根據《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實際行使終止協議的合同權利,相反,其在《財務盡職調查報告》作出後,明知目標公司實收資本與註冊資本不符,仍選擇繼續支付股權轉讓款,應視為其對終止協議合同權利的處分。

四、律師建議

針對此案例,本律師據此建議如下:

1、就股權轉讓一方而言,在股權轉讓協議中,應明確出資情況,如出資系實繳還是認繳、出資時間等信息。以免受讓方對出資情況產生誤解,引起不必要糾紛。

2、就股權受讓一方而言,除上述建議外,還應當對擬受讓公司的進行盡職調查,詳細了解公司財務狀況(對外負債情況、應收應付帳款、股權是否存在質押或查封、公司營收利潤等等)、經營狀況、內部管理情況等等。同時,如發現對方違約,應立即行使相應合同權利,而不應以實際行為作出相反意思表示。本案中,甘肅B公司發現曾某出資不實後,不但未依據協議主張終止協議,反而繼續支付股權轉讓價款,亦是本案敗訴重要原因所在。

同時,根據實務經驗,受讓股權對於擬受讓公司進行盡職調查,系屬於受讓股東的應盡注意義務,如受讓股東在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後,以不了解公司財務經營等情況為由,主張存在「重大誤解」或「欺詐」情形,要求撤銷《股權股權轉讓協議》的,法院一般不會予以支持。

五、相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帳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十三條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東在公司設立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公司的發起人與被告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的發起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第十八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全部出資,經公司催告繳納或者返還,其在合理期間內仍未繳納或者返還出資,公司以股東會決議解除該股東的股東資格,該股東請求確認該解除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前款規定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在判決時應當釋明,公司應當及時辦理法定減資程序或者由其他股東或者第三人繳納相應的出資。在辦理法定減資程序或者其他股東或者第三人繳納相應的出資之前,公司債權人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或者第十四條請求相關當事人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股東在公司增資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未盡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義務而使出資未繳足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六、案例出處

曾某、甘肅B公司股權轉讓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19)最高法民終230號

相關焦點

  • 明知股東未實繳出資轉讓股權,受讓人面臨的法律風險?
    在註冊資本認繳制度下,股東未完全實繳出資即轉讓股權的情形比較常見。一些股權受讓人,因為缺少經驗、急於取得股權或放任等各種原因,對轉讓方是否有實際繳納出資並沒有額外關注,在取得股權後才發現,等著自己的是補足出資、償還欠款等「一大批債務」。
  • 股東未盡出資義務,轉讓股權後,受讓人要承擔責任嗎?
    法律知識要點:在實務中,有不少公司股東,在存在出資瑕疵的情況下,將公司股權轉讓第三人,這種情況下,未盡出資義務的法律責任,是由轉讓股東承擔,還是由受讓股東承擔?從上述法律條文內容分析,股東未盡出資義務,會導致公司資本不充實,即損害公司和其它股東利益,又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因此,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的,轉讓股東的出資義務不會因為股權轉讓而消除,即使轉讓原來的股權,其仍應承擔出資責任,用於儘快充實公司資本。而股權受讓人呢?
  • 仲一冉:出資未屆期股權轉讓中現股東與原股東認繳責任分配規則的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從債權債務概括移轉的角度出發,認為出資義務已經隨股權轉移至受讓股東,但是若讓轉讓股東完全不承擔責任,將會給股東逃避出資義務大開方便之門。有一種觀點認為,由受讓股東承擔出資義務後,受讓股東可向轉讓股東追償,但追償的依據並不能直接從法律獲取。
  • 受讓股東未按時支付股權轉讓價款 公司是否要擔責?
    近日,湖南省華容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股權轉讓糾紛案,依法判決被告李某清償原告王某股權轉讓款163500元。2017年初,王某與李某、案外人羅某、張某共同投資成立公司。2018年10月10日,因股東間經營理念不一致,王某選擇退出公司,將在公司的股權都轉讓給李某,李某承諾在2018年12月底前將股權轉讓價款258500元付清。
  • 老股東認繳出資尚未實繳即轉讓股權,可否追加老股東為被執行人?
    本案中,林某某作為公司的原股東,在受讓孫某5%股權(40萬元)後,江某公司進行了增資,林某某認繳出資額為120萬元,實際出資40萬元,其未依法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一審法院判決林某某在未依法出資的80萬元範圍內承擔責任,符合上述法律規定,林某某提出的其公司將股權轉讓,不是公司股東不應承擔責任的主張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 股東轉讓股權,未通知其他股東,轉讓是否有效?
    important}導讀:根據公司法第72條的規定,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外,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自由轉讓股權,如果股東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的,需要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並且無論是同意的股東,還是不同意的股東,均享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
  • 股權轉讓後,未辦理變更登記,原股東再次轉讓是否有效?
    法律知識要點:股東將股權轉讓後未辦理變更登記,這一現象在實務中非常普遍,原股東與受讓人之間僅有一份股權轉讓的協議,並且很多當事人認為有這份協議就夠了,辦不辦變更登記不重要有的原股東不守誠信,卻發生再次轉讓股權的事實,原股東的一份股權,兩次轉賣,再次轉賣的協議有效嗎?
  • 股權轉讓後的出資責任認定
    在公司的運轉中,股東更替是常見的事情,繼而各類糾紛也紛至沓來。  一、出資責任存在爭議的區域  在司法實踐中,出資責任的認定,頗有爭議,有觀點認為,受讓人徵得股東會同意,轉讓程序到位,已取得股權,受讓人不必再出資,出資責任應該由出讓人承擔,縱使受讓人出具欠條未支付對價款給出讓人,也只是股東間的債權債務糾紛。
  • 股東會決議能否作為股權轉讓合同?
    一般情況下,股東會決議可以認定為公司意志的體現,公司應當執行股東會決議內容。同時,股東會決議也是參會股東商討、表決之後的結果,股東應當受其約束。有的時候,股東內部進行股權轉讓時也會召開股東會進行表決,那形成股東會決議之後還需要另行籤訂股權轉讓合同嗎,股權交易雙方能否直接按股東會決議內容履行?
  • 未出資股東對債權人的責任承擔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程林、林誠作為中鐵公司原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其出資義務不因股權轉讓而解除。潮汐公司、川環公司作為受讓人,應當知道轉讓股東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第18條規定,應在轉讓人林誠出資不到位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原審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 名義股東,未經實際出資人同意,轉讓代持股權是否有效?
    2017年6月28日將成某濤名下登記的軟體公司的全部股權即85000元的出資轉讓至陳某華名下並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2017年8月8日,劉某信在尚不知曉其合法權益已經被成某濤與陳某華惡意侵犯的情況下,再次致函成某濤,要求其將訴爭股份轉讓至劉某信名下。
  • 股東轉讓股權,未通知其他股東,合同是否有效?
    導讀:根據公司法第72條的規定,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外,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自由轉讓股權,如果股東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的,需要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並且無論是同意的股東,還是不同意的股東,均享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
  • 《人民法院報》:受讓人不能僅以未辦理股東變更登記為由解除合同
    【案情】郭某與馮某籤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馮某將其在常青公司39%的股份轉讓給郭某,轉讓價款為1200萬元,合同籤訂之日起3個工作日之內支付1000萬元,馮某收到1000萬元轉讓款後90日內負責辦理好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剩餘轉讓款在合同籤訂之日起1年內支付,如一方違約,另一方有權隨時解除合同。
  • 股份轉讓協議未付款是否有效,股份轉讓與股權轉讓的區別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 股權轉讓中申請股東變更登記的義務主體是公司
    前者指股東為自身利益而可單獨主張的權利;後者指股東參與公司管理事務的權利。筆者提示股東依法履行出資義務或者依法繼受取得股權後,辦理公司股東的變更登記是公司應當履行的義務;同時,當事人向公司請求變更登記的前提是依法履行出資義務或者依法繼受取得股權後。
  • 股權轉讓款分期支付不及時賣方能否解除協議
    ,股權轉讓人要求解除雙方籤訂的股權轉讓合同的,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關於分期付款買賣中出賣人在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合同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時即可解除合同的規定。  本案系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公司股東之外的其他人。
  • 股權轉讓糾紛的管轄法院,股權轉讓要交什麼稅
    股權轉讓——股權轉讓協議(工商版)股東轉讓出資合同書轉讓方:受讓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關於「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份出資,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
  • 股權轉讓後出資義務仍要履行,如何救濟?3個法律關係辨析
    來源:上海股權律師楊喆轉自:法務之家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一、寫在前面股份變現本是好事情,股東轉讓股權後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誰知竟被新股東控股公司要求返還抽逃出資。
  • 股東退出時協議約定了一個所謂的定額分紅,這算是抽逃出資嗎?
    2015年10月31日,中石公司(甲方)、四季鮮公司(乙方)及慶豐公司(丙方)籤訂一份股權轉讓協議,該協議第一條約定:甲方退出四季鮮公司股東序列,將目前持有的四季鮮公司20.69%的股權轉讓給丙方(甲方原出資1200萬元,持原始股19.05%。享受過一次分紅後又購買鑫合資產管理公司股權出資413.79萬元,目前持股20.69%)。
  • 關於股東出資不實的法律責任
    眾所周知,資本充足原則是公司法最基本的原則,足額出資是股東最基本的法定義務,股東出資的不實行為會導致公司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作為懲罰,相關股東理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XX公司設立時僅有甲和乙兩位股東,經過多次股權轉讓後,現存股東丙和丁。假設每一次股權轉讓均未實際繳納出資,每次股東轉讓時的出資繳納期限均未到期。